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灰色> 外傳_番外篇之 東京故事(6)

外傳_番外篇之 東京故事(6)

  到了小泉下台的時候,整個日本家用電器在中國,隻有一些二傻子和喜歡炫富的暴發戶會買,更別提在東南亞和非洲以及拉丁美洲了。去問問現在的年輕人,還有幾個人知道“三洋電器”“鬆下洗衣機”“東枝電冰箱”“索尼彩電”?這些在80年代末可是充斥著大陸市場的。現在別說在市場上去買,就是小年輕聽都沒有聽說過。當新興的中國產品衝出國門之後,形成的合力讓日本的小家電小五金和輕工產品遭遇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天生的資源匱乏,生產的所有商品都需要進口大量的原材料,因此,當國際上原料市場發生變化的時候,日本也是毫無還手之力。以鋼產量來舉例,1971年,蘇聯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鋼產量國,這一年,日本也一舉爬上了第三位的位置,當時的鋼產量是9100多萬噸。到了1980年,日本第一次超過了美國成為世界鋼產量第二,產量也突破了1億噸,打到了11142萬噸,而那個時候,大陸鋼產量隻有3480萬噸。1992年,蘇聯解體,其鋼產量大幅度下降,日本鋼產量也沒增加多少,可卻是爬上了世界第一的位置。此時,大陸的鋼產量雖然大幅度增長,排在了世界的第三位,可產量還不到8000萬噸。1996年,也就是在李久與日本人“懇談”後的四年,中國的鋼產量超過了日本,成為世界第一,產量也突破了1億噸。二年後,1998年大陸鋼產量就超過了日本的最高值,這個時候的日本飽受經濟問題的困擾,鋼產量是逐年下降的。進入21世紀後,僅僅3年時間,大陸的鋼產量就把第二位的日本遠遠的甩在了後麵,到了2006年,大陸鋼產量已經是排名第二的日本鋼產量的四倍!到了2015年,大陸的鋼產量已經比世界其他國家生產的總和還要多,產量達到了恐怖的8。2億噸。此時的日本還徘徊在1億噸上下。


  這意味著什麽呢?首先,生產出來的剛才必須有市場消化,沒有市場就沒有生產,這是經濟學裏基本規律。其次,這意味著幾乎全世界都在購買大陸的鋼材,大陸價廉物美的鋼材已經把其他國家的鋼材生產企業擠垮了。第三,鋼材生產的原料被大陸企業控製,麵對人類曆史上從來未有的龐大客戶,哪家礦石生產企業敢去挑釁?據說,由美國財團組織,澳大利亞、巴西、智利等國的企業出麵形成了一些聯盟,針對大陸鋼鐵企業控製礦石價格,結果,被大陸企業給打的稀裏嘩啦。道理很簡單,你出口的是初級原礦,整個世界需要鋼材,你敢漲價我的鋼材也敢漲價,何況,大陸自己本身就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解體後的俄

  羅斯也有,那個時候的俄羅斯正麵臨著國家經濟的危難,能有人大量購買他們的礦石,他們求都求不來,哪裏會跟著美國資本去幹那些吃虧不討好的事情?


  從2012年開始,大陸就開始調整產業結構,重大耗能產業關停並轉,可是到了2017年,中國的鋼產量仍然有8。3億噸,這意味著巨大的市場需求和鋼鐵生產中的科技進步。而這些,在日本都是沒有的。


  在小泉的任期內,日本丟掉了市場,加上日本老齡化問題嚴重,其優秀的產業工人大幅度萎縮,沒有了市場,沒有了完備的原料供應夥伴,沒有了高效低廉的產業大軍,你叫日本如何翻身?

  反觀中國,本身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亞洲金融危機以後,中國及時作出了調整,中國經濟開始發力,到了小泉下台的時候,按照實際購買力計算的綜合國力中國已經超過了日本。到了2010年,無論按照什麽方式計算,中國的國力已經全麵超過日本。日本的輕工產品、家電產品不僅被中國場上全麵趕出了大陸,而且還在世界上遭到了中國製造的“圍追堵截”,許多日本著名品牌從此消失,就連日本人引以為傲的汽車製造,也在中國市場逐步退出……誰能想到,短短的三十年後,日本的GDP總量隻有中國的三分之一,誰能想到,現如今中國的經濟總量比周邊國家的總和還要多!啥意思?具體的說就是,中國的GDP總量比日本、印度、韓國再加上東盟所有國家之和還要多。


