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緣在異世界> 第一卷 虎口脫了個險 第一章 菜僧普義

第一卷 虎口脫了個險 第一章 菜僧普義

  “石龕苔蘚積,香徑白雲深。


  雙樹含秋色,孤峰起夕陰。”


  安東縣,某朝的武備征戰之地;安東,聽地名也就知道此地的地理地貌,已經是平原盡頭,山深林密,交通不便,易守難攻,也才需要駐紮大軍,震攝東域的蠻夷。


  孤雲峰,就多少有點誇張的意味了,並沒有直插入雲,一覽眾山的孤傲,反而是群山之前,最靠近縣城的一座小山峰,得益於東邊海洋氣候的影響,峰上雜樹蔥鬱,怪石磷磷。


  已是傍晚時分,正在下班途中的斜陽懶懶的照耀著這一方天地,東天已然是一片黛青,西天猶有一抹幽藍,幾片雲朵離得高了,呈現著粉色的淡紅。


  孤雲峰的半山腰處,青綠的樹葉在夕陽下更顯蒼翠,在樹葉間挑出一條黑色的鬥簷,並不顯目,稍不留神就會忽略。而細看下去,那條黑色的鬥簷後是一道黑瓦的屋脊,屋脊到是頗有幾分大氣與氣勢,四角飛簷上挑,可屋脊下那灰黃的土磚屋牆,灰中帶黑的破敗木門,及門上梁下懸掛的那塊黑得灰不溜秋,努力裝做莊嚴肅穆的牌匾,及牌匾上那幾以不可辨識的四個方方正正的四個大字“寶林禪寺”,都在訴說著建築物的狼狽與不堪。


  原住民都知道,此處原本並沒有什麽寺院,隻是記不起在哪年,有一個雲遊而至的中年僧人相中了這塊地方,號稱此地有靈氣、山後有佛光,當為大興之地,多方奔走與化緣,曆時五年終於建成了這麽個狼狽的寺院,並親自取名為“寶林禪寺”。並期待著有朝一日可以比肩“少林禪院”。


  隻可惜理想總是那麽豐滿,現實卻是如此骨感,地辟林深,附近又沒有什麽名勝古跡,山青水秀得有限,占卜打卦還經常出點錯,所以收受香火情況也可想而知,隻是中年僧人已然變成了老僧,弟子收了五名,在此自耕修行。老僧自稱懷恩師,說是中原名刹“少林寺”的核心弟子,因懷了普渡眾生之誌雲遊四方,某日夢見佛祖東向而座,左掌平攤,右手豎獨指向天,順指望去,一朵孤雲停在佛祖上方,亭亭有如華蓋。所以他便一路東來尋覓,到了這裏遠遠看見群山佛光隱現,再一打聽,居然有個孤雲峰。那一刻便如醍醐灌了個頂,茅塞頓了個開,我的上帝,聖母瑪利亞在上,這裏肯定是佛祖托夢的興法之地。


  隻可惜這麽好的故事,懷恩師講述得太平淡無奇,有失名寺核心弟子的水準,常常令聽故事的老漢與婦人難掩倦色、哈欠連天。畢竟現在文化娛樂水平有點高,電視劇看得有點多的人很難被這種橋段打動了。老僧也想要刻碑銘記這一盛事,可是一口的白話描述,加上石匠大人高達三百元的漫天要價,讓懷恩師痛心疾首之下,拖著石匠大人的手給人看起了手相,言說石匠大人掌中五嶽不均,東高西低,中嶽獨聳,主命中孤獨,無子之相。一番話還沒說到讓石匠大人行善積德,學習前賢為佛門捐財捐物,消災解難呢;讓前來送飯聽了個清清楚楚的石匠娘子臉上青紅交替,懷胎七月產子的石匠娘子早就聽多了風言風語,這次氣得忘記了菩薩怪罪,拿起掃帚足足將懷恩師攆到了半山腰。刻碑的事把個石匠大人開罪了,那就不了了之吧。


  說遠了,寶林禪林的“大殿”外是一塊碎石鋪就的小平台,縫隙裏勉強用水泥塗抹了一下,凹凸不平的平台上放著一個不大的生鐵香爐。香爐內盛了半爐沙土,沙土上零星散布著點點香灰的痕跡,插著不多不少的三根細細的線香已經燃了近半,猶自在嫋嫋的冒著青煙,微微的山風一吹,便真真的煙消雲散盡。


  平台兩邊就是灰黃的泥土地,四處散落的鳳尾狀灰黑葉片及地上一個個規則的圓洞出賣了自己的身份,這是菜地,采收過冬季白蘿卜後還沒整理的菜地。“穀雨前後,種瓜點豆”,南方春天的太陽雖然不比夏天,可此時也有點咄咄逼人的架勢,也就是夕陽西沉時,天光正好還不曬人才是幹農活的好時候。這不,菜地裏正有個年青的光頭和尚揮舞著鋤頭在埋頭苦幹,身邊是一小塊翻過的菜地。南方雨水充沛,雖然經過了幾天的太陽曝曬,曬幹的也隻是泥土表麵的水份,一旦翻轉過來,原來灰黃得帶點頹廢意味的泥土便被濕潤得接近黑色的泥土掩蓋。時不時有紅色、綠色的蚯蚓被翻出來,又急急彈動著、扭動著圓滾滾的身子往散碎的泥土裏鑽,又或者是不知名的甲蟲被帶了出來,急吼吼的飛速往別處跑開。


