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灰色> 第二十六章 安縣烽火(1)

第二十六章 安縣烽火(1)

  細川是被獨立團打怕了,他吃這樣的虧太多。本身,細川的兵力就沒有優勢,他所依賴的優勢是火力和強悍的老兵,可是,侵華戰爭已經打了二年,那些訓練有素的老兵還剩下多少?要知道在抗戰初期,日本全國總共也隻有17個常備師團,這些常年訓練的老兵總數不過27萬人左右。


  其實,侵華戰爭的一開始,對日本政府來說也是個“突如其來”的事件,根據曆史披露,七七事變本身就是那些日本軍人裏的瘋子“以下犯上”弄出來的,根本不是什麽國家決斷,到後來無法收場,日本的所謂文官政府才默認了軍方的行動,隨即擴大了戰爭了。文官政府相信了那些少壯派好戰軍人的鬼話,也以為可以三個月滅亡中國,他們把中國想象的太羸弱了。結果,一個淞滬之戰就打了三個多月,跟著的幾個戰役打下來,表麵上看到的是鬼子步步緊逼,可實際上中國采取的策略是用空間換時間,把日本牢牢的拖在了華中華南這個泥潭裏,文官政府希望的速戰速決根本無法實現。這也表現在日本政府的不穩定上,從1937年到1939年二年間,日本政府更換了4任首相,平均半年多換一次首相,這樣的政府根本就無法控製軍隊,完全是給軍隊擦屁股的角色。


  二年的抗戰,到了1939年的夏季,日軍主力師團的傷亡人數就突破了10萬,各個部隊裏的老兵人數急劇下降。哪裏還有老兵補充給璋德縣這樣的小地方?細川就是想組織有規模的掃蕩都是有心無力,彭淦鑫還在想著去打蘇方的埋伏,他就沒有想想,就細川那點人,會不會掉進獨立團設立的陷阱?

  細川的想法是對的,事實上獨立團守在山區的邊緣,整整一個營的人放在奇棧,那不是白給的,有李久留下的基礎,周大元可是把三營調教的嗷嗷叫,全營上下,可以全副武裝強行軍至少40公裏以上,這是個什麽概念?就是說,隻要璋德縣這邊有了風吹草動,三營是可以在6—7個小時內撲向璋德縣任何地方。


  而守在南寨集那邊的一營也不含糊,許東山接任營長之後,更是苦練狠練,本來就是獨立團的主力,易雲龍在裝備上本身就是向一營傾斜,其他營沒有的炮連,人家一營就有一個,其他營沒有的騎兵偵查通信連,人家一營也有,雖然達不到李久那種變態的機槍到班,可也是每個連有個機槍班,平均下來一個排是差不多能攤上2挺機槍,這樣的火力,加上長期的訓練,可以說,一營就是獨立團的拳頭,而三營是獨立團的輕騎兵,隻要是被三營黏上了,跟著來的一營是會用火力把敵人徹底的碾碎,就細川那點人馬,還真是不夠易雲龍看的。


  現在的易雲龍是夠嘚


  瑟的,一個半拉架子的獨立團,僅僅過了不到2年,就成為分區響當當的主力,這足夠他在孫繼和麵前吹一陣子了。


  也正是因為獨立團的威懾,分區首長才決定讓璋德縣縣大隊出擊安縣,到那邊去打開局麵。為了避嫌,也隻能是以璋德縣縣大隊支援安縣的名義下達了命令。


  李久不是那種喜歡排場的人,就是有了命令,他也沒有把整個縣大隊帶過去,道理很簡單,馬上就要夏收了,不光是老百姓眼巴巴的盼著新糧下來,就是鬼子也是虎視眈眈的看著呢,不留下人與鬼子周旋,四處去騷擾鬼子,那麽保衛夏收和保衛縣委機關就是一句空話。因此,他首先擴編了一個中隊,成立了三中隊,由哈喇子擔任中隊長。對於哈喇子來說,總算是媳婦熬成婆了,不過哈喇子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尤其是親身跟著李久打了幾次仗後他才明白,打仗打的是腦子,勇敢隻是一個最最基本的條件,光有勇敢沒有智慧那就是蠻幹,就是送死。


  為了便於管理和保證縣大隊的機動靈活以及相對的軍事獨立性,李久建議任命賈進才同誌擔任副大隊長,兼任一中隊長,並且把高偉平這個教導員留下來幫助工作,而他隻帶了七排和從李家寨過來“培訓”的幾個人去了安縣。對此,蘇方認為去的人太少,一是覺得好像璋德縣這邊小家子氣了,二是認為去的人少不解決問題。李久懶得去和這樣沒腦子的人去解釋,我行我素的準備出發。還是高偉平告訴蘇方,打仗,兵貴精不貴多,李大隊長是心裏有數的。


