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重生之實現中國夢> 第0229章 戰略布局

第0229章 戰略布局

  當然優勢也是有的,趙衛東特別注意收購參股控股這類企業,甚至為此多付出更多的資金也在所不惜,因此趙衛東的財團都是這些造船廠、飛機製造廠的大股東,下訂單采購完全不成問題。


  而且這些巨額訂單。


  還能促進這些企業的高速發展,為財團帶來豐厚的收益。


  確實是一舉兩得。


  1996年底,世界上兩大航空製造業巨頭波音公司和麥道公司宣布了合並計劃,合並後的波音公司,將獨占全球飛機市場65%以上的份額。


  這兩大航空製造業巨頭。


  趙衛東都交待必需收購控製的重點企業之一。


  在美國的兩家財團都大量收購這些重點企業的股票,並成為最大股東之一,這兩家合並後,集團將成為最大的股東。


  另外,大量的海軍軍艦的訂單,也使大量控股的造船廠,以及財團全資控股造船廠帶來巨額的訂單,將有利促進這些企業的發展狀大。


  趙衛東考慮到未來,更為關鍵的是,不能受製於人,雖然現在還沒有搞武器禁運,但很多大國為了保持威懾,保持軍事領先,往往限製先進武器出口。


  因此趙衛東知道,自己必需在東盟九國的土地上。


  建立完備的軍工體係。


  因為這也是目前能完全掌握的國家,隻有在自己的國家內建設能夠生產出最先進的飛機、軍艦的企業,才能不受製於人。


  對於先進的軍事國防技術,每個發達國家都是嚴格限製出口的。


  在前世,自己的國家所有的高尖精技術。


  都是主要靠自主研發。


  國家因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也用了很長的時間,可以說費盡了千辛萬苦,克服了千難萬險,才結出累累碩果。


  但這對於趙衛東來說,肯定是優勢條件非常多。


  因為自己的資金實力雄厚,可以花費巨額的資金進行參股控股,在資本主義的國家裏,資本的力量是無與倫比的,隻要你的錢足夠多,沒有什麽是不能交易的。


  因此,趙衛東的二十二個財團控股和參股的企業,還有不少是全資控股的企業,都是非常重要的企業。


  可以說從自己控股企業轉移技術,肯定就容易多了。


  這個對於趙衛東來說,特別有優勢,他是從二十一世紀穿越過來的人,對於未來很多的軍事科技都很了解,而且是國內多款最先進軍艦的設計工作,並且參與了國內自行設計首艘航母的工作。


  還有很多的軍事技術也有廣泛的了解,對於現在來說很多極端機密的軍事科技,對於後世來說,都是公開的技術,任何人都能在網絡上查到。


  就是從核彈製造技術和結構到具體參數。


  網上都能查得到,而且有很多的軍事科技網上都有。


  而且,正巧趙衛東就是一個船舶設計專家,眾多的合成軍事技術,他都有廣泛的涉獵,隨便任何技術,對於現代來說,都是極端先進的技術,有些甚至是現代根本沒有涉及的技術。


  當然,趙衛東在參與設計國產最先進的戰艦和航母中。


  也接觸到大量高度機密的相關武器裝備技術。


  可能這些技術,在後世並非是世界最先進的軍工技術,但就目前來說,比當前最先進的軍工技術水平超出得太多太多,隻是看趙衛東想在什麽時候推出而已。


  重要是要給趙衛東時間,隻要再給五到十年的時間,這些超時代的一係列軍工技術,就能成為實力的一部分,在常規武器方麵占在世界的前列,有能夠在常規戰爭抗衡強國的實力。


  趙衛東也知道。


  雖然在常規武器上,自己有領先的可能。


  但在大國的底蘊上還是無法可比的。


  就戰略威懾力量上。


  根本無法相比,目前美蘇擁有的核彈頭達5萬枚,約占世界核彈頭總數的97%,爆炸當量達130—160億噸TNT,足以把人數和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毀滅20次,使世界上每個人頭上頂著3噸炸彈過日子。


  美國投放到日本廣島的那顆原子彈爆炸當量為2.5萬噸,而1952年11月1日爆炸的第一顆氫彈就達到1000萬噸當量,不過這並不是一個可供實戰的氫彈,它重達60多噸。


  1953年8月12日爆炸的蘇聯第一顆氫彈也達到40萬噸。


  為了提高破壞效果,蘇美開始了一次當量競賽。


  1961年10月30日,蘇聯用圖-95轟炸機投放了迄今為止當量最大的核彈,爆炸當量達到驚人的5000萬噸。赫魯曉夫在一次講話中說:“我們還有當量更大的氫彈,不過我們不想進行試驗,因為我們擔心自家的窗戶會被震飛。”


