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第64章 燎原烈火

第64章 燎原烈火

  “國會請願同誌會”經過討論做出三個決定:一是請願代表範圍繼續擴大:正式請願時,各府、廳、州、縣都派代表一至二人到京,近省至少一百人以上,遠省至少五十人以上。二是分發簽名冊,並約定各省征集至少上百萬的簽名。三是交叉請願:代表團向資政院請願,各省諮議局及各團體同時向資政院請願,各省諮議局及各團體再向各省督撫請願。


  一九一零年七月一日,留日學生千餘人在東京錦輝館舉行集會,聲援請願代表團,並表示要積極參加第三次國民大請願。隨後,南洋、美洲和日本等地的華僑也紛紛致電支持請願活動,並相繼派出代表到北京以示支持。當時的各大報紙、雜誌也大造輿論,大力鼓吹速開國會的好處。一時間,“請願召開國會”成為當時最熱門的話題,全國各地也都形成了一股請願速開國會的熱潮。


  一九一零年八月十五日,國會請願團召開會議,決定各省各團體代表在農曆八月前必須到達北京,九月上書資政院,請開國會。另外,國會請願團向各省諮議局致電建議,國會召開之前不承認新租稅。各省諮議局開年會隻討論一個議案,那就是速開國會案,目的不達到,各諮議局即行解散。


  不久,各代表便陸續抵達北京,連一向閉塞落後的甘肅也派出代表前往北京參與請願。更有甚者,山西代表到達北京時,在京的山西籍官員全體驅車乘轎,前往正陽門車站迎接本省代表,一時熱鬧非凡,轟動京師。很多年後還被人們傳為佳話,山西人每說起此事時,也是特別的為自己,為自己的家鄉而自豪。


  請願代表團向資政院整隊出發時,奉天在京學生牛廣生、趙振清等十七人突然來到。他們交給請願代表一封信,表示“國家瓜分在即,非速開國會不能挽救,今第三次請願勢不能再如前之和平”,隨即牛廣生和趙振清兩人要“拔刀剖腹,以明心跡”。經過請願代表苦勸,兩人趁人不備,各從自己腿上和胳膊上割肉一塊,塗抹於請願書上,並高呼“中國萬歲!”“代表諸君萬歲!”隨後忍痛踉蹌而去。代表們亦淚流滿麵,為之感動。


  與前兩次請願不同的是,立憲派這次廣泛發動了社會各階層的民眾,並進行了聲勢浩大的請願簽名和遊行活動。


  直隸各界人士一千多人在全國學界請願會會長溫世霖等人率領下,列隊前往直隸總督署請願,迫使直隸總督陳夔龍允為代奏。


  十日後,河南各界人士三千多人在開封遊梁祠舉行請願簽名活動,隨後列隊到河南巡撫衙門請願,巡撫寶棻親自出來接見並答應代奏朝廷。


  山西太原民眾一千多人集會,簽名支持請願活動,並前往巡撫衙門請願;同日,山西諮議局和國會請願同誌會組織召開了上萬人的請願大會,當場簽名的就有五千多人,隨後列隊遊行到巡撫衙門請願。


  福建各界人士五千多人遊行到總督衙門請願,閩浙總督鬆壽接受了請願書。同日,四川國會請願同誌會召開請願大會,到會者六千多人,並在諮議局議長蒲殿俊的率領下,大家列隊前往總督衙門請願,總督趙爾巽答應代為轉奏。


  在各省請願同誌會的組織下,其它各省如湖北、湖南、江西、貴州等地的簽名請願活動都在如火如荼的開展中。特別是東北三省,請願活動開展尤為熱烈,當時奉天各地集會人數均在萬人以上,簽名者近三十萬。


  諮議局這邊的請願活動也很順利,各省諮議局基本上都通過了呈請速開國會的議案,並組織好進京請願代表。


  在民眾的請願熱潮下,各省督撫也受其感染,東三省總督錫良領銜,湖廣總督瑞澄、兩廣總督袁樹勳等十八個督撫及將軍都統聯名上奏,請求立即組織責任內閣,召開國會,以免人心沸騰。


  九月二十三日,國家的準議會機構資政院召開第一次會議,代表們提出提案,支持請願活動。


  湖南籍的議員羅傑慷慨陳詞:“現在國民之斷指、割臂、剜股者相繼,皆表示國民以死請願之決心。”