  麵對這樣一個龐然大物,隨時都要仰望的鄰居,周邊各國何去何從?大家都不是傻瓜,都在琢磨,都在選擇。


  李久結束了在東京的活動,臨走的時候送給了那些“崇拜者”一句話,“不管什麽樣的製度,最後都是要落在普通百姓身上的,千萬別信布熱津斯基的那套‘奶嘴’理論,最後會害得你們日本再也無法回頭。”


  李久這個話說出來後,當場許多日本人根本聽不懂,可是李久也不想給他們解釋,在日本又去了富士山觀光後就帶著錢屸飛回了香港。


  李久說的“奶嘴”理論是個什麽東西呢?我們先鋪墊一下布熱津斯基的發跡史,然後我們在下一章節裏跟大家細聊,有一點可以先透露,奶嘴理論至今仍然是美國政治精英們推崇的理論,並且還在大力的實施中。


  早在布熱津斯基擔任卡特政府的國家安全顧問的時候,布熱津斯基的這套說辭就已經成型,當前蘇聯倒台之後,布熱津斯基才在1995年舊金山的某次精英會議上正式提出,而李久由於與美國諸多財團往來密切,對於布熱津斯基提出的理論早就有聞,特別是一些往來密切的財閥洋洋得意的向

  李久推銷這個理論時,李久是“嗤之以鼻”,他甚至當場詛咒布熱津斯基該下地獄。


  要說這個布熱津斯基,不管是哪個方麵對他的評價都是很矛盾的。他與基辛格一樣,也是來自歐洲的猶太人。他出生在波蘭,這就注定了他跟基辛格一樣,不具備“競選”美國總統的資格。根據美國法律規定,總統的競選者必須是出生在美國本土的美國人,而布熱津斯基是出生在波蘭的華沙。布熱津斯基的父親是個職業外交官,1939年波蘭被德國和蘇聯瓜分後,布熱津斯基一家失去了祖國,最後流浪到了加拿大。他是通過怎樣的努力最後進入到了上流社會,我們不去細說了,可是他從1953年起就加入了美國情報機構下設的“俄國問題研究中心和國際問題中心”擔任研究員,那份臭名昭著的針對社會主義國家的“和平演變”的計劃,後來被CIA當成“聖典”實施的行動和策劃就有他的份。


  布熱津斯基之所以能“學而優則仕”,關鍵的原因是他和金融壟斷資本密不可分的關係,更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他是一個“猶太人”。


  在英、美等國,國際壟斷資本通過政治捐款和琳琅滿目的各種研究所資助秘密精英社團來操控政治,這已是不爭的曆史事實。從19世紀末英國的塞西爾。羅得斯圓桌會議,到一戰後由美國伍德羅。威爾遜總統“精神教父”豪斯創建的外交協會,再到1954年成立的匯聚歐美精英的“彼爾德。伯格俱樂部”,被一些人成為“秘密精英”社團不斷發展,他們對政府的影響力不斷增強。當然,他們不會僅僅滿足對政府的影響力,更進一步的是要尋找合適的“代理人”當總統。


  上世紀70年代初,為了適應國際形勢的變化,以金融巨頭大衛。洛克菲勒為首的國際金融資本找到布熱津斯基,一番“語重心長”“苦口婆心”的長談後,洛克菲勒希望布熱津斯基能作為他們的代表,出席在美國外交協會的基礎上成立了三邊委員會,並且希望布熱津斯基在委員會裏發揮作用。


  這個三邊委員會是個什麽東東?它是吸收了美國、西歐、日本等國的大銀行家、工業資本家、政府要人和學界精英參加的一個“民間組織”。這個三邊委員會每年定期開會,協調發達國家在重大國際問題上的立場,同時通過由委員會構築的關係網,向各國政府輸送他們的代理人,從而達到控製各國政府,為壟斷資本的利益服務。當然,這樣高端的委員會是極其秘密的,也是有很高效率的,可以說他是美國民間資本堆積起來的金字塔的頂尖,再下一層的還有“利益集團”、各種“遊說委員會”等等,通過這些資本和政治精英,

