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弊端
大明王朝幅原遼闊,從南到北,從沿海到白山黑水,從平原到高原,就連太陽的起落都不是一樣的時間。
而兩京一十三省的官員,又有幾千多人,所轄的百姓更是上億。
這麽大的地方,又這麽多的人,每天所發生的事情又該有多少?
每天官員所奏的奏折,幾乎就得用四個士兵,抬著一個大籮筐,極其費勁的抬進宮中。
如此,繁多的奏折就讓皇帝看了,都頭疼不已,隻能揀那些最重要的事情來批複。
而剩餘一些大部分的奏折,都以司禮監代為批紅,而內閣每天所發出的廷寄又有幾百道,有時候重要的也讓皇帝批複一下,剩餘的也隻好讓司禮監批示。
有明開國以來也不是沒有一個皇帝親力親為,那就是開國皇帝,朱元璋。
說起他老人家的精力真是旺盛到無以複加的地步。
每天一個人就要看一千多道奏折,辦四百多件事情,在他那個時代,那個是沒有權利的,也是不存在司禮監的,更不存在什麽五大秉筆太監。
正是因為自成祖繼位以來,實在是咬著牙幹也是頂不上他爹一半的精力。
隻好設立了內閣,有些折子隻能讓這些內閣代為批紅,因為他一個人實在是分身乏術。
之後的皇帝,也更是懶惰,隻好設立了五大秉筆太監成立了司禮監,由這些太監代為批閱奏折,而皇帝隻批閱一些極其重要的折子。
可如此一來也更有弊端,那就是如果這些司禮監和內閣串通一氣,完全就可以架空皇帝,使得皇帝言路閉塞,下麵的奏折根本傳達不上去。
有如此弊端也就讓當今皇帝的父親這一代,開始又開始效仿太祖,自己親力親為,五大秉筆太監的權利大幅度的縮小。
可是隨後的弊端也來了,那就是如果皇帝真的效仿太祖的話,幾乎真的能累死。
因為這些奏折,皇帝一個人看,那麽從早到晚根本就沒有任何閑暇的時間,幾乎個人的時間全部被占滿,當皇帝到了這一份上,完全成了一個辛苦活。
之前他的身體強健一些,這些還不成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精力的衰微,也不得不讓那個參與進來。
而自皇帝繼位以來,剛開始也是打著效仿太祖的名號,以給天下人一個明確的信號,那就是打他這一代,開始要整頓吏治,力圖恢複從前大明到國力。
既然一切都要效仿太祖,那麽太祖的做事風格,皇帝也必須效仿,但是當今的皇帝,除了早上不到卯時就開始起床,早朝早朝完畢,有時候還有補償,即使是到了晚上還得伺候老皇帝湯藥,哪裏有那麽多閑暇的時間,而這一
切所有的事情,幾乎就讓思雨分擔了一大半。
而他隻撿些最重要奏折的批示,如此一來,也讓他博得了勤政的名號。
即使是這樣繼位以來如此勤勤懇懇,居然也有下麵的官員寄來這麽一篇千古奇文。
矛頭直指思雨,不過於是一些枝末末節小事,首先就是針對年號,就不該用妃子的名號。
這件事情的確也沒有先例,完全是因為皇帝實在是太寵愛思雨,才用他的名字做了自己的年號,就是這麽一點小事,依然這底下的官員,揪住不放,而且這文章裏批評皇帝以及思雨非常的不客氣。
但這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皇宮內的一些秘事居然在這篇文章裏也大為顯現。
其中矛頭就直指思雨是夏國皇族之後,本就不該入選宮中。
思雨的身份是很少有人知道的,就連思雨自己都是在母親臨死之際才告訴的,這個偏遠縣吏怎麽可能知道如此機密的事情。
思雨拿到這篇文章,就覺得這件事情有鬼,不過她覺得寫這篇文章的人,看得出來才華橫溢,條理清晰,他想這個人也隻不過是被人利用罷了,如果因這件事情而倒黴,實在是太可惜了,想到了這裏,她勸皇帝說:“皇上,您不必動怒,這件事情既然。惹起這麽大的風波,如果對這個人隻是一殺了之,那麽這篇文章反而會越發有名,這件事情更不會因此而平息下去,不如這樣,將這個人檻送過來,臣妾倒覺得這倒是個人才,隻不過是被人利用,寫下這麽一篇奏疏,皇上隻須當麵警告他幾句,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了,而且也可以,得到一位俊才,向天下人顯示您的胸懷,如此,一件雙雕的事情為什麽不做呢?
