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9章 992.塞翁隆中對
大蠻王呼韓塞西定下了這個主基調之後,其他人也就不再提出不同意見。
但這麽一來,就出了個新的問題:該怎麽去占領。
如果按照之前那個貴族說的簡單粗暴的辦法,就沒有這方麵的問題。但按照呼韓塞西的想法,情況就大為不同了。
這就是打獵和放牧的區別。
打獵,相對而言方式方法比較簡單。不管是弓箭、陷阱還是其他的,隻要把獵物打死也就可以了,反正完成“吃肉”的目的就是勝利。
放牧則不同,你需要照料小羊羔,給它搭建羊圈、喂它吃草、生病了給它看病等等,因為你要吃肉就得把它養大養肥。除此之外,還有羊毛羊奶等收入,都需要精心的照料才能夠得到。
像他們之前隻是洗劫城市,不需要太多的考慮,隻要打敗對方的防衛力量,把裏麵所有值錢的東西搶走,搶不走的一把火燒掉就可以了。
但現在,就要麵對城市管理,也就是“養羊”的問題,那麽各種以前沒有遇到過的事情就都會出現。
先不談各種城市管理,單一個軍隊數量就值得好好考慮。
如果一個城市中軍隊的數量過高,城市不堪重負,羊就養不肥。但如果軍隊數量太少,就可能無法防衛城市的安全。
看著一直沉默不語的鄧衍宗,大蠻王呼韓塞西開口了:“軍師,你說說,咱們在高昌駐紮多少人比較合適啊?”
鄧衍宗沉吟道:“奴才覺得,至少去五萬人。”
這話一出,所有人全都蒙了。這不是和大蠻王的政策方向背道而馳嗎?就算是“宰羊”,也要不了這麽多人。
呼韓塞西皺著眉頭問道:“軍師一定是有其它想法吧?”
鄧衍宗點頭道:“正是。”
說完開始解釋起來。
自於奇正橫空出世,就是橫掃草原西域無敵手。且不說西域那些被他征服的小國,咱們蠻族大型的戰役就兩度折戟。這對咱們的軍心民心造成了很大的打擊,一直到現在都還沒有緩過來。現在咱們從士兵到軍官,聽到說要和於奇正打仗,心裏沒有不發毛的。
咱們心裏這麽想,其他人心裏也一定這麽想。
這個“其他人”,首先當然指的是於奇正手下的五星軍。從好的一麵來說,他們因為一直打勝仗,從而士氣高漲;但漢人有一句話,叫做“驕兵必敗”。很顯然,於奇正的部隊現在就是一支目空一切的驕兵,這就讓我們找到了他們致命的缺陷。
“其他人”除了於奇正方麵之外,還有就是大儀朝。
在此之前,大儀朝的軍民百姓無不對我大蠻族畏之如虎,但現在情況就大為不同了。雖然咱們兩次都是被於奇正打敗的,拋開於奇正本身是漢人不談,即便於奇正和漢人毫無關係,這也讓大儀朝的人感覺“蠻族沒什麽了不起的”。畏懼之心減少了,抵抗的意誌就強烈了。遠的不說,現在大儀朝安西軍和河西軍在麵對我們的時候,即便是野戰也不會一觸即潰。這對我們來說,是相當不利的。
再看看這次的具體事情。
毫無疑問,大儀朝皇帝放棄高昌,對我們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好事。
不過,在這方麵我們應該聽一聽漢人的一個寓言故事。
呼韓塞西非常感興趣地問:“什麽寓言故事?”
鄧衍宗淡淡地說道:“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這個故事出自《淮南子·人間訓》。
古時候,在靠近咱們蠻族這邊的漢人邊塞居住的人中,有一個人非常精通術數。
術數又是個什麽呢?
