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開局一條船,發財全靠膽
資源10號航空母艦在第100天準時來到司馬毅他們所在的空域,在回收了所有200艘采礦船後,很快就啟動跨空間跳躍,往設置在獵戶座懸臂末端的一個小行星上的秘密軍事基地跳躍而去。
當采礦船被資源10號航空母艦回收後,根據規範程序,“工蜂99號”所有船員須全部攜帶個人私人物品第一時間離船。
“立正,全體都有,列隊!”副駕駛陳正基,站在控製室的艙門口整理著隊伍,司馬毅也站在旁邊準備。
“報告,‘工蜂99號’全體船員,應到19人,實到19人,全部到位,匯報完畢,請指示!”陳正基轉身向著司馬毅敬禮匯報。
“稍息,大家這次任務辛苦了!”司馬毅向著全體隊員敬禮道。
“班頭,這次任務結束後,你就要退役了啊?!”隊伍前排的雷達兵林永昌,看著司馬毅忍不住問道。這次任務,林永昌和司馬毅輪值雷達,平時交流的多,感情也比較深。
“是的,當兵5年了,轉眼就過了啊!5年采礦兵,你們也都要經曆的。”司馬毅感慨道,“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嘛,我算是修成正果,順利退役,你們呢也很快的。”
“各位,在《星際征途》上也要多加努力了,我都混到驅逐艦艦長級別了,你們最高才到護衛艦艦長吧,是正基吧?!各位要抓緊學習啊,在《星際征途》上麵還是很能學到很多東西的。”
“班頭,退役後,有什麽打算沒?”站在旁邊的陳正基好奇道。
“沒什麽打算,到時候看看了。你還有2年多呢,抓緊轉正駕駛,好好帶隊伍!”司馬毅鼓勵道。
“我會的!”
“好了,告別話就不多說,祝大家武運昌榮!”司馬毅揮了揮手,“正基,帶隊伍回母艦去吧!”
“班頭,再見!”全體隊員,一起喊道,然後在陳正基的帶領下,各自背著行李包,向著已經開了的艙門走去。
司馬毅也背著行李,走在了隊伍最後麵跟著一起出艙,回到在航母上的宿舍。
第二天。
“報告”站在直屬旅部辦公室門口,司馬毅敬禮報道。
采礦船按直屬旅建製,200艘采礦船,4000人,直屬一個采礦旅,並沒有再細分以下。
“進來”辦公室裏的吳建中旅長,抬頭看到是司馬毅,說道,“我們的大功臣來了啊!”
說完,站了起來走上前,迎著司馬毅伸出了雙手,用力握住。然後,拉著司馬毅的手,來到旁邊的休息沙發上就坐。
“昨天晚上有沒有休息好?”吳建中旅長問道。
“睡得很踏實!”司馬毅如實匯報。
“哈哈,那是應該的,航空母艦大,就是有這個好處的!”吳建中哈哈笑道。
“旅長,我這次過來,是向您匯報我要退役的事情。”司馬毅進入正題。
“嗯,我知道,看過了你的檔案。這個月結束,也就到退役時間了,怎麽樣,要不要申請誌願兵?繼續在軍旅上發展?”吳建中挽留道,這次采礦成果,就屬司馬毅這一船價值最高,而且還不是一般的高,所以印象更是深刻。
“不了,吳旅長,當了5年義務兵,都是在挖礦,沒怎麽跟社會接觸呢!您也知道,我大學一畢業就直接來部隊參軍的!所以想出去看看。”司馬毅說道。
“嗯,當兵都是這樣的,分配到哪個工種,就得在哪個工種上幹的。出去看看是應該的,畢竟還年輕嘛。”吳建中旅長很理解現在的義務兵政策,“退役申請的材料我這邊會走流程,你等通知就好了!這一批跟你一樣到時間要退役的有200多人,到時候有個歡送會一起走。”
“好的!謝謝吳旅長!”司馬毅點頭道謝道,“吳旅長,能問個問題嗎?”
