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第236章 大蘿卜章

第236章 大蘿卜章

  為了把自己的想法傳遞出去,黎元洪通過英國記者埃德溫在報紙上表明了態度:“敝人切望停戰,俾聯絡共和各省,確定繼續交戰或與立寵人土協商闡解決事宜。敝人始終期望了結自相殘殺,流血痛苦、毀壞財產之局麵,以免遭致列強幹涉。特聲明願做出任何讓步,以確保停止殘殺。竊以為應由共和黨人與朝廷雙方宣布休戰,使雙方代表得以洽商。倘共和各省議決繼續交戰,敝人甘冒矢石作戰到底。”


  我們已經知道,黎元洪這一態度的轉變,也正是袁世凱拿下漢口和漢陽所要達到的目的。


  袁世凱如願了。


  其實,不光是黎元洪,就是蔡濟民、吳兆麟、張振武、蔣翊武、孫武等人,也知道武昌城是守不住的,他們隻是要戰鬥到最後一刻,與武昌共存亡。“我以我血薦軒轅”,他們是想用流血犧牲,為共和“架橋鋪路”。


  正如我們前邊所說,就在武昌城馬上要失守之時,勢如破竹的北洋軍突然停止了進攻。蔡濟民、吳兆麟、張振武等人都搞不清狀況,更讓他們想不到的是,北洋軍會派來求和的代表。


  對陣的雙方,一般都是戰敗方主動提出求和的,比如在對外作戰中差不多是屢戰屢敗的清政.府。戰勝方、優勢方怎麽會主動求和,幾個人都不敢相信,但這是真的。


  十二月一日下午五時,英國人盤恩在孫發緒的陪同下,急匆匆的趕到軍政.府的洪山總司令部。


  孫發緒,字蓴齋,又號琴齋,遠公,安徽桐城人,這也是個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民國後曾先後主政山東和山西,閻錫山在山西就是接任的他。他也是支持黎元洪和袁世凱的民社組織的主要發起人。


  孫發緒善書法,兼工詩詞。早年曾入皖府任朱家寶幕僚。


  這時正被委任為軍政.府顧問,深得黎元洪的重用和信任。


  盤恩是漢口萬國商會的會長,他是受英國駐漢口領事葛福的指派,而葛福則是受英國駐中國公使朱爾典之托。盤恩手裏拿著一份停戰協議,隻要軍政.府蓋上大印,這協議便立刻生效。


  有這樣的好事,能不同意嗎?但是,問題是大印不在,被黎元洪帶到葛店去了。


  在司令部接待盤恩的是蔣翊武和吳兆麟二人,盤恩對二人說:“貴部自舉事以來,極為文明,秋毫無犯,我等十分讚賞,目前,武昌城內天天遭受的炮擊,城內百姓痛苦萬狀,有鑒於此,我們約各國駐漢代表共同會商,建議雙方暫且停戰三日。


  “現在清軍方已經同意停火,我特來武昌麵謁黎都督,通知此事,隻要將我帶來的公文,蓋上黎都督的大印,停火就能生效。”


  蔣翊武從盤恩手裏接過停火協議,快速的瀏覽了一遍,點點頭交給了吳兆麟。


  吳兆麟看得仔細一些,隻見協議書寫道:“一、停戰時各守現據界限,彼此不得稍有侵犯窺探。二、停戰期限,定於十月十二日(公曆十二月二日)早八點至十五日(十二月十五日)早八點,計三日,兩軍不得在此期間開戰。三、軍艦不得借停戰之期泊近武漢南北岸,以占領優勝地位。須至青山以下停泊,至停戰期滿為止。四、停戰期兩軍不得添兵修壘及一切補助戰力等事。五、停戰之約須有領事館畫押為中證人,庶免彼此違背條約。”


  蔣翊武和吳兆麟交換了一下眼色,覺得這個協議完全可以接受。但兩個人都知道,難辦的事在於黎元洪的大都督大印被他本人帶走了,能跟人家說黎元洪帶著大印跑葛店去了嗎?

  蔣翊武腦袋活,他給吳兆麟使個眼色,暗示大印的事他來想辦法,讓吳兆麟先把人穩住。


  兩個人有個共同擔心,生怕這天降的好事過期作廢。


  吳兆麟反應也很快,搪塞說:“我們的黎都督因為城內大火,臨時搬到劉公祠辦公。離這有十幾裏路,我們這就派人去取印。請幾位休息一下,已經到了飯時,就請在我們這裏,簡單地吃頓便飯。”


