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星火燎城> 第三卷:南蜀北漢 八十一章:破上庸王昶定計 戰小亭張任盡忠

第三卷:南蜀北漢 八十一章:破上庸王昶定計 戰小亭張任盡忠

  星火燎城最新章節

  第二百八十章:破上庸王昶定計戰小亭張任盡忠


  卻說閻行聽從鄧艾之計策,拒城而守。張任屢次攻打皆不能破,猶成對峙。再說張遼率王昶、牽誌、王頎並其子張虎率軍攻取上庸,行止半道,聞孟達之事泄露,被張任在半道擊殺。驚道:“我本意孟達突出奇兵,吾再以正兵攻打,兩路夾攻,上庸可破也。如今孟達身死,取城勢必艱難。”


  王昶道:“都督差矣。如今張任引兵取西城了,時機尚好。”遼略思,問道:“敢問文舒先生有何計策?”王昶叫小校取地圖來,指之道:“此去上庸,有兩條路徑,左近大道直通上庸,右側小路可繞到運川小縣。據前些日探馬來報說運川縣城守軍五千,守將為譚正、鄭墾。我軍若從大路攻打上庸,運川必出兵襲擾,甚是麻煩…”


  言未及,牽誌道:“眼下人強馬壯,兵足將廣,可一鼓作氣,先拿下運川。”王昶道:“不需如此!運川小城地勢險要。若是全軍去攻,士力疲乏,反被他以逸待勞,乘虛襲擊。隻需把聲勢作大,擺出長遠打算,作出攻打運川之勢。上庸必出兵頃力來救,如此我乘機反客為主,坐地迎戰。”


  張遼聽畢,略思道:“若是蜀將看破吾等計謀,反而不美。”昶道:“都督可在此紮營,伏兵於兩側,若蜀將來攻,就截殺他主力可也。”遼大喜道:“文舒先生好計。”就下令命牽誌、王頎二將引兵去矣。再吩咐其子張虎率軍埋伏。


  二人引大兵一萬,穿過小路直趨運川城下。紮下聯營十餘裏,旗幟漫天,聲勢浩大。牽誌每日來城下挑戰。守將譚正,本欲出戰,參謀鄭墾勸道:“漢軍氣勢正盛,貿然出擊,恐怕有失。不如閉城堅守,一麵遣人去上庸請傅彤將軍救援。待他銳氣耗盡,內外夾擊,可大獲全勝也。”譚正深以為然,於是閉門不出,一邊飛報上庸。


  張任離開上庸之時,吩咐傅彤為主將,卓鷹次之。這日忽然接到運川急報,召集眾將商議。孟闊道:“張遼見上庸城高牆硬,所以轉去攻打運川城。以末將看來,應當趕緊出兵,與譚正內外夾擊。”


  傅彤微微額首,問劉芝道:“劉參軍以為如何?”劉芝道:“張遼智勇兼備,王昶詭計多端,我看這攻打運川,多半是有詐。要麽是暗伏軍馬,乘我救援運川之時,反攻上庸。要麽是誘我等出兵增援,他好伏兵,不是搶我上庸,便是於路截殺我軍主力。”


  孟闊道:“若是如此,則決不可輕出。”卓鷹道:“隻是若不去救援,萬一運川失陷,上庸孤立無援也。”傅彤道:“以我之見,劉參軍所言不虛。吾等好歹在上庸與張遼、王昶等打了數年交道。這漢軍用兵多有詭謀,大張旗鼓攻打運川,必然是誘我出兵增援,他好伏兵。我倒是有一策,假作救援運川,一麵卻偷襲張遼大營!若能斬殺張遼,則勝過十萬大軍。”


  眾將齊道:“傅將軍妙計!”傅彤便下令道:“孟闊將軍明日引五千軍馬,於路多立旗幟,大張聲勢,偽作增援運川。”孟闊道:“遵令!”傅彤又道:“劉參軍可把守城池,多派斥候探馬,四方打探。”劉芝遵令。傅彤道:“吾與卓將軍同領主力,明晚去偷襲張遼大營。”


  安排停當,諸路兵馬各自行軍。次日天晚,傅彤命三軍飽餐,整裝齊發;一路人銜口,馬摘鈴,悄然行近,走了約三個時辰,看看天色昏暗,已近子時。遠遠望見山坳旁紮一個大寨,營內隻有稀疏幾個守兵尚在巡邏,其餘多半或是頭倚旗杆打瞌睡,或是背靠著柵欄打哈欠,隻見旗幟歪斜,防備疏漏。


