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年紀事
崇禎二年(1629)十月,後金鐵騎第一次入塞,威脅北京。袁崇煥入衛京師,被逮,次年被殺。
崇禎二年(1629)除夕,三公主出生於北京紫禁城後官。當日,父親朱由檢得古玉昆侖玦一枚,為她取名為朱媺玉。母親以懷玉為其乳名,人稱懷玉公主。
崇禎三年(1630)五月,後金軍返遼東。十二月,再加派遼餉153萬餘兩,共計680萬餘兩。
崇禎四年(1631)八月,清軍圍攻遼東前線重鎮大淩河,十月城降。
崇禎五年(1632)八月,皇三子朱慈炯生,後封定王。
崇禎六年(1633)六月,皇四子朱慈煥生,後封永王。
崇禎七年(1634)七月,後金軍第二次入塞,蹂躪宣府、大同一帶。十一月,陳奇瑜以剿撫無效罷職逮治,改任洪承疇為五省總督。
崇禎八年(1635)正月,農民軍克鳳陽,掘皇陵。明廷調集各省精兵7萬餘在中原進行會剿。
崇禎九年(1636)四月,皇太極即皇帝位,建國號大清,改元崇德。七月,清軍第三次入塞,攻掠京畿地區。九月返回。
崇禎十年(1637)年初,相繼發生告複社“敗壞風俗”、“以亂天下”的事件。三月,楊嗣昌出任兵部尚書,提出“十麵張網”的對農民軍作戰計劃。
崇禎十一年(1638)九月,清軍第四次入塞,掃蕩畿南、山東。陷真定、廣平、順德、大名等地。大學士孫承宗殉職,盧象升在巨鹿陣亡,京師戒嚴。兩麵受敵的明朝,不得不從西線把主帥洪承疇調來,與孫傳庭率軍入衛。
同年,李自成部遭明軍圍剿,損失慘重,僅餘十八人。陝西省延安市富縣太平村發現的《李自成家譜》表明,李自成是西夏國王李元昊的後代,係黨項族。
崇禎十二年(1639)正月,清軍克濟南,擄德王。五月,張獻忠、羅汝才在穀城、房縣再度起義。七月,農民軍在羅猴山大敗明軍左良玉等部。
崇禎十三年(1640)二月,張獻忠在瑪瑙山受到重創。秋,張獻忠、羅汝才部四川,攻克大批州、縣。同年,清軍攻錦州及寧遠,洪承疇派兵出援,敗於塔山、杏山。
崇禎十四年(1641)正月,李自成部複振,攻克洛陽,殺福王。張獻忠部出川,二月克襄陽,殺襄王。同年春,清軍對錦州實行包圍,明廷調集13萬大軍出山海關救援。
為挽救遼東危局,明廷遣洪承疇領精銳十三萬集結寧遠。三月,皇太極發大兵圍攻錦州,采取長期圍困方針,勢在必克。八月,皇太極切斷明軍糧道和歸路,洪承疇主張決一死戰,而各部總兵官主張南撤,最後集議背山突圍。遭到伏擊,十三萬精銳土崩瓦解,先後被斬殺者五萬三千多人,自相踐踏及赴海而死者無計其數。洪承疇帶領殘兵萬餘人,被清軍圍困於鬆山,餉援皆絕。
崇禎十五年(1642)新年,揖拜閣臣,再圖振興。二月,李自成部在襄城大敗明軍,殺陝西總督汪喬年。
這時,鬆山戰場被圍已有半年,城中糧食殆盡。鬆山副將夏承德叩請清軍,用兒子夏舒做人質約降。三月,清軍夜攻,鬆山城破,洪承疇被俘,總兵曹變蛟被殺。
鬆山兵敗,舉朝大震,崇禎皇帝極為痛悼,輟朝三日,以王侯規格親自致祭,以一篇《悼洪經略文》明昭天下。七日一壇,祭到第九壇時,有消息稱洪承疇已經降清,禦祭始罷。
崇禎十五年(1642)七月,皇貴妃田氏病故。九月,黃河堤潰,開封被水衝毀。十月,李自成在郟縣大敗明陝西總督孫傳庭部。十一月,清軍第五次入塞,深入山東,俘獲人口36萬多。
同年春,田遇弘獻陳園園於崇禎,伴隨藝伎八人和舞伎六十四人。皇貴妃田氏病故後被崇禎退回田府。留祁英於冷宮照顧懷玉公主起居與學習。
