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靠山依海
看到熟悉的村子、夢縈的家鄉、無邊的美景,楊毅忍不住心潮澎湃,這裏承載了那少年時期最美好的回憶,也寄托了在外遊子對故鄉的所有情懷。
山地車的輪胎在凹凸不平的地麵上彈跳著,靈活的避開壓壞的溝壑和小坑,如風一般沿著盤山路向山下行去,不一會時間,村口的那顆大榕樹了已經清晰可見,巨大的華蓋上無數鳥兒在其中起落,別有一番鄉野情趣。
這顆大榕樹據說最少也有七八百年曆史了,關於它的傳說和故事可以追溯到明朝初期,有人說當年的建文帝失敗後,就是逃到這裏,從此出海下了南洋,曾經還在這顆大榕樹下駐蹕修整。
故事真實性已無法考究,建文帝行蹤一直是曆史懸案,全國各地無數建文帝隱居或出逃的路線,也不過是借他的事情炒作罷了,如果這裏發展旅遊,倒是可以將這個作為一個噱頭。
到了村口的時候,才能感覺到大榕樹到底有多大,主根紮在珠山餘脈的岩石邊上,粗細不同的氣生根不下萬條之多,整個樹冠覆蓋麵積不下五六畝,將整個村口全都都覆蓋在它的懷抱之下。
楊毅到村口的時候,兩個老人正坐在樹下的石桌上下象棋,看到老人楊毅趕忙下了自行車,推著走了過去。
“爺爺、村長爺爺,在下象棋啊?”
這兩個老人都是七十多歲上下,其中一位穿著白襯衣、黑褲子、黑布鞋,頭發花白搖著一個蒲扇,另一位穿著本地汗衫,扣子也沒有係,就這樣敞著懷,光著腳踩在布鞋上,抽著一根煙袋鍋,正揪著不多的頭發,看樣子在想破解的招式。
“哪是下象棋啊,楊老頭兒就是在這等你呢,從早上接了你爸電話以後就拉著我坐這了,還說心情好陪我殺幾盤,誰不知道他是怎麽想的,光這小半天就不停的看那邊的路,也不怕把脖子給扭了!”
被楊毅稱為村長爺爺的老人,抽了一口煙然後就噴了起來。
“你這個老吳不識好歹啊怎麽,你天天纏著我下棋,我這陪你下反而編排起我來了!”爺爺也不甘示弱的回擊道。
“可拉倒吧你,想孫子就說想孫子了,你們這些文化人的就會裝,現在小虎回來了,回村了趕緊,這裏風太硬,歲數大了受不了!”
說完就趿拉上鞋,又把煙袋鍋在鞋底磕了一下,拎著馬紮背著手就向村裏走去,楊毅笑著和爺爺也跟在後麵,向村裏而去。
一路上邊走邊聊,楊毅跟爺爺說了不少從京城回來這一路的趣事,在來到南疆之前,爺爺也是從小在京城生活,所以對於京城及各地風土人情非常了解,爺倆有說有笑的聊著,很有一種天倫之樂的既視感。
到了家裏,奶奶已經做好了午飯,現在才不過剛剛十一點的樣子,聽說他要回來兩個老人可是費了不少心思,桌子上除了時令的蔬菜和山貨以外,還有他最喜歡的青蟹和鱸魚,擺的滿滿當當,還有他們家特色的野菜煎餅。
奶奶據說曾經也是大戶人家的姑娘,識文斷字又是大學生,後來跟爺爺成了親,剛生了老爸不久,就因為在爺爺的成分不好,所以就被人叫成知識分子臭老九。不遠萬裏從北方到了這南疆邊陲,一待就是幾十年。
不過北方人的一些習慣還沒有丟,在這個都吃米飯和粉的地方,他們家時不時會添加一些麵食,其中楊毅最喜歡的就是野菜麵糊糊餅子,後來他也到了北方以後才知道這東西在北方叫“鹹食”,是一種民間傳統食物。
陪著二老美美的吃了一頓豐盛的午餐,然後就和爺爺捧起一壺茶,坐在院子裏的桂花樹下聊了起來。
“聽你爸說你想在村子裏搞養殖?都怎麽打算的,跟爺爺也說說!”老爺子抿了一口茶水問道。
“具體還得看看咱們這邊情況,我在京城的時候就發現現在最火的兩件事,一個是鄉村旅遊、一個就是綠色食品,咱們靠山村有山有水,珍珠湖水質非常好,適合做淡水魚養殖;珍珠灣雖然狹長,兩邊都是峭壁,但風光獨特,就咱們靠山村這一帶有沙灘,可以搞特色旅遊加海水養殖;珠山裏麵到處都是寶藏,很多原生態的美景和物產也可以開發出來,做特色山水遊。隻不過我回來的時候發現,咱們這邊路是在太難走了,如果解決不了交通問題,規劃再好也可能無法實現!”
