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蹴鞠
來到學舍,看到幾個同學早早就到了,他們正在踢一場現代足球賽。
哦不,應該叫蹴鞠。
蹴鞠在這個書舍的小小改革,是兩年前的事了。
趙樞小時候,母親鄭貴妃是不允許他劇烈運動的,蹴鞠也隻能玩“白打”,也就是沒有對抗性的花式踢法,趙樞覺得這比起踢足球,更像踢毽子。
除了白打之外,還有一種踢法,競技者分為兩隊,場地中央立一個杆子,上麵有一個直徑一尺的圈,名叫“風流眼”,踢過風流眼的次數多的一方為勝。
十一歲那年,也就是兩年前,小趙樞終於可以去踢風流眼了,然而前世作為破廠球迷的他,用兩千年前的規則自然玩不過癮。
趙樞讓侍衛拿來一大桶墨汁和一個拖把,用拖把蘸墨汁,在書舍的空地上畫了一個十丈長八丈寬的五人足球場地。然後畫出球門線,中線,中圈線,罰球點,禁區。
在兩頭邊線上各擺了一對相隔一丈的凳子作為球門。
除了三兄弟外,趙樞又找了七個同齡學生,都是來給皇子陪讀的貴族子弟,而四弟趙杞年紀太小,還不能一起踢球。
然後開始講解規則。
“十個人分兩隊,每隊五人,一個守門員,可以在禁區內用手拿球,把球踢進對方球門得一分吧啦吧啦……”
規則很簡單,大家很快就弄懂了,當時的蹴鞠更多是一種娛樂活動,沒什麽對抗性和競技性。而趙樞拿出來的這套現代足球玩法是21世紀最受歡迎的競技運動,他們又都是最好動的年紀,很快就迷上了這套對抗性極強的踢法。
作為21世紀自封的運動健將,趙樞的球技還是很有一手的,而且他早就驚喜的發現上輩子的球技似乎被帶到這個身體裏來了。但他擅長的是盤帶和過人,宋代兩種踢法都用不到,真可謂英雄無用武之地也。
這次忽悠大家一起踢五人足球,趙樞真真入蛟龍入海猛虎入羊群,左衝右突踩單車蚌埠回旋,進可欺身單刀入退可回防救球門,殺的對麵片甲不留。
很明顯,那隻是別人還不熟悉玩法和規則才讓趙樞稱了霸王,這個年紀的小男孩運動能力都不差,等大家都熟悉後,趙樞才發現,自己好像並沒有把上輩子的運動能力帶過來。
尤其是比自己大兩歲的大哥趙桓和比自己大三歲的三哥趙楷,都是個中高手,憑借身高體重完全碾壓趙樞……
不過趙樞對蹴鞠的改革還是很成功的。
這個小足球場上每天都人滿為患,除了幾位皇子和陪讀的貴家子,侍衛侍兒也都喜歡這種踢法,而後很快火遍了東京城。
趙樞趁熱打鐵,提出了蹴鞠聯賽的概念,然而在社會高層響應者寥寥無幾,這也不奇怪,畢竟蹴鞠在高層還算個高雅的愛好,官老爺不可能擼袖子下場拚個輸贏。
但這兩年來,民間卻已經有了幾支足球隊在踢比賽,這還要感謝北宋發達的博彩業,幾支球隊都有大家族的背景,與其說是運動,更多還是用溫和的方式來進行財富爭鬥。
像往常一樣,踢球的同學看到幾個皇子到了,就各自去自己的教室,自有安排好的先生等在那裏。
今天來的便是趙樞第一個老師曾開曾夫子,進屋後,趙樞恭敬行弟子禮,曾夫子微笑還禮,然後開始今天的課程。
“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故太王整獯鬻,勾踐事吳。以大事小者,樂天者也……郡王可解其意?”曾夫子照往常一樣,念一段經文,然後解意。
“曾夫子啊,我大宋對宗室一向是賦以重祿,別無職業,學生以後便是個閑散王爺,您老是給我天天講些帝王術幹什麽,還不如教我如何做生意來的實在。”
“……可下官不會做生意啊。”曾開無語,然而無法反駁,總不能跟趙樞說“大家是為了預防萬一你哥突然死了,繼承人還得從頭教起”吧。
“曾夫子啊,比起孟軻,學生還是更佩服陶朱公,您給我講講陶朱公吧。”
“……”曾開繼續無語,宋朝雖然重商,但商人仍然是低賤之人,確切的說古今中外商人地位一直不高,這位小郡王卻整天想著做生意,著實讓人頭疼。
“郡王啊,商事終究是微末小道,我輩文人,還是應立誌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趙樞沒禮貌的打斷了曾夫子。
作為一個上輩子接受了二十年現代教育的人,儒家很多理論在趙樞眼裏是很過時的,但當世大儒的確有很多想法發人深省,令人有醍醐灌頂之感,比如眼前這位曾夫子,趙樞就很佩服他的才學。
但讀書人都有同樣的毛病,太囉嗦了,以至於趙樞忍不住打斷他的說教,
“曾夫子啊,橫渠先生這四句,您說了沒一千遍也有八百遍了,學生是很佩服的,此真乃至廣至大之聖人大業,然則,學生從來沒聽人說過,該如何實現啊。無法實現的大業,豈不隻是空話?”
