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三國之謀伐> 第360章 徐晃

第360章 徐晃

  初平二年十二月,淩厲的寒冬吹拂,像是要將時間的一切都化為冰山。


  這個年關長安百姓過得並不算好,跟漢朝江南地區一年一季的水稻不同,關中地區以麵食為主,所以種植的主要農作物是小麥。


  冬小麥和夏小麥。


  關中下大雪,冬季小麥自然就種不成了。再加上前幾年戰亂,屢遭兵災,百姓生活過得窮困潦倒,十分艱難。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董卓並沒有派兵繼續劫掠長安周邊百姓。


  因為當初從洛陽來的時候,董卓不管是盜墓還是搶奪,都弄到了大筆金銀財寶以及糧食物資。根據記載,“董卓築眉塢,塢中廣聚珍寶,積穀為三十年儲。”


  可見如今董卓之富有,根本不在乎繼續搶奪。


  這場大雪掩埋了關中,也掩埋了洛陽。


  跟關中一樣,今年洛陽的冬小麥也種不成了,好在有去年積存的糧草,倒也不算太麻煩。


  唯一的問題就是一旦劉備與王芬開戰,那麽以往從冀州來的糧道就會被斷掉,如果不能盡快解決王芬,那麽關東軍就隻能撤兵,從兗州回青州再圖大事。


  不過這個問題陳暮早就考慮過,司隸他是沒打算放棄。


  畢竟這裏為天下中樞之地,要是能像三國關羽鎮荊州一樣,遣一上將駐守司隸,那麽從上帝視角來看,就能左右夾擊冀州,將大塊地盤納在手裏。


  而且司隸這個地方也很賴皮,如果你想打司隸,那麽就得在洛陽八關死磕,此時青州就可以趁機偷襲。


  而如果你不管司隸,跟青州決戰,那麽司隸也可以趁機偷你的屁股,讓你左右為難。


  這個套路有點跟明末時期毛文龍在皮島的作用一樣,算是鑲嵌在天下各路諸侯身邊的一顆釘子,讓人非常難受。


  也許有人說,既然這個套路很厲害,那為什麽曹操不用呢?


  原因很簡單。


  曹操沒有那個實力。


  剛開始曹操拿下兗州後,一直是依附於袁紹,聯合袁紹打袁術,哪來的實力去占據洛陽?


  等到曹操奉迎天子,搞定袁術之後,勢力逐漸壯大之後,才拿下了洛陽三河地帶。


  隻是當時的洛陽人口早就被董卓遷至關中,十分殘破,失去了它的戰略意義。


  而現在隨著人口回遷,戰略意義自然也就回來了,再加上洛陽八關,為天下最為險峻之地,充當這顆釘子,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白波軍兵圍長安,雙方相持於渭橋、左馮翊、陽陵一帶。兩邊都不想打仗,所以甚至連叫罵挑釁都沒有。


