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漢末雄風 六十五:袁紹鏖兵戰劉雄 張合臨陣投關羽
第六十五章:袁紹鏖兵戰劉雄張合臨陣投關羽
卻說趙雲單騎奔至晉陽,赤膊負荊來見劉雄。雄急問端地?原來當日趙雲正在巡境,斥候來報說有千餘騎追趕數輛馬車入境。趙雲打馬來看,卻沒見什麽旗號,便以為是馬匪劫掠過往客商,張弓射死了袁熙。
當下趙雲具實相告。劉雄大驚,急召眾人議事。毛介道:“子龍誤殺袁紹之子,紹睚眥必報,必會起兵來犯。而今袁紹勢大,以下官愚見,不可與戰,隻可與和。”審配喝道:“毛孝先何出此愚言乎?莫非要大王交出趙子龍耶?如此我軍將無顏麵立於世上!”
張既道:“袁紹乃色厲小人,何必懼他。”滿寵道:“紹雖無用,其部下皆乃智謀忠勇之士。力敵非為上策,望大王三思。”正言間,流星飛馬來報,說袁紹為報殺子之仇,起大軍三十萬直叩雁門而來。
劉雄拍案道:“袁紹縱有百萬之眾,何足道哉!”遂令徐晃鎮守並州。命關羽、趙雲、劉曄三將引兵三萬渡漳水攻打鄴城。自引大軍八萬進雁門拒敵。
卻說袁紹聽聞愛子被殺,哭倒於地。眾人救起。紹切齒道:“劉雄匹夫,縱兵殺我愛子,此仇不共戴天!我今悉起大軍,洗蕩並州,為熙兒報仇!”
謀士田豐諫道:“我軍新克幽州,士兵疲憊,倉廩無積,不可複興大軍。宜先遣人將事飛奏天子,求朝廷為之作主,如若不通,再興兵未遲也!”紹道:“天子乃劉雄之侄,彼安能為我伸冤乎?汝休來多言,我意已決!”
田豐道:“如若朝廷處事不公,明公正可闡告天下,數劉雄之惡,然後馳檄各郡,聲罪致討,名正言順,則教天下人知大義在我。如若明公棄此大道不用,而以區區私仇妄興刀兵,恐為不利。”逢紀道:“主公興仁義之師,田元皓何得出此不祥之言!”
袁紹斥道:“殺的須不是你田豐之子。汝再多言,我必斬之!”豐道:“明公若不聽我良言。反被劉雄把住先機,則必為其圖也。”紹拔劍大怒:“豎儒敢耳!”就來殺田豐,眾官急忙求告。紹命將田豐囚在獄中,恨恨道:“待我破了劉雄,再來治其罪。”於是下令,起大軍三十萬,直撲雁門而來。旌旗遍野,刀劍如林,東西南北安營,連絡五十餘裏。
各軍紮營方畢,人報劉雄引軍拒守雁門,遣其弟關羽為主將,大將趙雲為先鋒,劉曄為參軍,起三萬兵馬渡漳水偷襲鄴城去了。袁紹遂問左右道:“誰敢拒敵關羽?”韓猛道:“末將願往!”
