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漢末雄風 三十八:亂京闕密謀誅何進 召諸侯豺狼登皇
第三十八章:亂京闕密謀誅何進召諸侯豺狼登皇廷
卻說董卓與劉雄等平了西涼叛軍,劉雄便率眾軍辭回河東,大軍沿路起行,盡將關西塞外風景收於眼下,雄有感而發道:“涼州地處天朝之西,民風彪悍,地大物博,人傑地靈。想先賢定遠侯班超投筆從戎,震懾鄯善,折計以夷製夷,已至威震西域,萬裏封侯,實是我輩之楷模。”一路邊走邊說,行到南唐地界,卻又是另一番模樣。
但見境內十室九空,遍地骸骨。原來前些時日,一股西羌騎兵流竄到此地劫掠,羌人凶殘,一見到漢人往往肆意虐殺。看著滿山遍野都是斷肢折臂、凝血積骨,雄不由氣的咬牙咯咯,李嚴道:“某幼年之時曾隨父親往西平去,親眼見過羌賊殘殺我漢人的慘狀,真是令人發指,血脈沸騰。”
雄歎道:“我輩自幼受聖人之學,勤修武藝,所為何事?不過是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上報國家驅逐奴寇,下安百姓拯救黎庶。如若不然,枉為好男兒也!”眾人聞說,皆有所感,關羽道:“大哥一番憂國憂民之心,實是讓我等欽佩。”雄看了半晌,乃令眾人將沿路骸骨盡皆掘坑埋了,方才又令起行。
行了半日,過了南唐地界,又來到一個去處,但見山巒回繞,景色秀美,旁邊有一塊石碑,野草蔓藤纏繞,遮掩的嚴嚴實實,雄不由下馬拂草去看,碑上刻的有一首詞,詞雲:
“飛鶴雲雲嘯風烈,天地蒼茫,胡救不為萬靈炭,臨塵下土難掩,萬木日夜相思,飲血吞刀死無語,仰天長歎不應。安得壯士三千,免教乾坤複難。”
張飛道:“大哥,此碑書寫著什麽?”雄道:“這是光武皇帝麾下,雲台二十八將之一岑彭所著的詞,他見我漢人多災多難,有感而抒。不意今日卻在此地看見。”又道:“君然公官拜征南大將軍,舞陰侯,後在討伐公孫述時,被刺客暗害。今觀此碑文,可見先賢君然公這一番愛國愛民之心,實在感人肺腑。”說完,扯掉碑上蔓藤,又用長袖擦幹淨石碑上的塵土,卻才上馬起行。
行有十數裏,匆有探馬來報說董卓盡將十萬叛軍坑殺。眾軍聞言,盡皆震怖,雄大怒道:“不意董卓這廝竟然這般殘暴。”飛怒道:“早知這廝如此嗜殺,俺早將他戳幾個透明窟窿了。”雄道:“待我回河東後,必先參他一本。”遂引軍加急趕往河東。及至,親筆書寫奏折,令飛馬傳於大將軍何進。
何進得書看後,呈於少帝,帝仁慈,怨恨董卓殘暴,方欲降旨。何進奏道:“臣以為,叛賊不誅,不足以省世人,複長宵小氣焰。”帝不敢再言,乃令退朝。
及散朝後,何進當先邁步出宮,司隸校尉袁紹快步跟上報道:“大將軍慢走。近日裏我聞京城流言蜚起,皆言大將軍鴆殺董後,欲謀大事。”進大怒道:“可知何人傳訛?”紹道:“乃十常侍張讓等人。大將軍何不乘此時誅滅閹宦,已絕後禍。”
進道:“未知真實,不敢輕動。”紹道:“昔前朝竇武欲誅閹黨,機謀不密,反受其殃。今大將軍掌握軍權在手,又有孟德、公路與紹相助。此天讚之時,機不可失也。”進沉吟片刻,道:“且容商議。”紹見進猶豫不定,憤憤而退。
