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兄友妹恭
李元昊其人,雖然有不小的心理缺陷,但作為西夏開國之君,軍事上先後擊敗遼宋進攻,外交上在遼宋夾縫間左右逢源,政治上鏟除衛慕、野利兩大外戚家族,不失為一代雄主。
若他是歐洲人,怕是少不得一個“大帝”稱號,可惜放到中國的曆史長河中,就是個帝中弟了。
帝中弟李元昊的故事結束了,可西夏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無論李諒祚真的是李元昊的兒子,或是他的遺腹子,又或是沒藏訛龐李代桃僵的沒藏氏骨肉,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已經成為西夏皇帝,雖然他還不到一歲。
那麽問題來了,話都不會說的嬰兒如何當皇帝?
幾百年後的高拱有一句名言——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
此時的西夏大臣們並沒有同樣的疑慮。
因為按照西夏的光榮傳統,皇帝年富力強之時後族尚且可以爭權,今皇帝暗弱,自然是沒藏家族掌握大權。
之前說過,李諒祚的身份是存疑的,他有很大可能不是李元昊的種,而是沒藏家族的後代。
但要知道一點,一個人的身份並不是自己決定的,而是由別人賦予的。
如果說沒藏訛龐真的當了黃歇,那他的背後也沒有李園。
當西夏權臣們需要一個年幼的皇帝幫自己分上一個皇帝留下的蛋糕時,他的血統已經不重要了。
大家已經決定了,今後由你來當李諒祚。
在李元昊屍體前跟沒藏訛龐罵街的諾移賞都等人也分到了自己的蛋糕,皆大歡喜。
除了身份不明的小皇帝李諒祚。
當然,他也沒什麽傷心或是失望的感覺,因為他還不到一歲,感受不到成年人的歡喜。
哦不,除了小皇帝李諒祚之外,還有一個人也不高興。
沒藏訛龐有那麽一段時間是欣喜若狂的,他誌得意滿地宣布——蒼天已死,黃天當立,元昊已死,西夏下一任話事人,就是……
“沒錯,正是在下。”
當沒藏訛龐無聲地宣布自己將要成為西夏大boss時,一個聲音打斷了他的美夢,而這個聲音對他來說,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沒藏氏。
哦不,現在是皇太後了。
沒藏訛龐是一個好的陰謀家,但不是一個合格的政客。
他可以策劃一個幾乎完美的犯罪,但在分贓時,卻沒有給自己留下最大的一份。
也許直到他意識到自己失敗的一瞬間,才知道為什麽其他權臣這麽容易就同意李諒祚繼位。
因為大家都沒把他放在眼裏,從一開始,直到那個不明身份的孩子,他的行動就一直是在為他人做嫁衣,李元昊的政治遺產,被自己的妹妹竊取了。
太後攝政,二十歲出頭的沒藏氏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超過了她的婆婆衛慕氏和她的前輩野利氏,到達了權力的巔峰。
諾移賞都等人掌兵權,而沒藏訛龐自己,依然是那個吉祥物般的國相。
不過沒關係,小人報仇,十年不晚。
沒藏太後其人,在個人生活上可能比較開放,但她在後李元昊時代的政治主張上,確是十分保守的。
十分保守,翻譯成人話就是到處裝孫子。
李元昊死前,西夏正與宋交戰。
元昊死,仁宗遣使祭奠,並冊封李諒祚為夏主。
沒藏太後欣然接受,兩國息兵停戰,夏向宋稱臣,遣使回禮,兩國互市。
除了政治上認爹之外,在文化上也友好交流,大概得益於那幾年的寺廟生活,雖說六根不淨,但還是得到一些熏陶的,仁宗賜《大藏經》,沒藏太後修承天寺後將其供於內。
由於宋與西夏沒什麽深仇大恨,所以好說話,但另一位鄰居遼國就沒這麽容易蒙混過關了。
