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安民告示
下午二點整,選舉都督的會議正式舉行,參加人是谘議局議員和起義軍的主要領導人。
湯化龍首先發言,主要是表明態度,讚成共和,支持革命。
此前,他還是在猶豫不決中,黎元洪的加入,使他下定了決心。
湯化龍(1874—1918),字濟武。漢族,湖北蘄水(今浠水)人,日本法政大學畢業。
清朝光緒進士,授法部主事。後任山西大學堂國文教習,出版《教育雜誌》。
一九零九年秋任湖北諮議局籌辦處參事,次年當選為諮議局副議長,複被舉為議長,積極參與發動請願速開國會運動。
一九一零年赴北京參加各省諮議局聯合會第一次會議,被推為會議主席,參加各界代表第三次請願。後與譚延闓、蒲殿俊等謀作第四次請願,未果。
翌年六月再次晉京參加各省諮議局聯合會第二次會議,猛烈抨擊“皇族內閣”,參與發起組織“憲友會”。武昌起義後,參與組織湖北軍政.府,並通電敦促各省諮議局響應革命。
前麵提到過,民國成立首屆國會時,他曾當選為眾議院議長。又與梁啟超合組進步黨,對抗國民黨。一九一四年任教育總長兼學術委員長,翌年辭職赴滬,參加護國運動。後曾任段祺瑞內閣內務總長,一九一八年出國考察,在加拿大維多利亞市被國民黨人王昌刺殺身亡。
會議上,吳兆麟接著發言,他首先講了首義後的大好形勢,鼓勵大家建立必勝的信心。接著,他說:“當前,軍民兩政實繁,必須要有強有力的組織領導,兄弟我向諸位提議,公推黎元洪協統為湖北都督,湯化龍議長為湖北民眾總長。黎、湯二公為湖北人望,不但在湖北,在全國也是知名人士,口碑極佳。他們站出來主持大局,不但湖北各界會心悅誠服,在全國也會獲得支持。”
吳兆麟話音剛落,立即獲得大家的熱烈掌聲。
這樣,黎元洪就正式坐上了湖北軍政.府都督的位置。
就位後,黎元洪和大家商量了一下,馬上召集各界代表,軍中各協、標、營士兵,於下午五時到十五協司令部開會。很明顯,黎元洪這是在各界人士麵前公然亮相,為軍政.府建立起領導權威。
關於這次會議,十月十日晚參加起義的二十九標一營管帶何錫蕃,一九一二年受《湖北革命實錄館》之約,所寫的《湖北起義戰守實錄》一文中寫道:“湯化龍任籌餉,饒漢祥任安民,錫蕃、蔡濟民任組織各機關,遂調集各軍於十五協,聽黎元洪演說,並發口糧。”
文章談到,黎元洪在演說中講道:“革命應天順人,吊民伐罪。今鄂渚底定,外省從風,誠千載一時不可多得之機會。諸君戮力同心,元洪誓與諸君同興漢室。”
熊秉坤在他的《前清工兵八營革命實錄》中,也提及過這次會議:“時下午兩點後,黎公諭傳各處,午後四時(應為五時)各協、標、營士兵均至十五協集合。及時到者無幾,因各士兵多負有責任,不得離崗。顧黎公去十五協時,伏處旗兵開槍射擊。”
這次會議,對黎元洪那個時候是怎樣的表現關係重大。這樣的,一上任就在眾人麵前亮相,發表政見。那些所謂的如泥菩薩一言不發的說法,不攻自破。這也說明,黎元洪雖不是革命黨,但是傾向革命的。
就是當天晚上,漢陽的黨人胡玉珍到黎元洪這匯報漢陽光複的情況。
黎元洪很高興,嘴裏囑咐著胡玉珍,一定要維護好各方麵的秩序,手裏拿出筆準備給自已的手下,駐漢陽的四十二標統下達指示。
還沒等動筆,漢口的黨人,武昌的紳商相繼過來匯報情況。等把這些人接待完送走,黎元洪看著自己手裏的筆,竟想不起自己要寫什麽?望著麵前的白紙,想了一下,還是沒想起來。
便問身旁的胡玉珍:“我剛才要寫什麽?”
胡玉珍說:“您不是要給四十二標統張永漢寫指示信嗎?”
黎元洪笑了,“看我這記性!”
胡玉珍走後,黎元洪又在幾個急件上批了字,看到一張文告草稿,他仔細看了看,添上了嚴禁亂殺滿人幾個字。看手裏的事處理的差不多了,才感覺到了困意。是不是該睡一會兒?
黎元洪走到窗前,推開兩扇窗,東方已露出魚肚白,原來自己這都督上任後的第一個夜晚,已經在忙碌度過了。
看到晨曦中的黃鶴樓,黎元洪好像第一次發現,早晨的黃鶴樓有一種獨特的美,是才注意到,還是因為換了人間?黎元洪很感慨。
十月十一日下午,武昌主要街頭都出現了安民告示,每個告示前都聚著一群人,從晚上開始,就槍炮聲不斷,出了什麽事?看到布告明白了。
湖北軍政.府大都督黎元洪簽署的布告寫道:“今奉政.府命令,告我國民知之。凡我義軍到處,爾等勿用猜疑。我為救民而起,並非貪功自私,救爾等於水火,拯爾等之瘡痍。爾等前受此虐,隻因滿清專製。……建立中華民國,同胞無所差池,士民工商爾眾,定要齊心協力。軍行素有紀律,公平相待不欺。願我親愛同胞,一例敬聽我言。”
安民告示很快起到了安民作用,都督黎元洪的名字不脛而走,有人則說,原來黎協統也是革命黨,滿清焉有不滅之理?