沮授諫道:“韓猛多勇少謀,不可獨任。”紹道:“我之大將,非汝儒生可料。”荀諶道:“鄴城重鎮,主公且不可大意。”袁紹遂喚張合道:“你可與韓猛同去。一路計議而行,不可草率。”張合得令。於是分兵五萬令韓猛來迎敵。
韓猛引兵至漳河南岸,關羽已在北岸紮寨。韓猛令渡水攻擊,張合道:“兵法言半渡而擊,正宜時也。而今敵已紮寨牢固,將軍渡水出兵,彼趁我半渡而擊,則我軍敗也。不如隔河堅守,使關羽不能南渡。待主公打破雁門關時,敵兵自退。”
韓猛連連擺手:“量一關羽庸夫,有何能耐!若按你說來,何時能退敵兵,何時能建功來?汝既懼之,可留此紮營堅守,我自引本部饒過漳河,去偷襲關羽大寨。”遂令軍士連夜穿山過林,偷襲關羽大寨。
伏路探馬聽得消息,急報知關羽,雲長與眾人商議道:“按時辰
計算,韓猛偷襲之兵,當於明早五更至。”遂令部將徐榮、周倉多伏弓手於寨內左右。命趙雲伏兵屯於外,待韓猛撤退時,出來掩殺。令關平出陣誘敵。
至次早五更左右,韓猛兵馬行至營外,關平率三千老弱前來拒敵,兩軍略作交陣。關平便撤,韓猛引軍來奪營帳,忽聽一陣炮響,營內萬弩齊發,箭如飛蝗,將袁軍射死一大片。
韓猛急忙率軍便撤,行無三裏,刺斜裏又殺出一彪人馬,為首一將正是趙雲。韓猛自知不敵,奪路奔逃。趙雲從後追殺一陣,斬獲無數,盡奪旗幟馬匹而歸。
韓猛逃回營漳河南岸,氣急敗壞,怒責張合道:“汝見我兵敗,為何不引兵來援?”張合道:“若非我據守河岸,敵兵恐怕早已殺過河來。將軍不聽我言,故有此敗,卻來無故責我。”
韓猛大怒,指張合道:“如今敵軍大勝一陣,必以為我軍不過爾爾,你可引軍再去偷襲一次,必獲成功。”合默然不語。韓猛連問三遍,合不語。猛怒道:“大敵當前,張俊義竟有私心否?”
合怒道:“將軍分明是要張合去送死也。”猛掣劍叱道:“我為上將軍,汝不尊我軍令,是欲叛國乎?先吃我一劍!”合亦拔劍道:“我張合並非貪生怕死之輩,你欲殺我,我豈懼汝!”左右見了,都來勸解方罷。
張合憤憤歸帳,親兵勸道:“將軍本韓大人部將,不得已而投降袁紹。紹軍舊將常常仗勢相欺,將軍何不棄之投靠山王,豈不勝過在此受這醃臢氣?”合道:“我張合豈是臨陣投敵之輩!他待我不仁,我豈能無義?汝休來勸我。”遂引數十騎前去刺探軍情。
韓猛正在營內鬱悶,忽人報說張合引數十騎向北去了。猛拍案大怒道:“匹夫果然無情無義,定是投敵去了,我必追而殺之!”乃點起兩千騎兵,出營來追。
不多時,老遠望見張合正在山間歇馬,指著敵營與眾軍說話。猛大怒道:“背主之賊,留下人頭!”合大驚,急急跨馬迎上,疑問道:“韓將軍何意?”韓猛冷笑一聲,道:“背主匹夫,明知故問!”揮軍就殺來。
張合大喝道:“我張合與你往日無怨,近日無仇,將軍非欲致我死地,究懷的何等居心?”韓猛道:“汝且留下頭來,我於你分說明白。”合大怒,揮槍來戰韓猛。鬥了十餘合,合部下親兵大半被戮,合心知不妙,奮力逼退韓猛,引著數人奪路而走。
行止半夜,幾人淒淒慘慘,即餓又困,親兵道:“我等跟著將軍是欲在沙場上博個功名,不想卻落的無路可走。將軍不如帶我們投奔關羽,也好謀個安身之地。”
另一個親兵道:“我聞靠山王麾下大將多半出自寒門,以將軍這般大才,若往投之,必受重用。不知將軍意下如何?”合道:“為今之計,隻得如此。”遂引軍至關羽營前,往寨中喊道:“罪將張合來投,請關君候容納。”小校急忙報於關羽。
雲長引眾將登塔樓前看。劉曄道:“張合深夜來投,唯恐有詐,不可放入。”張合見雲長疑惑,打馬上前道:“我若詐降,須帶些人馬來,安得隻有隨身數騎?張合走投無路,乃真心來降,還請君候勿疑。”話音方落,忽然西方一陣喧嘩,韓猛率兵追來。
張合指之道:“此是韓猛引軍前來追殺我了。”劉曄道:“你若誠心來投,殺了來將,我便信你。”合哀歎道:“寡不敵眾,如何能斬得了他?君候既疑我時,合當投別處安身。”拔馬往西奔去了。
行出十
餘裏,韓猛部將趙睿引軍衝出,團團圍上,合力戰不能脫身,仰天垂淚道:“張合今日唯死而已!”拔劍便欲自刎。忽聽喊殺震天,數千人馬殺來。張合急抬眼看時,一彪軍馬殺至,當先一將,手揮青龍刀殺入袁軍陣中,大刀上下翻飛,袁軍措不及防,登時大亂。
趙睿畢竟深入敵境,不敢戀戰,隻得徐徐而退。雲長救了張合,迎入大寨。及至,喚諸將來相見,雲長道:“兩軍交戰,適才冒犯之處,還請張將軍見諒。”張合歎道:“能得君候收容,張合已然感激不盡。”雲長好言安撫一番,命擺宴接風。
韓猛回營上奏袁紹,言張合臨陣投敵。紹聞之大怒,謂淳於瓊道:“你速去將張合家眷盡數殺了。以泄我恨。”沮授諫道:“施仁政者,從不絕人之祀。主公欲申大義於天下,安能多造殺戮?”
