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冒牌大礦工> 第6章 共享星圖的前世今生

第6章 共享星圖的前世今生

  六個月前,獵戶座懸臂,太陽係,地球華夏區。


  華夏新天眼N-FAST基地,也是華夏星際學院畢業生在地球上的定點實習基地。


  “丁一,你的畢業論文寫好了沒有?開的題還是人馬座A引力理論麽?”在華夏貴州黔南市的天眼N-FAST基地中心的餐廳裏,華夏星際學院的同期實習的好朋友李鵬飛,一邊咬著一個大肉包,一邊對著坐在對麵的丁一問道。


  “寫好了,還是那個題,你呢?寫好了沒有?過兩天我就準備把論文發往《星空科學雜誌》等著評審呢。實習結束回學院後,就要開始答辯了。”丁一邊擼著白米粥,一邊含糊地應道。


  “我也寫好了,智能機甲方麵的課題真真的難寫啊,過兩天一起發啊。”李鵬飛回答道。


  “人馬座A作為銀心裏麵離我們最近的可能的超重黑洞,對這整個銀河係的引力係統起到決定性的支撐作用,是我研究的引力理論的核心。你的機甲應用領域探究,具備很好的應用前景,我相信以後宇宙星空應該是智能機甲應用的天下。解放人類的勞動力,始終是人類邁向宇宙的最佳輔助。”丁一望向自己的好友,鼓勵地說道。


  “我也是這麽認為,智能機甲的應用,就如當初智能機器人的應用那般,但是機甲的應用層次會更有深度!你的課題呢?我覺得期刊能過,答辯時候就難了,學院的那些教授,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我都聽說好幾個都被刷了下來,論文答辯的死亡率很高的啊!到時候麵對的壓力肯定會很大,現在學院教授們教導的核心理論還是宇宙大爆炸、宇宙膨脹理論啊。”李鵬飛有點擔心地說道,“這和你要說的理論有點背道而馳啊!估計會給你大棒槌吃。”


  “沒事,兩種理論沒有核心衝突,辯證統一嘛!”丁一自信地說道。


  “好吧,我相信你!”李鵬飛對於自己的好朋友,有著盲目的崇拜和信任。這不是崇拜英雄的情結,而是在星際學院不到三年的同窗,讓李鵬飛對於丁一的超能學習能力,有過類似被五百匹馬碾壓過的慘痛經曆。


  六年製的本碩博連讀,丁一用了三年搞定,期間還花了一年的時間參加軍事特訓。李鵬飛是在第三年開始博士階段跟丁一同窗的,問了丁一為嘛這麽牛B,丁一的答案:從胎教開始,我用了16年的時間背誦了100萬字的國學經典,40萬字的英文、德文、梵文、拉丁文等經典,用了一年時間去全球各個國家遊學。這讓李鵬飛隻能發出唯一的感歎:MMP的,這個妖孽丁一。


  天眼FAST基地的餐廳,1000平方米左右,現在是早上八點,觀測組上夜班交接休息的工作人員以及正常班的工作人員,現在基本都在餐廳就餐,偌大的餐廳,四人座的餐桌,基本上坐了個七七八八的,同桌間,鄰桌間進行的小聲交流,放大到整個餐廳便略顯嘈雜,環眼望去,就餐人數接近600人左右。


  天眼FAST,在2016年9月25日啟用後,由於地處偏僻的少數民族自治區內,基地內天文係專業的人員長期短缺,很多觀測研究的課題,都因為處於缺人狀態而無法展開相應的工作。當年就讀天文係專業的學生,那是少之又少,基本上一年能招個20人,那是天大的幸運了。


  天眼FAST在啟用後,也夠爭氣,對得起她那500米直徑的球麵,在嚴重缺人的狀態下,經過兩年的觀測,陸續發現了59顆優質的脈衝星候選體,其中有44顆已被確認為新發現的脈衝星。


