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京城風光好
“實不相瞞,之前我直言探望王爺都被拒之門外,無奈之下才想拜托二公子,我真的隻是想見他一麵,看看他現在的樣子。”顧懷南坦言道。
“雖然藥已經起了效用,但人還沒有醒過來。”蘇通道,“他需要靜養,你知道他的病不普通,醫治之法也非尋常,除了我和我哥還有大夫之外,其他人在他還沒醒過來之前都不能進去。抱歉,不若公子先回王府,待王爺醒過來後,我定差人通知你,如何?”
沒想到連蘇通也拒絕了他,顧懷南進無門路,空蕩蕩地雙眸徒留蘇通身影,“王爺有二公子照料定然不會有事,如果二公子有用得著懷南之處,懷南必傾力而為,但希望王爺若醒來了,二公子能夠通知懷南。”
蘇通聞言,雙眼目光定定落在顧懷南眉眼之間,指向更高出的觀景亭,“留風閣上清風美景值得一看,公子若無要事,登高一覽如何?”
顧懷南點點頭,蘇通走在前頭,一步步拾階而上,慢聲讚著,“顧公子對王爺之忠心讓人望塵莫及,可敬可佩。若是公子不棄,可每日到留風閣來,我定派人將王爺病情細細相告。”
雖然見不到人,但能夠每日聽到賀靳的消息,顧懷南幹涸的心裏忽然普降甘霖般,滋味無邊,“多謝二公子……”
“隻不過……”蘇通輕聲開口,卻欲言又止,登上亭閣便轉過身來,待顧懷南也踏上亭中,與他並肩時,在他耳畔輕聲道,“這樣不浪費公子大展宏圖的時機嗎?”
顧懷南一愣,蘇通回頭看著也要踏進亭中的呂英,“你去將下麵的茶點端上來。”
呂英回身下了亭子,蘇通卻沒收回視線,一邊說,“此刻保命也要日後也能保命,我們的命在誰的手裏,我相信顧公子很清楚。王爺病中自不會形成威脅,但病好之後也必成為某些人不除不快的眼中釘。若我是公子,便放長線釣大魚,不貪圖這一時半刻的安心。”
短短數語,呂英已經回轉留風閣,雖然呂英剛剛踏上一級石階,蘇通也不得不收住話,他看出來呂英會些功夫。
顧懷南還在思索,有疑問還想蘇通指明,但他看出蘇通與他說話都避開呂英,也就沒出聲多言。
蘇通自是不會冷了場,讓呂英生疑,靠上亭欄邊,“公子胸懷大誌,又有治世之才,方才我的建議若是有礙公子方便,我便命呂英每日將王爺情況傳信與你也可,如此顧公子自去行當行之事。”
“勞煩二公子為懷南想得如此周全,懷南俗人一個的確諸多俗務纏身,二公子能每日通傳王爺情況,懷南一身雖困於俗務亦能安心,兩全其美,懷南感激不盡。”顧懷南不由拱手致謝。
“公子對王爺之心,我亦有所感,自當略盡綿薄之力,能入公子心意,自覺欣慰。”蘇通迎風而立,側頭對他一笑,抬手指向湖中水色,“晴天曉色好風光,明月湖景色雖非首屈一指,也當得上秀麗宜人,顧公子以為呢?”
顧懷南抬望眼,徐徐清風流轉亭閣飛簷廊柱間,花草香氣縈繞周身濃淡皆宜,碧波漣漪此長彼消往複循環,曉光一映點點波光粼粼閃耀,飛鳥掠過又悄然而隱唯留清脆高亢啼聲灑滿一湖……
眼及之處,仿似多年未見過的人間之景,心裏亦清明開闊幾分。
“懷南許久未見得如此清朗明麗之景,若非二公子引薦,約莫也錯過辜負了此等風光美景。”顧懷南抬頭望著遼闊藍天,壓在心頭的陰霾緩緩消散無形。
蘇通歪頭看一眼顧懷南,笑出聲來,“看來公子也是鍾愛山水之色之人,如此我再推薦公子幾個好去處。”
顧懷南聞言眉梢微挑,扭頭笑應,“懷南願聞之至。”
“京城最好風光當屬南城門之外的梁河,青草無邊天雲低垂,這個季節更是蝶舞鶯飛,鮮花漫野,遼遠壯闊,處處皆是美景。若是公子還未盡興,就得靠自己本事一訪前元帥府和書丞相府了,這兩處景色我有幸見過,絕不會令公子失望掃興。”蘇通緩緩道。
顧懷南略有所思,一心專研湖光山色了去,“但不知這元帥府與左相府,哪一個風景更好?”
蘇通微微一笑,“人各不同,哪一個風景更好,不若下次再見時,公子來說這個答案。”
顧懷南頷首,“四月裏來草長鶯飛,待懷南走訪遊覽一番後,說不定還能覓得其他好景。”
“自是如此。”蘇通笑著,“到時還請公子分享這個好去處。”
顧懷南謙謙應下,兩人又坐下品了品茶,蘇通問顧懷南可知羅庭去向,顧懷南也說許久沒見過羅庭,卻說之前王景有找過他和自己。
一來二去,顧懷南也放開了,到底誌在青雲,也不拐彎抹角,直向蘇通請教,“實不相瞞,懷南拜入鎮南王府是想為雲漢建功立業,今新帝登基,懷南對新帝不甚了解,不知道公子可曾有所了解?”
呂英聞言蹙起眉來,蘇通卻聲色未動,幽幽道,“一個人三言兩語是講不完的。”
顧懷南遭拒,也疑惑,蘇通既然有意讓他入朝卻為何不透露些皇帝的往事性情,“是懷南魯莽了。”
“人心會變,與其費心思揣度帝心,不若關注朝局。”蘇通曉得顧懷南如此問便是不知道他被皇帝禁足的事,也不知道顧懷南可知聶歡被賜死的事,“公子有青雲誌,但恐也難能一步登天,與其我說些無用的前塵往事,不若公子自開慧眼辨識,日後若得皇上重用,是公子德才出眾,非他人之功。”
“二公子說得在理。”顧懷南道,一時兩方沉默,顧懷南自覺心急了些,懷著未解之惑起身告辭。
蘇通沒有留顧懷南,隻是他剛走,呂英便與蘇通輕聲道:“公子,顧公子對自己的野心絲毫不加掩飾,又如此急迫欲攀結權貴入朝主事,恐立功建業不成枉送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