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絳色大宋> 第七十八章 歸正人

第七十八章 歸正人

  就依安置那五十名老軍的莊子而言。


  若是沒有史達祖操心,依府裏給每個莊子發年禮,或是給莊戶們發了,給這五十個老軍沒有,無論如何也會讓人寒心。


  有時候人在意的不是那點東西,而是一個態度。


  史達祖道:“少君,府裏大事主君信任,所以我也知道近來的一些事情。門下有句話,少君並非鎮安候府的李幸,這事眼下知道的人不多。但若是少君得到鎮安候府老軍的信任,是與不是,卻已經不重要了。”


  韓絳問:“這份信任,怕是要過命的交情。”


  “難,也不難。當兵吃糧領餉,當武官的圖什麽,有些人圖的自然是榮華富貴,還有些人圖的……,唉!”史達祖長歎一聲。


  史達祖這一聲歎息讓韓絳聽出其內心的悲戚。


  韓絳為史達祖倒了一杯熱水,史達祖接過:“謝過少君,門下多次入考不,後蒙主君收留,其實我不中,還有一個原因,因為我出身不好。”


  “何解?”


  史達祖解釋道:“歸正人,這個詞少君可曾聽過。”


  “聽過,但不明其意。”


  “歸正人,依當下朝堂之上分為四類。依次為歸正、歸明、歸順、歸朝。我是歸正,原汴梁人,隻是當年沒有跟著一起逃。歸順,是在原先西北還有些部落,心還在大宋身上,眼下名義是還是宋臣。”


  史達祖喝了口水繼續:“還有歸朝,就是當年遼國,特別是燕雲一帶的人投奔過來。最後就是原本不是宋饒,投靠大宋。文官歸正,必閑職。武官則不同,武官是帶著兵馬的,兵馬少的被分散安置,兵馬多的布置在前線。”


  有意思了,韓絳聽出味道了。


  史達祖笑了一笑:“少君讓主君開正門迎新科狀元,這一步棋走的妙。我推薦給少君一人,少君找到他,他可助少君在淮南東路事半功倍。”


  “誰?”


  “當年創立飛虎軍的辛幼安。”


  “辛棄疾?”


  這當真讓韓絳意外。


  韓絳一直在考慮怎麽拉攏辛棄疾的,沒想到韓府的人也會提到他。


  很顯然,在這個時代,真正的人才依然會光芒四射。


  聽到韓絳提到辛棄疾的全名,史達祖便知道自己這位少君是知道,甚至了解辛棄疾的。


  “對,就是他,想來少君知道些人,他是歸正者中的人傑,雖然被朝廷打壓,幾起幾落,特別是淮河以北,原河北兩路、京東兩路的歸正軍將領對他非常尊敬。陳同甫與辛幼安是好友,關係相當的好的好友。”


  韓絳用力一點頭:“懂了。這麽來淮南東路的主力,是歸正軍。”


  “對。”


  韓絳再問:“鎮安候呢?”


  “他不是,所以少君是不是鎮安候之子並不重要,這個身份僅僅是少君與淮南東路各軍能上話的一個契機。但,陸遠伯是,他歸正後,一身武勇得到魏王看重,成為魏王府領將,後外放領軍。”


  “明白了。”


  史達祖又道:“少君,嚴州那邊吵的很凶,門下可以問一句,少君明知嚴州會爭,卻依然這樣辦,有何用意?”

  韓絳沒回避:“你看,吳韓兩家的管事會爭,老管事的上家老會和老匠饒下家會老也會掙,家老會與現職的管事更是會爭。他們若是團結一心,不爭不鬥,便不可能相互監督,也不可能想比另一方更好,更重要的是,之前有些事讓嚴州許多人怨恨很重,他們一心,那麽怨恨的目標自然是韓府了。”


  聽完這番話,史達祖倒是心中佩服。


  自家這位少君雖然年少,卻也是有手段的人。


  這方法聽起來不光彩,可卻是極佳的禦下之道。


  史達祖問:“少君,淮南東路,為何不用此計?”


  “我想想,我需要收集更多關於淮南東路的信息,以及足夠多的情報。”


  史達祖道:“少君,兩策。那個更好,少君自己選,以李幸身份見那五十個老軍。或挑明了,少君曾在河北西路的相州生活多年來拉個親近。門下也不知那個更好,但憑少君自己選。”


  韓絳問:“那個更壞呢?”


  “對半。”


  “我要想想,或是見到他們再決定。”


  史達祖起身:“少君,門下不能陪少君同往,我在那莊子去過多次,此時與少君同往,難免讓他們懷疑我在監視他們。”


  “明白,先生去忙,容我認真思考。”


  “門下告退。”史達祖施了一禮退離。


  安置那五十個老軍的莊子還挺遠的,要出臨安府然後再坐船從西湖到西岸,大約就在西湖的西北角,那裏是一片連綿的水田,這裏有韓家號稱萬畝荷園。


  韓府裏的年禮是準備好的,那個莊子的年禮史達祖也提前作好了準備。


  不過,將這些搬到船上卻是需要一點時間的。


  話錢家梅塢書院。


  這裏不是後世的梅塢鎮,這是西湖東北角一莊依山而建的書院,從臨安府北城出錢塘門,也就是曆史上有風波亭的那個城門,出門往西沿湖不足一裏多過了橋就到了。


  因為梅林之中有一個碼頭,這個碼頭是一個連接西湖到京杭大運河的水道上碼頭,所以被稱為梅塢,錢家在這裏建的書院原本沒有名,時間久了被臨安府的人以地名稱為梅塢書院。


  曆代學子不斷的種植修剪梅樹,讓書院中的梅花成為獨特的一景。


  今日,氣一改連續多日的陰霾,空放睛,碧藍的空點綴著幾朵雲彩,正是賞梅觀湖的好日子。


  書院內。


  錢蕁逸提筆在一張白紙上很隨意的畫了一筆,而後寥寥幾筆勾畫出一個梅枝,停筆。


  一位看起來比錢蕁逸還老的老先生接過筆,在一角處畫出山水之景。


  又一位上前。


  最後,當朝左相周必大上前提詞。


  今冬的賞梅會這才便正式開始。


  這作畫的四人,韓絳可能一個都不認識,但放在八百年後,這四人有三人,被合稱為南宋四大家,與錢家的義莊、書院都有淵源。成名後,也在錢家的書院、畫院當過講師。


  他們分別是,劉鬆年、馬遠、夏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