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被蒙在鼓裏
李鴻章在他的任上,致力於洋務運動,也就是和西方人學習,求新變革。
學習西方先進的管理,先進的技術,也辦了一些實業。
這樣,他總督的直隸,至少在北方地區要富一些。
有時候老佛爺想用錢,沒處搞去,就和李鴻章說點小話要些。
人家該交的都交了,再和人家要,就是求人家了。
李鴻章知道,不給不行,給又肝疼,就要點優惠,提點條件。
這一次,老佛爺手頭又緊了,又張口和李鴻章要,李鴻章借機把袁世凱的事提了出來。不就升職嗎?官都能賣,為了搞到錢給人升個職算什麽?也沒有指標限製,薪酬長一點也沒多少。
再說了,老佛爺對袁世凱印象也不錯。
這樣,袁世凱的仕途就又上了個大台階。一八九零年二月,李鴻章給袁世凱寫了“血性忠誠,才識英敏,力持大局,獨為其難”,十六字的考核評語,
奏請免補知府,以道員分省歸候補班盡先補用,並賞加二品銜。
很快下旨照準。袁世凱從此換上了紅色的頂戴,成為了一名二品大員,一名監司大員。
袁世凱沒有功名,在八年之內,一下子升到如此高位,從古到今,是難得一見的。
除了從家庭和嗣父那裏獲得資源,並對這些資源善加利用。除了運氣,除了自己的主觀努力,比如忠於職守,辦事認真;手段靈活,聰明好學,協調能力強;會辦事,會來事,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外,最主要是有李鴻章的這樣的靠山。
就連袁世凱的三哥袁世廉,都對李鴻章感激得銘心刻骨,寫信給家人說:“吾家世受國恩,傅相(李鴻章)知遇之隆,雖肝腦圖報,亦說不了。”
這還不算,接下來,一八九二年八月,李鴻章又奏保袁世凱以海關道記名簡放。次年5月,再奏補為浙江溫處道員,仍留任朝鮮。
袁世凱雖然好事不斷,官運亨通,但在朝鮮的日子卻很難過。正如他給他的二姐信中所寫:“弟自思不能再久居外,自必極力設法脫此苦海,能早一日即早一日回。惟內外俱無替人,此間關係中國亞洲全局,不可悶耳。”
然而,為了標榜自己,在李鴻章那裏,他又總是吹噓,朝鮮方麵對他是多好多好?對他是多麽的尊重?他的意見如何為朝鮮上下重視。
比如,一八九零年五月,他在給李鴻章信中自吹自擂:“某在此素得民心。”
一八九一年十月,他想借母親有病的機會離開朝鮮,但還不忘在告假中說假話:“頃晤王及世子,情甚殷洽,屬凱遇事指教,務期中東無稍芥蒂。現深知凱待韓甚厚,已往各事,請毋介意等語。近自貸款念萬,韓君臣感悅,凱乘機聯絡開導,與權貴閔泳駿、泳達、鄭稟等均善。駿等疊次諫王及妃誠事華、信待凱以自保,王、妃漸感悟。倘能久定此見,東方事可望漸順。”
朝鮮與沙俄相鄰,和日本隔海相望,國弱無能。日本和俄國早就對這塊肉垂涎已久。隻是有中國這個大國站在其身後,才輕易不敢有所行動。
隨著清王朝的衰敗,它們的膽氣也就壯起來了。
特別是日本,本身國小又是島國,急於擴張。而明治維新以後,國力又日漸強盛,越來越有對外侵略擴張的能力。
日本對吞並朝鮮,早就在密密準備,袁世凱一直被蒙在鼓裏。他不了解世界大勢,對世界力量的對比更是知之甚少。
也不了解日本,根本沒把這個東瀛小國看在眼裏。
