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殘局
這一次的朝會無疑是皇帝與站在蕭顯王複一邊的世家大族們的決裂,雙方都沒有留情麵。
??蕭岩的一家老小在被送上刑場時大罵左三相卑鄙無恥說話不算話,不過左三相聽不到了。
??皇帝在朝會之後便命令左三相接管京畿八營中的六營在洛陽城戒嚴搜查叛逆。
??所謂搜查叛逆就是把蕭家王家豢養的一些明裏暗裏的家丁死士給搜出來,先保住京城安定再說。
??蕭顯和王複各自上表要求致仕,皇帝也不客氣的接受了,不過對於二人提出的致仕歸宿,皇帝卻全部更改了。
??“所謂太原王氏,當然是回太原,豈有回成都的道理?王複致仕,著即刻返回晉陽城,非宣召不得入京!蘭陵蕭氏,當歸蘭陵,不得入錢塘!”
??不過此時皇帝的詔書對這二人已經沒有什麽作用了,蕭顯和王複各自帶走了在京城的家眷奴仆以及族人近萬人往成都和錢塘兩個方向去了。
??一夜之間,京城乃至天下震動,丞相與大將軍一文一武同時辭官並攜帶家眷族人出走,這是大梁立國三百多年來從未發生過的事情。
??緊接著各地的郡縣紛紛有辭官的太守、縣令等等,就連各地駐軍也有嘩變的跡象。
??對於雪片般傳來的奏報和金良衛打探的消息,皇帝召集一些王公大臣商議對策,有建議半路截殺蕭顯王複的,有建議以禮相待迎回二人的,還有建議誅殺左三相顧西寧等人平息世家大族怨恨的。
??半路截殺蕭顯王複,除了左三相敢領命,其餘人都不敢,而且也不看好,裴雲更是直言不諱說是左三相的人馬還未到,蕭顯和王複就會各自打著勤王清君側的旗號造反。
??鄧華也表示大梁立國以來,從未誅殺過丞相大將軍這樣的重臣,如果還是派人截殺致仕的重臣,就壞了規矩,從此天下大亂。
??元修文更是建言,蕭顯和王複都有謀反的能力,現在不能逼著他們造反,要想化解這件事,不得不裝糊塗熬時間,熬出來了也就天下太平了。
??“如果麵對這樣的變故不聞不問,不能有所行動,皇上的顏麵何存?而且現在各地郡縣官吏也有不少人辭官掛印而去,還有一些駐軍也舉動異常!朝廷現在十分被動,如果不采取行動,必定會有更大的災禍!”趙謙有些擔心群臣們的建議不過是為了明哲保身
??皇帝擺了擺手“朕的顏麵算的了什麽?各地郡縣的官吏無非是不願得罪蕭家和王家,做做樣子!這世上最不缺的就是做官的人!至於各地駐軍,不一定是附和蕭家和王家,尤其是王家的四鎮其實並無異常。這個時候無非是有些人想做做樣子從中漁利!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便隻能將計就計了!朕決定派人給蕭顯王複送禮,二人各自贈太保、太師銜,對了,王複不是一直抱怨天下一統之前他還做過郡王,後來論功行賞隻是伯爵,現在給他郡王的爵位!蕭顯也加封為侯爵!這件事一定要傳檄天下!對於辭官的人,永不敘用,抄家,還要核查在任期間的賬目案件卷宗!各地的駐軍凡是有異動的,一律將其校尉、參軍、隊長充軍範陽!”
