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重生之過千帆> 第二十二章 第一兩銀

第二十二章 第一兩銀

  楚國昭乾15年,立秋日在農曆六月。


  年初城郊農家就擔憂著這一年五穀不熟且致欠收,老一輩的經驗是這麽說的,千百年的曆法就是這麽定的。


  有些人似乎已經做好了這個心理準備,就這樣吧,反正豐年的時候,農民的生活也好不到哪裏去,即便欠收有口飽飯也足夠了。


  而有些人卻更加勤勉,希望多除幾次草,多澆幾次水後,自家的田地能多產幾擔糧,甚至暗暗盼著這欠收之年,糧價必漲,趁此家裏就可以多存幾個銅板了……


  而這於潯陽內城的人們似乎並無甚影響。


  潯陽地處國之中南,南北有上通國都下通南鄭國邊境的馳道,東西有潯江往來通衢。南來北往的物資在這裏中轉,南來北往的客商讓潯陽城似是遍地黃金的小帝都。凡是有些頭腦和關係的城中人都願意經營些買賣,稍不濟些的做個工幫補家用倒比麵朝黃土背朝天的等老天爺賞飯要強些。


  雖然重農輕商的士農工商排序思想在這片土地上已經存在千百年了,老祖宗的規矩就是這麽定的,跟曆法一樣。


  可那些既不能出仕,又不甘願種地的人們,隻要自己手裏有銀錢使,別人的說法對他們來說就不再那麽重要了。千百年的民生也是這樣的,也跟曆法一樣。


  而更多人,像陳亦卿一樣,既無土地又無親友,步步為營精心籌謀,隻為能夠在這浩渺天地間有一席之地,可以生存下去,就是這麽簡單。


  七月初一是個好天氣,寅時三刻太陽還未露麵,陳亦卿就被小軒和小祥熱切的目光給盯醒了,打著哈欠被眼放精光的倆小子拖起來洗臉漱口。


  昨日手製的香皂已是派上了用場,第一次做並不甚好看,還有些不夠透亮,味道也遠沒有添了香精的那些好聞。陳亦卿邊洗臉邊想,以後得閑得改進一下配方,然後拿到那些花樓門前賣,定是既可以欣賞漂亮姑娘,又可以賣個好價錢的。他也發現自己近來不僅愈加猥瑣,更是生活中的任何一個細節就能想到生意,而隻要一想到做生意就渾身充滿幹勁。


  而其他人早已經都收拾妥當準備開鋪了。


  “這麽早啊!”陳亦卿打著哈欠被玲瓏推著,不滿的小聲嘟囔著。


  不過出了竹枝巷便見周圍一街兩巷的商鋪都在準備開鋪,所有人都是一副忙活的樣子,便收了聲。畢竟自己經營的是早餐店,還沒隔壁的醋坊開門早,實在是慚愧,慚愧……


  幫著店裏收拾停當,玲瓏和念恩依依不舍的準備回家繼續裁剪衣服,出門口時念恩還在問,“真的不需要我們留個人幫忙麽?”望著身著陳亦卿設計的統一圍裙的四個人,一盲一拐,另外兩個還是十歲的孩子,玲瓏和念恩著實捏一把汗。


  “二位姐姐慢走!”小祥和小軒站在門口一邊一個朝念恩和玲瓏鞠了一躬,都是標準店小二的樣子。


  年紀大了的人,總希望時光可以慢一些,希望歲月可以不要太快在自己臉上畫下痕跡,一坐下來就愛回想些少年往事,好像自己還是滿臉膠原蛋白的年輕模樣。


  可對於半大的孩子們,卻總盼著一夜之間可以超過鄰家哥哥的個頭,可以快快的明白成年人的世界,對於可以像大人一樣做事總有著莫名的渴望。


  就像這天的小軒和小祥,比誰都起得早,可以像個大人一樣的照顧陳亦卿,又可以和他並肩作戰一起做生意,甚至可以成為店鋪裏的頂梁柱,內心裏未來自己的樣子似乎慢慢清晰。讓看得人都不解為什麽他們似乎有著使不完的力氣。而平時性格截然相反的兩人,此刻無比默契的相視一笑。


  陳亦卿在裏間揮揮手,慢慢放下門簾開始在碗裏放穿過油的蔥花。原本對於小軒和小祥是否可以和他一起做生意,他也拿不準,有想過每日留念恩和玲瓏中的一個輪流幫手。但是看看他們精力充沛的樣子,他也決定就按既定計劃執行。畢竟在這個年代好多和自己一樣十五歲的少年都娶妻生子了,十歲的孩子有何不可早當家的?

