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三國之謀伐> 第314章 勢如破竹

第314章 勢如破竹

  陳暮在青州大刀闊斧地做一些事情,遠在函穀關外,劉備大軍已經攻下了弘農縣。


  之前說過,弘農縣其實是黃河南岸很小的一塊的平原地帶。


  再往西,就是連綿不絕的群山以及山坳。


  像後麵的湖縣、華陰縣,都是連綿起伏的群山,中間隻有一塊地方是平地,位於湖縣與華陰縣的閿鄉以西,後來曹魏在這裏修建了潼關。


  這意味著如果關中早就做好了準備,這連綿起伏的山坳當中,任何一處都有可能會是埋伏,隨便一處都有可能是一座函穀關。


  而且劉備其實最擔心的是太華山這一段,也就是後來的華山,千難萬險,絕不是簡單的地方,很有可能設伏。


  因此這也是為什麽他會選擇一路莽過去的緣故。


  兵貴神速,就是要趁著現在對方還沒反應過來,快速地通過這些險要地帶。


  要是步步為營,等敵人緩過神來,四處設伏,反而更加難打。


  “大家看,過了弘農縣,就是湖縣,這一路過去地勢還算平坦,等到了湖縣之後,沿河岸就被山嶺阻隔,再也不能繼續順著大河往上走,隻能繞道太華山以東,走潼河。湖縣我不擔心,我怕的就是這個潼河。”


  曹操在輿圖上將大概的地形跟大家說一說,他自然不知道自己在另外一個時空的曆史上曾經於潼河修建了一座著名的關隘,此時將自己所知和盤托出。


  “這潼河有何奇妙之處嗎?”


  鮑信好奇問道。


  曹操思索道:“此地背靠南山,西麵是太華山,東麵是一片高原與山溝,唯有中間潼河流通之處,有一小道,地形極為狹窄,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很難強攻過去。””


  這裏孫堅其實就去過關中,當年跟著張溫討伐韓遂,他就在場,勉強算是知道點地形,但還是比不得曹操這樣有大家族出生資料齊全。


  所以聽到曹操的話,孫堅也是說道:“不錯,玄德,如果要說哪裏最難打,我也覺得這潼河不好走,確有可能埋伏。”


  劉備看著輿圖上,潼河是黃河支流,處於兩座大山之間,與黃河呈現一個T字形。


  形象一點概括的話,聯軍是從東往西打,遇到了大山阻隔,而這個T字的上麵那一杠,就是黃河,下麵那一豎,就是潼河,而潼河左右兩邊,都是連綿山脈。


  由於從東往西打,道路被潼河右側的山脈隔斷了,所以聯軍就必須從下方繞過去,來到潼河正下方,順著潼河向黃河的方向往北走。


  董軍要是聰明的話,就在潼河中間設伏,也就是後來曹操設立潼關的地方打埋伏,保證一打一個準,讓聯軍寸步難行。


  事實上董卓確實是這樣做的,曆史上他就派段煨屯兵於華陰山,位於潼河西側,眼下段煨就伏兵於此。


  看著這艱難險阻的模樣,劉備沉吟道:“我覺得應當做兩手準備,一者令探子探路,看看是否設伏。二者若真的難以打過去,就像繞過函穀關一樣,看能不能從大河邊上繞過去。”


  “冬季大河很多地方結冰,確實是有繞過去的可能。”


  曹操點點頭,若是以往,這個地方亦是極為險要之地,不比函穀關差多少。但冬季黃河河麵很多地方結冰,說不準真的會有地方繞過去呢。


  “孫子言,兵之主速,事不宜遲,我們明日就繼續前進,拿下湖縣之後,便先在湖縣等幾日,一來等待後方補給輜重,二來先探明潼河兩岸情況,確定沒有敵軍,再開始繼續往前。”


  劉備畢竟打了那麽多年仗,跟著陳暮學了不少東西,也不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莽夫,哪怕確定要強行突襲,但該怎麽打,如何打,還是知道一點。


  孫堅說道:“既然如此,我便率領五千人為前軍先行一步,若事有不對,你們或接應,或撤離,皆可。”


  劉備心中感激,握著孫堅的手道:“文台兄真乃大漢庭柱也!”


  當下,第二日,孫堅的部隊休整一夜,開始往湖縣方向急行軍,五千人一路狂奔一日,幾乎是到天黑的時候才抵達湖縣。


  湖縣守軍是胡珍部,這個時候他甚至還沒有得到關中聯軍已經攻下了函穀關與弘農縣的消息。


  因為聯軍是從黃河繞到了函穀關背麵,也就是從西麵往東麵打,並不是正麵擊潰了函穀關,所以潰兵隻能往東跑,沒法往西跑。


  而弘農縣就更慘,是在小平原上,被聯軍四麵包圍起來,連逃跑的餘地都沒有,城破之後守軍立即投降。


  因此當孫堅摸到湖縣城下的時候,胡珍此時還在縣府邸之中與部下飲酒作樂。


  “將軍,禍事了,城外打進來了。”


  就在這個時候,傳令兵十萬火急地闖進來,向胡珍稟報。


  “什麽?”


