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配音和實景拍攝】
“就是,講講,講講。”
劉亭作也發出聲音。
他的長相很普通,但嗓音很有特點。
平時有些低沉,但人一興奮起來就會變得尖銳。
通俗點說,就是公鴨嗓。
這種嗓音當主角是很困難的,但是演配角,會很受歡迎。
普通觀眾看電視劇的時候都喜歡主角配角聲音不一樣。
最好都有辨識度,有特點,看起來也輕鬆些。
當時的劇組也明白這個,能本人配音的幾乎都是本人配音,就是為了錯開語言相似感讓人串戲。
這樣就算都是標準普通話,也會因為個人說話習慣,台詞落音的重點,抑揚頓挫的語調而有所不同。
實在有配音的,都會請一些嗓音獨特的人做配,調劑一下。
不過這種情況後來有了一些變化。
往後的日子裏,很多情況下換了電視台,你還能聽到同樣的聲音,讓人覺得自己是不是沒換台。
國內的配音演員非常稀少。
一大幫子沒空去現場演戲的。
數著1234,1234演戲的。
壓根沒有一點台詞功底的。
或者在大陸混了十幾年還沒有“學會”普通話的港台“演員”.……
這些人都指望著這幾個有限的配音演員配音,當然多元不起來。
甚至同一個配音演員變換聲線能在一部劇裏大大小小加起來配十來個角色.……
有一句話可以很好的說明這個問題:配音演員都是怪物。
你能想象到海綿寶寶和“我要打十個”的葉問是同一個人嗎?
再加上《水月洞天》裏的童戰,《陸小鳳傳奇》裏的花滿樓,《隋唐英雄傳》裏的羅成呢?
還有國窖1573。
這幾個人,加上廣告的配音演員都是西川人藝的陳浩老師,人送外號“能打十個的海綿寶寶”。
再打個比方,你能猜到哆啦A夢和大熊其實都是女生配的嗎?
如果能猜到,那你能猜到哆啦A夢和《仙劍奇俠傳》裏的趙靈兒是同一個人嗎?
在加上英雄聯盟裏的皮城女警呢?
她還是《聖少女》裏的比丘芽美同學,《圍棋少年》裏的方百花。
高媛媛版《倚天屠龍記》的周芷若,《至尊紅顏》裏的武媚娘。
這些角色都出自於葉曄老師之口。
這還沒有提到阿傑,邊江和程玉珠。
伊利丹的那句“你們這是自尋死路”和豬八戒:“嗯,猴哥。”其實是同一個人。
塗山蘇蘇和艾莉,成龍曆險記的成龍和果郡王,茂茂和安度因,戀與製作人。
羅娜&龍葵&若曦&全新蘭蔻&肯德基&蘇菲夜用……
對了,正好提到1234,1234類型的表演。
其實本來的開創者是抗戰劇。
裏麵的東瀛人和翻譯都要會日語,又不可能每個劇組都像《亮劍》裏那樣背誦整段日語。
所以隻能通過後期配音解決。
沒想到後來被人濫用,罪不在這種表演方法。
……
現在的古裝電視劇盛行,劉亭作其實特別適合在裏麵演一角。
且這角機會幾乎每部古裝電視劇裏都有。
太監~
後來,有位選角導演發現了他聲線的才華。
挑出來在《羋月傳》裏演嬴蕩身邊的太監馮甲。
劉亭作作為一個演員,如果有人能指導他。
讓他學會挑選自己合適的角色類型,是很好的。
不過李一白也不好說什麽。
一來這是人家老師的工作,二來也不知道怎麽開口。
總不能勸一個二十出頭的小夥子現在就準備進宮吧,那也太損了。
他回想一下,能和這幫同學說點什麽。
但想了半天,隻能道:“要說最大的感想,那就是累。”
見眾人都聽得認真,他詳細解釋道:
“在劇組,工作人員一天幹十多個小時那都叫正常,每天睡四五個小時是常態。”
“你們還真別不信,打個比方,黃海栤,演《日落紫禁城》和《書劍恩仇錄》那個。”
“他是我們這部戲的男主角,在劇組裏連軸轉。有一次連著拍了三十多個小時。”
“演完離開鏡頭,站著就能馬上睡覺。”
“那你不是特別適合劇組?”葉一凡突然插了一句嘴。
李一白心說那可不是,我站著睡著的本事就是跟劇組學的。
不過他沒有開口,有些口渴,便舉起一杯酒漱了漱口。
“那你呢?”王雲問道。
“這個組其實還行,導演很有經驗,取景的地方都離常規交通區不遠。”李一白回答。
“來,大家一起喝一個。”李一白舉杯道。
《武林外史》劇組的確非常取巧,導演也沒什麽講究。
外景地幾乎都是在橫店和十渡附近,旁邊就是公路,非常方便。
有些劇組製片人強迫症,取景一定要取原生態的,現場搭。
這種方法太消耗時間,一般都是電影在用。
老謀子拍戲就特別喜歡那種原生態的地方,《滿城盡待黃金甲》就一群人跑到武隆天坑底下搭景,《影》的竹林也是現場拍的。
但電視劇也是有人這麽搞的。
2000年有大胡子張記中,2019年典型的有曹盾。
這兩人都是景別不夠好就不會拍戲的主。
不過這兩人待遇也不同,2000年的時候看電視劇根本沒有什麽人在乎景別。
各種香江和呆灣的浮誇風盛行也沒什麽不對,放後來肯定是爛劇預定。
曹盾雖然《九州海上牧雲記》被弄的很慘,但好歹憑借《長安十二時辰》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張記中就慘多了,他也有強迫症。
廢心廢力實地取景,恨不得能把劇組整個弄回古代再拍,但當時沒有人在乎這個。
說起來,這種實地拍攝方式對劇組工作人員的精神和體力都是一種摧殘。
每天淩晨四五點出發,六點到山腳,等爬到山上都已經八點了。
別覺得慢,搬著一大堆機器爬山,還得小心人身安全,機器安全。
再加上當時的登山步道不像後來這麽健全,很多山都是沒有護欄的,快不得。
《神雕俠侶》就是這麽過來的,拍到後麵劇組所有人都失去了耐心。
襄陽城的戲也久久得不到想要的拍攝效果,最後草草收場。
他的《西遊記》也麵臨同樣的問題,急於精益求精。
沒有抓住重點,前期隻顧效果不看效率,使勁揮霍。
後期發現經費,時間和演員檔次都不對了才開始急。
沒有用。
這種戲非常考驗導演的控場和細節運算能力,這也是李一白需要的能力。
不過夢即和張記中的差別,從另外一方麵講也屬於導演和製片的選擇路線問題。
李一白倒是沒有什麽偏好。
他當然希望自己拍的戲能達到預想的效果,可這也得結合實際。
有的時候,是可以適當放棄一部分藝術追求的。
具體情況具體考慮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