  關東軍像是來旅遊的一樣,隻在城外安營紮寨,根本進攻的打算。


  兩邊相安無事,一直等到初平三年,二月初春。


  徐榮俯視著城外的軍營,雪已經融化了,關中地區的百姓也紛紛開始緊鑼密鼓地在城外開始耕種起來。


  城外沃野千裏,除了那個駐紮在洪慶山腳,十分刺眼的關東軍營寨以外,就是滿是在田間勞作的百姓,以及每日都在操練的白波軍士兵。


  對於這些賊寇出身,紀律不太好的白波軍,關羽也十分頭疼。


  為此從在臨晉統領這些白波軍開始,他就一直在訓練士卒,慢慢將他們變為真正的精銳之士。


  按照陳暮教授的練兵之法,讓他們每日列隊、走正步、各種軍事訓練。


  白波軍的構成畢竟是一群為了活命而不得不造反的匪徒,不像現代軍人那樣有家國之心,所以想要讓他們保持這樣的訓練非常困難。


  為此陳暮也製定了一套獎懲製度,鼓勵軍官為榜樣,士兵做得好有獎勵,做得不好雖然懲罰並不是很嚴重,但會受到低級軍官的點名批評,讓自己顏麵無關。


  這就是利用人的羞恥心來激發動力,在學校之中比較常見。比如老師會以成績列名次,或者當眾批評學生。


  隻是現代青少年初中高中的時候處於青春逆反期,這樣做的話往往適得其反。


  而成年人不同,效果自然也就不一樣。


  這段時間的訓練雖然不至於讓白波軍一下子成為精銳部隊,但至少他們也曾經上戰場見過血,再加上訓練之後,已經有了成效,戰鬥力提升了很多。


  “將軍,探馬來報,關羽又在組織兵馬幫助百姓種田,我們是否前往襲擊?”


  就在這個時候,徐榮的偏將過來向他報告斥候的消息。


  劉備軍打的旗號素來以仁義為名,根本就沒有劫掠過百姓,所以百姓都出來種田。


  當然,除了這個原因以外,最大的原因還是去年冬小麥沒有種植,很多人存糧已經不多,再不種田的話,今年大家就都得餓死。


  因此就算是打仗,灞橋一帶的百姓也不得不從各鄉裏出來種田幹活。


  像戲亭、長門亭、鴻門亭等各鄉亭都是有大量村落,徐榮就算想把所有百姓遷入城中,也得考慮他們的死活,所以城外散落在洪慶山一帶各鄉亭百姓他不管,隻控製著城內防守住關東軍即可。


  聽到偏將的話,徐榮沉吟道:“潛伏於百姓中的斥候有沒有查探清楚,關羽的兵馬是否俱在,有沒有潛藏埋伏的人手?”


  “兵馬俱在。”


  偏將答道:“各營都正常出來操練,斥候清點過,人來人往,雖無具體實數,但跟往日相差不多,應當沒有潛藏人手。何況戲亭一片平原,除了洪慶山能藏人之外,倒也沒有什麽地方可以做伏兵。”


  “嗯。”


  徐榮點點頭,說道:“既然如此,李蒙何在?”


  校尉李蒙站出來道:“末將在。”


  “命你點五千人馬以為先鋒,出城進攻關羽。我率大軍在後,若有不對,可為接應。”


  “唯!”


  李蒙領命而去。


  徐榮則帶著剩餘的校尉軍司馬領三萬人準備出城作戰。


  隨著董卓的增兵,新豐城有了四萬人。


  這還是因為關東軍的主力是在東麵,不然的話之前駐兵就隻有不到兩萬。


  沒辦法,董卓的兵力現在確實捉襟見肘,拿不出那麽多人來。


  而這一次進攻,徐榮也僅僅隻是試探佯攻而已。


  雙方已經對峙了三個月,別說打仗,就連正麵接觸都沒有,所以徐榮也想試試,看看關東軍有沒有放鬆警惕。


  如果真的能夠成功的話,未嚐不能順勢大舉進攻,一次性就把關東軍平滅,攻取南山古道。


  在這一點上,徐榮的看法和李儒閻忠一樣,都認為要把關東軍趕出關中最好。


  大軍浩浩蕩蕩地出城,這邊徐榮一行動,那邊同樣偽裝成勞作的百姓,在城外觀察的關東軍斥候自然也是注意到了這個情況,丟下鋤頭,飛一般地往營寨方向跑。


  不止是城外的數名斥候,就連各鄉亭的百姓,也都是如此。大軍忽然出城,顯然是要打仗,再不跑,命都要沒了。


  而此時關羽正在渭河邊上。


  關中平原是古代著名的產糧之地,下邽縣、左馮翊、新豐城,渭河南北都有大量的鄉野農田,此時春日暖陽微醺,關羽帶了數千人馬幫助百姓在田裏幹活。


  換了張飛來他肯定不會去做,但關羽跟劉備一樣,屬於那種輕視達官顯貴,而愛護百姓士卒的人,反正沒事幹,就當鍛煉鍛煉身體。


  哪知道就在這個時候,遠遠的就有人來喊道:“將軍,將軍,不好了,西涼軍出城,殺奔營寨而來。”


  關羽手裏還捏著糞瓢呢,六萬人每日吃喝拉撒,糞便都收集起來給農田用,聽到這句話,大驚失色道:“什麽?到哪裏了?”


