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第501章 偉人的風采

第501章 偉人的風采

  19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由在任總統民主黨人威爾遜對陣共和黨人休斯。這次大選無疑處在一個“非常時刻”,第一次大戰的戰火在歐洲正愈演愈烈。戰爭的漩渦隨時有可能將準備不足的美國和美國人民卷入其中。


  1916年11月7日投票當日,最初的結果傳來,休斯似乎占優。


  休斯的傳記作者Merlo J. Pusey描述了當晚的情景:“當休斯一家吃晚飯時,朋友們多次衝進他的飯廳,喜訊雪片一樣落到了他們飯桌上。《世界報》和紐約其他幾家報紙都承認了休斯的當選。記者們紛紛求證……時代廣場上閃爍著休斯大獲全勝的消息,現場估計有十萬之眾。支持者和一些顧問紛紛要求休斯宣布勝選。”


  麵對支持者的這一要求,一向謹慎的休斯回答道:“如果我當選總統,那是因為我國人民認為我在危急之時仍能鎮定自若。為了不辜負這種期待,我要從現在就開始做起,在我沒有把握當選之時,我不會屈服於這種要求。”


  休斯的話不能僅僅視為資深政客的審慎。幾天之後的周五,加州農村地區傳來了足夠的統計數字,顯示威爾遜贏得了該州。當選票全部統計完畢時,威爾遜在加州確實如胡適所言隻贏了三千多票。一些共和黨人嗅到了不對勁的味道,開始指控可能存在舞弊,要求打選舉訴訟。但休斯不同意,他把這些謠言壓了下去。


  周六的《紐約時報》頭版頭條登了“Hughes Silences Hasty Fraud Cry”,這自然出於休斯授意,報道中說:“休斯宣布,在沒有絕對的舞弊證據的情況下,不應該提出這樣的控訴,讓下一任美國總統的頭銜蒙上陰霾。”


  到11月22日,終於完成了足夠的計票和複核,休斯給威爾遜發了一封電報,接受敗選。


  看完了這邊品德高傑的休斯的表現,那一邊的威爾遜同樣讓人充滿敬意。


  那時美國總統的就任典禮比線今更晚,安排在次年的三月。在歐戰戰火紛飛、局勢瞬息萬變的時刻,漫長的過渡期肯定有相當大的風險。


  當此之時,威爾遜提出了一項不能不令人肅然起敬的計劃。


  在大選前兩天,他給自己的國務卿蘭辛(Robert Lansing)寫了一封美國政治史上著名的信件,主旨是商量萬一在兩天後的大選中連任失敗,如何盡快讓位給休斯,減少過渡期給內政外交的影響。


  他的方案是:在休斯當選和就職之間的這段時間裏,威爾遜將任命休斯接替蘭辛擔任他的國務卿;一旦休斯就任,威爾遜和副總統就會辭職,於是,根據當時的繼任規則,休斯將提前成為總統。


  蘭辛在20年後的回憶錄中透露了威爾遜的這個計劃(War Memoirs of Robert Lansing, Bobbs-Merrill, 1935),此時威爾遜已於1924年作古,蘭辛提供了該信的全文。


  威爾遜的“高風亮節”,休斯那時當然無從得知。但他們各自都以對國家和人民負責任的態度和“公心”,完成了政治人物的曆史職責,力圖不讓選舉的紛爭和製度的缺陷危及國家的根本利益。


  其實,像特沒譜那樣的小醜,在M國是不多見的,至少比在專製製度下死抓住權力不放的權力欲者,要少得多。隻不過,這權力欲者都喜好給自己穿上一件好看的外衣,恬不知恥地宣稱,他所以要留在位置上,是這個位置需要他,他是為了對民眾負責。豈不知,他在應該離開的時候離開,才是真正對國家和對民眾負責。因為,這個世界沒有誰,地球都照樣轉。


  經過這兩次美國大選的實地觀察和研究,胡適對美國的政治生活發生了極大興趣。通過進一步的學習和研究,他對美國的政治組織、政黨、選舉、憲法及法律製度等等,都有了相當深刻的了解。


  在美國生活和政治的熏陶下,胡適開闊了眼界,對西方的民主、自由和法治的思想心領神會。毫無疑問,這對他一生的政治思想和生活道路,都“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1914年6月,胡適在康奈爾大學畢業,隨即入研究院學習。次年9月,離伊薩卡赴紐約,轉入哥倫比亞大學哲學係研究部,主攻哲學,受業於杜威門下。


