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第41章 東南互保

第41章 東南互保

  慈禧和載漪等人還是不同的,她畢竟要考慮和列強開戰的後果,一直處於猶豫不決之中。否則,做為外國使館區的東交民巷,也不可能久攻不下。


  但是,有些事已經開動了就很難停下來了,這時候的慈禧已經差不多被載漪等人綁架著,

  於是便有了我們前邊說到了的宣戰和懸賞。


  有資料記載,宣戰書並未送達外國使館,隻是對內公布;可見慈禧還是有所保留的。


  為了立威,也表示破釜沉舟,他們還先後殺了反戰主和的五位大臣。


  首當其衝的是吏部侍郎許景澄、太常寺卿袁昶。在他們之後的是戶部尚書立山、兵部尚書徐用儀、內閣學士聯元。這五人後被稱做庚子五忠。


  光緒在戊戌變法之後,在大臣麵前很少說話,對什麽事也都很少表態。而這一次他堅決表示反對這些人的意想天開和胡作非為。


  看到這些人連傷害外國使節這樣的人神共憤的事都敢幹,曾在朝堂之上拉著吏部侍郎許景澄的手大哭。


  載漪曾公然在朝堂之上,指著光緒的鼻子罵光緒賣國賊,囂張無比。


  在京畿一片大亂時,他想趁機除掉光緒,為他兒子登基掃清障礙。曾帶著義和團的幾十個人去殺光緒,被慈禧製止。


  劉坤一,張之洞、李鴻章等人,認為保住東南各省這清朝的財賦之區,國家餉源所出之地,大局或可有所轉機。若這些地方再遭蹂躪,將全局瓦解,不可收拾。


  他們無力阻止載漪等人的任性妄為,隻好秘密和英國約定“東南保護”。商定上海租界由各國保護,長江流域各地由督撫保護。


  七月一日,英國駐上海代理總領事霍必瀾致電袁世凱,勸其仿效劉坤一、張之洞、李鴻章。


  袁世凱當即回複:“鄙見與各督所見相同。”