“什麽問題,問吧”吳建中笑嗬嗬地道。年輕的學生兵,雖然在部隊曆練了5年,但是還是單純的很。
“就是,就是,我個人想往星際礦產業發展,不知道有什麽好建議?”想到要依靠個人去宇宙虛空中采礦,司馬毅不由得扭捏起來,這麽不靠譜的事情,哪裏好意思開口詢問啊。可是為了那個係統任務,他也隻能豁出去麵子了。
“退役後,對自己能做什麽感到心虛了吧,在部隊5年,跟這個社會脫節了,不知道自己適應不適應,是吧?”吳建中見過太多這樣的情況,屢見不鮮了。
“嗯,是啊!心裏沒底!”司馬毅點點頭回答道。
“你這情況在部隊很普遍的,星際部隊每年有100萬左右的士兵退役,部隊怎麽會沒考慮過渡方法呢?!放心吧,到了基地,就有專門的機構讓你們這些退役士兵過渡的。”
“什麽機構?”司馬毅倒是真的好奇了,之前都沒考慮著怎麽退役,退役後要做什麽,因此對於這些資訊基本都不關心。
“預備役聯盟組織,這是部隊專門組建的民間組織,接收每年從部隊退役下來的官兵。你也知道,各勢力活躍在太空的基本上都是軍隊係統的人,純民間組織和個人還是被嚴格控製從太陽係出來的,所以作為個人,基本上是沒辦法生存的。加入預備役聯盟組織,算是有組織的人了,可以繼續保留在太空中。你回去後登陸航母的官網,上麵有個模塊,專門介紹相關的信息。”吳建中介紹道。
“航母官網上還有這方麵的介紹麽?之前怎麽沒發現?好,那等我回去後好好研究下。謝謝吳旅長。”司馬毅誠懇地道謝。
對於銀河係裏目前活躍的各個勢力的身份構成,司馬毅還是知道一些,由於還沒有發現宜居星球,大規模太空移民是不現實的。而發現的那些大大小小的類地行星,若需建設人類居住地,就要耗費天量的資源與資金。更何況過多的平民參與進來,會壓縮軍方的活動空間,占用軍方的生保資源,增加無端的軍費負擔。
“沒什麽的,好了,我要忙了,退役申請確認,會在明天發到你的個人終端上,你確認後就可以。後天,航母就能回到基地,到時候,你就可以正式退役了!”吳建中笑著站了起來,對著司馬毅敬禮,“辛苦了,士兵!謝謝你,士兵!”
“首長辛苦了!”司馬毅連忙站起來,立正,敬禮。
“去吧!加油,小夥子!”吳建中放下了敬禮的右手,拍了拍司馬毅的肩膀,鼓勵道。
“好的,那我先走了,吳旅長你忙。”司馬毅說完,便快速地退出辦公室。
回到宿舍,司馬毅迫不及待地登陸網絡終端,進入航母官網主頁,查看關於士兵退役的相關信息。
果然,在退役管理欄目下,琳琅滿目的各種措施,讓司馬毅一顆心暫時安定了下來,開始仔細地翻閱信息。
“預備役聯盟組織,全稱華夏預備役鬆散聯盟組織,隸屬華夏武裝部,總部設置在“英仙星”類地行星,一顆獵戶座懸臂與英仙座懸臂相鄰最近的一個直徑超過20萬公裏的超大類地行星處。退役官兵,不論是哪個兵種,都屬於華夏預備役部隊,退役官兵可以登記成為正式預備役官兵,這樣每年必須接受固定時間量的訓練。也可以不登記預備役官兵,但是在戰時,必須無條件執行部隊的召回命令。”
“預備役部隊裏的官兵,都享受‘預備役聯盟組織’的無差別服務。”
“預備役聯盟組織,提供以下工作機會:”
“1、一線主戰部隊退役官兵,提供民用星際航空器的駕駛、運輸、探險、未知星域開荒等工作機會”
“2、二線主戰部隊退役官兵,提供民用星際航空器的駕駛、運輸、保衛、未知星域開荒等工作機會”
“3、後勤部隊退役官兵,提供民用采礦船駕駛租賃、開采冶煉礦石、種植及養殖糧食魚肉、工業品生產製造銷售、民生物資生產製造銷售等工作機會。”
“4、醫療保障部隊退役官兵,提供民用醫療救生船駕駛、生命保健、星際醫療救援等工作機會”
“5、.……”
網頁上林林總總幾十項涉及星際部隊各個專業崗位官兵退役後的對口就業服務,真可謂細致、周到。
想到太極源係統任務,司馬毅現在隻對民用采礦船駕駛租賃這個子項目感到興趣,瀏覽了一遍沒有更多的注意事項後,點擊鏈接,進入到商業服務欄目下的租賃界麵。
民用采礦船,顧名思義,適合民用。因此,在采礦船結構尺寸上,有所不同,長度與軍用版一樣長,都是3000米長度,這一點軍用民用想法出奇的一致,能多裝點礦石就多裝。船體直徑300米,比軍用的500米少了好多,直徑小,工業製作難度小。船體裝甲厚度25米,比軍用的50米少了一半。庫房艙容量1.22億立方米,這個隻不到軍用版庫房艙的一半容量。
