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粵語
第三四零章粵語
人口的急劇減少,從表麵來看,貌似少了許多吃飯的嘴。
但連城璧知道,真正的問題在於,經過這麽多年的戰亂,在韃子兵的大肆屠戮下,廣東失去的,主要是勞動力人口。
就拿珠江流域最繁華的廣州府一地來說,生活在城裏的,主要是不事耕作的商人和手工業者,而附近州縣的廣大農村,大片大片的無主良田拋荒已久,許多支離破碎的家庭都缺乏壯勞力,家庭成員構成極不合理。
而更嚴重的是,在民間,百姓們賴以渡過春荒的存糧更是少得可憐。
雖說此番討虜軍在廣州繳獲了不少糧食,但連城璧很清楚,這點糧食,是尚可喜橫征暴斂,幾乎擄掠了整個廣東而集中起來的軍糧。
要想靠這點糧食救濟全廣東的百姓,讓他們撐到夏熟,談何容易。
所以,眼下的燃眉之急,不僅要讓百姓們盡快回鄉,盡早耕種,還得在其他方麵多想辦法。
而苦思冥想之下,連城璧想到的辦法,不外乎三條:
第一,實行優惠政策,大力鼓勵農桑。
經過琴川侯的首肯,連城璧決定推出輕徭薄賦鼓勵農桑的一係列優惠政策,大力提高農民勞動生產的積極性。
對一般農民,今年免征一切農業歲賦,所有的無主之地,不僅都歸開墾者所有,還要給予金錢獎勵,開荒越多,獎勵越大。
而在一些人口較為密集的府縣,對於豪強貴族非法兼並來的土地,則堅決予以打擊,通過沒收和退歸,重新整理和規劃,確保農民都有地可耕。
第二,鼓勵種植新型經濟作物。
對於林嘯極力推薦的土豆和番薯,連城璧寄予了厚望。
據說,這兩種經濟作物,不僅成熟期大大短於水稻和小麥,而且產量奇高,即便在缺水的山地種植,也能很好的成活。
因此,前一段時間,連城璧在肇慶府和羅定州一帶,以宣教府的名義,利用上川島運來的種子,組織人力種植了許多的土豆和番薯,積累了一些第一手經驗。
至於那些諸如山坡、墳頭等邊邊角角處的零碎山地,則由駐軍負責開墾,全部種植最為耐旱的土豆。
連城璧希望,通過這種小型的軍墾製度,確保駐軍的口糧,斷絕他們與民爭利的行為,建立新型的軍民關係。
第三,從海外緊急采購糧食。
在與琴川侯林嘯的談話中,連城璧得知,此番他們繳獲了一筆尚可喜的髒銀,有了這筆錢財,緊急情況下可以從海外采購一批糧食救急。
這筆錢財,主要是尚可喜從廣東搜刮的民脂民膏,因而,琴川侯保證,他會將之大部分用於救濟兩廣百姓,而隻要有銀子,安南和占城等地有的是糧食。
連城璧也知道,救急是一時的,確保自給自足才是長治久安之計,所以,上述三條中,第一條才是治本之策。
中國的百姓勤勞又能熬,有了政策的保證,他們就能一家老小齊上陣,掀起一股開荒種地的熱潮。
同時,他也希望依靠新型作物,能讓百姓們捱至夏熟,並為來年的大麵積推廣準備種子。
因此,對於利用此類免費大戲來大力宣傳政策,連城璧極為重視,不但今日他親自站台宣講,而且,他還打算讓戲班子流動至別的州府去巡回演出。
……
站在台下人群中的林嘯,並不知道連城璧的這許多想法,此刻,他正津津有味地看著大戲。
連城璧剛進城,就來糧倉會見過他了,該交待的,他都交待了,本著用人不疑的原則,地方治理的具體事務,他不讓軍隊插手。
今天,他隻是純粹陪玲兒逛街、散心來的,隻要小姑娘玩得開開心心的,他的目的就達到了。
他知道,明天開始,他的餐桌上,又有好吃的了。
雖說台上那些人咿咿呀呀的唱詞全是粵語,他一句都沒聽懂,但他還是看得很專心,而且越看越有趣。
因為,戲裏有一個角色,叫做琴川侯。
雖說好像不是主角,但那個演員長得真不賴,連玲兒看了都直拍手,還回過頭來做了個鬼臉,用粵語戲謔著說了一句:“比你好看……”
“呃……”
林嘯雖然被嗆了一口,看著玲兒那笑成一條縫的雙眼,卻忽然覺得粵語確實真的越來越好聽,越來越順耳了。
對於拗口難學的粵語,林嘯曾聽瞿式耜介紹過。
據瞿大人所言,粵語的韻律,是漢語中最純正、最有味道的了,因為,這是迄今為止保留下來的,比中原地區純正得多的古漢語。
由於長期在兩廣任職,瞿式耜大人對於嶺南文化有過深入了解,與笨嘴拙舌的林嘯不同,他甚至能說一口流利的粵語。
據瞿大人介紹說,粵語的形成,主要取決於廣東人的來源。
廣東人主要由三大群體組成,廣府人、潮汕人和客家人,這三大群體,全部是不同時期由內地不同地區的漢人南遷的後代。
從西晉“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開始,出現了史上第一次中原漢人為逃避戰亂而長時間的大規模南遷。
當時,整個家族、甚至整個村莊,在族長、村長(當時稱之為“太公”)帶領下,扶老攜幼地長途南下。
因此,他們把當時的中原漢語、文化、習俗全都帶到了廣東,幾乎所有傳統廣東人的家族,都有族譜記錄他們是來自中原何方,何時遷到廣東的。
南遷漢人們翻越嶺南山脈,首先到達粵北韶關的南雄縣一帶,都會在那裏休養生息。
但南雄畢竟是山區,農業物產遠不及平原地區豐富,所以,他們在那裏喘息調整後,又會繼續沿北江南下,或沿西江西進,從而到達最終的遷徙地——珠三角、粵西、甚至廣西東部的平原地區。
因此,南雄的珠璣巷,又被稱為廣東人的發源地,很多大的姓氏都在那裏修建了太公祠,以緬懷帶領族群南下的太公。
唐朝建立後,中原的戰亂終於平息,漢人的第一次南遷也告停止,到唐末時,全廣東就隻剩下粵北深山上的一個瑤族,其餘平原地區全是漢人了。
因此,廣東的漢人後來就創造了一個全新的、讀音與“越”字相同的漢字——“粵”,其目的,就是要表明現在的“粵”,已經完全不同於古代的“百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