這話要從帝中帝李元昊之死的五年前說起。
其實沒藏太後向宋稱臣,已經不是西夏的第一次了。
事實上到處喊爹是李元昊家族的傳統,但這個故事不涉及李元昊他爹李德明,就不往上數了。
那年,宋遼交好,遼興宗耶律宗真不支持李元昊攻宋,所以他有小脾氣了,竟狗膽包天煽動遼國黨項族叛逃,遼興宗大怒,雙方撕破臉。
李元昊心裏也是有點數的,惹了遼國,自然要跟宋裝孫子,所以上表稱臣,接受宋的冊封和歲賜。
畢竟口頭喊爹不花錢,李元昊覺得自己喊聲爹就能賺錢,心中還很歡喜。
這種沒誠意的兒子,宋內部當然有人不滿,蔡襄富弼等人便覺得不該答應。
但投降派是任何時候都不少的,當時的投降派大佬是中書門下平章事晏殊,沒錯,就是“一曲新詞酒一杯”那位晏殊,他們的推動再加上仁宗本人厭戰,幾乎是無條件答應了元昊的要求。
其實這種想法可以理解,畢竟西夏那偏僻的地方跟燕雲不一樣,就算打下來也是賠本生意,不劃算。
遼國內黨項族叛亂,這種事用現在的話來說,是人家遼國內政,你西夏無權幹涉。
但這事兒本來就是李元昊煽動的,他覺得煽動遼國黨項人叛徒不過癮,竟然在遼國鎮壓叛亂時派兵支援遼國黨項人,順手殺了遼國領兵將領。
遼興宗怒了,禦駕親征。
過程就不細講了,大體就是遼軍一路高歌猛進,打勝了幾仗,李元昊且戰且退堅壁清野,誘使遼軍深入,然後全力反擊,大敗遼軍。
但有一個小插曲需要講一講。
史載黃帝時伶倫造音樂後稱樂官為伶官,後來將以演戲為生的藝人都算進來,統稱為伶人
伶官,也就是在宮中授有官製的伶人,曆朝曆代都有不少,但記載在《遼史》中的隻有一位。
他叫羅衣輕,遼興宗兵敗逃亡,生怕被西夏兵追上,羅衣輕攔住潰兵,跟他們開玩笑說道:“先看看鼻子還在不在?”
前麵說過,被李元昊抓住的遼國俘虜通常會被割掉鼻子,
遼興宗聽到後大怒,命人用繩子將他綁在帳後要殺他。
遼太子跟羅衣輕有些交情,此時想把這事混過去,開玩笑說:“打諢的不是黃旛綽。”
黃旛綽是唐朝著名樂師,以風趣口才好著稱,曾勸說唐玄宗不要信任安祿山,而是應該多親近自己的兒子。
太子給了台階,羅衣輕卻不肯低頭,回道:“帶兵的也不是唐太宗。”
遼興宗怒極反樂,知道自己是因兵敗遷怒於羅衣輕,所以放了他。
總之這場仗遼國輸了,皇帝親征大敗,奇恥大辱,換誰忍得了?
那年二十八,親征西夏
逃跑如嘍囉
那時候我含淚發誓
元昊必須跪拜我
……
耶律宗真並沒有等到自己親手報仇,讓李元昊跪下叫爸爸的那天,他等到的是李元昊的死訊,和西夏讓一個嬰兒繼位的消息。
咦……欺負孤兒寡母這種事……好像很爽啊!
李元昊死後第二年,遼興宗再次親征西夏,這次一路高歌猛進暢通無阻,大軍直接打到西夏國都興慶城下,搶了個痛快,五年前的損失不僅全補回來了,還賺了不少。
此次的俘虜中有一位值得一提,就是李元昊和李寧令哥二位的妻子,沒移氏。
西夏舉國上下都嚇壞了,決定使出看家本領——喊爹。
沒移太後多次遣使向遼稱臣。
耶律宗真表示——你不是很強嗎?你想打就打,不想打就不打,那我豈不是很沒麵子?
總之西夏單方麵喊爹,遼國卻不認這個兒子。
一邊是屯兵邊境劍拔弩張,一邊是西夏不停向遼國喊爹送禮。
後李元昊時代的前幾年,除了被遼人搶了一圈之外,總體來說還是比較平靜的。
前麵為什麽說沒藏訛龐這個國相隻是個吉祥物?
因為他實在是太窩囊了。
在太後沒藏氏帶著兒子向宋遼雙方喊爹之時,這位老哥忙著圈地,確切地說是向宋要地盤,古渭州地,也就是甘肅平涼附近。
他很有禮貌,並沒有粗暴地派兵強占。
他選擇寫信要地盤。
仁宗派人去劃定邊界,不給。
兩個月後,他先後圍攻德順軍,環州、慶州。
一個都沒攻下來。
這位吉祥物的故事並沒有結束。
宋至和二年,西夏福聖承道三年,重熙二十四年、清寧元年。
哎?為什麽這一年遼國有兩個年號?