采礦船操控係統與軍用版沒有區別,隻是區別在配置的曲速引擎的功率大小。預警雷達,預警範圍1個天文單位,沒有被動雷達,這預警係統絕對跟軍用的沒法比。采礦鑽頭,隻配置直徑30米的鑽頭,每天采礦量最多隻能達到200萬立方米。動力方麵,民用采礦船配置的曲速引擎,最大值隻能進行100光年距離空間跳躍,軍用版的曲速引擎可是500光年距離空間跳躍。船員需求:9名。分別是:船長,生命維保1名,動力維保1名,設備維保1名,雷達員1名,采礦維保2名,冶煉維保2名。
租金方麵,司馬毅看中了高配的版本,曲速引擎可以達到跨空間跳躍100光年的係列,租金方麵:風險保證金100萬華夏幣/每月,在簽訂租賃合同時一次性付清,保證金不退還;2、租金:2千萬華夏幣/每月,在退租時候按實際使用月數收取。
司馬毅詳細地分析著民用采礦船的各種參數,雖然跟軍用版的無法相比,但是總體還是不錯的,特別是庫房艙容量,是他比較滿意的數字。
之後再研究了下“預備役聯盟組織”其他相關專業的情況,特別是化學工業方麵的,在這方麵聯盟組織的人才與設備的力量不是一般的強大,畢竟這些都是軍隊退役下來的專業人員,什麽化學製備方麵的專業,什麽領域的都能找到,無論是人才還是製備工廠等等。
司馬毅再次查了下自己的退役津貼,1000萬華夏幣,每年平均200萬華夏幣的津貼,華夏星際銀行那裏還存著5000萬左右的華夏幣,這樣自己的總資產能有6000萬左右,對完成係統的第一個任務,還是比較有信心的。雖然要花點時間去挖礦什麽的,但是比起係統任務獎勵,性價比還是相當的高。
資源10號航空母艦,在經過24小時左右的空間跳躍後,到達了獵戶座懸臂最邊緣的一顆直徑超2000公裏的類地行星。華夏軍事基地就設置在行星中央位置,軍事基地有多大,司馬毅不清楚,隻知道在航空港停泊了無數的母艦,由於所處的類地行星沒有大氣層,行星引力也低的很,航母可以直接停靠在行星地麵上。
司馬毅在基地這裏度過了一個眼淚與歡笑齊飛的老兵與新兵送別暨迎新晚會。老兵們在這裏退役,新兵們被轉運到這裏集訓,一次幾萬人的新老交替,每年都在進行著。
……
“英仙星”類地行星,還是一個沒有大氣層的類地行星,行星引力與地球相當,一個個巨大的透明穹頂覆蓋著星羅棋布的人類城市,可控核聚變技術的深度應用,充足的能源供應,完全能夠解決巨大城市的生命維保係統的安全運轉。
這裏有華夏族聚居城、歐羅巴族聚居城、尼格羅族聚居城、巴布亞族聚居城以及四大種族城拱衛其中的“英仙城”主城,各個衛星城通過地底高速懸浮鐵路進行鏈接交通。
“英仙星”人口的主要構成,主要還是各勢力的退役軍人及這些軍人的軍屬組成。地球人類踏足太空後,居然會自然地以族群聚居,這是無數鑽研人類學的專家教授們完全無法解析的現象,是否意味著人類世界的發展方向或者是在未知地宇宙世界中已經發展的生物天然屬性?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難道華夏的老祖宗早就知道未來的太空世界人類就是這麽分的麽?
“英仙星”是由最早發現這顆類地行星的華夏星際探索隊發現並命名的,而“英仙城”就是當初的探索隊建設的第一個人類基地,這也是太陽係所在的獵戶座懸臂前往英仙座懸臂方向的唯一一座大型人類聚居地。獵戶座懸臂前往人馬座懸臂方向也有一座大型人類聚居地,最早是由歐羅巴星際探險隊發現的一顆類地行星後建設起來的人類聚居地。
如今,“英仙城”成為這個太空星區四大族群的工商業與行政中心城市,高度自由的現代化全體係的功能城市,服務於各大勢力族群。
履行完所有退役相關手續的司馬毅,乘坐飛船來到了“英仙城”。
此刻正站在“華夏預備役聯盟組織英仙星分部”辦公大樓旁,大樓外牆灰白色,樓高六層,占地卻有上萬平米的。
正值軍隊退役人員離開部隊的高峰期,大門進入人員男男女女,絡繹不絕,一片喧鬧。畢竟退役軍人眾多,留在太空繼續找機會發展的人還是很多,退役後想要留在太空的第一站,就必須來這裏領取相關的新身份證明。
司馬毅跟隨人流進入大樓,一樓大廳是商務交流區,買賣、租賃、合作等商務活動,都在一樓辦理,幾十麵巨大的分類信息屏,一溜排地設置在大廳正中央。
根據樓層索引,司馬毅爬上二樓找到後勤保障部的辦公區,找到更新個人信息事項的工作人員,排隊通過了個人身份生物驗證,順利地拿到了一個新的身份吊牌。