  這也是李久在縣大隊裏上的一堂軍事課,讓高偉平聽出滋味來了。


  麵臨著縣大隊的急劇擴張,最缺少的就是基層幹部,嚴格意義上說也就是缺少老兵。怎麽辦?李久知道等不來也要不來。軍事技術可以去練,體力可以去練,可是這軍事指導思想是練不出來的,得上課,得跟他們掰扯掰扯。


  李久是這樣說的:我們簡單的用幾個數字做做比較,然後再告訴大家該如何去尋思如何打仗,我盡可能的說的簡單點,通俗點。


  首先,我們比較一下我們縣大隊與鬼子之間在人的體能數據,我們這些北方大漢,平均要比鬼子高出10公分,體重也要重上十來斤。我們的戰士吃苦耐勞,連續作戰的能力,夜戰近戰的能力都要比鬼子高。那麽憑什麽鬼子一個要打我們幾個?這是個普遍的誤區……啊,所謂誤區就是認識上的一個錯誤區域。


  針對一般裝備的遊擊隊,鬼子在武器方麵是占有絕對的優勢,這也是為什麽我們幾個人打他們一個都很困難的原因,另外,基本戰場上的戰術動作訓練,我們不係統,不全麵,所以,遊擊隊的戰鬥力上不去。


  如果我們加強了訓練,比如,遊擊隊可以進山去獨立團輪訓,訓練好了再出來,這個效果會怎麽樣?我想肯定會比沒去訓練的好。


  其次,我們在整體上的裝備和後勤補給與日軍有差距,這是事實。可如果我們集中一些戰鬥能力強的人,集中一些好的裝備,比如七排,那麽我們是不是就可以在某一個局部的點占據上風?是不是就可以利用局部的優勢分別吃掉對手零散的部隊?從而依靠繳獲的武裝不斷的壯大自己。這不是我說的,這是《論持久戰》裏的理論,也是我們七排在近2年的戰鬥中逐步摸索出來的經驗。


  大家都知道,七排這些年打仗不少,犧牲卻不多,一是戰鬥意誌頑強,戰鬥技能過硬。二是靈活運用局部強勢的特點,七排在戰鬥裝備上從來不搞平均主義,生活上大家一起吃苦是對的,可是在打仗上不行。小紅旗的槍法好,炮也打得準,要是按照平均主義,就給他五發子彈,你們認為合適嗎?要是那樣,他的優勢就發揮不出來,而子彈卻是白白的給那些剛學會拿槍的新兵浪費了。所以,在我們的隊伍裏,能者要多勞,也要多得,這裏的得是多得裝備,多得子彈。


  你們要記住,不管你們今後帶多少兵,哪怕是隻有一個班,也要在班裏選出最厲害的幾個人形成一個拳頭,沒有拳頭的部隊是打不了勝仗的,隻要你們能夠在某一個局部取得戰鬥力上的優勢,這個勝利就是你們的。另外要注意時間差、空間差,同時,要牢牢的記住,每個單兵出任何任務,要自備2天的幹糧,這也許就是你們在關鍵時刻的救命糧,我認為炒麵就很不錯,攜帶方便,隻要有水就能充饑,大家隻要想的細了,想得周全,那麽,每個人都會成為無堅不摧的戰士!

  李久沒有那麽多大道理,說的都是實實在在的大實話,你想多要子彈,行,你得練出好槍法,寶貴的子彈不可能平均分配。同樣,你想進步,行,你就得好好的吃透如何帶兵,如何練兵,就得勤學多琢磨,琢磨如何消滅敵人保存自己,否則,誰願意把命交給你?

