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絳色大宋> 第五一六節 宗師悟道

第五一六節 宗師悟道

  這一題。


  並不是簡單的,讓家長選擇自家八歲孩童去作工,還是去讀書的小問題。


  韓絳突然悟了。


  “磨勘,我知道怎麽磨了。很簡單,你說這個縣令好不好,那我就要問一縣的出生率、赤貧率。人平均收入、戶可支配財產。縣裏的醫療、教育、路橋。還有律法的公正性等等,五大指標考核。”


  陳傅良歎了一口氣:“明年,天下官員怕是會很苦。”


  韓絳卻說道:“有一個好官就值了,更何況我相信這天下還是有好官的,大宋還不至於爛到骨頭裏。”


  陳傅良放下筆:“我這泉州呢?”


  “經濟規模、經濟結構、開放程度、城市建設、百姓生活質量。五大指標,我給陳公你細講,莫小看這五大指標,是相互矛盾又相互輔助,更是一環都不可缺少的。正如那孩童是作工,還是求學,這便是選擇。”


  韓絳一套五大指標,詳細的解說之後,陳傅良這位被世人稱為功利儒學的大儒盤膝而坐,似乎有某種靈感從心底深處湧現出來。


  他悟了。


  什麽叫治世之能臣、什麽叫治世之學。


  何謂明政。


  何謂盛世。


  陳亮盡其一生創立學術,世人稱為龍川學,也有叫永康學派的,與理學相反,輕理而重利,為功利學派。


  陳傅良研究的一套是經世致用,與陳亮的相近、相似。


  兩人之後,因為他們的學術不守門戶之見,博納兼容,貴專家之學,富創新精神,倡導“經世致用”,主張學術研究要為社會服務。


  後形成浙東學派。


  此時,陳傅良正進入一種明悟的狀態,韓絳悄然退離。


  韓絳知道,陳傅良也是一代宗師,雖然年齡已經六十歲,可思想上卻依然還有再進一步的可能。


  若能夠完成蛻變,這才是能救天下的學術。


  兩天後,韓絳離開。

  原本陳傅良召集跟著韓絳一起離開的六個人留下了。


  這六人就是以雙喻,喻偘、喻南強為代表的陳亮學術優秀弟子們。


  他們留下,助陳傅良完成新的學術理論思想,並且幫助管理泉州,積累更多的經驗。


  韓絳離去,陳傅良沒有去碼頭相送,隻是遠遠的站在岸邊看著韓絳的船遠去。


  兩天時間,陳傅良很神奇的頭發變黑了,原本已經黑白參半的頭發變的黑多白少。


  陳亮的六位弟子,陳傅良的四位弟子站在他背後。


  陳傅良看著韓絳遠去的船開口說道:“大爭之世。”


  大爭之世這個詞應該放在戰國,可陳傅良此時用到了。


  陳傅良繼續講:“原先,老夫以為大爭,爭的是權貴與民,爭的新權貴與老權貴。後來,老夫認為是兩位天降之子的爭鬥,一個在北,一個在南。北邊那位以刀弓獵天下,南邊這位以農商治天下。此時,都錯了。”


  “大爭之世,爭的是本,天下之本。”


  “大爭之世,君皇所謂的公天下,也隻是為他之私,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向使無君,人各得自私,人各得自利也。”


  “大爭之世,富天下以圖強,富國則先富民,民富則國富,富足天下。”


  “大爭之世,一爭天下正道。世儒不察,以工商為末,妄議抑之;夫工固聖王之所欲來,商又使其願出於途者,蓋皆本也。”


  “大爭之世,正如先秦百家爭鳴,爭的是天道正理。漢時,獨尊儒術,錯了。我等儒生修史、修武、修兵、修工、修心,我等學的也是百家。此大爭之世,兩位天降之子的爭鬥,論高下、分生死。守護我華夏,爾等須萬死不辭!”


  陳傅良身後,陳亮的六大弟子,他的四大弟子齊跪。


  陳傅良悟了。


  他要修書,將自已與陳亮的理論整理,重新立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