  早前讓小祥“無意”透給鄰家孩子們自己家是受了雲深大師庇佑的說法,還有念恩在給鄰裏鄉親補衣服時說父親終於重新振作的消息,都讓河西味道開業這天顯得熱熱鬧鬧。


  陳亦卿在裏間坐著,因爐子的溫度汗水不斷,但忙碌配湯的時候依舊掛著淡淡的微笑。


  伸手在油鍋裏下了第四把蔥,香味又一下竄出老遠,門口的街道上都飄著令人垂涎欲滴的味道。雖不是什麽名貴吃食,卻極是刺激味蕾。


  早早出門上工的河工們被香味吸引而來,一碗熱湯,一張蔥油大餅,既吃得飽又跟平日裏常吃的那些潯陽口味的飯菜不大一樣。


  就在所有人熱熱鬧鬧討論這是哪裏風味小吃的時候,一襲深灰色衣衫的男子左手牽著個孩子,右手把玩著一把折扇自北而來,路邊有人從旁經過認出了他便熱絡的打聲招呼,“張爺您早!”。


  能得他微微一點頭的,就是有臉麵的,更多的人即便認出來也隻是趕緊低著頭匆匆走過,各自忙自己的事去。


  張常勝停在河西味道門口的時候,微微彎腰滿臉堆笑地看向兒子,“是這裏嘛?”


  “嗯!”張玉橋開心的笑起來,重重的點點頭,迫不及待的拉著父親抬腳往店裏走。


  當這對父子進入河西味道,頓時整個小店裏滿滿的三桌人,加上門口的兩桌人都安靜下來了。


  這時有個有眼力勁兒的河工趕緊站起來,拿衣袖擦了擦自己坐過的凳子,又推推旁邊的人使了個顏色,伸手對張常勝做出請的動作,“張爺,您和小公子這邊坐,這邊坐,我們幾個出去吃。”邊端著碗往外走邊催促著旁邊幾個同伴。


  對於麵前這個殷勤的河工,張常勝沒什麽印象,但是這玉橋邊的河工一大半都是為自己的碼頭工作的。張常勝心說,這小子機靈,若再遇見到可以提拔提拔。正想著,兒子已經在跟端湯出來的小夥伴打招呼了。


  “爹爹,這個是軒哥哥,上次跟我們坐一輛車。這個是祥哥哥,請我吃過糖的。”聽著自己兒子奶聲奶氣的聲音,再看看眼前的孩子,隻比玉橋大兩三歲的樣子,已經熟練的幫著家裏做工。勤勞靈活的樣子讓張常勝想到了自己小時候的樣子,自是異常喜歡。


  麵對兒子,張常勝總是糾結的。他既希望兒子可以像自己小時候一樣,做個堅強勇敢的人。又希望兒子不要那麽早懂事,不要經曆自己經曆過的那些冷眼和風雨,希望他永遠都像現在這樣,喜歡膩在自己身邊,用稚嫩的聲音喊著:“爹爹,爹爹……”


  用罷早餐,張常勝從荷包裏掏出一兩碎銀子,“老板這兩銀子收著,不用找了,賀你開張。”說完便又牽著兒子大搖大擺的走出小店,在眾人的目光中向碼頭和周圍幾個自家鋪頭,檢查各個管事的點卯去了。


  原本父子倆這一餐十文錢就夠了,張常勝這闊氣的碎銀子不禁讓周圍的人看得呆了,若不是這位張爺習慣了出手闊氣,就是這家小店不一般!

  對於這位顧客會上門,陳亦卿似乎是知曉的,還曾交待過王啟順:“若收到貴客的打賞,甭客氣甭推辭,恭恭敬敬的收下,也別背著人,看見的人越多越好。”


  王啟順雖不知此話何講,但想來陳亦卿是有他的道理的,也就點頭答應了,隻是沒想到這好運還真在開業這天一大早就來了。這麽一來,在王啟順心目中陳亦卿已經不止成熟聰明這麽簡單了,簡直成了算無遺漏的神算子。


  隻因李嬸送布時說過“預祝開業大吉”的話,陳亦卿便知曉這張夫人不僅聽進去了他曾說的七月初一日開張,還真真切切的把這當回事放心上記住了。


  細想,或許又是沾帶了張夫人仰慕雲深大師的光,他老人家親見的人,親算的日子她不得不放在心上。但不管過程如何,陳亦卿的目的達到了,將手在圍裙上擦了擦便微微顫抖著接過了王啟順遞來的銀兩,仔細的收在荷包裏,又將荷包揣進懷裏貼身收了。


  未及巳時,店裏的一應食材便售完了,小店不得不收鋪。回到家裏每個人都因著這頗有成效的第一日心情大好,收拾著晚市食材的幾個人有說有笑。做著繡活的玲瓏和念恩,飛針走線手下的功夫也越發靈巧。平日裏麵上始終隻有淡淡微笑的陳亦卿竟也邊拿竹簽穿著五花肉,邊哼起了不知名的小曲兒來。


  酉時再開鋪,夕陽已經淡淡的隻剩金黃色,樹上的蟬鳴聲漸次低了下來。晚上的小店並不似早上熱鬧,經過一天疲累,大部分人都早早回家吃飯休息。也有些單身在城裏做工的漢子會相約去華燈初上的城西如意街坊街市裏尋一家剛剛開市的花樓,和巧笑嫣然的姑娘喝杯小酒以緩解身上的疲累。


  不過三兩桌的客人,鬆鬆散散的坐著,有些談論著城裏的新聞,也有些說著員外家小妾的秘聞,也有些稱讚著手裏的烤肉串和淡米酒……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