??對於皇帝的這個舉措,眾人表示不解,蕭顯王複如此無禮公開與對抗,皇帝居然還加封。
??皇帝沒有明示自己的用意,有些東西隻可意會不可言傳。
??而且皇帝還放出話來,說是早已經派了金良衛保護蕭顯和王複,怕有人心懷不軌在路上暗殺這兩位重臣。
??明眼人都知道這是皇帝的詭計,用來迷惑蕭顯和王複,讓他們不至於馬上就造反。
??不過作為蕭顯和王複本人,卻不得不認真對待起來,接到加封的詔書和賞賜的金銀布帛,二人也是越想越不對勁。
??分明已經公開決裂劍拔弩張,皇帝卻在此時像服軟一樣,一定有陰謀。
??而且對於派了金良衛在他們身邊的傳聞,他們也隻得保持懷疑的態度,因為人永遠計算不到,哪怕是自己身邊最親的人,都有可能是金良衛。
??最亂的事情還在後麵,王複本來就有些多疑,部下們為了自證不是金良衛,又是歃血為盟跪地發誓,又是把子女交給王複做人質,甚至是指認平時不對付的人是金良衛。
??蕭顯這邊情況略好一點,因為蕭琿主動承認自己就是金良衛了,算是暫時穩定了人心。
??可是蕭顯自己明白,這位庶長子平時都在府裏,出門的時間很少,完全沒有成為金良衛的可能。
??王複的隊伍很快就開始有人死於非命了,王複看誰都像是金良衛,但又沒有證據。
??這個陽謀幾乎無解,再發展下去,王複和一幹部下死於自相殘殺就不可避免了。
??這個時候董興出來告訴王複,不要去想誰是金良衛,這樣猜疑隻會讓真正隱藏在隊伍裏的金良衛越藏越深,而且王複的隊伍裏還不一定有金良衛。
??王複不太相信,董興告訴他有一個辦法,即使真有金良衛混在裏麵,也隻能聽命於王複,隻是這手段有些毒辣。
??“苗人蠱術?”王複懷疑的看了看董興
??“正是!非常時期,也隻能用這個辦法了,待這段時間過去了,再解蠱即可!”
??錢敬之此時的建議更大膽“大將軍既然已經與皇帝公開決裂,如果不造反,將來還是逃不了被殺的命運!如聽命於大將軍的還有四鎮強兵,還有王家數萬部曲,取天下雖然很難,但割據一方還是能做到的!”
??“取不了天下,造反何用?靠著這四鎮兵馬和王家的勢力,以及蕭家做外援,皇帝也不敢動我們!”
??“大將軍好糊塗!他是君,你是臣,現在其他人都在觀望,包括你手下四鎮兵馬未嚐沒有觀望!皇帝現在又是加封賞賜,又用陽謀擾亂我們,分明就是已經下定決心要鏟除大將軍和丞相了!此時造反還有生機,若不造反,就等著任人宰割了!”
??“我王家和蕭家加起來族人有幾十萬人,他還敢全殺了不成?”
??錢敬之搖了搖頭“皇帝隻要殺掉為首的幾百人,再處罰上千人,寬赦剩餘的人就足夠了!屆時連將軍的族人都會背叛將軍了!”
??董興也點了點頭“大將軍,你不能學曹爽,想著做一個富家翁,你已經沒有退路了!先豎起清君側的大旗造反,再聯合其他世家,是唯一的出路!舐糠及米,唇亡齒寒,其他世家未必不明白這個道理!”
??“清君側是可以,可是一旦真的開戰了,這事情就完全沒有挽回的餘地了!何況,我也不想為他人做嫁,我連兒子都沒有,頂著誅九族的風險去造反,完全不值得!我帶著這些兵馬躲在成都永不回中原,安享餘生不就行了?”
??錢敬之急的把手裏的扇子扔在地上“大將軍怎麽如同曹爽一般糊塗!唉,董興,我們走吧!大將軍隻想做富家翁,我們何苦還跟著送死!”
??王複連忙起身拉住錢敬之“敬之!皇帝都已經給我郡王的爵位了,又怎麽會出爾反爾殺我呢?何況我隻是帶人出走,又不是公開造反!你和董興想的太多,而且膽子也太大了!事情還沒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董興無奈地搖頭“大將軍也是叱吒朝堂和戰場大半輩子的人,這次怎麽就輕易信了皇帝的詭計!我與錢兄在這裏也多留無益,將軍保重!”
??看著董興與錢敬之遠去的背影,王複的侍衛們問他要不要追殺。
??王複搖了搖頭“算了,由他們去!”
