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第190章 曆史佳話

第190章 曆史佳話

  雲南宣布獨立後,即成立軍政.府。關於軍政.府都督的人選,蔡鍔和唐繼堯二公相互推讓,由於蔡鍔的堅持,最終推舉唐繼堯為軍政.府都督。


  雲南都督府成立後,唐繼堯聘請前巡按使任可澄,前山東提學使陳榮昌為參讚。前國會議員趙藩、袁嘉穀及張耀曾等為參議。指派由雲龍為秘書廳長、張子貞為參謀廳長、庾恩腸為軍政廳長、陳廷策為民政廳長、丁光冠為司法廳長、陳鈞為財政廳長兼鹽運使。


  軍政.府提出四項主張:

  (一)與全國國民戮力擁護共和國體,使帝製永不發生於中國;

  (二)劃定中央地方權限,俾各省民力能有自由之發展;


  (三)建設名實相符的立憲政體,以適應世界潮流;


  (四)以誠意鞏固邦交,增進國際團體之資格。


  同時申誓四點:


  (一)同人職責惟在討袁,天助吾民,幸克有濟,舉凡建設之事當讓賢能以明初誌,個人權利思想悉予剗除;


  (二)地無分南北,省無論甲乙,同此領土,同是國民,惟當量材程功,通力合作,決不參以地域觀念,自啟分裂;


  (三)倒袁救國心理大同,但能助我張目,便當引為同誌,所有從前黨派意見,當然融消,絕無偏倚;

  (四)五大民族同此共和,袁氏得罪民國,以成五族公敵,萬眾一心更無何等種族界限。


  十二月二十五日,雲南獨立的消息到了北京後,袁世凱忿怒到了極點。他應該是清楚雲南地理環境,對雲南用兵不一定如平定二次革命那樣順利。


  但他知道,必需使用雷霆手段,盡快解決雲南問題。他不能不知道,自己的稱帝有多少民意支持,一旦各地效仿和響應雲南,弄不好局麵可能失去控製。


  於是,袁世凱於十二月二十九日下令,將唐繼堯、任可澄、蔡鍔免職。


  “……蔡鍔等討論國體發生之時,曾糾合在京高級軍官,首先署名,主張君主立憲,嗣經請假出洋就醫,何以潛赴雲南,譸張為幻,反複之尤,當不至此。但唐繼堯、何可澄既有地方之責,無論此項通電,是否受人脅迫,抑或奸人捏造,究屬不能始終維持,咎有應得,開武將軍唐繼堯、巡按使任可澄,均著即行褫職,並奪去本官及爵位勳章,聽候查辦!蔡鍔行跡詭秘,不知遠嫌,應著褫職奪官,並奪去勳位勳章,由該省地方官勒令來京,一並聽候查辦!此令。”


  還一廂情願地下令第一師師長張子貞代理雲南將軍,第二師師長劉祖武代理雲南巡按使,令他們就近押解蔡、唐等人來京治罪。


  民國五年一月五日袁世凱又有申令各省長官曉諭人民雲:

  “……予昔養屙洹上,無心問世,不幸全國崩解,環球震動,遂毅然以救國救民為己任,支持四載,困苦備嚐,真不知尊位之有何樂。無如國民仰望甚切,責備甚嚴,同為國民,敢自暇逸?責任所在,盡力以為,不惜一身,隻知愛國,皇天後土,實鑒此心。


  “明知暴亂之眾,狂妄之徒,斷不可以謀國;然果使中有傑出之才,可以治國保民,為人民所信仰,極願聽其為之,予得釋此艱巨之仔肩,詎非幸事;然能安大局,環顧何人,為智愚所共見。人民無罪,未可舉全國之重,任人試驗,實逼處此,無從諉卸。


  “國民深悉暴民狂徒之心理,終必慘烈相爭,儻有墨、葡之變,必為越、韓之續,故謀改國體,冀可長治久安,文電交馳,情詞迫切,無非出於愛國之真誠。乃有蔡鍔之流,權利熏心,造謠煽亂,非不知人民之狀況,時局之艱危,但思僥幸一逞,儻其大欲,即塗炭生靈,傾覆祖國,亦所不顧。抑知國之不存,權利何有?此等舉動,早為國民所預料,幸而發覺尚早,不難隨時消滅。各省官民,僉謂國體既經全國人民代表開會決定,一致讚成君憲,並同戴一尊,根本大計,豈可朝令夕改,斷無再事討論之餘地,籲請早登大位,速戡反側,同深義憤,萬口一詞。


  “予以蔣德,既受國民之推戴,將吏之尊視,何敢再事遊移,貽禍全國。苟為逆首,惟有執法從事,以謝國民。著各省文武長官剴切出示曉諭人民,分別順逆,各愛身家,勿受煽惑,自貽伊戚。各省長官,皆能力保治安,軍人尤深明大義,均任守衛地方之責,務望各以愛國勤勉,恪盡厥職,用副予視民如傷,諄諄誥誡之至意。此令。”


  袁世凱對蔡鍔更是恨得咬牙切齒,以政事堂名義通令各部署,凡與蔡鍔有關的人一律予以撤職,在各省中和蔡鍔有關的人,也都撤職。結果,在各省機關的雲南籍職員以及是蔡鍔的舊屬都受到迫害。


  袁世凱又命湖南巡按使沈金鑒,查抄蔡鍔湖南原籍的財產。而蔡鍔為官多年,雖然名滿天下,卻沒什麽資產。蔡鍔的家人老夫人和妻子等早有準備,不知躲到了何處。隻有一個兄弟是辦木廠的,早已和蔡鍔分了家。


