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南朝漢祚> 第0314章 十八州巡禦史(求訂閱)

第0314章 十八州巡禦史(求訂閱)

  清晨的長江之畔,石頭津碼頭,九十艘海運大船將碼頭舶道擠了個水泄不通,上萬民夫經半個月的搬運裝貨,終於船隊全部裝滿了。


  這年以陳道景率東海水師都督張駿、南海水師都督劉義融等海防水師大將全體出動,兩支水師艦隊協作,提前出海,以期早日回來還能再跑一趟南洋。


  劉義符站在石頭城南的角樓上,遠望著江岸船隊微微皺眉,這些船隻還沒有成製式,多是舊式戰船改裝,新近幾年下水的海船隻有永初號是新船,其餘也是在舊樓船的基礎上作些改進,但現在全是仿照永初號的尖底船模式而打造。


  “陛下時辰已經不早,將士們皆就位了。”


  陳道景微微躬身一禮,已是打算辭行,劉義符再在囑咐道:“今年水師出海帶有重要的戰略任務,這些絲綢、瓷器與琉璃器一定要賣出好價錢,務必全換成糧食,若實在換不到,可以想想其他辦法,一萬多名水師將士出海,不能空手而回。”


  “臣明白,不過此時四月初,到扶南國大概已是五月,正趕上早稻成熟,應該能有大收獲,故一批次就是以扶南國周邊幾個小國一起,二批次可能到七八月南下,那時隻能到卡拉波拉、帕拉瓦王朝購進糧食,要到明年春夏才能回來。”


  劉義符道:“無妨無論先期換到多少糧食都提早運回,預計自本月襄陽軍倉開始運糧往長安,一路要調到涇州或高平鎮屯積,沿途的運糧隊會吃掉不少,因此,糧食運立即補運往襄陽,今年秋這一戰不能有傷國力,物價要保持原狀,不能再上漲了。”


  陳道景點了點頭,劉義符想了想,覺得再沒什麽要提醒的,便抬了抬手,示意他可以出發了。


  在一陣嗚嗚的號角聲中,永初號旗艦緩緩駛出水道,接著是前二後艘八槽艦戰船作為先鋒隊在前開路,待旗艦護航船隊跟上,滿載著貨物,吃水很水的樓船隊慢慢跟上,船隊駛入江心便升起滿帆,加速向下遊長江口駛去。


  劉義符在角樓上眺望了一會兒轉身下了城頭,至石頭城內的軍倉巡視了一圈,回城到西明門外時,韓龜壽過來了,奉上一封遼東軍報。


  三月中時,陸萬斛與鄧龠、朱景符率八個軍近五萬人進逼遼東,與高臣璉、高臣武、烏玄明、葛盧等五萬餘兵力戰於遼東城南二十裏的首山,高句驪人再次慘敗,斬首兩萬餘級,俘獲高臣武、烏玄明等二十餘名高句驪大將。


  高臣璉大敗後一路逃回丸都城去了,陸萬斛隨後掩殺,乘勝一舉攻下遼東城,掃掠周邊十幾個部族繳獲甚豐,隨後留鄧龠、王仲德守城,與朱景符統兵自東南山道南下,一路攻拔居就、武次、烏骨城、大行城等十幾座城鎮。


  戰後,鄧龠率兵將遼東城焚毀拆除,夷為平地,時有契丹人集解部酋長勃魯恩率部民在遼河套內遊牧,聽說朝廷伐高句驪便請求率五千騎助戰,想撈些好處。


  時遼東城已被攻取,鄧龠對俘虜的數萬高句驪雜族有些頭疼,與王仲德一商議,幹脆將之全送給契丹人,可勃魯恩的部族隻是契丹八部之一,部民一萬五六千人,有兵不過七千騎,這麽多人口他一族吃不下,便飛報大酋長大賀莫卑。


  契丹人曾隸屬前燕宇文氏,後宇文氏被北魏所破成了屬民,契丹人仍居木葉山遼河上遊一帶,以八個部族為聯盟,其中祖皆利部的大賀氏是八部之主,大賀莫卑得到此消息喜出望外,立即率兵趕來與鄧龠洽談。