曾開知道這個弟子雖然天資聰慧,大部分時間也很謙虛好學,但卻喜奇技淫巧不好儒家正道,還是有耐心地跟他辯論起來。
“老子以芻狗之論言盡天下極道,此為為天地立心。禹王治水三國家門而不入,此為為天下立命。太史公修史,鄭司農整古籍博采眾家,此為為往聖繼絕學。至於為天下開太平,自三代以來未見盛世,皆乃愚民不識教化。而郡王方才詢問當如何做,曾參修《大學》曾言,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可張橫渠一生一事無成,連書院都沒辦好。”
“……”
這話沒反駁,張載確實沒做成過什麽事。
“曾夫子啊,無論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話都太空了,讀這些經史子集,日後或能成一方大儒,那也不過是繼承之責。我聽說前年山東路水災,大儒周家趁機兼並土地上千畝,而同樣是姓周的一個商人,捐獻五千石糧救災,您說這二人,誰做到了‘為生民立命’呢?學生認為,我輩文人應該注重經世致用之學,空口白話豈能救天下?再說了,聖人的弟子端木賜不就是一位大商人嗎。”
“經世致用?妙啊。”曾夫子已經習慣了這個學生的叛逆,每次辯論他這個老頭子都不能輕易占上風,但偏偏這個叛逆的學生還經常口出發人深省的驚人之語。
畢竟趙桓前世對儒學就是個半瓶水的水平,他不知道“經世致用”這個說法是明末思想家顧炎武提出來的,那是五百多年後了。
趙桓深知思想體係是要適用於時代的,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他前世生活在生產力發達的現代社會,但不會傻到把現代社會的思想體係生搬硬套到中古時代,在他的理解裏,一直到西方啟蒙運動之前,儒學一直都是最適合封建社會的理論。
但他還是經常忍不住跟老師們辯論一番,不為誰說服誰,求同存異嘛。
一上午的課程就在曾夫子講《孟子》和趙樞時不時打岔間結束了。
趙樞喜歡吃學舍不遠處張記的排熾羊,類似後世的烤羊排,所以沒有跟兄弟幾人一起回宮,而是帶著竹櫻和侍衛一起去吃張記午飯。
這個年代沒有辣椒,沒有玉米地瓜西紅柿,沒有胡蘿卜南瓜土豆,沒有洋白菜四季豆沒有西葫蘆生菜菜花洋蔥,也沒有菠蘿草莓木瓜,西瓜也要到南宋才從金國傳過來。豌豆倒是早就有了,但還沒有吃豌豆的習慣。看來看去也就烤羊肉和後世差不多。
最要命的是辣椒,這個後世菜市場上隨便買的調味品,原產地在美洲,明末歐洲船隊才把這種植物從新大陸帶到中國,一開始大家把辣椒當觀賞植物來養,這種調味品得到普及要到清朝中期了。而在那之前,中國菜中的辣,來自於茱萸,趙樞也經常吃,但茱萸是上頭的辛辣,在辣的程度上跟辣椒無法相比,所以後世辣椒開始作為調味品後不久就把茱萸淘汰了。然而趙樞要想在這輩子吃到辣椒,唯一的辦法就是以後能組織船隊到達新大陸……
就算能辦到,至少也要十幾二十年後了。
要是穿越到明朝就好了,趙樞如是想到,至少明中後期該有的蔬菜水果差不多都有了。
現在是宋政和四年,遼天慶四年。
在趙樞還在為食物而發愁時,遙遠的北方,女真首領完顏阿骨打起兵反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