  操控各國的政治人物,一些幹的好好的總理總統莫名其妙的陷入一些醜聞和尷尬囧地,不得不辭職和離任,而一些原本很平庸的人卻雞犬升天的上位。


  擔任佐治亞州州長的吉米。卡特最後落入了布熱津斯基的法眼,被布熱津斯基推薦給了大衛。洛克菲勒,在國際資本的操控下,原本籍籍無名,默默的種植花生米的卡特成為了美國第三十九任總統。


  吉米。卡特真的是笨蛋嗎?能夠滔滔不絕的去參加競選的人沒有笨蛋,可是他卻是個地地道道的“傀儡”總統。在卡特任上,幾乎所有的外交政策和國內政策都被布熱津斯基這個“國家安全顧問”所控製,實際上布熱津斯基已經成了“影子總統”。權力如此之大,控製的資源如此之多,可其能力卻是不敢恭維,這也是後來布熱津斯基被資本財團當成棄子拋棄的根本原因。


  那麽卡特任上到底發生了什麽讓布熱津斯基這個一向順風順水的家夥走了麥城呢?說穿了就是冷戰,就是兩個超級大國在中東爭霸中落了下風,而在處理中東問題上,布熱津斯基完全沒有找到問題的核心,他有些飄了,他覺得他可以不依靠背後的財團和猶太人勢力了,結果就是卡特下台,布熱津斯基也黯然離場。


  在那個年代,美國在中東海灣地區最鐵的哥們不是現在的沙特,而是伊朗。當時的伊朗還是帝製,國王叫巴列維,那可是美國的死鐵。鐵到什麽程度呢?當時美國最先進的戰鬥機F—14,全世界都沒有第二個國家可以獲得,可是,美國卻賣給了伊朗79架,本來是80架,其中有一架在美國做實驗報廢了。這個飛機有多先進?美國自己研發了差不多十來年,裝備自己的海軍航母上,形成戰鬥力是1974年,僅僅三年後,美國就向伊朗大批出口,可見當時巴列維與美國有多鐵。


  F—14是個什麽水平的飛機?許多書友應該看過阿湯哥剛出道時候演的電影《壯誌淩雲》,在電影裏,阿湯哥駕駛的就是F—14熊貓戰鬥機。


  當時的伊朗是替美國人直接把槍口或者是炮口頂在了蘇聯的心窩上,許多人以為伊朗是海灣國家,人口應該是沿著海灣密集居住,其實不然,伊朗的人口和城市都集中在裏海的南岸,是典型的裏海國家,跨過裏海就是蘇聯的高加索地區,而當時蘇聯沒有解體的時候,裏海幾乎是蘇聯的內海,除了伊朗之外沒有任何一個其他國家。也就是說,伊朗的東西還在陸地上與蘇聯接壤,這簡直就是一個替美國人頂在最前線的排頭兵。當時的伊朗國王巴列維在傳承上是沒毛病的,不過這個國王被美國人的“民主”思想燒昏了腦子。


  伊朗當時的國際形象其

  實是很尷尬的。巴列維的父親禮薩其實就是一個山區出生的苦哈哈,是波斯人與突厥人的混血兒。剛剛成年就入伍當兵,最後逐步升遷到了近衛軍團長的位置。1921年2月他在英國支持下發動政變上台,自任首相兼國防大臣。1925年12月幹脆撕下最後的麵具,徹底的推翻卡紮爾王朝,建立他的巴列維王朝,出任第一任國王。說白了,老巴列維就是一個軍閥,靠著鑽營和英國人支持篡奪了國家。其實,當一戰後奧斯曼帝國解體,這樣的故事幾乎每天都在中東地區那些前奧斯曼帝國的各個屬地上發生著。中東的那些王朝真正追溯起來,都不超過百年,所以,當時也沒誰大驚小怪的。


  可是老巴列維在登上國王位置後,他可不願意當英國的傀儡,於是,跟德國人眉來眼去的,二戰時期,老巴列維是納粹希特勒那邊的。當二戰正式打響,英國人當然不能讓老巴列維如此跟德國勾勾搭搭的,於是,英蘇聯手,逼迫禮薩。巴列維禪位給當時年僅22歲的兒子穆罕默德。巴列維當國王。並且把禮薩流放出伊朗,這才拔掉了德國在中東暗藏的一顆釘子。可是巴列維這個國王不好當。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