  胡珍一蹦三尺高,大驚失色道:“怎麽回事。”


  “城外,城外忽然來了一標人馬,弟兄們沒有防備,已經殺入城上了。”


  傳令兵氣喘籲籲地回報。


  孫堅因為是輕裝簡行急行軍,帶的雲梯不多。但架不住湖縣是個小城池,城牆不到二丈高,不像虎牢關與函穀關那麽險要。


  所以二三十架雲梯架上去,孫堅身先士卒,勇猛無匹,士兵如蟻附,很快就殺到了城牆上。


  “殺!”


  “給我衝!”


  “活捉了守將!”


  還沒等胡珍下令如何應對,城內就喊殺聲遍地。


  顯然孫堅殺入城牆後,城牆上的守軍猝不及防,幾乎沒有任何抵擋,就被孫堅的人馬殺進了城。


  “走走走!”


  胡珍毫不猶豫地往門外衝,在數名副將與十多名侍衛的保護下,騎上馬往城西跑去。


  此時孫堅已經殺入城內,城內守軍沒有任何反抗,望風而降。


  遠遠的眾人見到城內有奔馬,部將程普道:“將軍快看,那邊有人騎馬逃跑,必是守將!”


  孫堅大喜,揮舞著古錠刀說道:“追!”


  當下撒腿狂奔。


  隻是孫堅是通過雲梯爬上來的,胯下沒有馬。


  而胡珍是董卓麾下的重要將領,坐下是西涼好馬,跑得飛快。


  出了城後,一路向西瘋跑,很快消失在了夜幕之中。


  孫堅沒有追上,惱怒道:“可惡。”


  部將黃蓋道:“將軍,賊去了,追不上,還是先處理城中賊軍再說。”


  “好。”


  孫堅也明白兩腳追不上四腳,當下又引兵回城處理城內沒有跑掉的董軍。


  一夜殺伐,湖縣被攻破。


  到第二日晚上,劉備的中軍才姍姍來遲。


  也許有人奇怪,既然弘農縣是大軍圍攻,沒有放跑一人,那為什麽這次卻不是大軍一起圍攻,放跑了胡珍呢?


  這是因為弘農縣,就在函穀關背麵,幾乎過了函穀關,就到了弘農縣城。


  所以打函穀關和弘農縣,是順帶一起的,不存在軍陣問題。


  函穀關北麵是一片平原,地形開闊,大軍抵達之後,就立即把弘農縣城團團圍住。


  而打湖縣就不一樣。


  湖縣離弘農縣有六十多裏,道路狹窄,地形不好走。


  古代行軍打仗,當然不是一聲令下,十多萬人馬就一窩蜂往前衝那麽簡單。


  在傳話基本靠喊的年代,一名優秀的將領可以指揮的人馬,頂多也就是幾千人到幾萬人之間。


  像韓信那樣能夠一次性指揮數十萬人馬的兵仙,幾千年才出一個,屬於個別例外。


  因此正常的行軍打仗,都會分得特別細。


  各部門將領各校尉以及中低層軍官,還有前軍中軍後軍,某個部分由誰負責,誰管多少人,上下等級分明,規矩森嚴。


  這樣做的好處是讓軍令層層下達,方便管理。


  所以在行軍打仗的過程當中,特別是那種地形較為狹窄的道路,戰線會拉得很長,就需要一個統率能力比較高的將領來指揮。


  在函穀關可以圍攻,是因為地形開闊,適合大軍一起行動。


  到了湖縣地形狹窄,如果還是大軍亂糟糟地一起行動,那軍陣就成了問題,因此必須要按照正常的行軍秩序進行規劃。


  如先鋒軍孫堅在最前麵,那麽在他的後麵,就是誰誰誰的部隊,由誰統領。


  接著後麵再是哪個部分,與前麵的部隊相距多遠。


  這些都會分得很仔細。


  簡單來說,那就是當軍隊在某地停留的時候,是可以大軍聚集在一起,因為大軍都已經按照各自的規劃,井然有序地進行。


  而在進軍過程當中,因為個體的走路速度快慢不一,很容易導致軍陣不整齊,顯得亂糟糟的。


  這個時候敵人要是突然襲擊,陣型大亂,一下子就會演變為大規模潰敗。


  所以部隊都要前後分開,不能全部擁擠在一起。


  關東聯軍的部署很簡單,孫堅作為前鋒軍,率領五千人馬在隊伍最前麵。


  劉備的五萬人為中軍,其中又分為前中後三部分,前部分由關羽率領,總計一萬五千人,麾下有管亥高順等各級校尉,每部校尉有三五千人不等,同樣是分散前進,相互之間隔了一定距離。


  中部分由劉備親領,總計兩萬人,麾下有典韋臧霸王朗黃忠等人,各領自己一部分人馬,按照隊列行進。


  後部分由張飛統領,同樣一萬五千人,麾下有張遼武安國等。


  而劉備的後方,就是曹操鮑信他們的後軍,跟劉備一樣,也都由曹洪夏侯惇夏侯淵等人分散領軍,並不是統一集中在一起。


  所以當他們行軍的時候,從天上看,就會看到官道之上,密密麻麻,一條條長龍蜿蜒蛇行,井然有序。


  這些長龍首尾是不相接的,基本最少都要隔一裏左右,形成無數支隊伍,緩緩前行。


  孫堅攻下了湖縣,當天夜裏,休息一夜之後,他就選擇繼續進軍。


  因此當劉備進入湖縣的時候,孫堅早就走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