皇帝一聽這話,覺得思雨說的非常有道理,他便點了點頭陰冷的說道,那就按你說的辦吧,這個家夥來了京城,我也得好好問問他到底是誰指使。
“陛下不用了,這件事情肯定與宮中那些無聊的人,牽連在一起,隻會越查越深,就算真的查出來對皇帝也沒什麽好處,不如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平白無故多一個仲裁也是很不錯的事情,您看呢?”
皇帝想了想,覺得思雨說的也非常的對,更何況天下事情有那麽多,還有許多比這更為緊要的事情。
這件事情引起的一個小風波,很快就被平息了下去,可以說雖然這篇文章非常有名,但是真正給皇宮帶來的影響非常的小。
此事的最後慕後策劃者隻怕是沒有想到會是這樣一個結果。
滿以為這件事情會讓皇帝很難堪,會因此深查下去,最終會讓思雨付出慘重的代價,卻沒想到這件事情就這麽被平息下去了,這
篇文章也隻不過。傳送了那麽一段時間,作為市民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不了了之了。
顧太子妃沒有想到自己精心策劃的這件事情,居然是個這樣一個結果。
她一出手蠻以為比果妃要強很多,卻沒想到連果妃使用的那些下作手段都不如。
如今的顧太子妃,完全隻是民意的公裏公外,大家都知道思雨取代他的地位是遲早的事情。
所以他每天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就怕皇帝,尋見她一個錯處,借題發揮,將她廢掉,讓她失去皇後之位。
她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一般皇帝登基以後,太子妃會送禮成章的被立為皇後,然而賜皇帝登基以後,他的地位非常的尷尬,逆後之事一拖再拖,一直沒有被提上日程,而他在這個位置上一直徘徊不去,還掛著太子妃的名號。
朝中一些大臣也是拚命的勸誡,但是皇帝一意孤行,眾人都能看得出來皇後的位置他肯定是得不上的,而他的地位遲早也會被思雨取代。
而思雨苦於地位實在是太低,貿然連升幾級,實在是太引人注意,也太過明顯。
在這一方麵思雨的背後,也沒有任何世家大族的背景,在朝中也不會有人推舉思雨上位。
這是思雨的劣勢,沒有辦法,皇帝隻能等待,等著思雨一級一級的被提拔上來。
而這顧太子妃她當然也明白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隻要每天,小心的安然度過,不讓皇帝找到任何他犯錯的地方,她的地位就不會平白無故被刷下去。
宮中的生活似乎每天都在平淡無奇當中度過,思雨也很享受這樣的平靜,她不希望這樣的平靜被打破。
對於她來講,對於所謂的地位的高低,她其實並不在乎,隻是希望自己逐漸強大起來,好保護自己所在乎的人,不讓別人影響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這隻是他一廂情願,隨著一封奏疏的來臨,打破了她的平靜,這是一封來自遼東的奏疏,這封奏疏是八百裏加急,上麵貼著三根羽毛。
一到京城就直入宮中,任何人也不敢阻攔,司禮監更是不敢扣留,直接送到了皇帝的麵前。
皇帝拆開這份奏疏一看,就覺得五雷轟頂。
這是一封軍報,遼東大小棱城,相繼被建真女奴占領,這可是十足的噩耗。
剛剛繼位沒有多久,就失地丟城,可以說是莫大的侮辱。
盛怒之下,皇帝非常的惱火,命令那個內閣幾道廷寄,將一些相關人員,全部檻送京城。
這一天,皇帝少有的沒來翠微殿,而是特意加了一個晚朝,商業如何應對建真女奴。
可能是禍不單行吧,朝會還沒有
開了多久,又是一封八百裏奏折,同樣的黏著三根羽毛,直送入皇帝眼前。
他打開一看,居然會是高麗的求救信,原來扶桑國的國主已經給高麗國下了戰書,言明開春以後,就要引兵來打。
高麗國國力非常的弱小,不能自保,完全依從大明,靠大明保護。
如此一來,皇帝看了都心焦不已。
不要說皇帝心焦了,就是下麵的臣子看了都頭大不已。
他厭煩的將這份奏折傳給幾位閣臣去看,幾位重臣見了以後,也是咂舌不已。
“諸位愛卿,朕現在實在是沒轍了,叫你們來也是為了商討一下遼東之事,沒想到就在這當口,這高麗國又向我大明求救,這可真是,屋漏偏逢連陰雨,幾位閣臣都說一說吧!”
聽皇帝見問以沈易先為首的內閣,就不能不發話了,思來想去,他抬起頭來對皇帝說道:“當前也隻能派兵先去收複遼東,隨後再出兵高麗,沒有辦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