  胡適覺得自己太過活躍,交友太廣,應酬太多,以至於沒有時間靜下心來做學問。所以他想搬到一個大城市,紐約有幾百萬的居民,他便可以藏身於此。這應該也是他從康奈爾大學轉到哥倫比亞大學的一個原因。


  哥倫比亞大學,正式名稱為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簡稱哥大,校址在美國紐約市曼哈頓的晨邊高地,瀕臨哈德遜河。是一所世界頂級私立研究型大學,美國大學協會的十四所創始院校之一,也是常春藤盟校之一, 在多個榜單上排名美國前五,世界前十。


  哥倫比亞大學是美國曆史最悠久的五所大學之一,也是培養諾貝爾獎獲得者最多的大學之一,截止2020年10月哥大的校友、教授和研究人員中共產生了96位諾貝爾獎得主。 哥大校園裏還走出5位美國開國元勳、貝拉克?侯賽因?奧巴馬、羅斯福等四位美國總統、34位各國元首和政府首腦、10位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


  哥倫比亞大學擁有世界一流的法學院、商學院、醫學院、新聞學院、國際關係學院、工程學院等。哥大新聞學院頒發的普利策獎是美國新聞界的最高榮譽。哥倫比亞法學院教育出了三位美國首席大法官,包括首任首席大法官約翰?傑伊。 1767年哥大授予了第一個醫學博士學位,這也是美國曆史上第一個專業博士學位。哥大是美國重要的研究機構之一,發明了腦機接口 、激光、微波激射器 、核磁共振 。完成果蠅實驗成為現代遺傳學的起源。證明地球板塊構造學說。二戰時,製造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誕生在哥大。


  哥倫比亞大學名列2022U.S. News美國最佳大學排名 第2名 、2022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第6名 、2021U.S. News美國最佳大學排名第3名 、2021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第8名 、2021CWUR世界大學排名第7位。


  哥倫比亞大學,尤以招收外國留學生,為第三世界國家製造官僚和學閥而著名。中國在哥大留學的經常有三百人之多;當時的留學生,除胡適之外,還有宋子文、張奚若、孫科、蔣夢麟等。學成歸國之後,他們都成了中國政界和學界的知名人物。


  哥大的哲學係,有許多名教授,對胡適影響很大的有好幾位。例如一位講授倫理學的厄德諾(Felix Adler)教授,是美國“倫理文化學會”的發起人。他所主張的以道德為基礎的無神宗教,曾使胡適十分折服,因為胡適也是一個無神論者。他在《藏暉室劄記》中,曾譯記了厄德諾的一些語錄,例如:


  “道德的責任並不是那外來的命令;隻是必須要怎樣做才可以引出別人——例如所愛之人——的最好部分。”


  “要這樣影響別人:要使他們不再菲薄自己。”


  與胡適關係很深很熟的,還有一位夏德(F.Hirth)教授。他是德籍漢學家,任哥倫比亞大學的第一位“丁龍講座教授”。


  這“丁龍講座”,是美洲大陸用特別基金設立的第一個漢學講座,其來由是一個相當感人的故事。


  早期旅美的一位華工,名字叫丁龍,在美國卡本迪(Horace W. Carpentier)將軍家裏當傭人多年,深得主人的信任。退休時,卡氏迪贈送一大筆錢給他作退休金。丁龍再三辭讓後才接受,隨即全數轉贈哥大,作為研究中國文化的資金。卡氏迪得知丁龍的高尚舉動,深受感動,便加捐巨款,湊成十萬美金,為哥大特設一“丁龍講座”,以紀念這位平凡而高尚的旅美華工。


  但是,那時西方的漢學還未達到啟蒙階段,美國社會正刮排華之風,青年學生對漢學有興趣的是少之又少。因此,夏德擔任丁龍講座教授之後,沒有一個學生,主修、副修都沒有。他非常苦悶。胡適來到哥大,夏氏便提議邀請胡適以漢學為副修。他領著胡適去參觀哥大的小型中文圖書館,介紹了清政府贈送的《古今圖書集成》那部大書,又把自己豐富的中文藏書供胡適使用,有時還邀請胡適到他的公寓裏去會見他的朋友。因此,胡適同這位老先生混得很熟。


  這一點對於胡適的中西兼學,並以“中國古代哲學方法之進化史”作他的哲學博士學位論文,無疑是有相當影響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