  陳暮之前就跟他說過,西涼軍肯定不敢主動出擊,所以這段時間一直放心大膽,白天要麽幫百姓做農活,要麽操練士卒,晚上則夜讀春秋,每日過得十分安穩,沒想到這個時候西涼軍居然真的打過來了。


  “已過鴻門亭,正往戲亭趕來!”


  “快,快回營寨。”


  關羽當即扔下手裏的糞瓢,他赤著腳在田裏,青龍刀都沒有帶,飛一般地往東麵營寨的方向跑去。


  農田中數千士卒跟他一樣,也是撒丫子狂奔。


  不止是他們。


  白波軍自從前年冬天跟著朱儁擊敗了牛輔之後就一直沒有打過仗,久疏於戰事,雖然每日操練,可忽如其來的戰爭還是把所有人打懵。


  因此一時間,整個戲亭東麵的關東軍營寨附近,密密麻麻全是人,往營寨裏跑。


  他們原本或是在寨外操練,或是在山裏砍伐樹木,或是在農田幹活,或是在戲河取水,根本就沒有想到這個時候西涼軍會突襲。


  新豐城與戲亭東麵的關東軍營寨不過四五公裏距離,斥候哪怕飛奔過來報信,這個時候西涼軍也已經走了一半路程,白波軍還得反應過來回營寨拿武器,重新組織,完全沒有做好準備的時候,西涼軍先鋒就已經殺到近前。


  關羽跑回營寨,還在寨門口,就遠遠地看到在西麵的地平線上,浩浩蕩蕩的大軍奔湧而來,而再看一眼自家這邊的情況,各處營寨都無比混亂,有些士兵連甲胄武器都沒有,根本不能迎敵。


  “糟了,大事休矣。”


  看到這一幕,關羽急得直跳腳,怎麽也沒有想到敵人來得這麽快。


  “將軍,這邊!”


  忠心耿耿的管亥牽著爪黃飛電,拿著青龍偃月刀急急過來。


  關羽顧不得其他,連鎧甲也沒有穿,就是一身綠色長袍,赤著腳,翻身上馬,對管亥道:“快,先召來一部分能戰的兵馬跟我去迎敵,然後讓楊奉韓暹等人盡快組織好人馬,不能讓西涼軍衝入寨中。”


  “唯!”


  管亥扭頭就跑,開始去呼喚士卒。


  因為之前有些士卒正在寨外操練,所以他們是有武器盔甲的,隻是一片兵荒馬亂,寨中亂糟糟一片,哪怕各級軍官強令指揮,很多人也如沒頭蒼蠅一樣亂轉,根本來不及做出反應。


  也許有人說,你不是訓練了士卒嗎?為什麽還會發生這樣的情況?

  然而訓練士卒跟緊急情況是兩碼事。


  現代軍隊能二十四小時待命,哨聲一響,立即井然有序地集合,是因為現代軍隊有條件能夠做到這一點。


  而古代軍隊大部分有奶便是娘,再加上白波軍為山匪出身,紀律很差,幾個月內能讓他們進行這樣的訓練已經不容易。


  要想做到令行禁止,還得繼續做緊急集合之類的訓練才行,不能急於一時,因此出現這樣的情況也很正常。


  數萬大軍,短時間內根本不能列好隊伍迎敵。


  眼見西涼軍已經越來越近,領頭的數百騎兵甚至已經不足一裏,關羽一咬牙,正要招呼身邊將士先上去抵擋。


  也就在此時,生死存亡之刻。


  西北麵的一處營寨忽然打開,一威猛壯漢手握宣花斧,領著數千兵馬衝了出來。


  “河東徐晃在此,誰敢與某一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