  因此,鄧龠以地圖所標注的漢遼東四郡本為中原領土,被高句驪人蠶食暫無力收取,將遼東城及其以北玄菟郡夫餘人所據之地劃給契丹人暫時接管,並將所俘的高句驪人全部白送。


  大賀莫卑簡直喜瘋了,不假思索就全笑納,渾然不覺已經入套,想要得到玄菟郡他得自己打下來,這就從此與高句驪人剛上了,這樣宋軍就得以全力經營遼南之地。


  這一手玩得不算新鮮,但卻是目前最好的辦法,劉義符看了軍報,決定全盤采納鄧龠與王仲德的策略,當即回宮召來幾位宰相商量一番,派使者往遼東冊封大賀莫卑為鬆漠都督、征東將軍。


  至於契丹會不會得罪北魏,自不在朝廷考慮之內,以契丹八部目前不過十幾萬人口,六七萬騎兵,這點實力牽製襲擾高句驪剛好,但又無法壓倒性地擊敗高句驪,雙方互掐正有利於青州兵在遼南立穩腳跟。


  而遼南半島因其中部千山山脈的阻隔,形成了三個區域,以安市城與建安城是一塊小平原,南部的北豐、旅順則是一片丘陵平地,烏骨城與大行城一帶則是純粹的山地丘陵,是以駐軍至少得有三個軍。


  經決策,朝廷將其地設為一個郡納入青州,以青州右參將秦萬紀兼領太守,另派郡丞、郡監、縣令,共置十個縣,每縣也就是一個主要的軍事烽堠據點。


  接下來就是依補給線兵站築城,但是禁軍不能久留,預計再有半個月就要分批回京休整,遼東戰事既進入善後階段,王仲德和劉義欣就要調離,但眼下朝廷與各州都沒他們的位置。


  劉義符考慮再三,調安泰出領青州都督,授王仲德都督青、徐、豫三州諸軍事,駐地陳留郡;以劉義欣都督荊、梁二州諸軍事,駐地南陽,兩大行營駐地對洛陽、虎牢形成夾擊之勢,隻待應時而動。


  因從去年就實施的戶籍與田畝清查效果並不理想,對中層官員調動一番後,劉義符命禦史台下按州設置的十八道禦史往各州巡視。


  以確認各地稅關設置是否合理,稅吏素質高低,各州稅率執行情況,官商產業登記是否落實,郡縣有無大量塢堡、道觀寺院,山林水澤之地是否還存在逃民盜寇等等,這一係列問題非常複雜,但也是基層行政的重點。


  另讓韓龜壽派內廷緝事署宦官同行,對各州所設兵聲曹員額、費用、偵緝行為和采取的手段是否太過,以及所屬軍籍進行調查,並派竇應期先一步往長安坐鎮,收集北魏朝廷詳實的情報。


  州一級三府屬官中,州牧之下是左、右參政,都督之下是左、右參將,刺史之下則是左長史掌監察,其實就是監禦史的職能,加政績評審上計,主要針對體製內的郡縣官吏。


  右長史主掌刑法事,管刑偵緝捕,審訊案件時有法部派駐的法吏陪審並量刑,不過判決主導權仍在三位主官手裏,而法吏則會將所有案件無論大、小皆上報。


  這樣最高層法部會將案件進行最後複核,若有鳴冤者就可以開堂重審,無鳴冤者一旦確實則不可輕易更改,不過依新的刑律,除大逆,死刑犯一般都改判流放夷洲、朱崖洲,視罪名輕重或個人,或牽連全家流放,以增加沿海島嶼人口。


  朝廷派禦史下州郡,這在前朝是想都不要想的事情,別說禦史為了個人榮辱和自身生死往往不敢赴任,高門大閥出身的官員也暗中使絆子,所以禦史台一直形同虛設。


  劉義符這幾年是慢慢豎立朝廷權威和信用,內外朝與地方改製,禦史台監督得也比較寬鬆,但中高層體製完善之後就要收緊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