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重生之電子工業> 第29章 加工資

第29章 加工資

  “師兄果然博學,可師兄想過沒,矽圓片每增加1英寸,相關的生產線投資,都要增加一倍甚至是幾倍的投入。”趙電生問。


  “集成電路芯片是高附加值的產品,隻要投產很快就能收回成本。”曾一專想了想道。


  “那師兄,應該知道,2英寸到3英寸用了6年,3英寸到4英寸用了3年,4英寸到5英寸現在在研製中,但就我估計,兩年後應該就會投產,算算時間用了7年。這樣大概算來,矽圓片每增大1英寸,要6,7年,當第一代投產的之後,最大挑戰是什麽?”趙電生問。


  “這個,這個……”曾一專一時還真回答不上來。


  曾一專其實對趙電生沒有敵意,隻是他也算是少年天才了,平時沒少受到父親表揚,可是今天父親領了一個小孩到辦公室,視為上賓,趙電生在父親麵前那是大談特講,搞得跟什麽大專家一樣,他心裏就有氣,這才有了,曾一專來找趙電生的茬。


  “那還用說,投產第一代之後,還沒收回成本,生產線已經落後了,最恐怖的就是,就算把第二代生產線的錢給湊齊了,一代生產線的周期也就6,7年,等第二代投產的時候,別人的第三代已經投產了,這個時候所有的投資全賠進去了,還要背上一屁股債,是這樣吧,電生師弟?”張依然道。


  她見曾一專真的上了趙電生的當,不過她這個優秀學生也不白當的,她在國際貿易中,對實效性的理解很深,6,7年就更新換代一次,開始的競爭對手,肯定有人在第二代就被拖死,就算不死,第三代時肯定死,這6,7年時間,還要研發,蓋廠房,再量產,隻要一步慢了,就完了。


  “師姐不愧是國際貿易專業的高材生,把這時效性理解得透徹。”趙電生讚道。


  “一專,這下道什麽叫是天外有天了吧!”曾國為道。


  他對趙電生教訓曾一專還是很滿意的,其實他本來沒有這個想法,可是當他看到兒子曾一專的言行才發現,他以前忽視了,曾一專已經有些年少輕狂了。


  “師叔,我看曾師兄已經非常難得了,這理論已經相當紮實了,就是缺少一點實踐經驗。”趙電生勸道。


  他這勸法,能有幾個人能聽得進去,趙電生就一幾歲的小孩,能有多少見識,居然說起別人沒什麽實踐經驗,在一旁張依然都有了想衝上去,暴打他一頓的想法。


  “對了,你說的這個事,就沒有破局之法!”曾國為問。


  曾國為聽了行外人張依然的話,才發現別人早就看清了,集成電路芯片這塊,從進入了第一代開始,就是一條不歸路,曾國為這人也不是,一個隻會一門心思搞研究的人,他對時局的看法,隻是沒有說別給別人聽而已,還有自己的同事張平凡,他還是了解的,研究實力還是有的,可是趙電生的路數和想法,明顯不是出自張平凡的教導,既然趙電生能提出來,不如就聽聽他的看法。


  “這就要讓師叔失望了,半導體產業既然是自然科學,那它也應遵循事物的發展規律,半導體這行牽涉的行業太多了,說直白一點,就是對國家綜合實力和工業水平,有很高的要求。”趙電生認真道。


  其實趙電生能提出,這個集成電路芯片的發展方向,也是結合了後世發展的情況,未來幾年製定集成電路芯片發展計劃,如曾國為所料的一樣,從立項到投產,用了十來年,結果導致投產時,已經滿後了2代。


  “唉,事實就是這樣的殘酷,我終於知道,為什麽老張收你做他的關門弟子,你手裏那本《半導體物理》書,是有來曆的,當年他對我說,這本書是要傳給一個最有天賦的學生,來發展半導體事業,當時我還以為,這是他對未來的寄托,沒想到居然成真了,這一晃就是十多年過去,當時我還在封麵上寫了幾個字,這也是為什麽,我看到這本書時,就猜出了你的來曆,隻是沒想到,你的年齡還這麽小。”曾國為歎道。


  “爸,你也別灰心,要是國家集中攻關,就像核武,衛星一樣,我們在那麽艱苦的環境下,還不上造出來了,不一定……不一定像師弟說得這樣危言……”曾一專吞吞吐吐道。


  他本想說危言聳聽,可是瞧趙電生有恃無恐的樣子,他又不敢去惹。還有自己老爸,好像對依然姐老爸張平凡,收的這個徒弟趙電生評價很高。


  “一專,你電生師弟說得是實話,你說的那些,都是集全國之力,隻是解決有無,而且搞一次,後續隻需要部分升級,保養就好了,可是你現在是做這行的,再幾年就要,進入實際的研究生產了,難道你不知道,集成電路芯片每一次升級換代,都是要推倒重來,而且還是在幾年的時間內,每次的投資都是按上一次投資的倍數來算,要是盈利不足,再多的資金也會被耗光。”曾國為解釋道。


  “爸,我知道錯了。”曾一專低頭道。


  他現在才真正的意識到趙電生如此厲害,趙電生的眼光就是不一樣,比另人看的太遠,可是又有一個問題,既然趙電生能看出來,為什麽就沒有一點辦法,或者減小差距的法子呢?

  “曾叔,我就瞎說的,隻要做得,有了贏利,不就打破了這條規則了。”張依然安慰道。


  她沒想到,她這個外行的隨口一句話,把一個業內的專家給打擊到了,要贏利談何容易啊!


  “依然,你既然能看出這個時效性,那你也應該了解,國內是不可在6,7年時間內,就完成一代產品的更新,有好多廠,生產了幾十年的產品就沒改過一點。”曾國為道。


  “師叔,雖然目前沒法解決,但我們不能放棄,你提到工廠不願意改變現狀,可時代正在改變,市場經濟已經在冉冉升起,隻是改革的鎮痛就要來臨,師叔你也要做好心裏準備。”趙電生道。


  “看來電生師侄,你不僅在半導體物理的理論水平高,在發展經濟上,也有不錯的造詣啊!”曾國為道。


  他雖然看起來,是個不問世事的學者,可是心裏跟明鏡似的,這兩年興起的市場經濟,他可沒少關注,江城便是這市場經濟的前沿,他在身邊也看到了不少的例子,有能力的就多得,不吃大鍋飯,要講究效益,今年學校的經費會議上沒少提這事,反複強調,成果轉化成經濟效益越高,該科室不僅能得到學校的更多經費支持,生產單位也會根據實際情況給研發的科室獎勵。


  自己這個師侄跟自己鬧了半天,好像就是在朝這方麵講,開始說的這些都是在作鋪墊。


  “曾叔,你可以要小心你這個師侄,他跟我小舅聊了兩句,就讓我小舅幫他做事,在火車上,我小舅遇到了單位的領導,你這師侄居然跟那領導聊了兩句就成了朋友。”張依然提醒道。


  她見趙電生跟曾國為聊到經濟的事上,她就發現趙電生的動機有問題了,在她看來,曾國為就應該像他老爸張平凡一樣,專心搞研究,不要跟錢搞得太近。


  趙電生聽到張依然這話,那是爽的一塌糊塗啊,她把話正著說,可是曾國為肯定反著聽。就目前看來,這曾師叔的心思可一點不單純。今天張依然表現得不錯,回去過後,等楊三生來了,要給她加工資。


  “加10塊?還是20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