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十拿九穩
第三八九章十拿九穩
而那副裝在紫檀木棋盒中的黑白棋子,就更是林嘯從未見過的。
早在第一次觀戰的時候,林嘯就好奇地撚起了一枚黑子,隻感覺這枚棋子的手感極好,冰涼之中帶有些許溫潤,看上去像是玉石材質的,細觀卻又不像。
林嘯舉起棋子,麵對光線仔細瞧了瞧,這枚棋子,肯定不是後世常見的大理雲子。
他知道,雲子的黑棋在強光下是呈墨綠色的,可是,手中這枚黑子卻通體黝黑,絲毫不見透光。
“這是?”
林嘯忍不住開口問道。
“哦,這是蛤基石的。”
鄭成功淡淡一笑,說道。
蛤基石?
林嘯心中一驚,疑惑的皺了皺眉。
他聽說過這種棋子,這種叫做蛤基石的圍棋子,因其材質均非國產,直至後世都是十分稀少的名貴貨,根本不是他這個階層的人能買得起的。
其中的黑子,是來自於日本的那智黑石,通體黝黑,石質細膩,手感比其餘玉石都要好。
而白子更是用一種墨西哥灣蛤貝研磨而成,其紋理極其細密,打磨之後熠熠生輝,圓潤如玉,卻又不像普通玉石那般有些滑手。
“這個時代,就有墨西哥貨了?”
當時,林嘯就疑惑不已。
看來,這個鄭家,在海路與世界各地人士的接觸,遠遠超出了自己的認知。
……
現在,林嘯很自覺的撚起一顆白子,穩穩落於棋盤——率先落子,小飛掛角。
不必猜先,遵從禮儀,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他都得執白先行。
經過幾天的觀察,林嘯大致摸清了這個時代的行棋規則,這與他在棋書上獲得的曆史知識大同小異。
首先,與後世不同,此時的中國圍棋,不僅不是執黑先行,而且還是有座子的——黑白各取兩顆,交叉放於星位,然後由執白者先行。
其次,這個時代還沒有自日本傳入“目”的概念,更沒有“貼目”或“貼子”的習慣,計算勝負的方法很簡單——數子,將雙方死子清理出盤外後,對任意一方的活棋和活棋圍住的點,以子為單位進行計數,無論黑白,哪方存活有181顆以上,就贏了。
當然,這樣一來,執白先行的一方,就占有很大的便宜,在雙方棋力旗鼓相當時,贏麵就很大了,而執黑後行的一方,相當於給對方“讓先”。
林嘯內心很清楚,其實無論誰先行都是無所謂的,以鄭成功之前表現出的棋力,這一局他十拿九穩,必勝無疑。
這倒不是鄭成功或瞿式耜的天賦不足,戰鬥力不行,林嘯發現,他倆的搏殺能力不是很弱,恰恰相反,是很強——太強了。
每次交手,他倆一言不合就開打,往往黑白雙方數塊棋糾纏在一起相互廝殺,直至屍骨累累,不死不休。
而在攻殺過程中,他倆表現出的計算力,都很強,可見,他們的棋力並不弱。
但是,以林嘯來自後世的眼光看,由於曆史的原因,這個時代的圍棋理念有著很大的欠缺,說得直白一些,就是大局觀太差。
經過觀察,他們最大的不足,是能戰即戰,不能戰也要戰,幾乎沒有隱忍退讓的習慣。
尤其是那個瞿大人,雖年事已高,棋風卻極為剛猛,貌似壓根不管什麽叫做“棄子取勢”,總之就是一子不棄——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在林嘯看來,他倆在許多時候的搏命廝殺根本毫無必要,盤中有許多的機會,換做他來下,完全可以稍作退讓,爭搶先手。
這可是很重要的圍棋諺語——“寧棄數子,不失一先”啊!
盤中那麽多大場不去搶,卻孜孜不倦地在某個局部糾纏不休,這,是什麽意思?
每每看到這裏,林嘯總是疑惑不解,腹誹不已。
當然,林嘯也看到過,他倆偶爾也有爭先取勢之舉,隻不過很少,隻在極為明朗的時候才有此舉。
這使林嘯頓悟——不是鄭成功他們不懂棋理,他們其實也知道取勢的重要性,但是,由於時代的缺陷,他們對於以及行棋效率的理解,實在太落後了。
自學棋開始,就建立起的“寸土必爭”的理念,使得他們很少願意承受太大的退讓,即便在林嘯看來,這種退讓,與即將獲得的巨大利益相比,簡直不值一提。
而他林嘯自己學棋的時代,圍棋理念基本是從日本反哺回國內,再經過數代人的努力發展而來的,這個時代的圍棋水平,早已突飛猛進,處處講究行棋效率。
……
眾所周知,圍棋起源於中國,中國古代稱之為“弈”,可以說是棋類之鼻祖,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曆史,不僅有“堯造圍棋教子丹朱”的傳說,更有“一局爛柯經數代,人間隔歲未悠悠”的故事流傳。
最終,圍棋不僅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文化技藝,更成為了培養軍人才能的重要工具。
東漢的馬融在《圍棋賦》中就將圍棋視為小戰場,把下圍棋當作用兵作戰——“三尺之局兮,為戰鬥場;陳聚士卒兮,兩敵相當。”
當時,許多著名的軍事家,比如三國時的曹操、孫策、陸遜等,都是疆場和棋枰兩個戰場上的佼佼者。
自唐代始,隨著中外文化的交流,圍棋逐漸越出國門,向周邊民族傳播。
首先是朝鮮、越南等藩國,後又由遣唐使傳至了日本,甚至在明初鄭和下西洋時,都曾看到圍棋在占城、三佛齊(今印尼的一部分)等東南亞國家很受歡迎的情況。
然而,令人痛惜的是,本來頗為興旺的中國圍棋發展,卻在十九世紀因鴉片戰爭戛然而止,國勢衰微導致棋運不振,漸漸的各方麵都落後於日本。
而在遣唐使團帶回後,圍棋在日本很快流傳起來,不但湧現了許多圍棋名手,而且對棋子、棋盤的製作也非常考究。
到了鐮倉時代(1185—1333),圍棋不僅在高層流行,在習慣於戰場生活的武士中也逐漸傳播開來,即使在緊張的戰爭空隙之際,武士們仍迷戀於黑白之間。
根據賴山陽所著《日本外史》統計,日本戰國時期,武將中有30%~50%為圍棋愛好者,就連三大梟雄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以及德川家康都具有相當的棋力。
這,大概是由於圍棋的思維方式,與實際戰爭中的戰略、戰術相通的緣故吧。
在當時戰亂中的日本,統治者認識到棋枰如戰場,因而不僅自己酷好圍棋,還對棋手大力扶植。
這樣,圍棋不但沒有因戰亂而衰落,反而出現了日海這樣名垂後世的本因坊開山祖師,以及四大門派竭力爭先的圍棋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