崇禎十六年(1643)年初,李自成在襄陽建立政權。民謠: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往來時不納糧。二月,京師瘟疫流行。五月,張獻忠部克武昌,殺楚王,正式建立政權。八月,清太宗皇太極病故,幼子福臨繼位,改明年為順治元年。十月,李自成攻克潼關,孫傳庭戰死。農民軍相繼攻克西安及陝西全省。
崇禎十七年(1644)正月初一日,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建國號“大順”。隨即分兵兩路向北京進軍。三月,李自成部兵臨北京城下。
三月十七日半夜,守城太監曹化淳率先打開外城西側的廣甯門。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書張縉彥主動打開正陽門,迎劉宗敏率軍,崇禎皇帝在景山自縊。二十七日,大順軍開始拷掠明官,四處抄家。劉宗敏製作了五千具夾棍,木皆生棱,用釘相連,夾人之後無不骨碎。凡拷夾百官,大抵家資萬金者。數稍不滿,再行嚴比,夾打炮烙,備極慘毒,不死不休,死者有1600餘人。
懷玉公主隨祁英出宮,南下避難。五月,到留都金陵,隱身於玉荷園。
同行的楊宛與田妃之妹田淑英死於途中。
順治元年(1644)五月,明朝留都官僚擁立福王朱由崧為帝,建立南明弘光政權。不久,腐敗的弘光政權就黨爭不斷,內訌不已,到處搜刮掠奪,禍國殃民。
順治元年(1644)十月,清廷以豫親王多鐸為定國大將軍,率兩萬騎兵征討南明。不久,因陝西李自成大順軍日熾,多鐸奉命轉兵西征,從而給弘光政權以喘息之機。十一月,史可法籌劃淮河防禦,先後數十次上疏,但南明朝廷上下醉生夢死,不予重視,失去了寶貴的時機。
順治二年(1645)正月,清軍攻破潼關擊敗大順軍。三月,駐武昌之寧南侯左良玉以“清君側”之名,率部東下。弘光政權急調黃得功部赴長江抵禦。清軍乘機趨徐州,南明總兵李成棟登舟南遁,清軍遂連陷潁州、亳州和碭山。四月初九,占領徐州。
順治二年(1645)四月十八日,南明降將李成棟引清軍包圍揚州城,史可法急檄各鎮赴援,無一前來。二十五日,清軍急攻破城,史可法被俘,不屈就義。其殘部和百姓繼續巷戰,直至矢盡人亡。清軍屠城十日,其暴行慘狀駭人聽聞:“諸婦女長索係頸,累累如貫珠,一步一跌,遍身泥土。滿地嬰兒,或襯馬蹄,或藉人足,肝腦塗地,泣聲盈野……”或“遇一卒至,南人無論多寡,皆垂首匍匐,引頸受刃,無一敢逃者。”
順治二年(1645)五月初八日,清軍乘大霧夜渡長江,次日克鎮江。南明沿江守軍皆潰。十四日,清軍自鎮江南下丹陽,西趨句容,直抵南京城下,南明遣臣迎降。二十二日,清軍俘獲逃奔蕪湖的弘光帝朱由崧。
順治二年(1645)六月初五日,清廷令江南各處軍民盡皆剃發,並繼續撫剿江南未下城邑。清軍自常州、無錫直取蘇州,十三日進入杭州。清廷的剃發令促使民族矛盾激化,江南各地軍民紛紛起兵抗清,其中最著名者為嘉定、江陰二城。十七日,嘉定城民在黃淳耀、侯峒曾等領導下,堅守孤城,抗擊清兵。至七月初四日李成棟引清軍破城。江陰人民在閻應元等指揮下,自閏六月初一日至八月二十一日,守城81天,先後挫敗24萬清軍的進攻。九月二十一日,清廷於江寧設駐防將軍,派兵部尚書洪承疇經略江南,以漢治漢,招撫江南各省。
中秋之後,英姐結識了江寧總兵手下的遒豐將軍。抗清英雄,兵部尚書陳子龍兵敗泖湖,藏身於玉荷園。
順治三年(1646)春,陳子龍離開英姐之後,率白腰黨聚眾千餘,結營太湖。他們出入無常,連攻嘉善,並在吳江汾湖大敗清軍。
順治三年(1646)秋,白腰黨首領吳易被執,義師失敗。陳子龍沈憂吒歎,泣然曰:“茫茫天地將安之乎?”
