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禁賭

  宋育仁被遞解後,他的老師國史館館長王闓運大受驚嚇。


  王闓運(1833—1916),晚清經學家、文學家。字壬秋,又字壬父,所居名湘綺樓,所以人家又稱他王湘綺,世稱湘綺先生。鹹豐二年(1852)舉人,曾任肅順家庭教師,後入曾國藩幕府。一八八零年入川,主持成都尊經書院。後主講於長沙思賢講舍、衡州船山書院、南昌高等學堂。授翰林院檢討,加侍讀銜。著有《湘綺樓詩集、文集、日記》等。


  他和趙爾巽同時被袁世凱邀請,袁世凱請他任國史館館長。他於民國三年四月五日應袁電召,由長沙啟程北上。


  路過湖北時,段芝貴曾設宴招待。


  這是個極風趣之人,到了北京,有人問他偌大年紀幹嗎還要萬裏迢迢跑到北京來做官?

  他嬉笑著說:“做官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年紀大了,隻能找最容易的事情去做。”


  他同樣用嘻嘻哈哈的態度對待袁世凱,他替總統府戲擬了一塊橫匾。橫匾上“旁觀者清”四個字,兩邊的對聯則是“民猶是也,國猶是也,何分南北。”“總而言之,統而言之,不是東西。”


  袁世凱拿這位名滿天下的老學究沒有辦法,聽說此事後隻一笑了之。


  王闓運對徐世昌還是給予了足夠的尊重,他為政事堂擬的橫匾是“清風徐來”。


  這樣的人膽子其實都不大,宋育仁案發後,他惶惶不可終日。最後留了一封信給“慰亭老侄總統”,然後徑返湖南。


  袁世凱遂派王闓運的得意門生楊度代理國史館長。


  王闓運的棄印潛歸,除了他的高足宋育仁事件外,還有這樣一個插曲:

  王闓運就任國史館長時,有派湖南人譚啟瑞充任國史館辦事。不知王闓運怎麽得罪了譚啟瑞,竟上書告發王闓運“庇亂”,引用宋育仁案和保黃漢湘事為證。


  黃漢湘是受另一複辟案牽連被逮。


  譚啟瑞的這份控狀,袁政.府並未追究,可是王闓運聽到了這個消息,為之大怒。立即上書總統,聲稱國史館內“品類太複雜”,要求整頓。


  袁世凱派人去找王闓運,問如何整頓?


  王闓運大發脾氣,拍著桌子說:“因為我沒法整頓,才上書求教總統,現在你們又來問我,真是官僚極了!”


  前麵已提到,他在離鄉赴京接任國史館時,有人曾問他,這大年紀幹嗎還要做官?他調侃地說:因為做官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一件事,我年紀大了,隻好揀容易事去做。


  可是迨他接任國史館後,才知道做官甚難。


  第一難是難在經濟,國史館每月固定經費八千元,可是經常兩月不發經費。


  有一次王館長谘文教育部說:“此項經費有類索逋,殊傷雅道。本館長亦不願累累索瀆,困難如此,不如取消。相應谘請貴部查照,既不能逐月照發,請即轉呈大總統,將國史館取消可也。”


  教育部認為此老詼諧成性,不必和他咬文嚼字,乃知照中國銀行,先發國史館經費一月,餘則稍緩辦理。


  王闓運責問教育部,欠兩個多月的經費,為何隻給撥一個月的費用?

  有人告訴他這還是因為他的麵子大,總長特殊照顧,教育部的日子更不好過。


  王闓運為一介書生,所謂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管事不知道管事難,不管錢不知道沒錢的滋味。


  加之,一反起複辟,他這樣的老家夥人人自危,何況他腦後還一直拖著辮子。


  宋育仁離京時,他不便親自送行,可是又不能不送行。因此隻好派“如夫人”代表,結果又搞得滿城風雨。這位學富五車,才高八鬥的一位名士,至此才知這官實在不是好當的。


  思來想去還是早點離開這個是非之地為妙。


  於是他把印信交出,但沒人敢接受,因為印信除了移交時是不能隨便接收的。


  印信又交了幾處無人收後,最後隻好交給他的四兒媳婦。


  他的這位四兒媳婦可不是一般人,名氣大得很。是楊度的妹妹楊莊,字少姬,一代才女,嫁給王的四子文育。


  楊度對他這個妹妹是特別地溺愛,有一次小兩口吵架,楊度寫信給楊莊說:“夫婦之道同於君臣,合則留,不合則去。”


  楊莊聽了哥哥的話,涕泣求去。


  急得王闓運頓足搔首說:“你不看他(指其子)的麵子,須看我的老麵,你真不肯做我的媳婦,做我的女兒如何?”