??“萬一他們投靠皇帝,反過來害將軍,那!”
??“他二人武功高,也是恃才傲物的人物,不會如此反複的,何況他們就算想投靠皇帝,皇帝也不一定收留!”
??錢敬之與董興走後的一天夜裏,王複營帳起火,待眾人來救火時才發現王複已經死去多時。
??聽到王複的死訊,蕭顯惶惶不可終日,金良衛真的潛伏在他們身邊。
??之前還力挺王複蕭顯的聲音明顯少了許多,皇帝特地下旨準許迎回王複的屍體回京以郡王規格安葬。
??王複生前未能造反,死後王家的兩鎮兵馬卻打起了為王複報仇的旗號開始朝京城進發。
??錢敬之和董興在得知王複死訊後,分別去成都、關中召集劍南軍、鳳翔軍為王複報仇。
??王複給四鎮駐軍的手令和密信多是出自錢敬之和董興之手,這些年也一直是派他們去聯絡,因此深得四鎮兵馬信任,如今聽說王複被皇帝害死,便毫不猶豫造反了。
??範陽和錢塘兩地太遠,董興錢敬之分身乏術,隻得派密使送去書信。
??王家的兩鎮兵馬造反,蕭顯的心情極為複雜,王家的兩鎮兵馬肯定鬥不過朝廷的大軍,如果王家敗亡的太快,馬上就輪到自己了。可是現在蕭家還沒被打擊,如果也貿然起兵的話,也就沒了退路。何況蕭家手中沒有兵馬,蕭家子弟在各地任太守縣令的倒是有幾百人,不過有一半在他的授意下已經辭官了。
??在蕭顯看來,王複被殺,是因為他是武將,確實具備造反的條件。而他蕭顯雖然錢財巨億,門生子弟遍天下,可是卻沒有兵權,想造反是很難的。
??蕭琿告訴蕭顯,王家沒了,就該輪到蕭家了,皇帝不一定會選擇刺殺蕭顯,因為殺了蕭顯沒有用,對付蕭家首當其衝的應該是蕭聲,等到蕭家錢財被抄沒,子弟被免官,殺不殺都無所謂了。
??“錢財和官職沒了,命還在!要是造反,就什麽都沒有了!”蕭顯還是不想走到絕路上
??“王大將軍就是前車之鑒,人無傷虎意,虎有害人心!父親,我們已經沒有退路了!我們積蓄多年的財富與其被抄沒,倒不如拿出來招兵買馬,奮力一搏!我們蕭家好歹也是幾百年的大族,與他劉家也是數十代人聯姻,這皇位也該輪到蕭家人了!”
??“有兵無將,毫無勝算!放眼天下,誰是左三相那廝的對手!”
??聽到蕭顯父子二人的聲音,蕭聰兒闖了進來“父親!大哥!聯姻既然有了數十代人了,又何妨多我一個!如今還沒到山窮水盡!我能為蕭家出力,保住全家人的性命,這個機會不能白白錯失了!”
??蕭顯吃驚的看著蕭聰兒“聰兒,萬萬不可,父親寧可被殺,也不能讓你進宮去被那個老東西糟蹋!”
??“父親,你錯了!我要去找晉王!我要做晉王的側妃!”
??蕭琿連連搖頭“不行!晉王已經有王妃了,你去做個側妃,也不能改變什麽!”
??“不,隻要我能進入晉王府,就一定有用!起碼能離間晉王與左三相、皇帝的關係!”
??“你想去,人家不一定要呢?不行!我不能拿你冒險!”
??“父親是不是忘了,按照大梁製度,蕭家可以直接獻女給皇子,皇子不得拒絕!這是三百年前就定下的規矩!”
??“聰兒,你想的太簡單了,那左三相陰毒無比!晉王也不是傻子!”
??蕭聰兒從懷裏拿出兩封書信遞給蕭顯“父親,這第一封書信是死在西域的大都護餘萬裏的女兒餘紅藥給我的,父親隻要看了,就知道這事有希望了!這第二封是太子妃給我的,她也想借助蕭家的力量打壓晉王!”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