術數,是漢人神秘文化的主幹內容。其特征是以陰陽五行、天幹地支、河圖洛書、太玄甲子數等為基礎,以數行方術的方法。
“術”,指方術;“數”,指氣數、數理;即陰陽五行生克製化的數理。
漢人認為,自然界的各種變化,與人事、政治、社會兩者之間有某種內在關係。
運用術數就可以予以歸納、推理,進而推測個人,甚至國家的命運吉凶。
與此相關的記載非常之多。如: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
《漢書-藝文誌》將天文、曆譜、五行、蓍龜、雜占、形法等六方麵列入術數範圍。
《中國方術大辭典》把凡是運用這種陰陽五行生克製化的數理以行占卜之術的,皆納入術數範圍。如:星占、卜筮、六壬、奇門遁甲、相命、拆字、起課、堪輿、擇日等等。
這裏說的這個精通術數的人,指的是非常精通預測事件。
有一天,這個人家裏養的馬自己跑到咱們蠻族這邊來了。要知道,馬是非常重要的資產。失去了馬,就是一筆不小的損失。於是他的左鄰右舍就都來慰問他。
結果這個人隻是淡淡地說:“你們不用勸我,為什麽就知道丟了馬不是福運呢?”
人們無言以對,隻能告辭離開,紛紛議論是不是丟了重要的資產從而氣得糊塗了。
想不到的是,過了幾個月,他家的馬回去了。不僅自己回去,還帶著咱們蠻族的好幾匹駿馬過去了。
這下可是發了一筆財,左鄰右舍便又都去祝賀他。
這個人依舊是淡淡地說:“這沒什麽好恭喜的,怎麽就知道這不是個禍端呢?”
聽到這話,人們還是隻能告辭離開。相互間竊竊私語,認為這人是因為發了一筆小財怕大家要他請客才說出的這種話。
不久後,他們家又發生了一件事。
因為家裏多了許多駿馬,他的兒子非常高興,於是天天騎馬。結果一不小心,從馬上摔下來折斷了大腿骨。
這次左鄰右舍又都來慰問他,那個人還是淡淡地說:“為什麽就知道不是福運呢?”
人們覺得和這個人實在是說不清楚道理了。
又過了一年,咱們蠻族大舉侵入邊塞,健壯的漢人男子都得拿起弓箭參戰。塞上參戰的人,十個死九個,不死的都是重傷。
唯獨他的兒子因為腿摔斷了的緣故,不能被征兵,得以保全性命。
呼韓塞西笑道:“我明白了。這個寓言故事的意思是說,福可變為禍,禍可變為福。這其中的變化難以捉摸,深不可測。”
鄧衍宗躬身答道:“大王聖明。”
高昌之事就是一件福禍相依的事情。
表麵上看,獲得這麽重要的一塊地盤,無論對大儀朝還是五星市,都有了進攻的前站基地。但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戰爭勝負的核心關鍵不在於糧草、基地、後勤、裝備,而是在於人。
準確的說,在於人心。
假如咱們隻是派少量部隊去高昌駐紮,那麽於奇正和大儀朝的人會怎麽想?
先不管於奇正這邊,就大儀朝那邊,所有人都會是同一個想法:蠻族已經被於奇正給打怕了。我們讓出這麽好一塊地方,他們也不敢大舉駐軍。現在駐這麽一點人,就是為了預防於奇正打他們的時候好跑啊。
這麽一來,大儀朝那邊對咱們的畏懼之心必定更為減少。
其實更重要的,還不是普通人的想法,而是他們皇帝的看法。
大儀朝皇帝李世明是打仗出身,非常了解高昌的重要性,他為什麽會放棄這裏?