  自從天眼FAST始終保持亮瞎黃金眼的成績單後,華夏中科院宇宙空間研究所終於在2036年投入巨資,對原來的天眼進行土豪式的升級,從500米球麵直徑,直接升級到1000米直徑,核心區的直徑也從800米,升級到2000米。配套的觀測組,從當初的三個,升級到十五個組,基地的命名也從FAST改為N-FAST。現在N-FAST針對銀河係四條主懸臂分段的八條懸臂(三千秒差距臂、英仙座懸臂;矩尺座懸臂、天鵝座懸臂;南十字懸臂、盾牌懸臂;船底座懸臂、人馬座懸臂)以及分支的獵戶座懸臂,其中包括太陽係,分別成立了觀測組,另個四個組分別對河外星係的大犬座矮星係、大麥哲倫星係、小麥哲倫星係及仙女座星係,另外還有兩個組觀測著更為遙遠的河外星係。


  2059年7月,仙女座星係觀測組,發現了一條異常長度的射電信號,規律的波頻與波幅以一種詭異的穩定態形式被天眼接收著,在經過2年的跟蹤、觀測與分析,成功地解析出這組射電源信息,該信息從仙女座核心區一個超大行星赤道上發射出來的,解析出來的信息在第一時間被送至中科院,一周後,該信息被列入5S絕密,一個月後該觀測組榮獲集體特等功。


  2062年9月,代號“筋鬥雲”試驗飛船在西昌發射中心發射升空,2065年3月,“筋鬥雲”成功返回地球,科學實驗項目為:宇宙弦空間跳躍點論證,保密等級:5S絕密。


  2068年4月,代號“泰山”的試驗飛船在酒泉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進行為期三年的試驗飛行,科學實驗項目為:太空人工重力的實現,保密等級:5S絕密。


  2071年5月,“泰山”號成功返回地球。


  2076年12月,由華夏中科院核物理研究所研究的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的小型化獲得突破性成功,輸出電流5億安培,輸出功率100萬億千瓦的核聚變反應堆,物理尺寸已經縮小到128立方米。輸出電流1億安培,輸出功率20萬億千瓦的反應堆,物理尺寸已經縮小到16立方米。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的小型化,促進了電漿噴射引擎的高速發展,具備實用化的大功率電漿噴射引擎開始工業化生產。


  2077年3月,“筋鬥雲2號”發射升空,三個月後成功返回地球。


  2078年4月,“泰山2號”發射升空,三個月後成功返回地球。


  2079年10月1日,由華夏科技部牽頭,聯合中科院、青華大學、華夏第一星際學院等20個大學、央企、國家部委,成立華夏星際探索有限公司,注冊資本金20萬億,業務方向為星際探索。


  2080年1月,華夏星際探索有限公司全資控股組建華夏非洲烏幹達通天塔有限公司,在烏幹達圈地1000平方公裏作為通天塔建設基地。


  2080年6月,華夏鐵塔總公司接受星際探索有限公司9000億的建設委托合同,成立非洲烏幹達通天塔建設分公司。


  2080年10月1日,烏幹達通天塔施工現場,舉行通天塔第一根樁基礎的開工奠基典禮,自此,華夏非洲烏幹達通天塔進入高速施工階段。


  2081年7月,華夏鐵路總公司接受星際探索有限公司5000億的建設委托合同,成立非洲烏幹達高鐵建設分公司。建設從烏幹達森巴布萊-埃及開羅-格魯吉亞第比利斯高速貨運鐵路。該鐵路直穿半個非洲達到西北亞,最後接入俄羅斯鐵路係統。


  2082年8月,由排名前20位的鋼鐵公司成立華夏鋼鐵集團供貨聯盟,接受華夏星際探索有限公司10萬億生產合同,5年內供貨3億噸鋁鋰合金,1億噸鋰鎂合金、10億噸特種鋼、100條特種鋼生產線、100條鋰鋁合金生產線、100條鋰鎂合金生產線以及300條配套的全自動化生產線、100套月麵采礦自動化設備、智能化月麵生活基地模塊。


