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默默盼望
農門金枝最新章節
卯時末,河邊,許年安排在今天上午卯時前,來河邊,負責卯時至末時,撈順水漂流下來新屍的各村族人,都在認真忙碌著。
河岸上,已經堆積了上千具屍體。
它們被分作兩堆,一堆約有兩、三百多具的樣子,一堆約有六、七百多具的樣子。
看來,前天夜裏,齊軍不僅夜襲楚軍,而且,這次戰鬥,又很殘酷。
蕭瓊枝走到正在給昨天撈上來的、屍體畫像的許年跟前,指著那兩堆新屍體,有些擔心地問:“知縣大人,這些屍體,是花了多長時間,才撈上來的?”
許年一臉沉痛地說:“就剛剛一會兒,不會超過兩刻鍾。”
那等於說,這次的戰鬥,是比上次還要殘酷數十倍了。
畢竟,昨天,從周大勇在上遊河撈到第一具屍體,到通知周遠冬,帶人走到這裏,鑿冰撈屍,整整近半個時辰,一共也隻是撈出幾十具屍體而已。
看來,事情完全是像鄭邦分析的那樣,齊國真有像齊王、或者齊國太子這樣的重要人物,被楚軍給抓到了。
否則,齊軍不可能會這麽瘋狂地、來跟楚軍搞夜襲。
她仔細看了下那兩堆被撈上來的屍體,發現他們的衣著,跟昨天撈出來的屍體,有很大的差別。
其中,那堆兩、三百多具的屍體,都是楚軍將士,都是穿著鎧甲作戰的,身前的護胸鏡上,都有個“楚”字,很容易辯識。
充分說明,楚軍是早就料到齊軍會偷襲他們,早有準備。
而那堆六、七百多具的屍體,都是齊軍將士,一半是穿著鎧甲作戰,身前的護胸鏡上,都有個“齊”字;一半是沒穿鎧甲作戰,但外衣的胸口位置,也都有個“齊”字。
估計沒穿鎧甲作戰的,都是最先渡河發動攻擊的楚軍將士。
以前周大智還在家裏時,有好幾次談到楚齊之戰,每次都是楚軍死傷慘重,齊國小有損失而已。
包括昨天撈的那些屍體,也是這樣。
雖然楚軍屬偷襲,沒有穿鎧甲,衣服上也沒有楚軍的標識,齊軍屬倉卒應戰,也沒有穿鎧甲,甚至連外衣都沒穿上,衣服上也沒有齊軍的標識。
但從鄭邦分析那具齊兵屍體的方法來看,光看麵相和身體生長特性,昨天的近四千具屍體中,應該隻有小半,是齊軍將士的,大半,是楚國將士的。
等於說,目前這一次楚齊之戰,在蕭瓊枝的印象裏,暫時看來,是唯一一次楚國傷亡比例,遠低於齊軍的戰爭。
可惜,就算了隻樣,由於這次楚齊之戰,死傷人數實在是太多,蕭瓊枝還是不由得很擔心周大智、周有錢及所有楚軍的安危。
她乖乖呆在鄭邦昨天就幫她選好的、那塊大岩石上站著,默默看向河麵那些撈屍的人,撈出來一具具屍體,往岸上抬。
心裏則盼望,孔雀河上遊順水漂流下來的屍體,可以越來越少,越來越少,馬上就沒有了。
遺憾的是,戰爭是殘酷的,根本不可能以個人意誌為轉移。
接下一個時辰內,從孔雀河上遊順水漂流下來的屍體,流量不減反增,足足被撈出了近五千具!
這其中,約摸有三千具是齊軍將士的屍體,約摸有兩千具,是楚軍將士的屍體。
充分說明,楚軍將士的傷亡比例,在大幅升高。
那些負責撈屍和抬屍的人們,臉上都流露出很哀傷的神情,盡管一個個都累得手腳在打顫,快要無力為繼了,還在咬牙埋頭撈屍、埋屍,不敢錯過一具屍體的蹤跡。
畢竟,這些漂流過來的屍體,每一具,都有可能是他們自己的族人或者家人。
又過了一會兒,泉陂鄉裏長突然陪著隔壁幾個鄉的裏長、以及三、四十個村的村長或者族長,帶領上千人,趕了過來。
原本心裏正著急的許年大喜,根本不給裏長、村長、族長們跟自己寒喧的機會,直接安排他們帶人、去給那些負責撈屍和抬屍的人們接力。
等接力工作到位後,他才放下心,轉頭問泉陂鄉裏長:“你怎麽想到、帶這麽多人過來了?”
泉陂鄉裏長老實答:“這事,不是我想到的。”
“本來,我昨天隻是看畫師和驗屍的人太少,擔心大人你跟鄭師爺接下來幾天,得累壞了,所以,就自作主張,連夜派人通知隔壁幾個鄉的裏長,讓他們給送些畫師和驗屍的人過來。”
“結果,隔壁幾個鄉的裏長,今天一大早,就帶著幾百人,趕到我家,說是除了帶來二十三個畫師,二十七個會驗屍的郎中,還從各村叫來十個人,一起過來認屍。於是,就有了這麽多人了。”
這倒是歪打正著。
許年很滿意,拍拍泉陂鄉裏長的肩膀,然後,開始指揮他聽帶來的二十三個畫師,二十七個會驗屍的郎中,負責畫像和驗屍。
又一個時辰過去,河岸上,新增加了近萬具屍體。
這其中,約摸有五千具是齊軍將士的屍體,約摸有五千具,是楚軍將士的屍體。
充分說明,楚軍將士的傷亡比例,已經跟齊軍將士差不多了。
那些隔壁鄉裏裏長帶來的、撈屍和抬屍的人們,臉上跟上批人一樣,也都流露出很哀傷的神情,盡管一個個都累得手腳在打顫,快要無力為繼了,還在咬牙埋頭撈屍、埋屍,不敢錯過一具屍體的蹤跡。
這時,很多周家村人,都聽說了河邊還能撈出屍體的事,都趕來看熱鬧。
周邊昨天來過的那些村族長,也各自新帶了二、三十人,過來幫忙認屍、撈屍。
這些人,正好又可以接力、隔壁各鄉裏裏長帶來的人。
隻是,河岸上已經累計、堆積了近兩萬具屍體。
所有在場的人,心情都非常沉重。
哪怕是那些隔壁鄉裏裏長帶來的、撈屍和抬屍的人們,也沒有因為有人可以接力,而感到喜悅。
估計都像蕭瓊枝一樣,在心裏默默盼望著,孔雀河上遊,不會再順水漂流新的屍體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