  傅彤暗喜,將手中槍一招,大喝:“全軍隨我衝鋒!”蜀軍齊聲呐喊,殺到營門口,隻見漢軍抱頭鼠竄,四處潰散。傅彤縱兵直入營內。忽見帥營內突出一軍,為首卻是王昶。


  傅彤大笑道:“王昶納命來!”王昶見了傅彤轉身就跑,傅彤招呼全軍:“隨我擒殺王文舒!”策馬衝上,直追到西營門口。王昶忽然轉身,笑指傅彤道:“爾今中我計了,還不快快下馬投降!”


  言畢,令身邊親軍點燃號炮,頓時營外旌旗招展,殺聲震天,張虎引伏軍衝出。皆都操起長弓硬弩,居高而射;隻聽‘嗖嗖嗖’之聲劃破夜空,不絕於耳;利箭破甲之聲,清晰可聞。


  蜀兵登時大亂,前後自相驚擾。接著四門之內,紛紛殺出伏兵。傅彤咬牙謂左右道:“今番便是死,也要拉他王昶墊背。”就與卓鷹策馬直取王昶。昶毫無慌張,待二將接近時,突然兩側扯起絆馬索,卓鷹不意,被掀下馬來。


  張虎看到親切,策馬一刀將卓鷹砍為兩半。眾蜀軍見卓鷹身亡,盡皆膽裂,各自亡命往西營門口衝撞,傅彤也被絆馬索絆倒,急忙翻身混入步卒內奔走。西營口守軍見蜀軍蜂擁而至,一時之間抵擋不住,陣腳竟被衝散。傅彤趁機突圍而去。剩餘蜀軍紛紛跪地投降。


  傅彤突出重圍,身旁隻剩千餘兵馬,急急往上庸走。行無三裏,隻見大道之上火把通明,傅彤驚道:“此處竟有埋伏,我今死矣!”話音剛落,隻見張遼倒提長戟,策馬衝前,高喝道:“傅彤,汝今中了埋伏,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也當知時務。何不速速歸降!”


  傅彤見此,長舒口氣,轉頭向部下眾兵勇道:“汝等皆有父母妻子在世,不必陪我同死。可棄械投降,吾料張文遠不至於為難你們。”眾軍麵麵向覷,多半繳械投降。遼道:“傅將軍,良臣擇主而侍,你……”


  話未說完,傅彤揮手打斷道:“張遼!汝不必多言,吾身為蜀國上將,食君俸祿三十餘年;如今戰事不利,唯有以死盡忠,豈能侍奉二主也!”說完拔劍在手,往頸中一劃,鮮血迸濺,登時斃命。


  其餘未降蜀軍,皆力戰身亡。張遼見傅彤自盡,吩咐兵卒將傅彤並眾軍將屍首安葬。此時,王昶、張虎亦率軍士趕至,見了這般光景,皆感慨不已道:“傅彤真乃節烈之士也!”於是合兵一處,此戰收到降卒五千餘人。王昶道:“可趁機取了上庸。”


  張遼道:“強攻恐為不妥。”王昶道:“都督可在城下紮營,多樹旗幟,假作十萬兵馬之勢;再令牽誌、王頎二人每日清晨率軍前來增援,夜晚再將軍馬抽調。如此反複幾日。上庸城內守將見吾軍勢大,必然歸降。”


  卻說劉芝在上庸城內,見傅彤等各路軍馬出後,心神不寧。這日忽見漢軍紮下連寨,便令堅守。一連數日登城樓探望,見漢營援兵源源不絕,心頭驚顫。這日又來探視,隻聽遠處殺聲漸絕,接著無數人馬趕到城下,當前一人,正是張遼。


  遼向城上喝道:“傅彤、卓鷹兵敗身死,吾率十萬大軍至,已將城池團團圍住,爾等何不快快開城投降,免得生靈塗炭!”劉芝聞聽,心頭驚道:“上庸區區數千兵馬,怎能抵擋?”遂親捧印綬,開城投降。


  張遼引軍進城,秋毫無犯。待各處安頓畢,遼便令斥候四處放出風聲,散布流言,都說傅彤戰死,上庸已破,張任所部後路切斷,再無立足之地。那張任所部士卒多半是川中人士,在前線征戰年餘,不得返鄉,又有聞上庸淪陷,後路被斷,俱都是惶惑不安。被流言一擾,頓時軍心大亂。