及左右得知消息後,慌忙密報張讓,讓又求何太後告免。何後便召進入宮,道:“你身為大將軍,授命輔佐新君,
當行仁慈,不可專務殺伐。否則乃是取亂之道也。”進本是沒決斷之人,聽何太後言,唯唯而出。
不過兩日,袁紹又入諫道:“大將軍思慮如何?”進道:“太後隻是不允,如之奈何?”紹道:“太後出何言?”進道:“太後言中官統領禁軍,曆朝曆代皆是如此。而今先帝新喪,我等卻要誅殺舊臣,乃自尋取亂之道。”
紹沉吟片刻,道:“可召各地鎮守大吏,進京勤王,盡誅閹豎,不容太後不允。”進道:“此計大妙!”便發檄至各地,召赴京師。
主薄陳琳道:“此計不可!俗話說:掩目而捕燕雀,是自欺也,微物尚不可欺以得誌,況國家大事乎?今大將軍仗皇威,掌一國軍政,龍驤虎步,高下在心:若欲誅宦官,如巨石壓卵一般。自當速發雷霆,行權立斷,則天人順應。卻反外檄大臣,臨犯京師,英雄聚會,各懷一心:所謂倒持幹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反生亂矣。”
何進笑道:“我乃三軍之主,何人敢撩虎須?此懦夫之見也!”曹操出列道:“此事易如反掌,大將軍何必麻煩。”進道:“莫非孟德又甚好計?”
操道:“宦官之禍,古今皆有。若欲治罪,當尋其首腦。大將軍掌握天下兵權,何必勞師動眾去召外兵進京。反而聲勢太大,機密定然泄露,我料其必敗也。”
何進怒道:“孟德何出此不吉之言?是欲為他人告密麽!”曹操驚嚇,慌忙拜道:“末將豈敢,豈敢。”進斥道:“既無此心,休來多言!”令武士將曹操逐出府邸。操回府後,仰頭長歎道:“亂天下者,必是何進也!”遂告病不出。
當下,進乃暗差使者,齎密詔星夜往各地發去。詔書直達西涼董卓手裏,卓屯兵眉縣,得詔後於諸將商議,李儒道:“此乃主上富貴至矣。今雖奉詔,中間多有暗味。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順,大事可圖。”卓大喜,遂上表。其表雲:
“竊聞天下所以亂逆不止者,皆由黃門常侍張讓等侮慢天常之故。臣聞揚湯止沸,不如去薪;潰癰雖痛,勝於養毒。臣敢鳴鍾鼓入洛陽,請除讓等。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何進得表後,出示朝廷大臣。禦史鄭泰諫道:“董卓雖有軍功,實是豺狼也,引他入京城,必將禍國。”進道:“鄭禦史生性多疑,不足與謀大事。”
盧植亦諫到:“植與董卓同伐黃巾之亂,深知董卓為人,麵惡心狠;一入禁庭,必生禍患。不如止之勿來,免致生亂。”進道:“盧大人與董仲穎有仇,特出此汙蔑之詞,不足取信於人。”遂不納眾人之言,下旨召董卓入京,使其屯兵澠池。鄭泰、盧植等見事不可違,皆棄官而去。朝廷大臣,一時去者大半。
十常侍張讓等人知外兵至,共議道:“此何進之謀也。我等不如先下手殺了何進。”乃選刀斧手伏在長樂宮嘉德門內,待何進到來,便亂刃砍死,諸事計議周密後。
便入告何太後道:“今大將軍矯詔召外兵至京師,欲滅臣等,望娘娘垂憐賜救。”太後道:“你等可負荊去大將軍府謝罪。”張讓涕淚橫流,哀告道:“若出宮門一步,必死也。望娘娘宣大將軍入宮諭止之。如其不從,臣等隻就娘娘前請死。”太後見他眾人可憐,乃降詔宣何進入宮。
