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蘇轍手劄
那是一個用絲綢布包裹的一個小布包。
當平崎直樹把布包裹打開,一個長方形的褐色小盒子出現在了眾人麵前。
盒子很小寬不過六公分,長不過十五公分,也就比一般的隻能手機大一些,厚度有四公分。
“我再加上這個應該可以了吧?”
平崎直樹緩緩打開盒子說道。
“這是……?”
盒子一打開,錢洲鑒寶神瞳立刻就有了反應。
隻見他眼中精光一閃,震驚道:
“這是手劄!”
所謂的手劄,就是親筆書信的意思。
“真沒有想到,錢洲君竟然還對鑒寶這麽精通。”
平崎直樹略帶驚訝的說道。
“那錢洲君,你能看出來這是誰的手劄嗎?”
平崎直樹饒有興致的說道。
說著把小盒遞到了錢洲的麵前。
錢洲拿起小盒,輕輕拿出小盒中的那小小的一張紙,輕輕的打開,仔細的觀看起來。
紙張是被卷起來的,似乎經過了歲月的洗禮,已經變得發黃了。
完全打開之後,大概有近三十公分長,二十多公分寬。
上麵的字也不多,也就百十多個字,字數雖然不是很多,但瀟灑自如,工整有序,最重要的是在手劄的左下角那印章。
潁濱遺老!這竟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轍的手劄!
“這難道是蘇轍蘇子由的手劄?”
錢洲吃驚的說道。
“嗬嗬,錢洲君,厲害,真是厲害,一眼就看出來是貴國古代名人蘇轍的手劄。”
平崎直樹不由的誇讚道。
錢洲卻是搖搖頭,不置可否。
精通文物鑒定的他,怎麽會不知道蘇轍?
蘇轍字子由,晚號潁濱遺老,是北宋的大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與其父蘇洵,其兄蘇軾被並稱為“三蘇”。
雖然被並成為“三蘇”,但蘇轍的名氣卻是遠遠不如自己的父親和兄長。
其實就連其父蘇洵的名氣都不如蘇軾的名氣大。
一提起蘇轍,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蘇轍?不就是蘇軾的弟弟嘛!
可是再一想,也會立刻就想到蘇轍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可是,蘇轍和蘇洵兩個人就算是加起來,在後世的名氣也不如蘇軾一個人的名氣大。
後世人隻知道蘇軾蘇東波,卻對蘇轍和蘇洵知之甚少。
沒有辦法,誰讓蘇軾的光芒太過耀眼了呢?
其實,蘇轍的才華並不比蘇軾差多少,兄弟兩個人受父親蘇洵的教導,在文學方麵的才華其實相差無幾。
元老重臣張方平曾評價兄弟倆是:
“皆天才!長者明敏尤可愛,然少者謹重,成就或過之!”
由此可見蘇轍為人很是低調,性格沉穩,老成持重,不像蘇軾一樣性格外露,再加上傳世的作品又太少,所以名氣比起蘇軾來,要小的很多。
作為弟弟,哥哥又是個惹禍精,蘇轍其實一直都在幫自己的哥哥蘇軾收拾爛攤子。
蘇軾是出了名的能惹事,一生率真豁達,正是因為這樣的性格,卻是也得罪了不少人,屢遭貶斥,坎坷多艱,一生光是被貶就有三次,也進過大獄。
可是即便是如此,也沒能讓蘇軾的性格有絲毫的改變,“生命不止,折騰不休。”這八個字來形容蘇軾再合適不過了。
可蘇軾能折騰,可就苦了當弟弟的蘇轍了。
每次蘇軾一出事,都是弟弟蘇轍為哥哥到處奔走,為哥哥求情,給哥哥鳴冤。
可是蘇軾呢?總是不停的惹事,*烏台詩案,蘇軾被捕入獄。
被關了一百多天,剛剛出獄就開始作妖。
出獄當天,傷疤沒好就忘了疼的他又開始提筆賦詩:
《出獄次前韻二首》之一
百日歸期恰及春,餘年樂事最關身。
出門便旋風吹麵,走馬聯翩鵲啅人。
卻對酒杯渾似夢,試拈詩筆已如神。
此災何必深追咎,竊祿従來豈有因。
蘇轍差點沒被自己的哥哥給嚇死,這坐牢做了一百多天,四個多月都堵不住這個大嘴巴哥哥的嘴,這不是作嗎?
最關鍵的是,你不但自己作!你這是要把全家老小都要害死的節奏啊!
攤上這樣一個心態樂觀向上,心胸豁達,明敏率真的哥哥,蘇轍還不整天提心吊膽嗎?
事實也正是如此,自己哥哥灑脫的背後,正是由於弟弟蘇轍的默默付出。
不得不說,正是由於弟弟蘇轍的默默付出,才有了蘇軾的成就!
這件手劄,正是這是蘇轍寫給自己哥哥蘇軾的親筆書信。
書信中也沒提及什麽重要的事情,隻是簡單交代了一下家裏的近況,關心了一下兄長的身體,也提醒自己的兄長行事不要魯莽。
看這手劄中透露出來的信息,當時蘇軾正在被貶海南。
那個時期,蘇軾已經六十歲了,花甲之年,而蘇轍也已經五十七歲了。
而當時,弟弟蘇轍也被貶雷州。
真是一對兒難兄難弟啊!不過即便是如此,弟弟蘇轍還是十分關心自己的兄長,生怕自己的兄長會惹出什麽事情來。
可見蘇轍是多麽操心,都老頭子了還不忘提醒自己的哥哥!
兩個人倒像蘇轍是哥哥,蘇軾是弟弟一樣,真是兄弟情深。
其實,二人曾經在被貶的途中有過一個小小的相聚。
這次見麵二人都是唏噓不已,曾經意氣風發,滿懷誌向的兩個小夥子,現在都已經成了兩鬢斑白的老人。
可更加可悲可歎的是,都這麽一大把歲數了,兄弟兩個還陷在政治的泥潭中,無法自拔。
當初,兄弟二人還曾有過約定“功成身退,對床聽雨”,可如今看來,卻是遙遙無期……
分別的前夜,蘇軾的舊疾發作,整夜都痛苦的不行,呻吟不已。
而蘇轍就整夜的守在哥哥的床榻前,給哥哥朗誦他的詩篇,還勸哥哥把酒戒掉。
次日清晨,哥哥踏上了遠去的船隻出海了。
蘇轍望著哥哥遠去的背影,想到自己和哥哥都是垂垂老矣,今日一別,也不知道有生之年還能不能兄弟相見,想到這裏蘇轍不由的輩從心中起,淚如雨下。
三年後,蘇軾在自海南返回的時候,在常州病逝。
兄弟二人並沒有能見上最後一麵,沒有見到自己的弟弟,這也是蘇軾心中最大的遺憾。
蘇轍的這件手劄,正是兄弟二人被貶期間,弟弟蘇轍寫給哥哥的親筆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