  張任在西城下,驚聞上庸被破,四下留言蜚起,每至夜間,士卒多有往梓潼潛逃的。如此一連十餘日,止留五千餘人。張任忽看軍心變故,饒是將略過人,也不禁恐慌,遂召集眾將道:“軍中流言紛紛,持久下去,吾等不攻自破。”


  太史享道:“吾日前收到消息,卻是上庸被破。”甘魁道:“上庸被破,吾等入川之路已絕。久待此地,非能長遠。還往都督速速謀劃。”任道:“吾等今夜便退軍往小亭山,若無軍把守,可繞過上庸,退回梓潼。”


  當夜張任教甘魁為左,太史享為右,自己斷後。悄然往小亭山進發。四更及至,兩側忽然撲咚咚打下許多滾石巨木。太史享馬快,強衝了過去,肩頭吃了一擦,鮮血直流。也顧不得,自往梓潼方向狂奔而去。卻將甘魁、張任並數千名軍士,都被堵在這邊。


  張任喝令軍士徑奔小亭山上。忽然山南殺聲大作,一彪軍馬自小山後麵衝出,當先一將正是牽誌。牽誌率軍布成錐形之陣,直衝過來。張任待其軍鋒過半,喝令三軍齊出,如兩肋插刀一般,漢軍登時大亂,牽誌揮舞大刀在前麵左劈右擋,兀自不能鎮住。


  誰知恰在此時,山頭上站出一人,高聲道:“我乃王昶是也!上庸被破,爾等歸鄉之路已絕,何苦在此妄送性命!還不速速繳械歸降。吾北漢仁慈,各發路資,遣爾等回鄉,去見父母妻兒!”蜀軍聞言,俱議論紛紛,軍心不振。


  張任見了,長歎道:“大勢去矣!”甘魁道:“都督,何不一鼓作氣,先將此處敵軍盡數殲滅,然後再圖長遠!”張任搖頭道:“我軍軍心已亂,不能取勝。可恨某強做英雄,帶累了爾等。”言未及,隻見東麵煙塵大起,無數軍馬衝湧而來。


  那王昶在山頭,教數十個大漢齊聲呼喊:“快快歸降,不然大軍一到,盡數消亡!”喊聲起伏,響徹山穀。片刻之間,山頭又是戰鼓雷動,東、西、北角呐喊聲起,張遼、張虎、王頎各引軍馬殺出。蜀軍見狀,頓如冰雪澆頭一般,多半丟下兵器,往對陣跑去。


  頃刻之間,隊伍中稀稀羅羅,全不成陣勢。張任看得雙目噴火,咬牙道:“橫豎都是一死,不是你就是我!”策馬舞槍,直取張遼。兩個盤馬廝殺,戰約三十回合,張任舍命死戰,張遼竟一時敵他不得。


  甘魁也揮刀率軍奮力廝殺,硬生生撕開一個口子,就要突圍,張虎引軍殺至,喝道:“休走!”甘魁怒吼一聲:“某便與你拚了!”勢如瘋虎,揮刀死戰。張虎抵擋不住,陣腳竟被衝散。甘魁乘機突出,往新野方向急奔。張虎起兵欲追,王昶製止道:“不過一勇夫耳,難有作為,饒他一命便是。隻要擒殺了張任便可。”


  這廂張任、張遼兩個戟來槍往,又戰了三十餘合,張遼雖然武藝精熟,看張任舍命惡鬥,心下也暗自驚悚,於是把戟一收,拔馬便走。張任也不追趕,下馬駐槍,放聲大笑。張遼回身立馬喝道:“伯放,何不早降!”


  張任道:“西川名士,豈有甘為降虜者!”言訖,環顧四下,隻見漢軍疊疊層層,把小亭山圍的水泄不通。比及天未明朗,薄霧蒙蒙,秋風拂麵;任見張遼立在陣前,目光柔和,滿臉期待,大喝道:“臨陣死節,以全忠臣之誌。縱然將某生擒,也是含笑赴死。丞相,某張任謝罪了!”調轉槍頭,往心窩一戳,血灑長空,登時斃命,壽六十一歲。後人有詩讚道:

  “滿腔碧血寫烈史,凜然一軀誌如山。悲長浮雲遮眼望,鏗鏘皓月照河川。”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