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九淵神帝> 第一百四十六章:四靈之一,薛仁貴

第一百四十六章:四靈之一,薛仁貴

  叮咚!


  “提醒淵主,淵主還有待用物品。”


  “待用物品?什麽待用物品?”陸九淵不記得他還有什麽待用物品。


  “頂級人傑召喚卡一張。”


  “係統,本王怎麽不記得本王手裏麵還有一張頂級人傑召喚卡?”聞言陸九淵更是懵了。


  “若是淵主不要,這張頂級人傑召喚卡將作廢。”


  “要,當然要。”


  陸九淵無力吐槽係統了,這就是知道了他的想法故意給的,那裏是什麽待用物品,而且每次他都是將所有物品都用完了,怎麽可能會有待用物品。


  “係統,將這張待用頂級人傑召喚卡使用了吧!”


  叮咚!


  “恭喜淵主獲得頂級人傑張衡。”


  張衡,這對於陸九淵來說就是意外之喜啊,現在身份證製作技術可以直接交給張衡了,不過還需要錦衣衛的配合,不過沒有關係。


  “查看張衡的相關信息。”


  叮咚!


  “如淵主所願!”


  “姓名:張衡

  朝代:東漢


  出處:史實


  個人經曆:張衡,字平子,南陽郡西鄂縣人。東漢時期傑出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蜀郡太守張堪的孫子。


  張衡自小刻苦向學,少時做文章,曾離開家遊學。至東漢都城洛陽,進過當時的最高學府太學,結識了後來著名的學者崔瑗,與他結為摯友。


  張衡興趣廣泛,自學《五經》,貫通了六藝的道理,而且還喜歡研究算學、天文、地理和機械製造等。但在青年時期,他的誌趣大半還在詩歌、辭賦、散文上。


  漢和帝永元年間,張衡被推舉為孝廉未受,公府幾次征召也不到。張衡於是仿照班固的《兩都賦》,以諷諫朝廷。


  公元100年,張衡應南陽太守鮑德之請,作了他的主簿,掌管文書工作。八年後,鮑德調任京師,張衡即辭官居家。


  張衡擅長機械,特別用心於天文、陰陽、曆算。平常喜愛揚雄的《太玄經》。


  公元111年,張衡被朝廷公車特征進京,被拜為郎中,再升任太史令。於是研究陰陽,精通天文曆法,製作渾天儀,著有《靈憲》、《算罔論》。雖然在漢順帝即位初年再調動它職,但後來又任太史令,張衡任此職前後達14年之久。


  公元133年,張衡升任侍中,順帝任用他在自己身邊對國家的政事提出意見。


  公元136年,張衡被外調任河間王劉政的國相。劉政驕奢淫逸,不遵法紀;又有不少豪強之徒,糾集在一起做亂。張衡到任後,嚴整法紀,打擊豪強,暗中探得奸黨名姓,一時收捕,上下肅然,他為政以清廉著稱。任職三年後,張衡上書請求辭職歸家,被征召拜為尚書。


  公元139年,張衡逝世,享年六十二歲。


  資質:頂級


  境界:文師八重,先天三重

  狀態:巔峰”


  陸九淵沒有想到張衡的才能居然這麽,也怪不得能夠發明出渾天儀,而且除了渾天儀還有其的發明,看來將身份證製作技術交給張衡是不錯的選擇。


  “係統,將張衡直接召喚到淵宅。”


  話畢陸九淵看向最後兩樣東西,他知道這兩樣東西是一個軍團誕生的必要條件。


  “係統,先為本王介紹軍團召喚卡。”


  “軍團召喚卡顧名思義就是召喚一個全新的軍團,但是軍團並沒有統帥,需要淵主選擇統帥。”


  “哦!也就是說剩下的蓋世人傑召喚卡就是這個軍團的統帥?”


  “係統沒有說過這樣的話,有些時候軍團的統帥不一定是蓋世人傑。”


  聞言陸九淵知道係統的意思,可是現在這個軍團的意思已經很明了了,就是一個統帥和一個軍團。


  “係統,先使用軍團召喚卡吧!”


  “請淵主確認是否使用軍團召喚卡?”


  “使用。”


  叮咚!


  “恭喜淵主獲得至尊軍團四靈之一白虎軍團。”


  “係統,四靈之一的意思是不是本王隻能夠召喚四個至尊軍團?”


  聽到係統的話,陸九淵基本上可以這麽理解,但是他覺得四個至尊軍團還是太少了吧,難道不能再來幾個。


  “淵主,係統同樣沒有說過這樣的話。”


  “……”一樣的說辭讓陸九淵滿臉黑線,“說說白虎軍團吧!”


  “至尊軍團:四靈之一白虎軍團。


  人數:一萬五千。


  修為:先天三重。


  特點:具有白虎之勢。”


  看到簡短的白虎軍團信息,陸九淵第一時間便發問,“係統,白虎軍團隻有這麽點人?”


  “淵主,白虎軍團並不是巔峰時期,人數和境界都是受到限製的。”


  “好吧,不過本王還是想問一問白虎軍團巔峰時期的人數有多少?”


  “不可說。”


  “……”


  看來係統不說,那麽陸九淵猜測至尊軍團巔峰時期應該是沒有多少人的,否則也不會如此。


  “係統,使用最後一張蓋世人傑召喚卡。”


  “請問淵主是否確認使用蓋世人傑召喚卡?”


