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音樂人生
簡寧電影《白衣飄飛的年代》拍攝現場。
“《音樂人生》可以說你抓住了機會?”韋廉問簡寧。
“我太想成功了,反而越抓不住機會。主要是他太急於求成了,想一下子就拍出大製作《光輝歲月》那樣的電影。”簡寧回答。
“他一直保留著對小倩的愛,小倩中間回國,看著她和耿肋走到一起,他心有不甘。直到他一無所有,陷入人生最低穀。小倩回歸,美麗的女神拯救落魄書生。這是套路嗎?”
簡寧:“嗬嗬!都是套路。人生就是這樣充滿套路,我們卻總在迷失。”
“家明這條伏線該出現了。”
“對啊,長大後的家明,讓我看到自身的寫照。看到自己的膚淺,看到自己的急功近利。其實家明放棄音樂是為了追求音樂本身,我放棄音樂,就是放棄,不一樣。”
“所以時隔多年你要繼續拍家明,把大學時期拍攝的《琴童》重新定名《音樂人生》。就像類型電影裏的主人公一樣,人生遇到重大轉折,你找到扭轉乾坤的契機。”
“《音樂人生》太具有實驗性,被批判,不符合常規的紀錄片,電影節無緣獎項。這在當時給了我當頭一棒。”簡寧做了一個被打的誇張動作。
“你最終獲得電影界的認可。”
“作為學院派導演,我依然沒有被大眾和商業認可,沒有得到市場的檢驗。我很想拍自己寫的劇本《光輝歲月》,但沒人願意投資。”
“電影大高潮值得等待。這也是電影套路啊。”韋廉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
“怎麽不說這是人生的套路!人必須最後完成一次逆襲(盡管是無意識的,因為他已經放棄對小倩的追求了),成就一場奇觀,就像是音樂歌舞電影的高潮一定要有一場酣暢淋漓的歌舞表演一樣。”
時光回到簡寧拍攝紀錄片《音樂人生》的時空。
在CNEX的支持下,簡寧花了2萬元買了一台專業錄音機,確保在拍攝時可以進行6軌道的錄音。
簡寧找到的攝影師,一開口就是每天3000元的報酬。
第一次正式拍攝前,十分情緒化的家明突然說,“不要來拍吧,還不到時候。”
簡寧已經約好所有的工作人員,隻好和他的團隊赤手空拳去聽家正所指揮的樂團的排練。
采訪家明的老師,家明的老師不願理家明,而拒絕上鏡。
曆史和簡寧驚人地相似!
第二天,家明又想延期。
簡寧說:“家明,我約好了所有人,我每天都要付錢的。”
家明說:“不早說?其實上次要拍也可以。”
那是第一次簡寧想揍他。
過去我是想拍三個學音樂的小孩的紀錄片,當年,家明11歲,另一個男孩6歲,一個女孩10歲。六年之後,那個女孩已經拿了大獎,在上海非常有名。但簡寧並不選她做影片的主角,因為他不想表達人們是如何成功的,而是想表達一個人的思考與追尋。
小倩一次來參觀簡寧拍攝,家明在幫一個朋友指揮一群中學小朋友練曲,他們要代表學校參加比賽。小朋友很不聽話。
“對不起,令您失望。”家明不好意思地對朋友說。
小倩鼓勵家明:“每次的失敗是邁向成功的一半。應該激勵較好,笑吧!別太凝重。”
家明看著小倩。
“不隻是思想,表情關係到你的演奏。音樂是你的一部分。”
“你真偉大!耐心地用想想去激發小孩。”家明笑了。
他倆開起玩笑。
“你愛小孩麽?”小倩問。
“我愛小孩。”
“當爸爸吧。”
“真的?”
“應該這樣!”小倩拿著圍巾用身體演示,“想象絲帶彩虹湖水.……音樂盒.……抓休止.……”
簡寧把這一切拍下來。
“別收!小聲!多點!短音!多點!”小倩指點一個戴眼鏡男生,“每個音都有生命。音樂不再彩排,或者苦練。要理解,成為你的一部分。”
小倩瀟灑自如,她並不知道,自己在簡寧眼裏是那樣極端的自信,舒展,陶醉,優雅。那樣一種深沉的喜悅,超過了快樂。她的出現,讓一切都有了意義。
簡寧想起小時候他在外婆的啟發下快樂的彈奏。那時他赤腳踩著踏板,身體跟著節奏晃動,他享受著音樂,就像他現在享受著拍攝一樣。簡寧感覺自己處在綠色的原野裏,自由自在地呼吸奔跑.……
簡寧在心裏默默地說:當愛和夢想已經千瘡百孔的時候,她讓我重拾信仰,讓我重新找到了生活的目標和險些失去的積極和樂觀。為此,我感謝她,也感謝所有一路引導著我找到她、她找到我的緣分。
簡寧在拍攝家明指揮樂團。
“音樂在和你說話。感受其中快樂,把它演奏出來。沒感覺隻是平淡無奇。”家明快樂的沉醉於音樂中……
中途休息的時候,簡寧繼續采訪家明。
簡寧:“是啊,你為何不繼續參加比賽呢?你過去這麽有天賦。”
家明:“我痛恨自己被冠上'有天賦',甚至'天才'。”
簡寧:“為什麽?”
