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明合夥人> 第二百一十五章 吾皇萬歲

第二百一十五章 吾皇萬歲

  崇禎率領外戚,百官走出皇宮,浩浩蕩蕩的來到大明門,得到消息的百姓蜂捅而至。


  登上大明門城樓的崇禎,看著下方的人頭攢動,神情激蕩,心潮澎湃。


  登基十六載,從未有哪一刻有如此這般意氣風發,也從未有哪一刻如此這般睥睨天下。


  快哉,快哉,崇禎龍心大悅,仿佛一下子年輕了十歲。


  他清了清嗓子,清亮的聲音通過音響傳遍四方,下方也安靜了下來,認真的傾聽著。


  “自朕登基十六載,意與天下更新,乃事於願違。”


  “天災**,虜寇肆虐,百姓顛沛流離,罪實在朕。”


  “太祖不忍百姓淒苦,國將不國,啟示教誨,令朕明辨忠奸,任用賢能,以致今日之大勝,朕心甚慰。”


  “自即日起,普天同慶。”


  “凡北直隸、山東、山西、陝西、河南、四川、湖廣一京六省免賦役一年。”


  “自崇禎十七年起,凡滋生人丁,永不加賦。三餉盡廢。”


  崇禎的話語不長,但其中包含的內容卻很多,而且非常重要。


  他首先總結了登基十六年來的得失,自登位起,他的初衷便是想給大明帶來全新的麵貌,讓大明變得更好。


  但是,事於願違,大明不但沒有更好,反而天災**不斷,建虜和流寇肆虐,給大明帶來了沉重的傷害,百姓流離失所。


  崇禎承認這一切的責任在自己,沒能明辨是非,沒能知人善用。


  “太祖不忍百姓淒苦,國將不國,啟示教誨。”這句話無疑是承認之前的太祖顯靈之說。


  是太祖給了他崇禎啟示,才讓他能夠明辨是非,不致於被庸人蒙騙,能夠任用真正的賢能之人,才有了今天的勝利,這是一個值得普天同慶的日子。


  在這個普天同慶的日子裏,宣布一京六省這些受災最嚴重的地方免除賦役一年,也就是免掉崇禎十七年的賦役。


  這還不止,自崇禎十七年新增的丁口,不用再承擔賦役。


  這對普通百姓來說,絕對是一個重大利好,會大大的減輕他們的負擔。


  因為之前,凡是家中增加一個成年丁口,就要多交一人的丁口稅,還要服丁役。


  而現在不用了,自崇禎十七年,也就是從明天開始。


  家中新增的成丁,不管多增加幾口,都隻須按之前丁**稅和服役,不用擔心因為丁口添加再增加負擔,新增的成丁還會成為家中勞力的保障。


  這樣一來,便會有效的促進大明人口的增長。


  這還不止,自明天起,加派的三餉,即遼餉、剿餉、練餉直接廢除。


  三餉可謂是壓在百姓頭上的三座大山,弄得天怒人怨,流寇四起,內憂外患愈發深重。


  而為了平患,三餉又一次次的加重,讓剩下的人也漸漸的沒有活路,流寇越剿越多,越多越剿,將大明消耗得愈加虛弱。


  可從明天開始,壓得無數百姓喘不過氣來的三餉,直接沒有了。


  總的來說,崇禎剛才下達的詔令,大大的減輕了百姓的賦稅。


  若是實施開來,這壓在天下百姓肩上的擔子,減輕了一半都不止。


  很多人恍若夢中,有種不真實之感,這幾天聽到的好消息太多了,特別是今天。


  “吾皇萬歲!”


  “陛下萬歲!”


  不知是誰帶頭高呼,頓時引起一片山呼海嘯般的響應。


  很多百姓自發的向著大明門的方向跪了下來,磕頭便拜,仿佛浪潮一般。


  崇禎俯瞰四方子民,有種熱淚盈眶的感覺,此刻他深切的體會到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含義。


  但是,隨行而來的百官,卻有許多人並沒有感同身受,不少人還顯出愁苦之色。


  因為剛才陛下下達的詔令內容,他們居然不知道。


  也就是說,這麽重大的事情,陛下沒有和他們商量,就直接做出決定,並且當著全城百姓的麵直接下達了。


  金口玉言,就算回去之後,他們在朝堂上再阻止,也來不及了。


  陛下變了,不再是之前認識的那個陛下了。


  可崇禎不這樣想,他此刻又恢複了成為大明中興之主的信心。


  他很感謝沈浪幫他做出今天這個決定,因為做出這個決定真的很艱難,並非他崇禎不懂百姓淒苦。


  但是沒錢沒糧,朝廷如何剿寇?如何鎮守遼東?


  如果不是這次沈浪通過操弄京師糧食的手段幫他崇禎賺取了上千萬兩銀子。


  如果不是沈浪率領的勇衛營將阿濟格的建虜大軍徹底擊潰,他崇禎還是下不去這個決心。


  因為他能夠想象,此次建虜大敗,恐怕短時間之內不敢再繞道蒙古入寇了,大明的北方之患稍解,便可以專心來對付流寇。


  而今天的詔令一下,百姓賦役大減,必不會像先前那般受流寇蠱惑,反叛朝廷。


  沒有足夠的流民加入,流寇必然越剿越少,最終無以為繼,覆滅隻是遲早之事。


  如果說沈浪之前是救了他崇禎一家,讓他一家免受國破家亡之苦,那今日,卻是讓他崇禎看到了自己有成為大明中興之主的可能。


  “興明啊興明,真乃中興大明之人也。”崇禎心中對沈浪的感激之情真的無以言表。


  本來,他是準備在之前的詔令中將沈浪的功勞說出來的,甚至準備將沈浪說成是太祖顯靈指定的,可以拯救大明的天選之人。


  他崇禎正是遵從太祖啟示,才迅速的任命沈浪為監軍,新建並訓練勇衛營,果然為大明練就一支強軍,驅除韃虜,揚我大明國威。


  可是,沈浪本人沒有同意,並請求他崇禎切勿在公開場合下如此宣揚他沈浪的事跡。


  “沈卿?難道你也擔心那所謂的功高蓋主?朕也非你之主。”這是當時崇禎直接問沈浪的問題。


  因為他不想沈浪與自己之間有這種隔閡,不然他擔心沈浪不敢全力施為,甚至是直接棄他崇禎而去。


  越是和沈浪接觸得越多,他越發覺沈浪對自己,對大明的重要性。


  沒有沈興明,大明中興,恐怕是遙遙無期,是否會重蹈之前的覆轍都未可知。


  崇禎有了這種清晰的認知,自然想要盡可能的照顧沈浪的感受。


  甚至是直接說出非你之主這種話,無疑是將自己與沈浪放在了平等的位置。


  沈浪當時給崇禎的答複很簡單,人紅是非多,我來大明又不是為了高官厚祿的,何必要招惹那些不必要的麻煩。


  而且隱藏在暗處,也方便很多事情的施為。


  比如這次操弄京師糧價,恐怕誰也不會想到是他沈浪的手筆吧。


  據錦衣衛收集到的情報,很多人將這次擊敗建虜的功勞幾乎都算在了周遇吉頭上,他沈浪這個監軍反而不太引人注意。


  沈浪還舉例子,自己那個時代的很多厲害人物,都是隱藏在暗處的。


  雖然平時不顯山不露水,但必要的時候一出手,就可以引起整個世界的動蕩。


  沈浪這般一解釋,才讓崇禎放下了擔憂,也就沒有在詔令中提沈浪的名字和功績。


  但是,暗中的各種賞賜是少不了的,這正符合了沈浪悶聲發大財的性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