  參加東南互保,除了劉坤一、張之洞、李鴻章之外,還有閩浙總督許應騤、浙江巡撫劉樹棠、安徽巡撫王之春、廣東巡撫德壽、陝西巡撫端方、四川總督奎俊,鐵路大臣盛宣懷。


  中.央集權的國家,統治的實現條件是政令暢通,是地方服從中.央。


  “東南互保”表示,中.央諭令地方可以無視,地方可以另搞一套,這無疑是標誌這個王朝的統治已經走進窮途末日。


  “東南互保”也可以看作是,辛亥革命中南方各省相繼宣布獨立的一次預演。


  袁世凱也是參加人之一,他也是認真履行了互保協議。


  為了保護洋人不被義和團傷害,他訓令各州府縣告知在境傳教士等,攜帶眷屬到濟南寄居。


  後又將境內的洋教士及管理路礦的洋人,一律護送到通商口岸。


  當美國駐煙台領事將二百多名傳教士由小清河運往海口時,袁世凱給予了盡力的幫助,派兵保護每個離去的人們。


  從直隸等省逃到山東的傳教士和各國的難民,他同樣提供保護和幫助。


  在他的努力下,山東全省無一洋人遇害。


  東南互保,也保護了山東的民眾,免遭戰火的劫難。


  袁世凱讓與直隸接壤的地方,趕造高大界牌,寫明山東某縣某村。在交界處和村莊,交通路口廣為豎立。


  許多村鎮還在牆壁上寫上大字:此山東界內。


  八國聯軍也遵守了互保協議。追剿義和團,見到山東的界牌和此山東境內的字樣,即掉頭而回,不相進犯。


  七月十四日,天津淪陷。十九日,清**命袁世凱嚴飭夏辛酉部速進,不得以天津失陷,意存觀望。


  袁世凱回電說,該部早已北上,不敢稍涉延緩。


  夏辛酉,字紹襄、庚堂,山東鄆城人。


  中日甲午戰爭中,駐防登州,任水師長官,曾擊沉日艦二隻。


  在袁世凱帳下任武衛右軍先鋒左翼長。


  天津失陷後,他帶兵參加了京城保衛戰。


  京城失陷後,他帶殘兵返回了山東,這是後話。


  天津失陷十多天後,京城告急,清**急命袁世凱接濟軍火,加派部隊,保衛首都。


  按著和列強商定的互保協議,出兵勤王是違背協議的。夏辛酉部可以解釋,是在訂立協議前派出去的。現在再派兵,等於是自行撕毀協議。


  袁世凱隻送去一些軍火,沒有加派軍隊。


  他沒有李鴻章和張之洞的資曆,更不如劉坤一那樣的羽翼豐滿。


  不敢和朝廷頂牛,隻能出言搪塞:“自津郡不守,遊匪潰勇勾結土匪,多持洋槍,時來竄擾,幾於防不勝防……半有以來,已覺疲於奔命,左右支拙……京師天下根本,現值軍情緊急,奉詔征兵……中心焚灼,莫知所措……可否仰懇天恩俯準,俟將鄭家口及平陰縣兩股土匪辦理稍有就緒,再抽撥隊隊伍,飭令迅即北上之處,出自鴻慈逾格。”


  幾乎是用乞求口氣請求寛限。態度極其誠懇,就是不辦真事。


  不過,這個時候他的兵力確實吃緊。都派到與直隸接壤地帶,防止那邊被打散的義和團流竄到山東境內。


  八月十五日,聯軍攻占北京,慈禧帶著光緒皇帝等倉皇出逃。


  清**諭令袁世凱馳援,他仍然找種種借口推脫。


  為了執行“東南互保”,也確實難為袁世凱了。因為他所受的壓力不僅來自上麵,還有下邊。


  京畿被敵攻入,皇帝和太後逃命,他手下的熱血男兒受不了了。


  比如,在魯直邊界帶兵圍剿義和團的張勳,就幾次請纓“前往京、津助剿洋夷”。


  見京城失守,心急如焚:“籲請大帥率隊勤王”,並說,袁世凱如無法分身,他可以會同各營前往。實在不行,他願“獨樹一旗,作馬革裹屍之想”,已報“君父大仇”。


  對於張勳的滿腔熱血,袁世凱不能挫傷,於是批道:“覽稟,忠勇可嘉,但曾奉旨責成守土未敢輕動,姑俟商定,再行飭知。現在武屬匪窠尚多仍望努力肅清為要。切切!”


  庚子國難,以戰敗方主動乞和,訂立了那個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的辛醜條約而告終。辛醜條約的簽訂也是個劃時代的事件,表示中國已經徹底淪落為半殖民地的國家。辛醜條約除了那麽多的懲戒和限製條款之外,僅給列強的賠償竟高達四億五千萬兩,當時合每人白銀一兩多。對於一個早已民生凋敝的社會,無疑更是雪上加霜。


  清廷所以接受這樣苛刻的條約,一個重要的因素是為了保住慈禧的命。在談判期間,列強動輒要打到西安揪出禍首。而軍機首輔榮祿交代給負責談判的奕劻和李鴻章的話是:不惜一切代價保住太後。


  在聯軍提出不懲治罪魁不言和的威脅下,慈禧太後為保住自己這條老命,曾先後四次下詔嚴懲所謂的戰爭罪犯。像切西瓜一樣砍了一百二十多個朝臣和各級官員的頭。


  這其中卻實有罪該萬死之徒,比如山西巡撫毓賢。他開始的處罰是免職回鄉,後來在列強那裏通不過,返鄉時走在半路被賜死。


  而多數人是因為遵從了朝廷的旨意,而當了無辜的替罪羊。


  最該死的,應是一直在做太上皇夢的載漪。因為判的是候斬而不是斬立決,反而保住了一條命,最終被流放到大漠。


  他的那個當了大阿哥的兒子溥儁,也因為受他的牽連而被廢。這場乙亥建儲的鬧劇,也可笑收場。


  聽話的,遵旨行事的成了罪人,而自行其事,各自為政,另搞一套的人卻獲得了嘉獎。


  劉坤一、張之洞、袁世凱等人因東南互保和剿滅義和團有功,加太子少保銜。


  跟著這樣的朝廷,和誰講理去?再有政令,是聽還是不聽?

  用劉坤一的話說,慈禧這個老寡婦,為了她的一己之私,什麽事都幹得出來。


  簽訂辛醜條約,李鴻章又一次擔了賣國的罵名。


  被重新任命為直隸總督的李鴻章,到任不久就病死。


  這個時候的清**,已經沒有了任命直隸總督的完全權力,在內外的一致呼聲中,袁世凱升任直隸總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