楊毅簡單的將自己的想法說了一下,主要還是站在靠山村的方向說的,爺爺沒有說話,所以他喝了一口水接著說起來。
“我想的是先承包下來老龍坑那裏,跟珍珠湖非常近,在那裏做淡水魚養殖,手裏有刀魚、鰣魚的人工養殖方法,這兩種魚價值非常的高,一條都能賣到一千多,我打算主要供應東南省。第二步就是承包珍珠湖做養殖種植旅遊一體化項目,然後在珍珠灣承包一塊做海水珍珠養殖,最後再開發珠山,這就是我初步的想法!”楊毅又補充了一些具體的想法。
“嗯,我還以為你純粹就是腦子發熱呢,看來也多少做了一些思考,具體可行不可行爺爺就不發表意見了,也不想限製你們年輕人的思路,你就大膽去做吧,有什麽需要爺爺幫忙的到時候再說,珠山到處都是寶,可是也堵住了靠山村向外發展的陸路;珍珠灣是美,可暗礁密布,行船隻有中間不到一裏的水麵,堵上了靠山村的水路。這些年來,無數人看中了靠山村這個世外桃源,卻因為這一山一海的原因,最終也沒有得到發展的機會,既然你想做那就大膽去做吧,年輕就要想做就敢做,我肯定是支持的!”
爺爺喝了一口茶,沒有對他的規劃發表什麽意見,以他老人家從政幾十年的經曆,肯定也知道楊毅的想法有很多漏洞,可是他沒有說,而是支持他自己去摸索,不得不說雖然退休多年,這位老人的格局和胸懷還是不減當年。
“需要承包土地什麽的就找你村長爺爺吧,我去休息會,你自己可以轉轉看看!”
爺爺說完背著手回屋裏去了,這座房子還是他退休了以後又翻蓋的,沒有選擇磚牆而是在原來老石屋的基礎上做的擴建,頂上用的是竹頂,很有些漁村古建築的感覺。
整個靠山村基本上都是類似的這種房子,本地土層薄,燒磚建房基本上不可能,從外麵運輸過來又成本太高,所以就在珠山采石建屋,有些講究的會把石頭打磨成石塊建屋,更多的都是直接原始形狀的石頭壘砌,然後使用貝殼碎片、貝殼粉配上沙石水泥灌縫,這種土法工藝造出的房子非常堅固,不亞於使用鋼筋水泥建成的房子,而且冬暖夏涼、舒適宜居,上麵搭上竹頂或者海草頂子,遠遠看去就像原始部落一樣,也算是靠山村的一大特色。
靠山村有一百多戶、六七百人,吳姓是村子裏的大姓,據說是建文帝的護衛當時留下來開枝散葉,形成的這個村子,還有張姓和李姓,楊姓就他們這一戶。
村子不大,不過住的比較散,從山坡到海邊都有人居住,楊毅這一路過來,遇到村裏的人都熱情的打著招呼,不過大多都是歲數大的,跟他年齡差不多的是一個都沒遇見。
到了珍珠灣邊,這個時間太陽炙烤著大地,連空氣和海風都是熱的,他看了看周圍沒人,一個猛子紮進了海灣中,剛一入水流化作魚龍向海灣深處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