家明:“它摧毀我的童年和少年。”
簡寧:摧毀?
家明:“我爸訓練我彈鋼琴,每天就是不斷地彈鋼琴……之後讓我參加比賽且繼續獲得更多成就,甚至這變成飯桌上唯一不變的話題。每年二月和三月參加同樣的比賽,這樣的生活,你試試看……”
簡寧:“我理解。”
家明:“人生難道隻有比賽麽?”
簡寧:“你是天才,音樂選擇了你。”
家明:“這話這麽熟悉。我爸說過,我的鋼琴老師說過。就因為我拒絕比賽我爸視我如糞土,鋼琴老師不理我。”
簡寧:“為什麽會這樣?”
家明:“我獲得更大的榮譽的同時,我也停滯不前,因為我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彈奏出美妙的音符,我再也享受不到音樂帶給我的快樂。”
沉默。
家明:“值得慶幸的是,諸多的比賽,讓我比別人更早領悟到比賽這件事會毫無價值地摧毀一個人的音樂世界。”
當天的拍攝結束,簡寧向小倩說起大三暑假,看完家明和一小提琴協奏完畢,他和家明展開的一次對話。
“剛才簡直太讚了!”簡寧讚歎。
“什麽太讚了?”家明問。
“你的演奏,那一段簡直完美!”
“謝謝。”
“鋼琴和小提琴相互協奏很悲傷,也很動聽。誰寫的那首曲子。”
“我。”家明平靜地回答。
“你寫的嗎?”簡寧大吃一驚。
“對啊。”
哇哦,這麽有才華!”簡寧由衷讚歎,“你現在喜歡鋼琴嗎?”
“挺喜歡的。”
“這是你長大以後的夢想嗎?”
“長大以後哈?誰知道呢。或許不是。”
“為什麽呢?”簡寧充滿興趣地看著他。
“為什麽不是?嗯,你看,首先,我可不想孤獨老死,一人沉醉。”家明儼然一名小哲學家。
“好吧。”
“更不要說藝術作為一種語言已經滅絕了,你要說什麽和你說得有多好,都無關緊要了,都滅絕了。”
“觀點有點淒涼啊。”
聽完簡寧的敘述,小倩也感覺不可思議,“他說這話驚到你了嗎?他還這麽小!”小倩問。
“驚倒了。接著他問我:你能理解我說的嗎?我是說家人不理解我。我說我能理解。因為我曾和你一樣。我在和他一樣的年紀也說過類似的話,做過類似的事。”
“音樂神童都這樣嗎?”
“或許吧!”簡寧說起小時候接受一家媒體采訪的情形。那時他正在彈琴,記者沒驚擾到他,在一旁默默地聽他彈琴,直到簡寧停止下來。
“不不不,別停下來,你拉得真好。”記者帶著歉意說。
“我不覺得有多好,最近拉大提琴總是缺乏靈感。”
“所以這是你練習的地方嗎?”
“這是這房子裏最好的地方了,這有完美的音效。”在一旁的爸爸向記者介紹。
“這房間太棒了!你家還有遊泳池。”記者看到窗外的泳池問簡寧:“你會遊泳嗎?”
“不會。”
“為什麽?”
“沒人教我。”
“你喜歡什麽娛樂?”記者問。
“讀書。”
“我是說打遊戲,打球之類。”
“我不會這些。”
“你有和小朋友一起學這些嗎?”
“你喜歡把你的個人道德觀和期望值強加在別人的身上。”簡寧不喜歡記者的提問。
記者尷尬地笑了,“你好有個性!你有什麽計劃嗎?”
簡寧在想怎麽回答。
“在暑假閑暇時間你想做點什麽?”
“我想我應該會一直練習鋼琴吧。”
“或許你應該休息一下了。”
“是啊,也許我是該休息了,我想我暫時不會彈鋼琴了。”
“我隻是建議你休息一星期左右,然後再繼續練琴。”
“不,沒有一個年輕人會喜歡那麽古老又陳舊的音樂了,是時候放棄它了。”
“不是這樣的,我並不是說長時間休息 我沒有建議你這樣做。”
“不,我覺得也該放棄了,鋼琴太沒意思,算了,我不想說這些了。”
聽了簡寧的敘述,小倩笑了,“那位記者以為得罪了你?”
“其實那是我真實的想法。”
“後來你真的放棄了所有的音樂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