  2088年9月,經過華夏鐵塔總公司長達8年的艱苦施工建設,高度達到120公裏的通天塔竣工落成,開始進行為期一年的內部設備安裝調試、航空港內部裝修的階段。


  通天塔橫跨赤道南北側,第一個平台:對流層平台,位於離地麵18公裏的對流層上麵,平台麵積達到40萬平方米。第二個平台:平流層平台,位於離地麵51公裏高度,平台麵積20萬平方米。第三個平台:中間層平台,位於離地麵81公裏高度,平台麵積10萬平方米。第四個平台,位於離地麵120公裏的高度,平台核心麵積5萬平方米,由核心區域向南、向北各延伸出一條寬度500米,長度40公裏的太空港船塢。


  2089年7月,通天塔全部施工完畢,正式投入運行,通過通天塔不斷向地球軌道發送建設物資。


  2092年7月,地球軌道空間站“天宮9號”搭建完畢,空間站長度10公裏,寬度2公裏,高度1公裏,常駐科研人員10萬人。同時通過100部的地月軌道轉移運輸列車,向月球軌道上轉移運輸月球軌道空間站的建設物資。


  月麵基地也在第一時間開工建設,訂購的采礦自動化生產線也在第一時間裝配至月麵基地。月麵通天塔、月球航空港也在如火如荼地開工建設。高度智能化的工業機器人在月麵基地建設中發揮巨大作用,超大型的智能挖礦係統、金屬冶煉車間在低重力月麵上不斷延伸、擴展。


  2094年12月,月麵通天塔、月球航空港完成建設,月球軌道空間站“廣寒宮”也如期搭建完成,空間站長度10公裏,寬度2公裏,高度1公裏,常駐科研人員10萬人。


  2095年1月,華夏星際探索有限公司開始在月球航空港開始建設長度20公裏,寬度5公裏、高度2公裏的“探索者號”星際探索航空母艦,同時開工建設6艘長度5公裏、寬度2公裏、高度1公裏的“猛獁”巡洋艦以及12艘長度3公裏、寬度1公裏、高度1公裏“角馬”戰列艦。


  星際探索艦隊建造用的金屬全部由月麵采礦基地提供,而武器係統、動力係統由華夏地球星際武器研發中心提供。艦船均采用分體式建造,有著超大型地球軌道空間站及月球軌道空間站建造經驗的施工建造團隊,在短短3年時間,基本完成全部艦船的建造以及武器係統、動力係統的總裝、測試。無重力狀態下的工程建造速度,讓全球的工程界為之驚歎,而華夏的工程建設水平,也讓全球驚詫。當然,高達200多萬人的建設團隊規模,也是讓各國望塵莫及。


  2098年1月,華夏星際探索有限公司開始向華夏各大戰區招收艦隊人員。得益於華夏天軍部隊的強大,空天戰鬥人力資源異常豐富,艦隊的人員很快就達到標準配置。


  “探索者號”航空母艦標準配置2萬人,“猛獁”巡洋艦標準配置3000人,“角馬”戰列艦標準配置1000人。


  2099年5月,“探索者號”航母集群共1艘航母、6艘巡洋艦、12艘戰列艦,在完成5個月的試航行後,正式移交給華夏星際探索有限公司。


  二十年磨一劍,華夏星際探索有限公司在定向增發20萬億企業債券後,最終花費40萬億資金,圓滿獲得了一支完整的探索星際航空母艦集群,星際深空探索正式拉開了序幕。
……

  時光荏苒,滄海桑田,華夏星際探索有限公司在太陽係外一片一片空域的探索著,為華夏宇宙空間版圖的擴張做出了無數的卓越貢獻。如今,華夏星際探索有限公司早就剝離了所有固定資產留給華夏國資委後,成為了銀河係共享星圖聯盟組織,隻負責銀河係動態星圖的維護和定期更新服務。


  每年所有聯盟成員國都要繳納十億華夏幣的會員費,用於組織開展動態星圖更新服務。


  為了突破銀河係的空間壁壘,銀河係共享星圖聯盟組織,在百年周年紀念日啟動一項規模宏大的銀河係邊緣科考探索實驗任務,出動1000艘當前人類世界最先進的、功能最為強大的宇宙空間科考船,針對銀河係邊緣10000個空間坐標點進行科考探索實驗,以期能夠為人類找到一個離開銀河係的出口。


  同時,在各國專業對口的大學院校,大規模招聘應屆畢業生,用以補充這次規模宏大的邊緣科考任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