相關信息的變更,都已經在網絡上填報好了,過來隻是要拿到實物身份吊牌。身份吊牌內含一個芯片,存儲個人所有信息,跟在役時掛的軍牌一樣,平常懸掛於脖子上,不易丟失。
司馬毅把新的身份吊牌懸掛在脖子上,跟太極源項鏈一起作伴。然後在二樓瀏覽了一圈,便往樓上去參觀。三樓是服務於主戰部隊退役軍人相關事項的。四樓是服務於生命維保部隊退役軍人,五樓是行政辦公層,六樓是員工住宿層。
溜達完一圈,司馬毅回到了一樓大廳,來到租賃服務的區位,找了台終端,開始瀏覽了起來。
艦船租賃欄目裏,司馬毅看到了各種型號的新舊貨運、客運、以及武裝艦船的租賃、各種動力型號新舊采礦船、醫療救援船、生物種養殖船租賃等等。幾十萬條信息,琳琅滿目,應接不暇。
進入到采礦船租賃子欄目裏,目前銀河係最大的采礦船製造企業是一家華夏公司,原來隸屬於軍方,多年前為了適應不斷擴張的民用市場,進行了軍轉民改製,服務於民用市場,目前幾乎占據采礦船供應的全部市場份額。為了便於維修保養損壞率暴高的采礦船,該企業野蠻的展現了軍隊風格,所有采礦船采取了統一尺寸規格,統一零部件,單一型號生產製造模式,唯一區分的就是采用的曲速引擎功率級別不同。低配置的采用跨空間跳躍10光年的引擎,中級配置跨空間跳躍50光年的引擎,高級的配置跨空間跳躍100光年的引擎。
司馬毅之前在瀏覽網站的時候,已經初步意向了一艘代號“小魚號”的高級采礦船,采礦船的代號,是由船東根據個人喜好自由命名的。再次核對了出廠日期,服役年限,動力冗餘情況、采礦綜合效率,維保記錄等信息後,登陸自己的身份牌,提交租賃申請。
預備役聯盟組織內的有形資產,包括租賃的艦船、礦物冶煉工廠、設備加工製造工廠、動植物食品加工工廠等,都是聯盟組織內的個人出資購買後,掛靠在預備役聯盟組織旗下。由聯盟組織作為擔保,承租人可以不用在租賃期間支付設備租金,以便減少承租人的經濟壓力,這種方法極大地促進承租人的熱情,也間接推動了聯盟組織資產的滾動變大。設備資產的投資人也因此降低了投資風險,提高了設備利用率,減少投資回報周期。這是個三方共贏的商業模式,在銀河係目前設置的各大公共人類聚居地,都是采用類似這樣的模式運作。
“小魚號”的租賃沒有人競爭排隊,所以租賃協議很快就反饋回來,簽了協議,通過身份牌內置銀行交易授權,司馬毅預交了1年1200萬華夏幣的風險保證金,風險保證金是聯盟組織收取的,作為資產擔保方的服務費用。
完成了押金交付,係統直接彈出招募船員的選擇頁麵,當然,如果你有隊伍,可以直接關閉頁麵。司馬毅自然是孤家寡人,所以彈出來的頁麵信息也是他最急切需要的。經過係統智能匹配,給他推薦了其他8名船員,分別是:雷達觀測:冉洪錚;生命維保:丘明月;設備維保:封自在;動力維保:馮俊源、蔣正浩;采礦維保:俞高揚、鮑宏新;冶煉維保:章新明、錢永興。
這些船員也都是退役軍人,人員素質都很高,畢竟這裏是預備役聯盟組織,不缺的就是退役軍人。在聚居地裏,軍人家屬一般隻從事於服務行業,不會讓其從事高危的太空工作。不過為了保障船員的待遇,減少勞資糾紛,船員的勞務報酬采用固定模式,固定薪酬即50萬.月/人,采礦風險績效獎金:單次采礦任務總價值的2%/人。
星際采礦畢竟風險太高了,成本也高,出去飛一趟任務幾個月時間,能探到高價值礦的概率極低,隕石、小行星、彗星等漫天飛,有價值的並不多。還得有運氣碰到儲量夠多的,可以一次性采滿一船,如果一次采不滿一船,成本又額外翻倍增加。
另外宇宙空間的公共安全,也不是很和諧的,財帛動人心,鋌而走險的事情,不是沒發生過,而是時時刻刻在宇宙不知名的空間裏輪番上演著。隨著人類各勢力軍方在銀河係內控製星域版圖的擴張,民間種族勢力之間的利益衝突,越來越多,衝突規模越來越大,甚至於衝突的背後是各勢力軍方暗暗支持的。
當然了,風險與收益總是成指數級比例的。星際空間的小行星采礦業,絕對是暴利的一個行當,就看你膽子大不大,運氣夠不夠好,命夠不夠長。
司馬毅以一艘“小魚號”采礦船開始自己的退役生涯,能不能發財,就靠他的膽量了。當然,真正的原因,還是來自於太極源那個係統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