袁紹道:“曹孟德曾言:寧可我負天下人,休要天下人負我。我若心懷仁念,恐步張合後塵者極多。”遂令淳於瓊速去。高覽與張合最為要好,當下聽了袁紹命令,星夜奔至鄴城,取了張合家眷與自家老小投奔關羽去了。
不過數日,淳於瓊來報說高覽護著張合家眷徑投並州去矣。紹更怒,勒兵強攻雁門關。劉雄整兵來迎,兩邊排成陣勢。袁紹金盔金甲,錦袍玉帶,立馬陣前。左右排列著牽招、朱靈、顏良、麴義、蔣奇、淳於瓊等諸將。旌旗節鉞,甚是嚴整。並州陣上門旗開處,劉雄提棒出馬。張飛、李嚴、孫策、田預等各持兵器,列在兩班。
袁紹以鞭指劉雄道:“狗頭匹夫,還我熙兒命來。”雄笑道:“汝兒多行不義,喪盡天良,咎由自取。我為民除害,你卻來怪我何?”紹大怒,使顏良出戰。張飛躍馬來迎。二將鬥了四五十合,不分勝負。牽招揮槍縱馬,直出助戰。李嚴挺槍接住。四員將捉對兒廝殺。
袁紹看了半晌,喝令三軍衝陣。並州兵甚少,如何抵敵得住?袁紹驅兵掩殺,並州軍大敗,盡退至雁門關內。袁紹移軍逼近雁門三十裏下寨。
翌日令大將牽招、呂威璜、蔣奇率兵強攻雁門關。劉雄在關上見袁軍密集,就要出關迎戰。辛毗道:“賊兵勢大,大王可依關塞險峻,堅守勿戰為上。”
孫策奮然道:“兵臨城下而不出戰,是怯也。況我兵新敗一陣,正當重振銳氣。某願借精兵三千,出關決一死戰。”雄從其言,令孫策引本部軍開關迎戰。黃蓋提鞭率先衝陣,牽招縱馬來迎。約過十餘合,牽昭詐敗而走。
黃蓋縱兵追趕入敵陣中,牽昭指揮眾軍將黃蓋圍在中央。黃蓋左衝右突,不能得脫。孫策在陣前望見,持鞭綽槍,引千餘騎兵殺入袁兵叢中,槍刺鞭廓,血雨噴飛,人馬撲地。片刻之間,殺入重圍。牽昭舞槍來鬥,支應了十七八合,不能抵擋。
孫策救出黃蓋出陣。回顧尚有百餘騎陷在陣中,不能得出,遂複翻身殺回,將眾騎救出重圍。又遇蔣奇攔路,孫策綽槍廝殺,蔣奇遮攔不住,拔馬走避。孫策奔回陣前。
劉雄在關上看見,開關擂鼓衝鋒,混殺一陣,袁軍節節敗退。牽昭隻能敗走,回見袁紹,具言兵敗。紹怒命斬之,眾將告免。紹即親自點兵來攻,沮授道:“雁門關雄視天下,又與沾縣成犄角之勢,強攻非足可破。不如先遣精兵攻打沾縣,然後再打雁門不遲。”紹問左右到:“沮授此計如何?”眾官皆服其論。紹遂撥軍三萬,令顏良、馬延、焦觸、張南四將去取沾縣。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