  “使用。”


  在陸九淵說完話的時候屏住了呼吸,同時心跳也在加快,他知道與白虎相關的似乎隻有薛仁貴,傳說薛仁貴是白虎星下凡,因此在他看來白虎軍團的元帥應該是薛仁貴了。


  “恭喜淵主獲得蓋世人傑薛仁貴。”


  呼呼!


  一點沒有逃出陸九淵的掌控之中,是薛仁貴無疑了。


  “係統,給本王查看薛仁貴的相關信息。”


  叮咚!


  “如淵主所願!”


  “姓名:薛仁貴


  朝代:唐

  出處:史實


  個人經曆:薛仁貴名禮,字仁貴,以字行於世,生於隋煬帝大業九年,出身於河東薛氏南祖房,是南北朝時期劉宋、北魏名將薛安都的後代。其曾祖父薛榮、祖父薛衍、父親薛軌,相繼在北魏、北周、隋朝任官。


  貞觀十八年十一月,李世民命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張亮、遼東道行軍大總管李勣分別率領水、陸兩軍,進攻高句麗。次年二月,李世民親征高句麗。三月,在遼東安地戰場上,郎將劉君邛被高句麗軍團團圍困,無法脫身。在此危難時刻,薛仁貴單槍匹馬、挺身而出,直取高句麗一將領人頭,將其首級懸掛於馬上。高句麗軍觀之膽寒,於是撤軍,劉君邛也獲救。此役過後,薛仁貴名揚軍中。


  同年四月,唐軍前鋒進抵高句麗,不斷擊敗高句麗守軍,六月,唐軍至安市城,高句麗莫離支淵蓋蘇文遣將高延壽、高惠真率大軍二十五萬依山駐紮,抗拒唐軍。李世民視察地形後,命諸將率軍分頭進擊。此戰薛仁貴身著白衣,手持戟槍,腰挎雙弓,大呼衝陣,所向無敵,高句麗軍望之披靡。唐軍大舉跟進,高句麗軍大敗,被斬首兩萬餘級。駐蹕山大戰後,高句麗舉國震驚,後黃城、銀城等地軍民皆棄城而逃,數百裏內斷絕人煙。[9]戰後,李世民特意召見當時隻是普通士卒的薛仁貴。李世民賜他馬二匹、絹四十匹及俘虜十人為奴,並升其為遊擊將軍、雲泉府果毅。


  永徽五年夏,唐高宗李治巡幸萬年宮,薛仁貴護駕從行。


  顯慶三年,李治命程名振征討高句麗,以薛仁貴為其副將。薛仁貴於貴端城擊敗高句麗軍,斬首三千餘級。


  顯慶四年,薛仁貴又和梁建方、契必何力等,與高句麗大將溫沙門戰於橫山,又與高麗軍戰於石城,十二月,薛仁貴又與辛文陵在黑山擊敗契丹,擒契丹王阿卜固以下將士,戰後他因功拜左武衛將軍,封河東縣男。


  鹹亨元年,唐朝為了打擊吐蕃和光複吐穀渾,出動五萬大軍護送吐穀渾王還青海,以薛仁貴為邏娑道行軍大總管,阿史那道真、郭待封為副總管。


  郭待封是名將郭孝恪之子,曾為鄯城鎮守,他不甘心屈居薛仁貴之下,經常違抗薛仁貴的節製。薛仁貴率軍先行,至河口遭逢吐蕃軍。薛仁貴擊破吐蕃,斬獲略盡,收獲其牛羊等萬餘頭,回軍至烏海城,以待後援。郭待封傲慢,不聽從薛仁貴之命,領著糧草輜重等緩緩前行。等郭待封軍進至烏海時,吐蕃二十餘萬大軍來救烏海,進擊郭待封軍,郭待封軍慘敗,軍糧及輜重都被吐蕃軍擄掠而去。薛仁貴隻得退軍,屯駐於大非川。吐蕃派出四十餘萬大軍進攻唐軍,唐軍不敵,大敗,薛仁貴被革職除名為平民。


  鹹亨二年,高句麗遺民叛亂,新羅予以支援,薛仁貴被起用為雞林道總管,負責懲戒支援高句麗叛軍並覬覦唐朝熊津都督府的新羅人,並致書問罪新羅王金法敏。但到了上元年間,卻因事被流放象州。


  永淳元年,單於都護府檢校降戶部落官阿史德元珍投奔自稱突厥可汗的阿史那骨篤祿。阿史德元珍進犯並州與單於都護府北境,又入侵雲州,薛仁貴奉命征討。大敗突厥軍,斬殺上萬人,俘虜兩萬餘人,奪取駝馬牛羊三萬餘頭,取得雲州大捷。


  永淳二年,薛仁貴去世,終年七十歲。高宗冊贈他為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由官府提供車馬,護送靈柩返回故鄉,另一說埋葬於山東省嘉祥縣。


  資質:蓋世


  境界:先天十重


  狀態:限製”


  陸九淵看著薛仁貴的相關信息,總感覺薛仁貴像殺神一般,但是後世又沒有過多提及薛仁貴是殺神,難道是有人故意將這部分弱化了,看來應該是如此了。不過比起白起終究還是有很大的差距,殺神還是白起更加合適,或許薛仁貴是唐朝的殺神也說不定。不過史實的薛仁貴和演義的薛仁貴還是有很大的差別,但是總體來說都是了不起的武將。


  “係統,直接將薛仁貴召喚至淵宅。”


  這次係統的大獎勵徹底結束了,以後怕是沒有這樣的機會了,即便是有也怕得是上三州統一的時候,而且他還有感覺上三州統一時的獎勵還沒有他這次登基的獎勵豐富,或許最豐富的是將九州一統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