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除夕夜
孫離烽走後,孫大娘就拉著風笙歌問:“我聽離烽說了,你等他科舉完就離開……是跟那個休了你的男人走嗎?他對你好嗎?你跟著他日子能好過嗎?”
“奶奶您就放心吧,隻要我愛他,哪怕他是乞丐,這會兒我也跟他走了,還在乎啥咧。”風笙歌捏著孫大娘的肩膀,給她按摩按摩,好讓她放鬆:“我相信他。不會讓我失望的!”
孫大娘道:“他要是再欺負你,就回來找奶奶,隔壁那個房子還給你留著!”
風笙歌咯咯咯的笑:“是!奶奶!”手上又加重了力道:“奶奶咱大過年的不說這些,您看您還有什麽想吃的,明兒我和離烽就一塊買上,您不用怕花錢,我那天去找他,他給了我一些銀票,還夠用呢!”
孫大娘一聽,又問道:“那他是幹啥的?我看他也不過是個江湖人,怎麽會有銀子……”
“奶奶江湖人也有從商的啊!”風笙歌無奈的看著孫大娘:“奶奶你就不用顧慮那麽多了,我不會讓我自己吃虧的。”
孫大娘這才安心的點點頭,但她始終覺得,那個男子遠沒有是江湖中人那麽簡單。
——————
過年總是要忙活一些的,一直忙活到了最後一個晚上,風笙歌買了豬肉蔥還有白麵,突然意識到他們古人應該沒吃過水餃吧……或者吃包子比較多……
她去找孫離烽問,孫離烽也才發覺,他從穿越過來之後,真的就沒見過這裏的人吃水餃,難不成這裏沒有過水餃?
“看來……”孫離烽思考片刻後說道:“我們又要篡改曆史了……”
風笙歌讚同的點點頭,然後迅速去準備了,孫離烽也想念自己那邊的美食,也管不了那麽多,他去村後麵找竹子,村後頭是一小片竹林,他找了根比較細的竹子,做擀麵杖,其他的也不缺了。
為了不讓這幫迂腐的古人發現,二人還是去了風笙歌的屋子裏,悄悄的包水餃,風笙歌不會擀皮兒,隻會包,於是孫離烽就負責和麵,擀皮,在寒冬裏竟也累出了一身汗。
風笙歌耍壞心思,“哎呀你看看你的汗!”風笙歌用自己滿是麵粉的手去給他擦汗,結果可想而知。
孫離烽瞪著她:“要不是我也想吃了,用得著你在這奴役我嗎!”
“嘖嘖嘖,你就算不想吃你也得受我奴役!”風笙歌調侃他幾句。
“哎我說,你能不能快點?我擀十個皮兒,你連一個也包不上?”孫離烽不耐的看著她手裏根本辨別不出那是什麽的東西。
她不好意思的笑笑:“我這不是很久沒包了嗎……生疏了生疏了……嘿嘿嘿嘿……”
————————
二人一直忙活到傍晚,煮了五大盤子,都弄好了之後,才端著進了孫大娘的房子。
兩個孩子早已等候多時,早就聽風笙歌說今晚有好吃的。所以當風笙歌和孫離烽進來時,就迫不及待的圍上去。
“別搶別搶,這剛盛出來很燙……”風笙歌緊盯著手中的盤子,生怕一不小心溜出一個來。
孫大娘也對這玩意兒新奇,“這是啥子?”
“這啊,叫水餃,我家鄉那邊過年就吃這個,很好吃的!奶奶你們先吃著,還有呢!我和離烽再去端!”風笙歌又迅速跑出去端過來剩下的,當她邁進門檻的時候,看見了屋裏多了一個不速之客,這位不速之客用腳趾頭想也能想的出來是誰。
風笙歌把水餃放下:“你咋來了?”
“我不能來嗎?”玉不爭優雅的執起筷子:“若我不來,便錯過此等美食,豈不太虧?”
這時,同樣端著水餃的孫離烽進來,看見玉不爭,隻是點頭示意,放下手中的水餃,又出去端另一盤,還剩下……一盤吧……
自從風笙歌那次主動去找他回來之後,這男子基本上是天天來,有時候隔天來,反正間隔最多不超過三天,孫離烽也已經習慣了。
風笙歌壓低聲音問道:“今年除夕夜,宮中宴會此時也還沒散吧,你怎麽跑出來了,你這皇帝當的不稱職啊,之前就不管國家,三天兩頭往這跑,現在過個年都不陪自己大臣們過,好你個皇帝啊!”
“過年不陪自己娘子?陪那群糟老頭子?”
風笙歌一想:是這麽個理啊……啊不對不對:“你是一國之主,怎麽能因為兒女私情就……”
“我還沒嚐嚐你的手藝呢,能不能先吃飯?”
風笙歌想起來還有水餃呢!她從剛開始包就想吃,一直想到了現在,她嘴裏都是口水,先拿過筷子夾了一個塞進嘴裏:“太好吃了真是!我的天啊!”
一開始孫離火和孫繪橘一看是沒見過的食物,都不敢吃,看見風笙歌發出讚歎,也忍不住咽了咽口水,也各把一個水餃塞到了自己嘴裏。
結果竟是出人意料的好吃!
它不同於蒸包,水餃表麵光滑水嫩,用筷子夾起來都要費一番功夫,好不容易放在嘴裏,一咬濃濃的餡兒香充斥著鼻腔,嚼幾下就能咽下。
這一吃就刹不住閘了,兩個孩子不停的往嘴裏塞包子,風笙歌哭笑不得:“你們兩個慢點!小心嗆著!”
孫離烽帶著最後一盤水餃進來,放在孫大娘麵前:“奶,趕緊嚐嚐,這是我和笙歌一起做的。”
風笙歌點頭附和:“對啊奶奶!快嚐嚐!”
——————
最後,風笙歌如風卷殘雲般吃完了自己眼前那盤,還把孫離火和孫繪橘的剩下的吃完了,孫大娘今晚上吃的也很不少了,也是剩了很多,多餘的都給了玉不爭。
餃子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名目繁多,古時有“牢丸”“扁食”“餃餌”“粉角”等名稱。餃子據說起源於東漢時期,為東漢南陽人醫聖張仲景首創。當時餃子是藥用,張仲景用麵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藥材用來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凍瘡。3三國時期稱作“月牙餛飩”,南北朝時期稱“餛飩”,唐代稱餃子為“偃月形餛飩”,宋代稱為“角子”,明朝元代稱為“扁食”;清朝則稱為“餃子”。
——來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