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微服私訪

  春種秋收,朝廷土改,不是一就而蹴的事。需要等地裏的莊稼收割了才能劃地。


  但這個並不影響丈量田畝,重新確權。莊戶們在忙著收割穀子、高粱、芝麻、黃豆,也有種蔬菜的,山藥、土豆、大白菜、蘿卜、黃瓜、豆角、花生這些都還在地裏長著。


  有些甚至要到霜降之後才能收。


  農業部長陳臻陪同皇帝郊遊,巡視農田耕地。


  “人主,我農家所說的農本商末並非極端偏頗之言,隻是被別家歪曲解讀了。”


  陳臻很是正經的說道:“糧食是國之本,這誰也不敢否認,也不能否認。就算是聖人你也得五穀雜糧,不然就給你餓死。”


  “所以呢,曆朝曆代都沒有輕農的,即便是昏君也不敢荒廢農業。”


  “不然,不是有個何不食肉糜的皇帝嗎?”


  楊小刀搖頭說道:“在農業之外還有遊牧,還有狩獵。所以出一個輕農的也不奇怪。”


  “是,皇上聖明。”


  陳臻應付一句,繼續說道:“所謂的商末,不是輕商。人生活在廣闊的土地上,各地物產不同,貨物需要流通需要交易,這些都要商人來做。


  我們所說的農本商末是說商業的基礎、根本農業,興商可以,但不能侵害到農業的利益。本末倒置、舍本逐末是不可取的。”


  “陳部長,你對朕的土改有什麽建議嗎?請暢所欲言,不要有什麽忌諱。”


  “不敢,人主所站的高度不是微臣所能企及的,不敢妄論。”


  “那你就從底層出發,看看有沒有傷害到農業之本,對農戶的生產生活有沒有不利的影響?”


  “那臣就給人主提個醒好了。”


  陳臻想了想說道:“皇上不管怎麽改,其最終結果都不要影響到生產,若非要影響,最好是增產增收。”


  陳臻道:“其實臣對皇上是充滿信心的,土斷土改、開鑿汴水興修水利,這些都表明了皇上對農業的重視。”


  “提個建議,增產增收的建議。”楊小刀鼓勵的說。


  “獎勵!”


  陳臻說道:“地主們地多,無論產量如何都餓不死他們。所以呢,皇上要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哦?”


  “來個大評比,所有的地主都要參與進來,平均畝產最高者加官進爵多賜土地,荒廢耕地者削爵重罰沒收耕地。”


  陳臻說道:“地是皇上的,不能給人浪費了,當然是交給會種地能種好地的人來種。出台律法,保護耕地保護青苗,鼓勵開荒。”


  “好,這個好。”


  楊小刀大喜,讚賞道:“陳臻,這律法條文就由你來草擬,要盡快。”


  “謝皇上,臣定不負所望。”


  “哦對了。臣部長啊!你也要記住一點,開荒可以,開的是荒,不要毀壞森林樹木。”


  楊小刀嚴肅道:“不管是自然林木,還是個人種植的樹木,都不能隨意砍伐,砍伐不屬於自家林木的死罪,就算是自家種的樹需要砍伐時,也要向官府朝廷報備申請,被批準後才能采伐樹木。”


  “另外,河流湖泊等水係也要進行保護,對於破壞自然資源者治以重罪。”


  “謹諾!”陳臻沒反駁,也沒有多問,恭敬的應諾。


  他們一行是微服私訪,所謂的微服,就是穿普通人的衣服,掩蓋身份。


  走在田建地頭,並沒有引起他人的注意。


  這郊野農田裏有勞作的村民莊戶,也有丈量耕地的官家差吏。


  總體來說還是很熱鬧的,地主家喜憂不定,普通的村民則無所謂。


  他們的選擇空間很大,皇帝的新政是要給每家每戶都分地的,他們可以選擇買地耕種,做自由之民。


  也可以繼續做客戶,給大地主種田。


  兩個選擇,任誰都知道第一個最好,而且是皇帝提倡的。


  但他們卻是心懷忐忑,不敢相信這種好事對他們來說就是真的好。


  平頭庶民,黔首百姓,就算是分到了地,能保護的了嗎?


  大地主家可是有家丁私兵看守農田耕地的,普通百姓的地誰給看守?

  沒人看著,遭人惡意破壞了,找誰說理去?