一隊隊臂上戴著白袖標的士兵,在街頭巡邏,維持秩序,商店米店很快正常營業。
十月十一日,對於武昌來說,是極不尋常的一天。
親曆過武昌起義的李方廉,曾經這樣描述過當時的情況:元洪未到谘議局前,群龍無首,“其實,陽夏未定,瑞澂和張彪退守漢口,收拾潰軍,據劉家廟,四處請援,省垣殘餘旗兵,尚未肅清。同誌集谘議局者,經半日之久,一籌莫展……消息沉悶。然焦急者失望,膽怯者惶恐,至有忿忿作歸計者,其情勢緊張,較九日、十日更為難堪。午後則武昌城裏內遍布布告,往觀者途之為塞,歡聲雷動。至有艱於步履之白發老翁,倩人扶持,擁至布告前,必欲親睹為快。旅漢外籍人士,聞之也為之動,殘敵更一驚膽裂,易裝潛逃者,不可勝算。”
章太炎老先生在他的《大總統黎公碑》雲:“瑞澂始謂小寇蜂起易定,固走江上兵艦待其變。聞公(指黎元洪)出,乃去。”
當時有記者寫道:“自安民告示出後,知都督為黎元洪,黎素忠厚,有名於時,商民均歡欣鼓舞,啟門照常營業。外國人亦讚美不止,其一種悲壯之現像,實非筆墨所能形容。”
從發出第一份安民告示起,到十月十六日止,以鄂軍都督黎元洪名義,發出的文電有:《傳檄全國電》、《檄各卅府電》、《致海外人士電》、《諭湖北各卅府縣及自冶公所電》、《通告各自冶職員電》、《檄各卅府縣電》、《檄各督府電》、《宣布滿卅罪狀電》、《通告各省城鎮鄉地方巡警電》、《告漢族同胞之滿卅將土者電》、《致滿清政.府電》。
而軍政.府最先送出的是發給各國領事的照會。
從此,都督黎元洪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由於黎元洪的被推出,不但安定了民心,穩定了中間勢力,也可以說凝聚起了社會更階層,極大的壯大了革命勢力,也給全國各地,起到了示範作用。事實證明,革命黨選擇黎元洪是正確英明之舉。
十月十日晚,武昌首義成功後,漢陽和漢口的革命黨人除了聽到槍炮聲外,其他一無所知。四十二標是黎元洪的二十一混成協的下屬。下設三個營,其一營駐在漢陽,防守龜山腳下的兵工廠和鋼鐵廠。營部設在兩個廠之間的龍燈堤。第二營駐在漢口,駐在大智門火車站和華景街,負責京漢鐵路交通及市麵的治安。第三營駐在河南信陽。第一營屬於文學社的四支部,革命黨的正代表是胡玉珍,副代表是邱文彬。
胡玉珍,十六歲投湖北混成協第四十二標當兵,很快投身革命。先與同誌組織益智社,當時四十一標有振武學社,彼此聲氣相通,後並入文學社,即任第四十二標文學社代表。
他見本標駐地分散,建議成立文學社四支部,他任文學社四支部支部長兼四十二標代表。
他還倡議月捐所得,除供開支外,接濟在獄中同誌。一九一一年十月八日,營管帶汪炳山限製士兵出入軍營。他明知必有變故,但無從得悉內情。十日輪到他當采買,便利用時機跑步到漢口.交通機關範明山家探聽消息。
適副社長王憲章自武昌逃出至此,始知武昌大概。十二日,袁金生送公文赴漢口,他要袁跑步由漢口過江探明真象。
袁回來說,武昌城門緊閉,守兵袖纏白布。開始確信武昌已起義,於是決定晚八時響應起義,馬上通知前隊戈承元、後隊邱文彬,準時發動不誤。
他自己換上便衣親赴漢口通知趙承武,又派同誌以最快速度通知信陽同誌到期響應。
這是個人品很好的人。漢陽光複,大家推他負其全責。他說隊官宋錫全是日知會老人,不如舉宋。於是宋錫全由清軍隊官一躍而為民軍第一協統領,他自己任協參謀。和議成,北伐停,他退居武昌,以筆墨為革命效力,遂團結二三友人辦《春秋報》。後自費赴日留學。一九一五年袁世凱複辟帝製,他回國討袁,先擬舉事山東,不成逃到上海。袁政.府請英捕房予以逮捕,同年死於獄中。
邱文彬 (1886~1972) 字質儒,湖北襄樊人。生於1886年(清光緒十二年)。畢業於湖北軍校。後入湖北新軍,任炮兵正目,組織成立益智社,後加入文學社,任陽夏支部副部長。
武昌首義前任第四十二標副代表,陽夏起義臨時總指揮,辛亥首義漢陽司令部參謀長,先後任湖北討袁護國軍總司令,湖北靖國軍總部上校參謀、少將參軍、軍需處處長。
先後加入中國同盟會、中華革命黨。後任北伐軍鄂軍第一師顧問,北伐建國軍別動師師長,武漢首義公園經理,綏遠興和征收局局長,湖北宜昌第三區區長,河南省立戒煙所所長,河南《民國日報》社工務主任等職。一九四四年後賦閑,寓居蘭州。一九五七年被聘為甘肅省文史研究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