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難中逃生
且說尤世祿親自出迎援兵,見來的不是別人,卻是自己一奶同胞的親兄尤世威。這尤世祿共兄弟三人,長兄世功,次世威,世祿最幼。兄弟三人皆習武事,並以勇敢著稱。
尤世功在萬曆年間中武舉人,後累官至總兵官,守沈陽城,一年前,後金軍攻破沈陽,尤世功戰死。尤世威同是武舉出身,前不久,剛從遊擊任上拔擢為建昌營參將,此次帶來的,就是建昌營的三千精兵。
兄弟相見,自然歡喜異常。韃靼騎兵見明軍援軍到來,早已走得不見蹤影了。尤世威命所部就在尤世祿所立軍營旁再立一大營,休整一夜,次日還師。
當晚,布置好巡哨事宜,尤世威便將弟弟請到自己營中一敘兄弟之情。尤世祿要帶李羨之同去,羨之道“兄弟相聚,不便攪擾,兄長還是自去吧。”尤世祿道“我二哥同我性子一樣,也是個極好相與的人,你我既拜了兄弟,我們三個便都是兄弟了,如何這般生分。”說罷,不由分說拖著李羨之便走。李羨之隻好應了,尤世祿才放了手,兩個同行。
到了尤世威大營,守著中軍帳的親兵原是尤家的家丁,自然是認識尤世祿的,忙讓著他們進帳。尤世祿與他打了個諢,笑著大步跨了進去,李羨之跟在後麵,有些躡手躡腳。
方一進帳,尤世祿便將李羨之讓到前麵,向著兄長介紹道“這位姓李名歆字羨之,也是咱鄉裏的人,是個文章舉人,文武雙全,極有膽識。”便將李羨之射殺山賊和韃靼騎兵,以及兩人相識結拜的事細細說了一遍。
尤世威聽了,十分欽敬,道“如此說來,這位李賢弟倒有熊帥的風采了。”李羨之聽得明白,他所說的熊帥正是赫赫有名的遼東經略熊廷弼,連忙推謝道“小弟粗鄙無才,豈敢比於名帥,將軍折煞我了。”
尤世威並未接李羨之的話,而是自顧悵然道“可惜閹宦專權,朝政不明,熊帥有功卻陷於囹圄,滿人之勢日漸洶洶而無人可用,家國大事,江河日下矣!”說著,不由得捶胸頓足起來。
倒是尤世祿看得開些,說道“我等是武將,國家有難,自當捐軀報國,效命疆場而已。朝廷大事,我們插不得手,多想無益,徒增煩惱。”
尤世威聽了,哈哈一笑道“定宇所言不差,今日兄弟相見,本是喜事,不該提這些煩心的事,攪了興致。”說罷,命看座上茶。
不一刻,幾名軍士又搬來兩張條案,一左一右放在帳中,條案後又各添了一張胡床。擺放整齊後,尤世威讓兩人坐,又有軍士上來沏了茶。又命置辦飯食,軍士們領命去了。
尤世威道“軍中禁酒,權以茶代酒,我們同飲一杯。”三人共舉茶碗,呷了一口。尤世威又道“李賢弟既與我弟結拜,今後便同是兄弟了,隻是不知閣下瞧得瞧不上我了?”
李羨之忙起身拜道“蒙兄長不嫌,小弟榮幸之至。”尤世威也忙離了座,將李羨之雙手扶起,各自坐了。當晚,三人談了半夜,先說了各自的前程,又談了些家國的事,然後各自睡了。
李羨之回到自己帳中,李如意、李喜兒兩個早睡得死死的。李羨之躺在草鋪上,想著而今天下的局勢,越發覺得自己前途迷茫了。不知不覺,帳外傳來更夫的梆子聲,已是四更天了,這才昏昏睡了。
次日天明,大軍拔營,李羨之仍舊與尤氏兄弟向東同行。明軍人多,韃靼騎兵也不敢再來騷擾,曉行夜宿,一路無事,不日到古北口,就從此地入關。
尤世威駐地牆子路距此不遠,便徑自回了。李羨之仍與尤世祿一道,與尤世威作別,西行返回京師。到了京師,尤世祿將兵馬駐在城外,與李羨之入城,到兵部敘職,李羨之就在兵部衙門外候著。
尤世祿見了兵部堂官,將黑山口戰事經過呈報上去。堂官聽了,又掃了眼戰報,放在一邊,道“戰報且先放著,過後我再與部裏的幾位大人商議商議,草個意見,一並上報皇上,左右有你一份功賞。”說著,端起茶杯,呷了口茶,把茶渣吐了回去,又道“你先退下吧。”說完轉身入內去了。
尤世祿朝著空空的書案和太師椅磕了個頭,退了出來。
李羨之迎著,問怎麽樣。
尤世祿苦笑著搖了搖頭。
李羨之自然知道這部院裏的官僚作風,也不再問了。離了兵部,來到街上,眼前繁華依舊,尤世祿愴然道“我倒沒什麽要緊,隻是苦了隨我出生入死的將士了。”
李羨之趁機道“小弟入京時,帶了不少銀子,花銷過後,而今還餘了百十兩,不如拿來買些酒肉,回營犒賞一番。”
尤世祿展顏笑道“賢弟此意甚妙,隻是要破費了。”
李羨之道“總歸是同生共死過的,也算是生死的交情了,些許銀兩,何足道哉。”
說著,兩人找了家肉鋪,二十兩銀子買了一口豬、兩腔羊,又尋了家酒店,三十兩銀子買了兩大甕好酒,又沿街買了些果品菜蔬,雇了兩個夥計,用牛車拉到城外營中,前後用掉了一百兩銀子。
回到營中,將士們見了,以為是朝廷賞賜,尤世祿說了是李羨之花的銀子,眾將士一起來謝。然後七手八腳把酒肉果品搬了下來,讓火頭軍煮肉、燙酒,置辦晚飯。
到晚上,將士們聚在一起,飲酒吃肉,歡快不已。正酒酣耳熱之時,尤世祿問李羨之“賢弟作何打算,準備何時回鄉?”
