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縱火
秋日的夕陽暗淡下來,兩人也終於要離開。從此後兩人的聯係也日益頻繁,每個晚上睡覺前與瑩瑩聯係便成了他一天之中最開心的事情。兩人起初還是多以短息聯係後來便隻有打電話才可以;那電話的時間也多在一個小時左右。
兩人竟漸漸的習慣了如此的生活,甚至沒有一天沒有聯係過。
隻是李亮更急迫的是將農活忙完,好再去見她。
值得慶幸的是這裏是溫帶的季風性氣候,秋季多以晴好的日子為主,這樣地裏熟透了的金黃色的稻穀便可順利的收割。隻是那種聯合收割機的數量還不大多,三四台卻隻如幾隻大水牛般的散落在田野間。
終於這時聽到李父急切的呼喚聲:“快,小亮,快把拖拉機開到地裏去。”他便知道已經是要收到自家的地裏了。他便下床來,找了一隻破舊的麻線手套走出屋子。
手扶拖拉機停放在自家前屋前晾曬場上,他加了油門按下減壓握住搖把奮力的搖著,終於拖拉機在一陣急促的轟鳴中啟動,那煙筒中冒出的青煙像是一麵勝利的旗幟。
他便駕駛著拖拉機駛向著地裏開去。他本是一個膽小的人,對於這種機械的駕駛具有天生的畏懼心理,甚至一見到它心中便起了一種壓迫感。不過同齡的人早已對駕駛是“駕輕就熟”了,這於他又是一種壓力。他自己也不能明白自己為何會懼怕這個東西,也許是它渾身冰冷的鋼鐵毫無一點情感可言。
剛到了地邊李亮便見到了李裴裴也開著拖拉機在那邊等著,他見了李亮便喊他。
待停下了拖拉機,李亮便過去遞給了他一枝煙;隻是裴裴不接。這裴裴雖然每次從南京回來身上總是裝了數包“南京煙”回來,且見了朋友長輩總要掏出一枝煙來,自己卻從來不抽。如果人總會有些不良的嗜好,那麽他最喜歡的便是喝酒,在南京時他的宿舍就常備著一瓶白酒。每晚下班回來便呷上兩口。他的酒量也是水漲船高,每每在家時常是引了三朋四友至家中暢飲一番。這裏麵李亮每次也是會在的,盡管他擺酒的次數總是遠大於回請的次數;但是他也對此總不大在意,不然也不會經常擺酒。
“你家收了多少了?”裴裴問他。他一指身邊的這塊:“這還隻是第一塊。”裴裴又問他是否需要自己幫忙?李亮隻道:“不用。”
隻等了數十分鍾聯合收割機終於開到了李亮家的地裏,機子隻在地裏走了兩圈那司機便停下來,李亮便領會的將拖拉機開進了地裏接糧食。這接糧食如兩個航天器的對接一般,不過這聯合收割機是靜止的,這便全憑仗著農機手對倒車的操作能力。
李亮每到此便會心中發怵,幸好裴裴的技術遠好於他,代他倒好了車。李亮開著這滿車的稻穀飛奔著向家去了······
隻過了三四日水稻便已收割完畢了,稻子放得屋前院子到處都是,家裏一群雞子也隻在院子裏轉悠,懶得再到外麵覓食。看來人若是有一天也衣食富足了,也懶得再出去了。
中午及午後的時間李亮便到了地裏翻曬稻草,這聯合收割機粉碎後的稻草堆在地上排列著像是田與田之間隆起的土埂,一隆隆排列的到處皆是。不過這些秸稈如果不及時處理便會影響下一季的播種。一些旱地裏的麥子早已經冒出了鵝黃的苗了。而這最有效的途徑便是焚燒秸稈,這稻草秸稈含的水分太多必是要翻曬的。
那時候雖已是入秋正午已不是夏日般烈日炎炎但還殘留著一絲暑氣。李亮頂著一頂草帽,手拿一柄三齒的鐵叉便將那些秸稈翻散開。那些綠色的淌著汁液的稻杆便被弄的四散開來水分慢慢的蒸發掉終成了幹黃色。
幾天後李亮便同了裴裴相約到了地裏燒秸稈,那日還刮著西風,不過天氣還很好;抬起頭可見湛藍的天空和雪般的白雲。
兩個人隻扛了兩把破舊的竹製掃帚便到了地裏,李亮家的地在上風處與裴裴家的地僅是一家之隔。李亮道:“你根本不用到你自家地裏去,隻消我在這裏點上一把火,這火趁勢就能燒的到你家那裏。”故兩人皆是來到了李亮家得到地裏
兩人便放起火來,這裴裴起初還覺得火勢不夠,又抱起一堆稻草點了火向著地的另一端跑著,這火苗、火星從稻草中散落下來,又掉落在稻草中不一會,整塊地便燃燒了起來。
兩人這才站到了地頭滿意的欣賞著他們的傑作,這時裴裴忽然問李亮道:“西邊那莊的稻子收割完了嗎?”李亮隻道:“這個我也知道。”但是他卻知道如果沒有收割那麽這火趁著風勢極有可能會燒到那邊,雖為兩個莊子但地本是相連接的。那麽這後果便可想而知。他問裴裴道:“那現在怎麽辦?”
裴裴看著自己手中的掃帚斬釘截鐵的道:“走趕快救火去。”就這樣原本是縱火最後竟成了救火,隻是這火已成了氣勢,頃刻間便已燒到了另一家地裏,有一處已經到了裴裴家地裏。
兩個人便一起去撲那一邊火,還好在兩人奮力撲救之下那火果然停在了那裏;不過兩人還來不及喘息又向著另一片更為猛烈的大火撲去。那火已經燒起了又一人多高,還未貼近皮膚已經是感到了那炙熱的溫度。那火中還夾雜著滾滾濃煙嗆得人連呼吸也不大順暢。李亮覺得自己甚至要被這大火烤熟了,那濃煙熏得他甚至有些缺氧,他開始擔心繼續這樣會不會葬身火海。
他這時便奮力疾呼裴裴,裴裴已經被濃煙包圍了,他看不見李亮隻聽得李亮的喊聲。他便放棄了,拖著掃帚向著李亮跑去,兩人一見才相攜的跑出火海,到了地頭再看那火勢已經連同那濃煙的阻隔了半邊天,漫天昏黃色的火苗及滾滾的濃煙,兩人歎息著隻得讓它們信馬由韁,聽天由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