  說著,不待對方同意,就徑自張羅起飯食。


  蔣翊武趁空出去,給孫武打了個電話,讓他想辦法新刻個都督大印。弄個大蘿卜章就行,反正就用一次。


  孫武問明情況後,也特別的高興,一口答應了。


  一個小時後,孫武來電話,說事情已辦妥。這個時候,盤恩的便飯也已經吃完。吳兆麟找了一頂轎子,請盤恩上轎,說大印已拿到離此不遠的軍政.府軍務部。


  吳兆麟等人陪同。到了軍務部後,孫武已經在軍務部大門口恭候。孫武把協議書又謄寫了一份,連同原件一起拿到裏邊蓋上大印。


  孫武應該是“做賊心虛”,生怕人家看到大蘿卜章,生出變故,蓋章時沒讓外人看見。


  這樣,這個大蘿卜章在關鍵時刻立了大功,停火協議生效了。


  送走了盤恩,吳兆麟和蔣翊武趕緊打發吳兆鯉,帶著停火協議到葛店向黎元洪報告。


  葛店的黎元洪正擔心武昌的戰事,見吳兆鯉匆匆的趕來,以為武昌已經失陷。雖然這已經是預料中的事,但事到臨頭,心情還是很沉重。


  聽了吳兆鯉的報告後,他有些不敢相信。拿過停戰協議看了幾遍,心情大好,好像從山重水複中看到了柳暗花明。


  吳兆鯉轉達蔣翊武和吳兆麟的意思,說:“停戰以後,武昌即可轉危為安,下一步的一切交涉,非都督親自接洽辦理不可。”


  黎元洪說他明白,即刻就可以返回武昌。


  這時候,黎元洪突然想起一件事,自己的大印明明在自己手裏,停戰協議上的印是怎麽回事。待吳兆鯉講了事情的經過後,黎元洪有些發懵,這大印怎麽可以偽造呢?這是他無論如何也理解不了的。所幸幹得不是壞事,黎元洪叨咕了好幾遍“下不為例”。


  武昌停火了,停火時間三天,黎元洪並不滿足,他想實現更長時間,更大範圍的停火。


  武昌起義的成功,起到了極大的示範作用,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南方已經有十多個省宣布脫離清廷而獨立。


  各個省各自為政,很容易被清廷各個擊破,要想有聯合行動,就必須有統一的指揮和協調,建立南方的聯合政.府,已經提到了日程。


  早在十一月七日,黎元洪和湖北軍政.府就組織臨時中.央政.府一事,曾向各地軍政.府發出征求意見電:“現在義軍四起,大局略定,惟未建設政.府,各國不能認交戰團體。敝處再四籌度,如已起義各省共同組織政.府,勢近於偏安,且尚多阻滯之處;若各省分建政.府,外國不能於一國之內承認無數之交戰團體。茲事關係全國甚大,如何之處,乞貴軍政.府賜教。”


  兩天之後,黎元洪再次向獨立各省發出通電:“大局初定,非組織臨時政.府,內政外交均無主體,極為可危。前電請速派委員,會議組織,諒達尊鑒。惟各省全權委員,一時未能全到,,擬變通辦法,先由各省電舉各部政務長,擇其得多數票者來鄂,以政.府成立照會各國領事,轉各公使請各本國承認,庶國基可以初定。


  “敝省擬中央政.府暫分七部:一、內務,二、外交。三、教育,四、財政,五、交通,六、軍政,七、司法。其首長之條件,以聲望素著,中外鹹知,並能出而任務為必要。蓋非此不足以昭各國之信用也。


  ‘現除外交首長多數省份已舉伍廷芳、溫宗堯二君外,其餘各首長應請協舉電知敝省,候匯齊後其得多數當選者 ,一麵電聘,一麵通告。時事緊急,希急會議舉定。再,財政首長敝省擬舉張謇。”


  從這封電報看,黎元洪和湖北軍政.府,已經憑借著首義光環,不客氣地出手抓組建臨時政.府的主導權了。感覺到上海方麵也有意出頭,為了獲得上海方麵的支持,建議張謇擔任財政部長。同時同意上海提出的外務部的兩個人選。


  後來,武廷芳所以出任南北和談的代表,其根本就來源於此。


  由於蕪湖至九江的電纜發生故障,上海方麵沒有接到湖北軍政.府的這份電報。已經以江蘇、浙江、上海三方的名義,開始張羅各省軍政.府的代表會議。而好多省推舉的本省代表,係社會名流本就在上海,故至十一月十五日,已有十省代表在上海報到。


  上海搶先在江蘇教育總會召開各省都督府的代表會議。而這時,湘、贛、粵、桂幾省的代表,已受黎元洪之邀,趕到了武昌。這就有了上海方麵提出,滬交通便利,各省代表多主張在滬開會的意見。


  考慮到武昌是首義聖地,其重要性非比尋常。張謇等人又提出,中華民國政.府在湖北,而議會可設在上海,有上海與武昌平分秋色之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