答案是那位記仇的遼興宗耶律宗真永遠地離開了他心愛的大遼。
他的下一任要著重提一下,也就是勸他不要殺羅衣輕的那位太子,他在曆史上的名氣並不大,但後世有無數人聽過他的大名。
他就是丐幫幫主,神技降龍十八掌擁有者,大理皇帝段譽、西夏駙馬虛竹共同的結拜大哥,雁門慘案幸存者,南院大王——蕭峰……
的義兄——耶律洪基。
這位遼國皇帝並不像查包衣所說想侵略宋朝,被蕭峰阻止,這位仁兄一生親宋,頗好漢文化。
但千萬不要因此就認為他個明君,如果用一個例子來類比的話,最貼切的就是——遼徽宗。
這位老兄很有才,但不辨忠奸,還是個和平愛好者。
最重要的是,女真就是在耶律洪基統治時期崛起,所以他又被稱為遼國的掘墓人。
蘇轍對他有個評價——在位既久,頗知利害。與朝廷和好念深,蕃漢人戶休養生息,人人安居,不樂戰鬥。
蘇轍作為一位大才子,說話還是很含蓄的,翻譯咱們老百姓的話來說,耶律洪基這貨就是個八百斤壽桃——大號廢物點心。
而與之相反的是,跟耶律洪基同時期的神宗、哲宗爺倆一個比一個有追求,不僅在政治上尋求變法,軍事上也是到處惹事。
尤其是哲宗,發動河湟之役,收青塘,兩次平夏城之戰打光了西夏的家底,為徽宗收複橫山打下基礎,西夏隻剩最後一口氣,若不是靖康之變……
總之,蕭峰阻止耶律洪基南征,救的絕對是耶律洪基的命。
說了這些,意思就是——李元昊死的時候西夏被趁虛而入,現在耶律宗真死了,西夏雖然無力攻遼,但兩國劍拔弩張的關係總算緩和了。
在遼興宗死前幾個月,沒藏訛龐終於做了些大動作。
他派自己的家丁去麟州西北的屈野河邊開墾土地,此地本是兩國爭議領土,西夏稱臣後,歸於宋方。
宋軍一方要求他停止侵犯大宋領土主權的行為,他非常無賴地采取“迫之則格鬥,緩之則就耕”的戰術,來的人少就打群架,來的人多就跑路,好好說話就裝聾。
對這種無賴,宋方毫無辦法,把狀告倒了沒藏太後那裏。
沒藏太後派了個叫李守貴的幸臣去調查情況,這位老哥在前文中出現過,就是在沒藏太後上一任丈夫野利遇乞被殺時,在為她提供溫暖的野利家管家。
李元昊死時,沒藏太後才二十出頭,要解決生理需求,自然就想到了這位老情人。
李守貴調查發現沒藏訛詐龐的確越界了,沒藏太後責令他歸還土地。
沒藏訛龐心裏是很不平衡的。
他曾經有那麽一瞬間決定自己將成為西夏新的話事人,最終卻不得不在自己一手扶上位的妹妹麵前低頭,僅僅隻是占了點地盤就要挨罵。
這巨大的落差,窩囊啊……窩囊透了……
第二年十月,沒藏太後死了。
怎麽死的?這恐怕是個永久的謎團,《宋史》隻有短短九個字——嘉祐元年,母沒藏氏薨。
史學界有三個說法。
第一個說法來自《西夏書事》,是最不可信的一個。
說沒藏太後除了李守貴之外,還有一個情夫,李元昊的侍衛多吃己,在李元昊死後被沒藏太後選為近侍。李守貴吃醋,在沒藏太後打獵夜歸的路上,埋伏下數十蕃騎兵,殺死了沒藏太後和多吃己。
這相當於張易之因為武則天同時還有張昌宗這個麵首,因為吃醋而找人把二人殺了。
這個說法在夜深人靜時拿卷衛生紙健身還可以,可信性……略微大於零吧。
第二個說法可信性就很高了,當時沒藏太後去處理沒藏訛龐私自開墾宋方土地,破壞兩國邦交之事,沒藏訛龐害怕被治罪,再加上這些年沒能當上話事人的失落,新仇舊恨湧上心頭,狗急跳牆派人刺殺了前來處理自己的妹妹,然後把黑鍋甩給李守貴多吃己二人,殺人滅口。
這個說法是站得住腳的,犯罪動機充,分犯罪條件成熟,前後邏輯自洽,可行性很高。
但還有第三個說法,就比較有意思了,也許時年九(八)周歲的皇帝陛下繼承了自己家族弑父殺母的優良傳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