  蔡鄂本人隻在楊度所辦的華昌公司有少許股份,於是就把這股份沒收。


  袁世凱一方麵對蔡鍔大動幹戈,另一方麵又想通過懷柔的手段,使得蔡鍔能夠“浪子回頭”。他知道蔡鍔是個重情重義之人,李經羲是蔡鍔的老上司,也是他將蔡鍔一手提拔起來的。袁世凱找到李經羲,打算在局勢許可時派李赴雲南做蔡鍔的工作。


  為此,袁世凱特別賞賜李經羲貂裘一襲,李接受袁的貂裘後,曾有謝恩折:“上賜貂皮外套,光采非常,裁量恰合,舉家驚寵,望闕感惶!”等語。


  與此同時,袁世凱又把已經冷落許久的熊希齡找到北京來,熊希齡奉詔於民國五年年一月十六日抵京謁袁。


  熊希齡是蔡鍔的好朋友,熊任國務總理時,曾保薦蔡鍔為湖南都督。袁世凱請熊南下,去雲南說服蔡“悔罪自投”,當可“不究既往”。


  此外,還想派雲南人朱家寶、丁槐等為雲南宣慰使,要他們去“誘惑雲南軍官解甲來歸,一律免予治罪。”


  熊希齡到北京,表現得很麻木。


  當他抵京時有記者迎於車站外,問他對於國體問題的意見,他摸著腦袋說:“我來京之前,未有所聞,在路上看見籌安會的宣言,才知道有這回事,我對政情已隔離了許久,一切都不大清楚,因此對國體問題我毫無意見。”


  記者又問他對於新約法的態度如何?


  他說:“我不是律師,又沒有學習法律,對此亦無意見。”


  這些話否認得離了譜,熊希齡難道忘了,光緒年間曾隨同五大臣出洋考察過憲政,那時他還是憲政專家的身份。


  熊希齡是湖南鳳凰人,他組閣時,人們有時亦稱熊內閣為鳳凰內閣。於是,他這次入京,被戲稱為“有鳳來儀”,是洪憲朝的祥瑞。


  然而這位鳳凰有自己的打算,二月八日,他假口南下疏通,便一去不返。


  雲南以邊僻一隅來對抗袁世凱,在形勢上來說,強弱之勢任人皆知是很懸殊的。二次革命,國民黨幾乎握有半壁山河,和袁一開火,就迅告失敗。而現今的雲南和當時的國民黨,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


  當然,雲南也有它有利的條件。在地理因素上,雲南山地多,城鎮大多居高臨下,易守而難攻。雲南的軍隊驍勇善戰,並且極能吃苦耐勞,是北洋軍無法相比的。


  唐繼堯在一次軍事會議上,曾全麵分析了整個戰略形勢,言道:

  “雲南東北與川黔桂毗連,出師形勢關係甚钜。茲就三省地勢言之,貴陽為滇南門戶,辰沅為湖南西門,以雲南為根本,奮師東征,以一支上辰沅經新化取長沙;以一支由辰沅下沅水取常德,取長沙,北向嶽州逾洞庭之險以有武昌;常德取,北扼虎渡規荊州以指襄陽。有武昌則長江之消息通,有襄陽則中原之消息通,不出旬月,東南大勢俱屬雲南矣。此上策也!

  “要之雲南之險,不在雲南而在西蜀,以雲南為根本,大舉東上,以一支出敘、滬進渝、夔下宜昌、武漢,以一支出寧遠過成都上泯洮趕秦、隴,如是則以西南而忽據西北,天下視聽必且一新,以為亞夫之兵從天降也。此亦上策也!若夫南寧者,廣西心膂,梧州者,西江上遊,由雲南展膂而東,駐師梧州,以一支東下廣州,封城綿遠,田壤沃饒,大海南環,五嶺北阻,北出則可以震動江左,東出則可以進據閩浙,以一支由梧州向桂休逾衡、永、浮湘直下,長嶽既得,武漢震驚,此中策也,故據以上所論,我可發展之時機可分為三:(一)我軍勢力完全達到黔、桂、蜀三省。(二)我軍由黔、桂、蜀以達武漢,閩、浙、秦、隴。(三)向閩、浙之兵以取守勢,進秦隴之兵相機威迫袁軍右側,然後以武漢主力大舉北向。今擬兩策並用,三路出師。”


  就是在這次軍事會議上,有三個重要的問題引起爭論,其一為:起義討袁後應該成立一個什麽型式的機構?當時有的主張成立元帥府,有的主張設立軍政.府。


  但是,這樣相當於另立中.央,蔡鍔和唐繼堯都認為不妥。既不能包辦討袁,也不能讓世人認為己方是爭權奪位,“當示天下以公”。於是決定保留地方建製,把袁世凱所派的地方官製“將軍”和“巡按使”合並,恢複都督府,召集省議會。


  其二、起義討袁後,義軍應如何稱呼?當時有的主張稱討賊軍,有的主張稱定亂軍,最後決定用李梓暢所建議的護國軍。護國的含義是維護中華民國國體,這樣就更加出師有名。


  其三、護國軍雲南都督應由誰擔任?唐繼堯推蔡鍔,蔡鍔推唐繼堯。


  唐繼堯的理由很充分,說蔡是他的學長(蔡是日本士官三期,唐是日本士官六期),又比他長一歲,蔡且一直是他的長官,他回任滇督也出於蔡的推薦,蔡“在國內外都有大名足資號召”,所以誠心誠意地推薦蔡出任雲南都督。


  可是蔡鍔力推唐繼堯也有理由,護國興師舉義全賴雲南,唐是雲南人,蔡自己是湖南人,主客之勢已成,自己不能喧賓奪主。何況唐督滇已有三年,在雲南已有基礎,所以也是誠記誠意地推讓唐為都督。


  兩位賢者的謙讓,令人感動,成為民國曆史上的佳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