  楊莊把公公的國史館大印交給他的哥哥楊度,楊代王轉呈袁世凱,請示辦法。袁世凱順勢派楊度為國史館副館長,代理館務。


  王闓運棄印潛歸,留書告別“慰亭老侄總統”離京後,肅政廳提出彈劾案,責其擅離職守。


  袁世凱將王闓運等人招到麾下,並不是想指望著些人為他獨當一麵,也沒指望著些人幹成什麽事,隻是想讓他們裝潢門麵,顯示自己人才盡用。這樣的人走就走了,尤其這王闓運,袁世凱正看他不順眼,巴不得快點滾蛋。


  彈劾就免了,大總統以王闓運“年高德劭,不予深究”而了事。


  當複辟風刮起的時候,紫禁城裏遜清小朝廷當然也聽到了風聲,有好些人無疑是滿懷期待的。小朝廷裏邊的人,和外邊的遺老遺少也是有動作的。


  突入其來的反複辟,袁世凱反複辟的態度又那麽堅決,嚇得故宮裏的遜清小朝廷慌了手腳。


  因為怕引火燒身,在宮中廢除宣統年號,改稱民國三年,除去清朝服製,宮中人員一律剪掉辮子。並且電勸辮子軍大帥張勳,也剪掉了辮子,可是張勳卻沒有聽。


  清宮內的負責人瑾太妃,派內宮管事誌錡向袁世凱解釋,清室和盛傳一時的複辟運動沒有關係,並且把勞乃宣的一封密奏繳出來以明心跡。同時,請袁世凱派員駐守清宮,查驗出入門照,以免發生誤解。


  袁自己沒有接見誌錡,派總統府的內史監阮忠樞代為接見,好言勸慰了一番。


  民國三年,北京的冬天冷得出奇,上了歲數的人說,他們活了一輩子,從沒經曆過這麽冷的天。冷到什麽程度?守夜的警察竟凍死了好幾個人。


  北京的政局,好像也如天氣一樣低沉。複辟案把京城的遺老遺少搞得如驚弓之鳥,人心惶惶。袁世凱在反複辟的同時,狠抓的另一宗事,也讓這些習慣於吃喝玩樂的人很不痛快。就是厲行禁賭和娼禁,禁賭的風聲尤其緊。


  都知道袁世凱在年輕時,因為賭吃過大虧,他對賭是深惡痛絕。


  袁世凱自小站練兵時期就禁止軍隊賭博,在其製定的《簡明軍律二十條》中有兩條為罰律,其中之一即是關於賭博,犯者插箭責罰。


  直隸總督時期,袁世凱以巡警製度相配合對社會上的賭博現象予以打擊,並停辦了順直義賑彩票。在直隸師範學堂和小學堂《學堂條規》中規定,學堂上下人等一概嚴禁賭博,違者由總辦分別責飭開革。


  任職民國總統後,袁世凱則以法令的方式禁賭,一九一二年六月頒發的《暫行新刑律》對賭博者、開設賭場者規定有不同的刑罰。


  但是,賭博的惡習在北京已經根深蒂固。《暫行新刑律》剛發布時,還是取得一定成效的。但風頭一過,人們便禁賭的事拋到了腦後。特別是袁世凱**的一些大小官員,也常出入賭場,更助長了賭博之風。


  曹汝霖在其回憶錄《曹汝霖一生之回憶》中介紹,民國初年的北京政壇賭博之風日盛,一些**大員通宵達旦豪賭,第二天根本沒有精力處理政務,有的甚至連國務會議也遲到。袁世凱對此非常不滿,密令警察總監吳炳湘徹查呈報。


  吳炳湘當然知道這些人物都是何路神仙,哪敢得罪。


  當時北洋內部好此道者有梁士詒、孫寶琦、段芝貴、王克敏、潘複等,幾乎每晚必聚,常賭到天亮。有晚孫寶琦在梁士詒家打麻將,淩晨方歸,倦眼迷矇,竟一頭撞在院內假山上,碰得鮮血直流。


  曹汝霖在書中這樣寫道:“翌晨入府,項城(袁世凱)已偵知此事,故意問道,君何額忽有傷?慕韓(孫寶琦)答以小癤忽破,出了一點血。項城笑道,噢!未必吧,晚上總以少出為是。”


  這一次,袁世凱加大了禁賭的力度,並從官員身上抓起。特別是高官,好賭之人,袁世凱都讓人打了招呼。


  所謂抓不抓,是不一樣的,大抓小抓,花得氣力不一樣,效果肯定也會有很大不同。


  有文記載:“小醬坊胡同張寓,是梁士詒寓邸的後門口,原是張文達公伯熙故居,賭徒租了作為俱樂部,每禮拜六或禮拜日聚賭其間,達官顯要,富商巨賈,都是座上客,清宴既終,往往雜以撲克和雀戰。


  “突然由於查辦複辟和嚴禁娼賭,這個高級俱樂部也有顧忌。


  “某晚晚宴有梁士詒,主人問梁飯後要不要消遣消遣?梁說:我有兩個月不動手了,為了一時餘興,鬧出麻煩來,太犯不上。


  “原來在一個月前,袁曾令內務總長孫寶琦傳諭文武官吏,嚴禁賭博,第一個被通知的人就是梁士詒。孫傳袁的口諭,要大家謹慎些,倘如鬧出事來,是沒法可想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