  還不如給地主家做佃戶,一年到頭至少能保證個餓不死。


  無產一身輕,不用擔驚受怕,不用遭人惦記。


  一路走訪,楊小刀也是了解了百姓們的心思。


  他沒有勸說,沒有必要。


  想要人放心,光靠說是不行的,需要用實際行動來證明。


  最多也就是一年,等陳臻的《農業保護法》出台,公布。然後殺幾個人,維護下律法的尊嚴,到那時就沒有人不信了。


  這個時代的人是分等級的,貴族官僚、士族世家,國人、野人、百姓、黔首、庶民、奴隸、村民、莊戶、客戶、江湖遊俠、山賊土匪。


  簡化一下,就農業來說,隻有三種:地主、客戶、奴隸。


  地主就是有地的人,這些人不管是貴族還是百姓、庶民、國人,他們都不自己種地,而是養奴隸耕種。


  不要奇怪,黔首百姓(無官無爵者)、庶民(非官可能有爵)、國人(城裏人)也是有產階級,幾乎都養有奴隸。


  地主家的地若是太多,奴隸不夠,便會請野人(住在城外的人)耕種。


  古代的城池都是有城牆的,內城牆、外城牆,再外還有一圈兒籬笆牆(郭城)。


  住內城的是貴族(士族、官僚、世家),住外城的是國人(百姓、庶民)。


  國,就是城。西周、春秋時期,基本上一城就是一個諸侯國。


  百姓和庶民,是貴族的遠支。比如出五服之後,就會被趕出宗族,另立姓氏(必須改其它的氏)。這些人不再享受國家的供養,但是還會分點產業的(比如店鋪、耕地等),依舊是有錢人,是王的子民。


  百姓和庶民屬於有產階級。但是吧,他們也會觸犯律法,犯罪後就會被革籍趕出城(銷戶)。


  有私產有錢的可以住在郭城(郊區)。沒錢的就隻能到野外去住了,或者去流浪江湖也可以,聚集起來占山當土匪山賊也行。


  當然,到了野外的野人,也不是就到了窮途末路,他們還是有生存機會的。


  可以賣身當奴隸(奴隸也不差的,隻是沒有了人身自由而已),可以到地主家的莊園做客戶(佃戶)。


  地主家的人分為奴和客。奴,有奴婢、奴才、丫鬟。客,有家丁、長工、佃戶等。


  在莊園裏,客戶聚集起來的村子叫農村,也叫農莊。八戶一井,共同耕種方方正正的九宮格農田,叫做井田。


  井田轉圈兒的八塊地屬於個人,中間那塊是地主家的,叫做公田。公田需要八戶共同耕種,產出的糧食要交給地主,叫做交公糧。


  人們常說的“背井離鄉”中的井,就是井田的井。


  當然,背井離鄉的主要原因是被地主趕走的,這個叫逐客,下達了逐客令,你不得不走。


  至於其他的可能不是沒有,但很少很少。佃戶、客戶,在科舉製之前,根本沒有機會讀書,也沒有機會當官,飛黃騰達是癡心妄想。


  所以,背井離鄉這個詞兒總是帶著酸楚和不舍。逐客的含義也不是後世理解的那樣單純,這個“客”是吃主人飯的客,被下了逐客令就以為著你沒有飯碗了(類似被公司炒魷魚)。


  可是呢,不管怎麽說,在地主家當客戶,比純粹的野人要強千萬倍,至少有飯碗不是。


  沒有飯碗的野人,那就隻能去流浪了(江湖),去賣身做奴隸了,去當山賊強盜了(逼上梁山)。


  這種社會結構,一直持續到了後世的二十世紀初,即便是進入了新社會,農民依舊保留交公糧好長一段時間。當然,那個可以看成是農業稅。不過“交公糧”這個詞兒卻是從兩三年前的西周開始的,源自井田製。


  後來農民不交公糧了,人們依舊懷念這個詞兒,難舍難離,便演變成了男人向妻子履行義務。“公糧”的公不再是諸侯王公的“公”,而是老公的公。


  尋根溯源,老公的公,也是源自“公侯”的公,在妻子的眼中,丈夫就是自家的公爺。


  ……


  楊小刀的土改,看起來是給每家每戶分地了,從根本上並沒有改變什麽。


  客戶、佃戶種地主家的地,需要交公糧,交糧的比是九分之一。


  而買他的地種,那也是要先買使用權的,需要付出金幣。細算起來,並不比做佃戶客戶劃算。


  隻要是有腦子的人,仔細一琢磨就明白了。再有就是,種地主家的田,人家還有家丁負責看護農田莊稼,分到個人頭上,誰來保護自家的地?

  “看來是我想當然了,根本就不了解古代的民情。”


  通過了解,楊小刀發現地主家的長工佃戶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麽苦,人家還是很幸福的。


  “不過,他們並不知道種自己的地更自由。種好了,是可以發家致富的,也有機會上學讀書,考取功名。”


  “而在地主家做客戶,哪裏有自由?地主家會讓你讀書嗎?會讓你發家嗎?會讓你種自己想種的莊稼嗎?”


  “必須先弄一個試驗區出來,給天下人起個模範帶頭作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