進得詔便去。主簿陳琳諫道:“太後此詔,必是十常侍之謀,大將軍切不可
去。去必有禍。”進笑道:“太後詔我,有何禍事?”袁紹道:“今謀已泄,事已露,大將軍尚欲入宮耶?”進道:“本初勿要多心。”遂親往宮中去。
曹操在府中得知後,連忙奔到宮前攔住道:“大將軍不可徑去,可先召十常侍出,然後可入。”進笑道:“孟德真是小兒之見也。我掌天下大權,十常侍敢奈我何?”就要入內。
隻見袁紹、袁術二人奔來,喝道:“大將軍不可隻身入宮,我與弟公路引甲士跟隨,以防不測。”進道:“難得公等如此忠義,我心甚慰。”遂叫曹操、袁紹各選精兵五百,命袁術統領,布列青瑣門外等候。
紹與操全副披掛護送何進至長樂宮前,小黃門傳懿旨雲:“太後特宣大將軍,閑雜人等不許輒入。”將袁紹、曹操等都阻住宮門外。何進昂然直入。
至嘉德殿門,張讓、栗嵩、段珪三人引兵突出,左右圍住,進大怒道:“閹狗欲要何為?”讓厲聲道:“董後何罪,妄以鴆死?”進喝道:“閹狗欲為董後報仇麽?”
讓大怒道:“你乃屠沽小輩,我等薦之天子,以致身掌高位,權傾朝野。你不思報效,反欲謀害。今日看你那裏走?”進大驚,奪路就走,宮門盡閉,眾甲士圍住,刀斧並用,將何進砍為肉泥。
袁紹、曹操等在宮門外,久不見何進出,乃於宮門外大叫道:“大將軍請上車!”讓等將何進首級從牆上擲出,宣諭道:“何進謀反,已伏誅矣!其餘脅從,盡皆赦宥。”
袁紹大怒道:“閹官謀殺大臣!誅惡黨者前來助戰!”何進部將吳匡,便於青瑣門外放起火來。袁術引兵突入宮庭,但見閹官,不論大小,盡皆殺之。袁紹、曹操斬關入內。趙忠、程曠、夏惲、郭勝四個被趕至翠花樓前,剁為肉泥。宮中火焰衝天。張讓、曹節、侯覽將太後及太子並陳留王劫去內省,從後道走北宮。
時盧植棄官未去,見宮中事變,擐甲持戈,立於閣下。遙見段珪逼何後過來,植大罵道:“段逆賊,安敢劫掠太後!”段珪回身便走。
太後從窗中跳出,植急救得免。吳匡殺入內庭,見何苗亦提劍出。匡大呼道:“何苗同謀害兄,當共殺之!”眾人皆道:“願斬謀兄之賊!”苗欲走,四麵圍定,砍為肉醬。紹複令軍士分頭來殺十常侍家屬,不分大小,盡皆誅絕,多有無須者誤被殺死。曹操一麵救滅宮中之火,請何太後權攝大事,遣兵追襲張讓等,尋覓少帝。
張讓等劫擁少帝及陳留王,冒煙突火,連夜奔走至北邙山,二更時分,背後追兵殺來,張讓投河而死。帝與陳留王往洛陽回還,行不多裏,袁紹引兵趕來,扶持車駕同行。
又行不到數裏,忽見旌旗蔽日,塵土遮天,一枝人馬到來。眾皆失色,帝亦大驚。袁紹驟馬出問:“何人?”繡旗影裏,一將飛出,厲聲道:“天子何在?”帝戰栗不能言。陳留王勒馬向前,叱道:“來者何人?”卓道:“鎮西將軍,西涼刺史董卓也。”
陳留王道:“你是來保駕,還是來劫駕耶?”卓應道:“特來保駕。”陳留王道:“既來保駕,天子在此,何不下馬參拜?”卓大驚,慌忙下馬,伏於道旁。陳留王以言撫慰董卓,自初至終,並無失語。卓暗奇之。是日還宮,見何太後,俱各痛哭。檢點宮中,不見了傳國玉璽。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