  李久帶著七排前出,體現的就是一個精兵的原則,哈喇子升任三中隊長,空下來的一班長由當初一連送到這裏培訓學習使用擲彈筒的李拴柱擔任。本來李拴柱已經回到一連,那也是杠杠的排長,可是當郝三喜走的時候,李拴柱找到郝三喜,堅決要求去當時的七連,李拴柱沒別的意思,就是感覺在七連打仗順手,他寧可不當排長也想去七連當戰士。當然,這樣的兵李久哪裏敢放到其他排裏去?直接就進七排了。就是在七連,七排也是個特殊的存在,七排的兵那是見兵大一級,在戰鬥中,如果其他排的幹部犧牲了,七

  排隨便派一個過去就是指揮員。


  在七排,李久是要求每個戰士要想指揮員那樣的思考問題,所以,在戰場上,七排的戰士幾乎不需要怎麽去指揮,隻有哈喇子那小子喜歡咋咋呼呼的,結果是打了一場“敗仗”,沒錯,那次趙各莊的戰鬥,李久給哈喇子定義為“敗仗”。不是沒有戰士想到哈喇子那個打法回去會挨批,可是在戰鬥中,要求令行禁止,任何人有意見也得打完了再說,現場是不可以亂令的。一旦指揮員出現偏差,戰士的配合就會出問題,這也是李久讓哈喇子好好總結的,同時,也是把他從七排調出來的原因,李久對這小子太不放心了,調出去搞基層部隊應該湊合。


  按照蘇方的意思,部隊出征應該搞個儀式,不說敲鑼打鼓戴紅花,至少要組織人員“十裏相送”一下吧,好歹也有戰友情,同誌誼吧!李久實在是無法對蘇方如何解釋“兵行詭道”的意思,實在不好意思說他是“亂彈琴”,可是蘇方在根據地分區機關裏待過幾天,每每傷員歸隊,訓練班結業啥的都是有個儀式的,咋在這裏就不能搞?蘇方不理解,比李久還不理解。


  李久沒理蘇方的那個“意思”,連臨行前的送行酒都拒絕了,半夜裏,帶著七排悄悄的出發了……蘇方早上起來還想“慰問”一下出行的七排,可是早已人去屋空了。這讓蘇方感覺很是不舒服,甚至有些尷尬。


  蘇方這種領導,總會有一些迎合他的人跟在身邊,縣委社會股的股長海軒濤就是一個這樣的人,看到蘇方臉色不好,就在旁邊給我們的李大隊長上眼藥了。


  “我們李大隊長對縣委曆來是聽調不聽宣啊,走了也不打個招呼!”


  “海股長,說話可是得講良心啊,李大隊長把三個中隊留下來是為了什麽?難道是為了聽你說的這個怪話?作為幹部,覺悟要高!”高偉平不樂意了。


  “你!你這樣說是什麽意思?難道說縣大隊不是在縣委的領導之下嗎?”


  “縣委領導縣大隊是政治上的,策略上的,在軍事行動上有自主權,何況這次執行的是分區命令,你那麽說可是有挑撥離間之嫌喲!起到的作用可是敵人都無法做到的!我這樣說就是提醒你,幹自己該幹的,別有的沒的亂說。”


  高偉平可是不怕海軒濤的挑撥,他可是親身經曆過的,像海軒濤這樣的幹部,遇到事情恐怕連自己還不如,李久把他留下來,就是擔心蘇方在一些外行的鼓搗下亂來,安縣那邊的婁子其實從本質上就是蘇方捅出來的。


  安縣,由於漢奸、惡霸、偽軍和鬼子四位一體的對百姓盤剝,這裏的天災不如人禍多,因此,大批的老百姓流離失所無依無靠,八路軍去了之後,這樣的環境是最

  容易發動群眾起來抗爭的。可是,片麵的擴大隊伍,鼓動老百姓拿著大刀片子和紅纓槍甚至鐮刀鋤頭去跟武裝到牙齒的敵人硬打,結果就是傷亡慘重,而敵人卻是越來越囂張,那個花長海利用自己的武學宗師的身份,讓自己的一些弟子到處打探消息,還設計誘使安縣縣大隊去攻打表麵上很弱的據點,給安縣縣大隊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否則,以錢屸的性格如何會向李久求援?


  疙莊,鐵路邊上的一個百十戶人口的莊子,前明時期有一戶姓葛的軍戶在此落草,可是經過幾百年也沒有怎麽發展起來,清明大修鐵路的時候,這裏也不過20幾戶葛姓的後人,當時這裏叫葛莊。據說是某個神仙道人到這裏說風水,說道葛姓的長短,就認為莊名不好用姓氏,用個同音字避諱就可以否極泰來,於是莊子裏的長老們共議決定改,第二年,平漢鐵路就要通過這裏了,短短的幾十年,這裏發展到了上百戶人家。無他,鐵路給疙莊帶來了很多好處。


  錢屸是怎麽也沒想到李久要她到疙莊會麵,這簡直是跑到了鬼子的眼皮底下了,她知道李久是個賊大膽,可是也不能大到沒邊吧……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