  青年和尚一襲灰色的單層僧衣,雖然在這猶帶點涼意的春季顯得有點單薄,可是後背上也已經露出了點點豆大的汗斑,看來是忙活了一陣子了。和尚看上去也就二十出頭的樣子,長相五官極是普通,唯一能給人深刻印象的就是黑、瘦,以及一臉的憨厚,讓人提不起防備的那種。


  他本是山下人家的孩子,初中畢業時父母搭鄰家的三輪摩托車去趕集,一車翻下了山溝,雙雙身亡。本就是平平的農民之家,無證駕駛、無證經營的鄰家司機也在車禍中遇了難,雖然法院判決有賠償款,可失去主要勞動力的鄰居家怎麽拿得起。身為家中還沒長成的獨子,父母雙亡後生計就成了問題,雖然也有叔伯親戚,但家境都不是很寬裕,特別是嬸娘伯母們一想到收養後還要供念書,還要考慮婚配這一堆頭痛的事,就怎麽著也不肯收留了。恰好老僧在合適的時間出現在了合適的地點,說著合適的語言“小夥子天閣飽滿,地閣方圓,隻可惜眼長眉短,夭壽之相啊。隻是中嶽挺拔,鷹鼻如鉤,這便從夭壽之相轉成了克親之相……”,直說得小屁孩是逮誰克誰,最後自然是懷恩師本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大慈悲心,渡他上山落草為僧皆大歡喜了事。當然,若非有老僧收留,想他雖則不致餓死,可也早不知該是浪跡何處去了。老僧收留他後,給他賜了法名“普義”,再行剃度,便算是皈依佛門,那年他十四歲。因他年齡尚小,修行之餘,老僧懷恩便叫他在寺外菜園內幫手。一恍四年過去了,普義也長成了個大小夥子,長相極是普通,扔入人群中再難覓得一個他的那種普通,並無過人之處,隻是長年的菜園勞作,閑暇之餘練練老僧教導的“少林羅漢拳”,所以身板到是較同齡人要結實些。


  “普義、普義……師父叫你去一下!”一把急促而又沙啞的破鑼嗓音自破敗的大門裏傳了出來。


  “好的,就來。”青年和尚一邊急衝衝的應道,一邊順手把手中的鋤頭大力的挖入泥土中,然後急步向大殿旁的東廂房走去。這個可開不得玩笑,去得慢了,少則一通喝斥,輕則一頓戒尺,觸了黴頭還要佛祖麵前罰跪餓飯。寺中每天可是隻有早晚兩頓飯,哪一頓飯沒吃到,那一天都不那麽好受。


  到得東廂房門前,普義小心的收拾了一下自己,特別是搓了搓手,重重的跺了跺腳,把泥土抖落幹淨。這才抬起手來輕輕的扣了扣和大殿同樣破舊的木門。


  隻聽得裏悉悉索索的一陣紙響,好一會兒才聽見一把老邁的嗓子仿佛快速吞下什麽東西後帶點噎噎的聲音響起“進……進來。”


  普義輕輕的推開隻是掩著的門,已是黃昏時節,東向房屋光線更差,所以室內開了一盞燈,桔黃的白熾燈光正從房梁下灑向整個室內,並不太亮。室內竟然裝飾了木地板,正宗的實木地板,但並未打磨光滑,這自然是普義等一班師兄弟就近取材的傑作。室內並不整潔,中央擺放的是一個粗木案幾,西向是一排櫃子,東向一個離地不高的實木臥塌,素藍色的鋪蓋胡亂卷曲堆放在塌上,鋪蓋下還有著懷胎五月式的突兀隆起。塌與案幾的中間,一位老僧正努力威嚴的盤坐在淡黃色的布蒲團上,隻可惜尖臉猴腮及雖然長著長長的壽眉卻向下搭拉的眼睛,特別是嘴唇上明顯的油光都無力授予他那份威嚴與超然世外的氣度。身前案幾上放著一個洗得發白的藍花瓷杯裏還有著半杯子,細細看去,杯子裏還有些黃黃的碎末正在水裏沉浮不定。


  脫鞋進來的青年和尚知道來得不是那麽巧,可能撞破師父正在獨自享用糕點,心裏有點微微的發緊。卻裝作渾然不知的模樣,迅速啟動低眉順目模式,兩眼焦點迅速投向自己的鼻尖,雙手合十躬身揖禮“師父,不知喚普義過來有什麽吩咐”。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