  十月二十六日,資政院投票對提案進行表決,獲得通過,全場群情激憤,掌聲雷動。資政院雖然還不是議會,但能通過支持請願活動的提案,意義重大。


  如果民眾的請願可以無視的話,但另一股力量的出場,形成的是泰山壓頂之勢。


  各省的督撫或聯名,或單獨奏請清廷順從民意,明年召開國會。


  在重重的壓力之下,載灃和朝廷讓步了,他不得不讓步了。還好,能學會對民眾讓步,畢竟是個了不起的進步。


  一九一零年十月二十八日,清廷宣布,著手組織責任內閣,預備立憲由九年“縮改於宣統五年實行開設議院”,即一九一三年召開國會。


  對於這個結果,立憲派中張謇等所代表的溫和派,覺得還是可以接受的,偃旗息鼓了。張謇現已是一名富商,他生意上的事也很忙。


  而立憲派中的激進派不滿意,又搞了一些活動,但因為參加的人不多,也就慢慢平息了。


  一九一一年五月八日,千呼萬喚的責任內閣終於出籠。


  奕劻為總理大臣,那桐、徐世昌為協理大臣,下設外務、民政、度支、學、陸軍、海軍、法、農工商、郵傳、禮藩十個部,以梁敦彥、善耆、載澤、唐景崇、蔭昌、載洵、紹昌、溥倫、盛宣懷,壽耆為各部大臣。


  在十三名內閣大臣中,滿族九人,漢族僅占四人。


  滿族九人中,皇族又占五人。


  這個結果很令方方麵麵失望,被人們戲稱為“皇族內閣”。


  而皇族內閣是違背立憲原則的,立憲派召開的各省谘議局聯合會立即上書,指出皇族內閣與君主立憲政體不相容,要求另選大員擔當總理大臣。


  又向全國宣告:新內閣人員組成,均與國民“所希望者相左”。“名為內閣,實則軍機,名為立憲,實則為專製”。


  對此,清廷不予理睬。七月初,谘議局聯合會再次呈請另組責任內閣。


  清廷回答:“黜陟百司,係君上大權”,議員不得過問。


  谘議局聯合會立刻針鋒相對的用立憲原則給予批駁,指出:國家是國民的國家,不是皇帝的私有財產,君主之地位,不過為國家一個機關。動言君上大權,總攬政治權,是違憲的,是對人民權力的剝奪。


  隻有以議會為國家最高權力,才是立憲的本來意義。


  嚴正聲明:“授親貴以國務大臣,無以明朝廷大公之心跡”,皇族內閣問題絕對不能通融。


  事情就是這樣,不管下邊喊得多凶,不管下邊的意見多有道理,但權力在朝廷手裏,朝廷不理睬,說什麽都沒有用。


  君主立憲,需要特別開明,思想境界極高,道德品質極好的君主。特別重要的一點是毫不貪圖個人的權力及名利,這樣的人,不能說是沒有,但肯定是為數極少的。


  一個國家能夠遇上,那才是國家之幸,人民之幸。


  而在大多數時候,沒有製度和有效機製對專製進行強有力的限製,靠當權者的良心發現和自覺自願,君主立憲是很難實現的。


  民主歸根結底還是要靠人民群眾自己去爭取,而不能靠封建統治者地恩賜。


  載灃或許在想,反正大權在自己手中,無論你們大家怎麽喊、怎麽叫,我就是不理睬,你們能把我怎麽樣?

  從表麵看似乎是這樣,但讓載灃想不到的是,人民用和平的方式 ,達不到目的,很多的人就會訴諸暴力,最後的結果隻能是加速清朝統治的滅亡。


  袁世凱在農工商部當參丞的長子袁克定,這一天又回彰德洹上探望父親。


  每一次他都會很詳盡的講朝廷的事,袁世凱每次也都聽得很仔細。


  這一次,他顯然對責任內閣更感興趣,聽完了這個被稱做“皇族內閣”的名單和各方的反應後,袁世凱沉吟了良久,沒有說話。


  袁克定征求父親對這份名單的看法,袁世凱說:“說實在話,這個責任內閣的組成人員,還是很不錯的。


  “就拿總.理大臣奕劻來說,人雖然有些貪,但他是很開通的,也識大體。載澤在海外的華人和立憲派中,口碑是不錯的。善耆在宗室皇族中則是最開明的一個,他與海軍大臣載洵出洋考察時,曾在國外與立憲派的梁啟超諸人有過密切的接觸,思想是很前衛的。


  “溥倫作為資政院的總裁,一直在致力於立憲。而司法大臣紹昌一直在主持起草法律,《大清刑事訴訟律草案》、《大清民事訴訟律草案》、《大清民律草案》這些法律都是出自他手,如果他不是立憲派,還有誰能稱得起立憲派。至於你徐世昌伯父,就更不用說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