順治四年(1647)春,清鬆江提督吳勝兆,廣收“白腰黨”降卒,密謀起兵反清。四月十六日,事泄被捕,入獄窮治。清江寧將軍巴山和江寧巡撫土國寶,陰謀以此事為借口,盡除三吳名士。五月初,因仆人舉報,陳子龍在吳縣被捕。審訊中,他植立不屈,神色不變……五月十三日,陳子龍被押往南京。在途經跨塘橋時,陳子龍突然投水以死。清軍將其淩遲斬首,暴屍於岸,數日後棄屍於水……其門生王沄和轎夫吳酉等人,在毛竹港找到他的遺體,具棺埋葬。
順治四年(1647)五月二十七日,陳子龍門生夏完淳,在赴喪途中巧救了懷玉公主。
夏完淳字存古,號小隱,原名為夏複,其乳名為端哥。他有一姐一妹,姐姐淑吉,字美南,號荊隱。妹妹惠吉,字昭南,號蘭隱。兄妹三人被江南名士稱為“空穀三隱”。完淳曾在詩中稱讚其兄妹情誼:“天涯風雨雁飛鳴,雨雪相依倍有情……”
順治四年(1647)初秋,夏完淳在家鄉被捕。
南京舊朝堂上,洪承疇高坐,喝問下麵被提審的夏完淳:“汝童子有何大見識,豈能稱兵犯逆。想必是被人蒙騙,誤入軍中。如歸順大清,當不失美官。”
夏完淳不為所動,反問洪承疇:“爾何人也?”
旁邊虎狼衙役叱喝:“此乃洪大人!”又有獄吏在其旁低聲告之:“此乃洪承疇先生。”
夏完淳佯作不知,厲聲抗喝:“哼,堂上定是偽類假冒。本朝洪承疇先生,皇明人傑,他在嵩山、杏山與北虜勇戰,血濺章渠,先皇帝聞之震悼,親自作詩褒念。我正是仰慕洪承疇先生的忠烈,才欲殺身殉國,以效仿先烈英舉。”
獄吏們此時很窘迫。洪承疇在上座麵如土灰。上來一人,厲聲叱喝夏完淳:“上麵審你的,正是洪承疇!”
夏完淳朗聲一笑:“不要騙我!洪承疇先生死於大明國事已久,天子曾臨祠親祭,淚灑龍顏,群臣嗚咽。汝等何樣逆賊醜類,敢托忠烈先生大名,穿虜服虜帽冒允堂堂洪先生,真狗賊耳!”
洪承疇汗下如雨,嘴唇哆嗦,小英雄字字戮到他靈魂痛處。
忽然,他的嶽父因久受嚴刑體力不支,在一旁倒地不起。夏完淳忙上前扶起嶽丈,厲聲激勵道:“大人,我們歃血為盟,決心在江南舉義抗敵,實乃奇大丈夫平生之豪事,何必氣沮!”
1647年,九月秋決,夏完淳等三十多名抗清義士在南京西市慷慨就義。手提鬼頭大刀,凶神惡煞般的劊子手,麵對十六歲昂然挺立的美少年,也瑟瑟發抖……
順治五年(1648)四月,洪承疇奉召返京,再次入內院佐理機務。攝政王多爾袞對其慰勞備至,寵信有加,一連數日召見垂詢各省興革之事,所有建議,無不采納。
洪承疇主政江南期間,鎮壓了眾多反清義軍,斬殺了不少的抗清名士,如:都禦史金聲、大學士黃道周、英俊少年夏完淳等等……他的母親和親弟弟洪承畯,都麵責他不忠不孝,不仁不義。
順治五年(1648)五月,懷玉公主偕吳姐、小玉和小紅,初創天地會組織和綱領。
地振高罡,一脈溪山千古秀;門朝大海,三合河水萬年流。
天地會是民間秘密社團,興起於明末清初之際,又名洪門。天地會成員,最初以下層窮苦人民為主,多為破產的農民和沒有固定職業的江湖流浪者。它以反清複明,順天行道,劫富濟貧為口號,在會內主張互濟互助,有難同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