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大晉如此多嬌> 第163章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

第163章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

  太興帝在冰窟裏凍了三個月, 解凍後麵容身軀有些浮腫,但是可以肯定是皇帝本人,如此,終於成功糊弄住了士族, 太子完成了任務。


  因太興帝的葬禮, 清河暫時從婁湖別院搬到了台城灼華宮,時隔一年, 台城即將迎來新帝,清河和皇室眾人跪在一處哭喪,她並不傷心,和這群人沒有共鳴。


  真是奇怪,明明我也姓司馬。清河心中如此想, 場麵還要要做的, 哭濕了好幾個手帕。


  期間退下去休息時, 太子妃庾文君屏退眾人,和清河說話,因連日操持喪禮,太子妃瘦了,臉也哭得黃黃的, 弱不勝衣,楚楚動人, “公主你回來了就好, 最近我寢食難安, 日夜懸心。”


  清河問:“何時如此擔憂?”


  庾文君焦慮的看著窗外, “皇宮的中領軍都聽命驃騎將軍王應,王應最近借口以前的宮人伺候不周,把宮裏,尤其是東宮的人換了一半,我又不好拒絕,這些陌生的麵孔名為伺候,實際什麽都不做,就是監視,每天我和太子做了什麽,說了什麽,去了那裏,甚至吃了什麽,都記下來報給王應。”


  庾文君緊張的絞著帕子,“我自從嫁到皇家以來,從未遇到這種局麵。公主也知道,太子忙著監國還有伺候先帝湯藥,我一個婦人,帶著兩兒兩女在東宮,孩子們都還年幼,我每日除了教導撫養他們,還能做什麽?可是我帶孩子的時候,王應的人也在旁邊看著守著,孩子們年紀小,害怕陌生的麵孔,就要他們走,可是我無論怎麽說,他們都不走。”


  話音剛落,房門被推開了,一個太監,兩個宮女端著茶和點心進來,放下茶點後,順勢留在房裏不走了。


  庾文君可憐巴巴的看著清河,不敢直言斥責。


  清河前年在台城住過一年,庾文君對她這個小姑很是照顧關心,雖然姑嫂二人談不上交心,但麵子情也是有的,何況,涉及皇家的體麵,清河畢竟姓司馬。


  清河打量這些人,東宮的人她雖不能個個叫上名字,但是眼熟,這幾個人都是生麵孔,想必就是王敦之子王應派來的耳目,用來監視東宮的。


  如此看來,太子妃所言非虛。


  王應畢竟捅了先帝一劍,他心虛啊,對東宮不放心,所以監視東宮。


  清河道:“你們退下,我有話和太子妃說。”


  三人不應。


  清河問道:“太子和太子友說話時,你們也在旁邊看著?”


  三人不應:當然不會了,太子友是王悅,自家人。不怕太子泄密,但是你是司馬家的人,我們不信你。


  拿幾個小嘍囉撒氣無趣,也解決不了問題,清河不再堅持,和太子妃聊了幾句無關痛癢的家常,問候了東宮四個小孩子,就回到靈堂繼續哭靈。


  傍晚,清河回到闊別已久的灼華宮,王應帶著手下巡視台城,清河請王應去灼華宮說話。


  王應這三個月變化不小。他爹王敦封了丞相,尚書,都督中外諸軍事,還封了武昌郡公的爵位,和堂哥王導一樣,都是郡公了。身為王敦的獨子,王應封了武昌郡公世子,爵位和王悅一樣。


  王敦取代王導,成為大晉丞相,還手握兵權,地位在王導之上。子憑父貴,王應自信大增,隱隱有京城第一少的派頭。


  清河請王應喝茶,“世子,東宮畢竟是儲君,儲君就該有儲君應有的樣子,失了應有的威儀,還是什麽君呢?何況先帝已死,太子即將繼承皇位,那件事情已經過去了,世子把東宮的耳目撤出來吧。”


  清河的意思是,太興帝馬上下葬,一具保鮮的屍體擺在那裏,即使有人懷疑,也沒有證據,這個秘密過期,沒有必要再盯著東宮。


  王應以前在洛陽的時候,也住在永康裏琅琊王氏聚集地,他當然曉得清河公主和王導一家人的親密關係,清河公主和曹夫人好的就像親母女,永康裏王導家,就是公主的第二個家。


  而且清河公主的婚事幾經波折,一直沒有著落,聽父親王敦的意思,好像堂哥王悅和清河公主在先帝喪期過後就要成婚了。


  這麽說,清河公主未來是他的堂嫂。她既然知道先帝之死的真相,肯定也是王悅告訴她的。


  看在堂哥王悅的麵子上,王應對清河有幾分客氣,“監視之事,是丞相的意思。在這個節骨眼上不得有失,小心駛得萬年船。”


  王應綿裏藏針,搬出丞相王敦來壓清河。


  清河什麽風浪沒見到?王應休得用這種話來搪塞她,清河說道:“耳目不是這樣濫用的,草木皆兵,弄得太子妃整日擔驚受怕,東宮畢竟還有四個幼童,嚇到小孩子不好。有些事情,過猶不及,如果東宮一直沒有安全感,他們又如何信得過丞相呢?”