李羨之道“我想久待些時日,等著朝廷將兄長的去向發落下來再回不遲。”
尤世祿道“此事還不知要等到何時去,怕誤了賢弟回鄉日程,惹得老太公憂心。賢弟可有書信捎回去?”
李羨之道“一直想寫一封書信,可是山高路遠,沒個相熟順路的人捎回去,隻得作罷。”
尤世祿道“此事簡單,我與榆林守備賀人龍是朋友,相交甚深,我們都有官職在身,可以用官家傳驛。我正好要去信一封,你且寫好家書,我封在一起,托他轉交便可。”
李羨之喜道“如此甚好。我今晚便寫。”當夜宴飲,歡極而散,李羨之回帳中寫信,邊寫邊想道“前曾有意與賀人龍相交,不想人不買賬,今有了尤世祿的關係,相比他不會再拒絕了……”想著想著,寫完了,用信封封好,不覺酒勁上來,直犯迷糊,便睡了。
次日一早起來,李羨之將信交給尤世祿,尤世祿將其與自己的信一起封在信筒裏,加蓋了官印,著人送到驛站,由驛卒送回榆林。
李羨之就在軍營裏,與眾將士同吃同宿,又學了些戰陣中用的武藝,每日過得倒也愜意。
十餘日後,忽一日有人帶了兵部名帖來請尤世祿。尤世祿接了名帖,動身前往兵部。到了兵部,仍舊是那日的堂官來見,尤世祿磕頭拜了,起身立在一旁。
堂官大人的臉色稍稍和善了一些,從一旁的公文堆中,取出一疊文書,道“我和部裏的幾位大人將你部戰報呈報禦前,皇上下發內閣商議,定了你的功,擢你為指揮使,充居庸關遊擊,所部將校各有封賞,傷亡將士也各有撫恤,都在這裏了,你拿去細看吧。”說著,把那疊文書放在書案邊上,端起茶杯呷了口茶,吐了口茶渣,起身入內去了。
尤世祿上前取了文書,展開看了,上麵正如堂官說的各項都細細寫明,末了,蓋了兵部大印。至此,尤世祿方才放了心,並不是為自己的官位,而是為將士們的升賞和陣亡的將士撫恤。回到大營,將文書仔細念給將士們聽,一時群情雀躍,歡聲四起。
次日,兵部派了個主事來營中,正式宣了任狀,官弁各進一級,士兵皆賞銀八兩。願居庸關參將所撥士卒補足了員額,劃歸尤世祿統領。
尤世祿受了升賞,李羨之跟著歡喜,一路送他赴任,到昌平方才分別,折返向南,過盧溝橋,經良鄉、涿州出紫荊關向西回榆林。這時,李羨之所帶盤纏已不多了,不敢再遷延,快馬加鞭,十餘日間,便趕回榆林。
回到家中,來拜了父親,說了科場未中,老太公好言安慰。又說起書信的事,老太爺說收著了,隻是擔心的多少日子不得安生。李羨之心裏泛起深深愧意,當晚,父子同桌吃飯,敘了半宿。此後,便住在府裏,早晚請安,侍奉父親。
過了幾日,待的煩悶了,又同早前一樣,每日騎著馬外出,不過卻不是打獵,而是帶著四個書童在邊境內外轉悠,把各處險地要塞看了記在心裏,晚間回來,也不讀聖賢書了,抱著紙筆畫地圖。除此之外,又滿街的書店裏踅摸,把《六韜》、《三略》、《孫子》、《吳起》,以及後世各代知名不知名的兵家著述買了看。
李如意和李喜兒兩個自回來之後,也神氣了起來,每天聚著府裏的小子,講著隨公子老爺外出的見識,尤其把殺山賊和黑山口打仗的事渲染的驚天動地,惹得金順兒和韓釧兒兩個豔羨不已,念叨著“早知道有這般熱鬧,我兩個死也要隨公子老爺一道去了。”
李如意和李喜兒吸了口涼氣,故作玄虛道“你當是好事呢,我們差點連命也交代在那裏了,要不是公子老爺的福分大,我們就見不得麵了。”一句話又把同伴們唬的愣著半天不說話……
這般又過了些日子,忽的一天,又想起賀人龍的事,想著如何與他結交。一個念頭上了心頭,不如就備份禮去求見,謝他前日轉信,有尤世祿的麵子,不怕他不見麵。
想到這裏,取了個大紅的名帖,刷刷點點寫道“辛酉舉人李歆敬拜。”寫罷,命李如意往賀府去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