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告老還鄉
聽了劉表的話,劉響以前所有的疑惑全部都解開了。
他以前不明白,為何劉表要讓他收養那些年輕的流民,收養也就罷了,頓頓好吃好喝,卻不給他們一件遮體的衣服,更不給安排任何事情做,就這麽養著,原來主公早就料到了這一步。
劉響沒有遲疑,拿上信件,然後退下。
夜幕中,男人的第六感告訴劉響,自己被至少五個不同方位的人給盯上,具體人數不明,他沒有慌張,裝作不知道的樣子繼續往前走。
走出差不多二百米,劉響迅速的拐進一條巷子,躲在一戶人家的大門口,腰間的佩劍輕輕出鞘,做出攻擊的姿勢,隻要跟蹤他的人過來,他就能一擊必殺。
不過,他等了很長時間,拿著劍的胳膊已經開始酸痛,都沒有一個人出現,劉響明白跟蹤他的那些人已經知道被自己發現,所以沒人過來,或許已經撤退,或許更換了路線繼續盯著自己,隻要自己出了巷子,依舊會被盯上。
劉響探出頭看了看,確定沒有人,他回身從牆麵取出一塊磚頭,把信件放進去,再把磚頭放進去,從容的離開。
幾分鍾後,幾個人出現在劉響剛剛躲藏的位置,開始尋找起來,並沒發現什麽。
領頭的人不死心的想要敲開大門,一個手下攔住了他即將扣響大門銅獅子頭的門環,道:“頭兒,使不得呀。”
領頭人想要發怒,但又想到了什麽,放下手道:“但願劉響隻是在這裏躲藏了一會兒吧!走!”
劉響剛剛躲藏的位置,可是距離劉表府邸不遠,能跟劉表做鄰居的人,豈能是尋常百姓?也正是因為這樣,領頭人不敢敲開門進行搜查,如果是尋常百姓家,即便沒有找到什麽,這戶人家也一定性命不保。
跟蹤劉響的人,發現劉響並無異常舉動,從巷子出來就回去睡覺,他們回去給蔡瑁複命。
蔡瑁沒事人一樣揮揮手讓人下去,但他心裏卻沒有連上那麽淡定,他敢篤定劉表一定察覺到了什麽。
別看蔡瑁背著劉表拉幫結派,背地裏架空劉表,可是對於劉表他是有著深深的忌憚,隻要劉表一天不死,他就不敢和劉表攤牌。
蔡瑁知道劉表是絕對不甘心投降朝廷的,但若是自己想要借著劉表上位,那絕對是不可能的。
坐了一會兒,蔡瑁開始給擔任吏部尚書的曹操寫信。
……
半月後。
長安。
劉協看到了劉表的信件,是從兗州軍區送過來的。
劉表的信中並沒有承認自己的錯誤,倒像是一個封疆大吏上奏和皇帝邀功一般。
說自己自擔任荊州刺史以來,兢兢業業,荊州作為自古以來的兵家必爭之地,屬於四戰之地,但荊州在他治理下,卻讓荊州免於戰亂,讓荊州的保持穩定的發展,百姓安居樂業。
看到此處,劉協心裏暗罵了一句,真他娘的厚顏無恥。
劉協繼續往下看,“臣很想為陛下就這麽一直守護荊州,但天不如人願,臣年歲已高,身體病痛不斷,實乃心有餘而力不足!臣請辭去荊州刺史一職,告老還鄉,懇請陛下準許!”
看到這裏,劉協明白了,劉表一定是聽到袁紹被朝廷處決的消息,害怕了。
他繼續往下看,“當年臣來荊州迫於當下局勢,娶了蔡家的女兒,臣身體不便之時都是蔡氏的弟弟蔡瑁在幫臣處理政務,但是近來臣發現,蔡瑁有把臣取而代之的想法,為了大漢領土的完整,為了荊州百姓的安居樂業,臣懇請陛下盡早的派新的刺史來接任。在此之前,臣盡最大的能力保護荊州不被易主。”
“要不是我是個穿越者,我特麽的差點就信了!”看完第二頁,劉協撇撇嘴吐槽了一句,然後又繼續看第三頁。
第三頁是關於袁術的,劉表把袁術想要結盟共同對抗朝廷的消息一字不落的都寫在信中,看完,劉協歎了口氣道:“袁術啊袁術,你真是蠢的讓人心疼呀!你看看人家劉表,意思到如今的處境後,對自己的權力絲毫的不留戀不說,還順便告了你和蔡瑁的狀。”
看完信件,劉協讓小太監張虎去通知三省六部的官員議事。
等人到齊後,張虎告訴劉協,劉協去了朝堂上。
他也沒有賣關子,直接把劉表的信件往桌子上一丟,道:“都看一看吧。”
劉協耐心的等幾個人傳閱完後,問道:“你們都有什麽看法?”
曹操道:“陛下,臣認為劉表身體不好是假,想要告老還鄉絕對是真的。袁紹被處決後,如今天下的局勢已經非常明朗了,沒有人是朝廷的對手,任何想要對抗朝廷的諸侯都是螳臂當車,稱王稱帝更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劉表深知這一點,所以,劉表想要以辭職的方式來獨善其身。另外,劉表所說蔡瑁有將他取而代之的說法,純屬一派胡言。臣上月就已經開始給蔡瑁寫信,想要通過蔡瑁幫助朝廷收複荊州,蔡瑁給臣的回信中也表明願意配合朝廷收複荊州,劉表一定是發現蔡瑁有歸順朝廷的意思,想要汙蔑蔡瑁!”
曹操努力的為蔡瑁說話,倒不是他講兄弟義氣,而是他當上吏部尚書之後,想要通過促成收複荊州來鞏固自己的位置,現在劉表發現蔡瑁的意圖後,打算主動歸順,這不是截胡自己?
不等劉協說話,曹操又繼續說道:“陛下,劉表和陶謙不同,陶謙雖然不作為,但至少徐州城內百姓對陶謙的評價還是不錯的。可劉表呢?他在荊州雖然有威望,但那都是建立在殺戮之上,蔡瑁信中就說過,劉表兩年前,就屠殺掉整整三個不服從他命令村莊的百姓,手段殘忍至極,如果陛下讓劉表之輩通過這種方式來把以前的過錯一筆勾銷,荊州的百姓肯定會有怨言,哪怕朝廷收複荊州,也有眾多百姓抗議。”
“孟德,嚴重了,嚴重了!”劉虞看著曹操說道:“我們身為官員,不能聽風就是雨,凡事都不應該隻聽一麵之詞,萬一那蔡瑁說謊呢?”
一向沉默寡言的賈詡等劉虞說完後,開口道:“劉表和蔡瑁兩人誰說謊都是其次,現在擺在咱們麵前首先要處理的應該是荊州吧?既然兩人都想獻上荊州,為何咱們不能等把荊州收複回來後再去調查取證呢?”
陳宮道:“我支持文和的意見。雖說現在朝廷已經收複整個北方,但是還有大半個南方沒有收複,現在隻要我們收複荊州,就能切斷益州和揚州的結盟,借助荊州這個中轉之地,朝廷就能在短時間內真正的實現統一。至於劉表和蔡瑁他們的罪狀,日後再定奪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