  王應心想,男人的事情,你一個前朝亡國的公主跟著摻和什麽?你懂什麽?萬一東宮出了什麽紕漏,我和丞相就要倒黴了。


  說到底,王應就是心虛,他插的那一劍,靈堂用冰塊“保鮮”的龍體的小腹之上還有一道傷呢。王應害怕被揭穿,所以日夜都帶著親衛在台城巡視。


  可是,清河公主開口了,我又不能不顧及堂兄王悅的麵子。


  王應糾結了一會,說道:“公主,我有我的難處,你也知道——”


  王應指了指自己的小腹,“我和太子又不像王悅和太子那樣互相信任,所以我沒得選。”


  清河也退了一步,說道:“十天後皇上下葬,入皇陵地宮,斷龍石一放,無人能夠入地宮去檢驗屍體。到時候還請世子撤出東宮耳目。”


  王應點頭答應了。


  清河去了東宮,告訴太子妃斡旋的結果,太子妃鬆了一口氣,緊繃的臉色也驀地放鬆下來,“多謝公主幫忙,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我感激不盡。這日子終於有到頭的時候。”


  清河是過來人,心想你即將當皇後,目前又是王敦當丞相,王導褪去一射之地,恐怕你和太子將來傀儡帝後的日子並不比東宮的時候輕鬆。


  有了清河在台城,王應收斂了一些,至少太子妃下令宮人退散時,耳目不再一動不動,連太子妃和四個孩子相處時也要監視了。


  台城後宮氣氛如此緊張,前朝更是一片血雨腥風。


  王敦當了丞相,他的火爆脾氣和鐵腕手段,立刻對朝堂進行大清洗,先帝生前的心腹大臣,除了逃到趙國的劉隗,什麽刁協、戴淵、司馬承甘卓等等重臣全部殺光,一個不留。


  王敦還要殺這些大臣們一手提拔的官員,被王導阻止。


  王導說道:“你在勤王檄文中寫過,隻誅首惡,如今首惡死的死,逃的逃,到此為止吧,不要再殺了,再殺下去,大大小小幾百個官員都不夠你殺的。”


  現在王導唯一保留的官職就是尚書台的尚書令,官位在王敦之下。王敦一個人大權獨攬,一口氣除掉以前看不順眼、但是無何奈何的人,殺的正爽呢,王導偏要澆一盆冷水,要他放過。


  王敦不甘心,“大哥,你在台城前草席請罪的時候,這些人都落井下石,為何不殺?今日你不殺他們,將來他們必會反噬我們王家。”


  王導說道:“沒有永遠的盟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除掉了幾個首惡,就能震懾住他們,我們赦免他們的罪,給了他們官做,這都是利益,誰會和利益過不去?這些人都是牆頭草左右搖擺的官員,身為一國丞相,你不能一味偏袒自己人,你也要學會包容牆頭草官員,這些官員將來才會為你所用。官場上,沒有黑白分明,大部分人都是灰色,可白可黑,你是殺不完的。”


  王導苦心教誨,王敦雖不完全認同,但是也不好直接反駁大哥的意思,鬧得兄弟出矛盾,說道:“雖如此,也要防著他們點,先免去他們的官職,把我們自己人安插上去,給罷官的人戴罪立功的機會,將來若有功,向我們王家表示臣服忠心,我再給他們官複原職便是,否則,我初當宰相,如何立威?自是要賞罰分明才是。”


  王導一直搞政治經濟,圓滑世故,不得罪人。但是王敦是搞軍事的,他會打仗,他就用軍隊賞罰分明那一套去當宰相。


  兩人互相都認為自己是對的,但是又無法說服對方,最後隻得互相妥協,王敦承諾不殺他們,但是要先把罷官。


  王敦拍板,王導不同意也沒辦法,官大一級壓死人啊,如今王敦是宰相,他隻是個尚書令。


  就這樣,王家兄弟定下隻殺幾個重臣大官,其餘全部赦免——但是要罷官。


  在殺頭名單上,王敦把周顗的名字寫上去了,寫完之後,還給王導過目,王導看著周顗的名字,覺得有些惋惜,他畢竟是江東的名士,平日兩人關係還挺好,可是王導又想起那天他在台城草席請罪時,拜托周顗為他求情。


  當時周顗默不作聲的進台城,沒有理會他,出台城的時候,周顗酩酊大醉,還說“殺了王敦這個亂臣賊子,口袋裏會有個鬥大的金印!”


  王導心想,你為了升官,要殺我堂弟,不肯為我求情,你的地位又高,屬於“首惡”,若不殺你,我無法服眾啊。


  王導雖惋惜周顗才華,也沒有要王敦赦免他。


  結果,王導王悅父子在尚書台整理他們王家人辭官戴罪時期混文書的時候,意外發現周顗為王導求情,求皇帝隻殺王敦,莫要連累琅琊王氏其他族人的奏疏,這才明白周顗那句話的本意:放心,你沒事,隻要你平亂殺了王敦,你的丞相金印還是會回到你的口袋的。


  王導當即拍案而起,“快!去石頭城南門外,阻止行刑,救下周伯仁。”


  伯仁是周顗的字。


  王悅看到了父親手中快要捏成團的奏疏,連忙騎快馬趕到石頭城,然而,還是晚去一步,王悅到了石頭城時,周顗已人頭陸地,屍首兩處了。


  王悅把噩耗告訴父親,王導當即跪下大哭,“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嗚呼哀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