日本在一八九零年就做好了入侵朝鮮的準備,但在一八九三年,他在給李鴻章的信中還沒有絲毫察覺。
聲稱:“揣倭時勢,決不敢與華生釁,特知華誌傳和局,故為跳梁,冀售詭謀。倘華牢特定見,不稍假借,倭自必改圖。”
在日本已大肆活動,事情已經非常明顯了,他還盲目樂觀,自信滿滿。
給李鴻章的另一封信中還說:“頃聞日本新駐使大石(大石正已)謂,自可聯合各國,扶韓自主,永不受華淩侮,……附倭群小頓增聲勢,恐自主議將複熾。然前年韋(俄國駐朝公使韋貝),德尼(美國人,由李鴻章推薦,在朝鮮**協辦內務府事兼管外務衙門掌交司堂上))等謀韓自主,迄無寸功。倭強不如俄,大石陰狡不如韋等,各國亦未必聽其聯合,庸人徒擾,似無能為。”
“前得大石著《韓論》,頗訾韓人。曾錄示韓君臣,並遇事挑撥。近聞韓王殊憎大石,附倭群小均屏息,不敢言倭事,渠自主邪說必無能力。”
袁世凱的這一番言論,或者是由於他對形勢的誤判,或者是為了表現自己,繼續地說假話,說大話,蒙蔽上方為自己謀取私利,也或許是兩者兼而有之。
李鴻章對袁世凱又過於的信任,同樣被袁世凱蒙在鼓裏。致使幾次的對日作戰,或是準備不足,或是輕敵。
雖然這些失敗,從戰略上,最終是和國力有關。但由情況不明導致在戰術和策略的失誤,無疑和袁世凱的誤導有關,也就是說,袁世凱是難辭其咎的。
一八九四年四月,朝鮮東學dang發動農民在全羅道舉行起義。盡管起義來勢洶洶,朝鮮當局很難有能力平定動亂。但苦於這些年吃盡了袁世凱的苦頭,不想引狼入室,害怕請神容易送神難。因此,拒絕了袁世凱地建議,不請中國出兵。
一直到五月三十一,起義軍攻克全州,人越來越多,勢力越來越大。李熙看到再不向中國求援,政權將不保。於是,在六月一日,派人找袁世凱求救兵。
袁世凱這些年正因為沒有實力,在朝鮮漸漸被邊緣化,聞聽後大喜。轉告李熙寫個正式呈文,以便轉呈上報。
這時候的日本,已經做好了出兵朝鮮的準備。為了給自己的出兵找到借口,特別希望中國對朝出兵。
就在李熙提出請中國出兵的同一天,日本駐朝使館的翻譯來麵見袁世凱。說起義對商務破壞極大,朝鮮無力鎮壓。提出中國做為宗主國,不能置身事外;極力慫恿中國對朝出兵。一再騙袁世凱,日本沒有出兵的意願。
袁世凱信以為真,立即給李鴻章發電報:“韓歸華保護,其內亂不能自了,求華代戡,自為上國體麵,未便固卻。……如不允,他國人必有樂為之者,將置華於何地!自為必不可卻之舉。”
李鴻章已經從其它的渠道,聽到了日本欲出兵朝鮮,詢問袁世凱日本的動向。袁世凱不去調查了解,單憑主觀臆斷,就答複:“倭如多事,擬不過借保護使館為名,調兵百餘兵來漢。”
打消了李鴻章的顧慮,又一次誤導了李鴻章。
六月二日,日本出兵的準備工作已經就緒,三日,日本駐朝代理公使杉村浚,專程會晤袁世凱,催促中國出兵。此行,也為刺探中國的軍情。
袁世凱十分大意,把中國即將出兵的計劃告之。泄漏了軍情。使日本能夠搶在中國之前,爭取了主動。
此時的袁世凱對日本仍無任何警覺,日本駐朝代理公使杉村浚走後,他即電告李鴻章:“杉與凱舊好,察其語意,重在商民,似無他意。”
打消了李鴻章的最後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