呼韓塞西說道:“這個我想過,漢人皇帝這是按照那個諸葛亮的那個什麽什麽對的戰略方針。”
鄧衍宗點頭答道:“隆中對。”
《隆中對》出自陳壽《三國誌·蜀誌·諸葛亮傳》。
東漢末年,宦官專權,朝政腐敗,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爆發了全國規模的黃巾軍起義。
起義軍失敗後,地方豪強的武裝割據一方,這就形成了長達十年之久的軍閥混戰。
當時,曹操占據兗州、豫州,袁紹占據冀、青、並、幽四州,劉表占據荊州,孫策占據江東,劉焉、劉璋父子占據益州。
劉備先後依附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後來又到荊州投靠劉表,以“帝室之胄”的身份,用“恢複漢室”的名義,廣攬人才,稱雄天下。
別說,還真被他給忽悠到一個人才,這個人叫徐庶。
劉備得到徐庶之後,非常的器重。
但徐庶卻對劉備說:“我算不上很牛的,有個比我厲害多了的人,叫諸葛亮。如果他願意出山幫您,大事可成。”
劉備大喜過望:“那你去幫我把他叫來吧。”
徐庶說:“這個人可不是一般人,絕對不能委屈。要想請他出山,隻能您去拜訪他,而不能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召他上門。”
劉備聽從了建議,親自上門三次,才終於在茅廬中見到了諸葛亮。
呼韓塞西笑道:“這個故事我也知道,叫三顧茅廬。”
鄧衍宗笑著繼續說了起來。
見到諸葛亮後,劉備讓義弟關羽和張飛都退下,這才開口說:“漢室式微,奸臣當道,皇上蒙羞。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計自己的力量能否勝任,想要為天下人伸張大義。可惜的是,我這人才智與謀略短淺,所以屢戰屢敗,到今天還像個喪家之犬。不過,我還沒死心,仍然願意屢敗屢戰,實現誌向。先生您能不能幫幫我?”
諸葛亮回答:“自董卓獨掌大權,各地豪傑紛紛起兵,占據州、郡的人數不勝數。其中各種勢力有大有小、有強有弱。”
劉備歎息道:“是啊,我現在就是最弱小的,連塊地都沒有。”
諸葛亮笑道:“前段時間的官渡之戰,您可研究過?”
劉備說道:“研究過研究過。曹操以少勝多,實在是太厲害了。唉,我要有他那個本事就好了。”
諸葛亮搖頭:“我說的不是這個。我是說,您既然研究過,那麽您認為曹操是怎麽才能打敗袁紹的呢?”
劉備答道:“曹操手下的士兵不怕死。”
諸葛亮繼續搖頭:“這不是最核心的原因。”
劉備問道:“先生認為是什麽呢?”
諸葛亮答道:“曹操與袁紹相比,聲望和實力相差很大。他最終之所以能打敗袁紹,憑借弱小的力量戰勝強大的原因,不僅依靠的是天時好,而且也是人的謀劃得當。”
劉備點頭:“先生說的對。”
諸葛亮笑道:“既然曹操可以做到,您也可以做到。”
劉備大喜,趕緊下拜,問應該怎麽做。
諸葛亮開始細細解說起來。
咱們先把目前天下各個勢力來捋一捋。
先說曹操。他現在已擁有百萬大軍,又挾持了皇帝來號令諸侯,不管怎麽幹都幹不過他。
再說第二個孫權。他們家占據江東已經三代了,那裏的民眾都歸附於他,手下又是些有才能的人,加上地勢險要,現在也幹不過他。對他這裏,應該搞好關係作為外援,別想著去謀奪。
這兩個都屬於是“不可爭”與“不可圖”的範疇。
劉備苦著臉說道:“他們已經占據了那麽大地盤,既然都不可謀,那不就沒有幹的希望了?”
諸葛亮搖頭笑道:“非也。接下來我就和你說說哪些是可以幹的,應該怎麽幹。”
荊州天下腹。
這個地方北靠漢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資都能得到。東麵和吳郡、會稽郡相連,西邊和巴郡、蜀郡相通,不管是軍事、經濟、人才,都是天下一等一的好地方。
這麽好的地方,現在的主人卻是個垃圾,完全沒有能力守住。
這就是上是天拿它用來資助您的,懂了嗎?
劉備麵露難色:“可人家劉表對我很好,我和他還是親戚。而且現在也是人家收留的我,這麽做的話實在是太不地道了。”
諸葛亮冷哼一聲:“出去!”
劉備趕緊說道:“哎哎哎,別啊。咱們這不是聊得好好的嗎?怎麽說翻臉就翻臉了呢?”
諸葛亮把臉別到了一邊:“我不和裝逼的人玩。”
劉備趕緊涎著臉:“好好好,等下咱們去洗腳。我再也不裝逼了行不?”
諸葛亮撇了劉備一眼:“也不是說讓你不裝,就是說隻有咱兩人在一起的時候,別在我麵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