  據稱,蘇聯阿爾紮馬斯-16試驗室還研製過當量為10億噸TNT的氫彈。


  B53核彈就是在這個背景下。


  於1959年由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研製成功的。


  在冷戰時期,蘇聯巨型核彈的代表是SS-18導彈。SS-18一型使用單一核彈頭,當量約為1800萬-2500萬噸。


  後來,SS-18又成為世界上唯一有10個分導式彈頭的陸基彈道導彈。它在冷戰時期一問世,北約就將其稱作“撒旦”。


  在上世紀60年代。


  蘇聯科學家曾計劃通過熱核爆炸製造地震打擊美國。


  當時蘇聯軍方計劃在地下深處引發核爆炸,讓數百公裏乃至數千公裏之外的敵國或敵占區發生破壞性地震,而且對方很難事先發現。


  這無疑是一種殺傷力巨大、且足以癱瘓對方國民經濟的戰略武器。報道稱,蘇聯在地震武器方麵的研究取得極大的成功,蘇聯科學家克裏莫夫曾自信地說:“如果我們願意,不但可以在可能發生地震的地方引發地震,而且還可在不大可能發生任何地震的地方引發地震。”但是,由於蘇聯解體。


  這項毀滅性試驗被迫中止。


  如此強大的武器,自己現在根本沒有,趙衛東清楚自己肯定不能在短時間內,如果讓兩大超級大國感到威脅,估計他們將毫不猶豫的滅掉自己這個前途無限的新政權。


  可見,自己這個新政權的前景也不是那麽美好。


  未來的發展可謂是任重道遠,還必須小心翼翼,低調發展。


  但是,趙衛東也清楚,由於對地球毀滅的恐懼,大殺傷威力已經不是美俄核彈的追求。


  在前世,核航彈的威力最多為幾百萬噸TNT當量,而多彈頭洲際彈道導彈所攜帶的核彈頭當量通常為50萬噸到100萬噸。


  原因很簡單,“大當量幹不過高精度”。


  據西方專家估計,將核武器精度提高一倍的對目標的破壞效果,相當於將當量提高一倍帶來的效果的5倍。


  所以,在70年代開始,


  美蘇等國都把核武器發展的重點放在提高精度。


  而非進一步增大當量上。


  B53的精度太差,這種由減速傘減速的無製導大型核彈的命中精度非常有限,大約為數百米,依照這個精度,即便B53能投放到蘇聯地下指揮所的上空,也未必能夠完全摧毀地下的指揮所。


  關於核武器的發展方向還不是太明確,一方麵追求大當量,另一方麵也在研究高精度,大家都在摸著石頭過河。


  趙衛東的優勢就明顯了。


  可比少走彎路,有一個很高的起點。


  但是劣勢就是積累需要大量的時間。


  當務之急就是加快核武的研製步伐,盡快製造出可供實戰的核彈,打破核威懾,讓自己擁有還手之力,這樣才能讓自己不受製於人。


  況且,核威懾這個重要性趙衛東是非常清楚的,而且也盡早布局,早在組建澳洲財團時,就部署鈾礦以及根據後世各個重要礦藏進行收購和控製,並著手開采。


  控製印尼後也根據後世記憶,知道西加裏曼丹省有29000噸鈾,邦加勿裏洞省有24000噸鈾,對印尼的這兩處鈾礦第一時間安排開采。


  到目前為止。


  已經提煉出武器級濃縮鈾近五噸。


  已經可以開始正式研製核武器了。


  這項高度機密的研究工作一直都是由笪鈴君負責。


  而且這個體係機構還十分龐大,並投入巨額的資金,分門別類進行研究開發生產,從鈾礦的開采、提純、濃縮,到研究、實驗、製造,到運載火箭的研究開發,以及機動和固定發射的方式先擇配套等等。


  當然,中短程運載火箭采購這問題不大,但洲際導彈可不是有錢就能買得到的,所擁有的大國絕對是最嚴格控製,這個技術也是最高機密之一,就是再多的錢也買不到的。


  這個技術隻能靠自己研究開發出來的尖端技術。


  要求是射程遠、精度高、運載量大。


  對於這些技術,趙衛東雖然沒有親自參與設計,但是很多的技術原理及介紹資料很多都有公開發布,而且恰好趙衛東是一個搞技術的專家,非常注重對個種前沿科技了解和分析。


  希望能夠把各種先進的技術。


  融入到造船、造軍艦的技術上來,或是把這些先進的技術作為,自己在造船技術創新上,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這為穿越到三十多年前,提供了大量的極為難得的未來先進技術,這將給當前的世界帶來一場巨大的技術革命,將極大的推進社會發展進程,並將改變未來的世界格局。


  趙衛東非常清楚的知道。


  一個國家運載火箭的水平,直接決定著一國的,太空控製能力和戰略打擊能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