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馬兒始發跡,常娃勸身退
原來這個傳說來源於清朝末年的時候。
講的是清宣統年間,在蛇盤山下有一個大村莊,村名如今已不可考,當時村莊裏也有上百戶人家,本來各家各戶的條件是差不多的貧窮,可是到了民國時候,卻出了一個名叫馬承誌的大地主,以至於全村的人都成了他家的佃戶,都種他家的田地去了。
不過話說這個馬承誌啊,在孩提時代的時候,家裏也是十分貧窮。當初清朝官員兩湖總督招兵以抗外敵,其父就去參軍了,沒想到一去就再未回來過。後來,其母生疾,沒上二三年也去世了。
於是方才十一二歲的馬承誌就隻能跟著自己的小叔過活,但是小叔的妻子十分嫌棄他,總是讓他幹一些放牛割豬草的髒活累活。
有一年的冬天,那真是三九天寒冬臘月啊,北風呼嘯,大雪紛飛,蛇盤山下的金銀河都結冰了。這天,馬承誌在山裏挖了薯回家的時候,卻意外地發現有一條小孩手腕粗細的受了傷的黑蛇凍僵在了路邊,可真是奄奄一息的。
馬承誌是個受過苦難的少年,有些一顆善良的心,見到那條黑蛇快要死了,也是動了憐憫之心,便將這條黑蛇給帶回了家。
因為他一向睡在小叔家的柴房裏,所以回去之後就為黑蛇包紮了傷口,但是他又生怕他那厲害的小娘發現了而打罵他,於是就將黑蛇藏在了稻草堆裏取暖。
一直到晚上小叔和小娘都熟睡之後,馬承誌才拿出鐵盆裝了炭、生了火,然後展開了地鋪,把黑蛇抱出來一起睡被窩上,一點也不把那黑蛇當成冷血的毒物。
就這樣,每天在馬承誌的悉心照料下,那條黑蛇還真被他給救活過來了,但是冬天還沒有過去,如果把黑蛇放回野外的話,隻怕它又活不成,所以那個冬天,馬承誌都將黑蛇養在了柴房裏。
人們常說,蛇是非常冷血無情、不講情義的一種動物,但是那條黑蛇卻不知怎的,好像從來都沒有傷害過馬承誌,而且相處的還很友好。
直到冬去春來,馬承誌才將那條黑蛇送走,臨別時,馬承誌還偷了小娘喂養的一隻小雞仔給黑蛇吃了。後來,小娘喂雞仔的時候發現少了一隻,就拿馬承誌是問,馬承誌當然不承認,結果挨了打。
但是沒了黑蛇陪伴的日子,馬承誌還是一樣的過啊,每天照常放牛割豬草打柴火。
寒來暑往,次年夏天的時候,十六歲的馬承誌出去放牛,將黃牛栓在一旁,自己在一棵大楊樹下乘涼,沒想到不知不覺睡著了,一直睡到了天黑才醒。
他正收起牛繩準備回去的時候,卻沒想到在黑夜中朝他迎麵走來了一個行乞的女子。馬承誌見那女子雖然很陌生,但是覺得她可憐,看年紀跟自己差不多大小,就將自己舍不得吃的桃子給她吃。
沒想到那個女子卻不願吃他的桃子,反而勸他不要給他小叔放牛了,要他趁著大好青春,多去讀書學算數,將來以後考個功名。
馬承誌笑著說,他小叔家也沒有餘錢供他,除非將這牛給賣了才行,但是他小娘那狠脾氣是絕不會同意的,說不定還會不給他飯吃。
然而那行乞的女孩卻告訴他,他祖上曾在他家的院子裏埋了幾根金條,隻要能挖出來,他就有錢了。
可是馬承誌的家,自從母親死後,家就被他小叔給拆了,擴建了他們家的院子,如今他自家已經是平地一片,荒草叢生的了。
不過那行乞的女孩還是告訴他,那金條沒有被他小叔挖到,應該還在院子裏,隻要他去挖,總能挖到的。
馬承誌聽了,也是半信半疑的,於是就讓行乞的女孩等他一會兒,他先把牛牽回小叔家了,然後偷了鋤頭後又來與乞丐女孩會和,一同回了自己老家。
途中,馬承誌說了自己的名字,又問那乞丐女孩叫什麽名字,那女孩說自己祖上姓常,自己沒名,隨便叫她什麽都行。於是馬承誌就稱呼她常娃兒。
等他們回去找到院子那塊地之後,就挖了起來。沒想到這一挖啊,還真被馬承誌給挖出來了六根拇指粗細、手掌長短的金條來了。
常娃兒就對馬承誌說,現在有錢了就不用再給他小叔幹活了,也不用忍受小娘那暴烈的脾氣了,隻要他能去安心讀書,常娃兒甘願做他的侍兒,照料他的生活起居。
就這樣,馬承誌有了錢,於是就和常娃兒連夜跑了,跑到了一個縣裏,隨便置了一處簡陋的屋子,然後就去上起了學堂,每天回來,還會挑燈夜戰,苦讀聖賢。
就這樣,一晃五年過去了,馬承誌也成了人了,當年縣裏有鄉試,還真被他考了一個舉人的功名。還別說,他也是機會好,因為那年之後,清朝就廢除了“八股取士”製度,所以他是最後一批寒門出身的士人。
一時之間,曾經飽受欺辱的少年,一躍成了官員,不僅如此,還結交了朝廷一些官員,有個老同僚看上他的為人,還將自家千金許配給了他。
又過了三年之後,馬承誌不僅有了家業,而且還得到了升遷,正此春風得意之時,當年跟著他的常娃兒卻告訴他社會出現變革了,鬧起了運動,隻怕清官做不長久,勸他早回故裏安置才得長久。
雖然馬承誌有些不願意,但是看在常娃兒一直照料他的情分,而且一直是有著女中諸葛的先見,就聽了她的話。在家裝起了病,而且是病入膏肓的不治之症,而把官給辭了。
後來朝廷恩準了,馬承誌便帶著妻兒與常娃兒一同回到了家鄉,重新置了宅院和田地。馬承誌從此無官一身輕,每日在家享受天倫之樂,將家業都交給常娃兒打理。
話說,這常娃兒為馬承誌管理家業,那叫個盡職盡責,隻是有一點,她白天都不怎麽出門,有什麽事她都分配得當的很,她特別喜歡讓馬承誌的小叔和小娘幫她跑腿兒。而且她還經常給馬承誌獻計,聚攏生產。所以,馬家的家業在她的管理下,是越來越富裕。
沒過上幾年,未滿三十的馬承誌就已經成了當地的大地主,有著良田四百多畝,本村及鄰村的良田都歸他所有,村人都成了他家的佃戶,人稱馬大財主。
當然了,馬承誌也十分依賴常娃兒,看她的年紀也不小了,卻偏偏還是十七八歲的模樣。馬承誌也曾問過常娃兒是否想過出嫁,如果她願意,一定會給她找一個極好的男人,而且還貼豐厚的嫁妝。
但是常娃兒卻不願意,隻是願意留在馬家,馬承誌於是也不強求,而且還一直把常娃兒當做了自己的心腹之人,因為若沒有常娃兒,也不會有他馬承誌的今天。
本來,他們這一大家的日子過得很是平靜的,卻不想後來的某一日,馬承誌進城辦事時,途中忽然遇到了一個道士,從此就打破他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