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輕小說の>何處望神州> 第二百一十三章:因勢利導

第二百一十三章:因勢利導

  /

  慕容元忠的人馬並不急於攻擊沈德的軍隊,而是在距離沈德大軍二十裏開外的地方紮下營寨。


  吐穀渾也不是見義勇為的善類,此番出兵不過是想坐取漁翁之利。


  宋華甫跟著慕容元忠一起過來,一路上隻和慕容元忠談論中原風土人情,並不催促慕容元忠出戰。


  慕容元忠倒是有些好奇“尚書令大人不擔心洛陽城嗎?若是我吐穀渾就此坐山觀虎鬥,恐怕洛陽城難保!”


  宋華甫淡然一笑“國相大人既然已經領兵來了,洛陽城就定然能保住!國相大人這一招以靜製動足以讓沈德無法全力攻城,無論如何他都不可能對這幾萬大軍視而不見!”


  “不愧是尚書令大人!果然是高見!那麽依尚書令大人之見,此次戰事將作何收場?”慕容元忠越發覺得需要一位像宋華甫這樣的人留在吐穀渾。


  宋華甫突然有種在崇德殿議事的錯覺,這慕容元忠仿佛在替魏國的前途考慮一般。


  “崔舉敗亡由此開始,大魏損失關中江南但可得荊襄,吐穀渾實力大增但不足以經略中原。不知道這個答案國相大人是否滿意?”宋華甫說完彈了彈袖子上的灰塵。


  “今日在下總算知道大魏為何能坐擁中原了,因為有尚書令大人在。尚書令好見識,其餘的不說,單說我吐穀渾,雖說有精兵強將,可本部人口太少,偏霸河西一帶尚可,要是想圖中原,那確實是自不量力了!”慕容元忠說的也很誠懇,說著話便盯著宋華甫


  “既然國相大人以誠相待,老夫今日還有一番話也要說與國相大人聽聽!”宋華甫也盯著看慕容元忠

  慕容元忠雙手抱拳“請賜教!”


  “以靜製動在你我看來確實是好計策,隻是尋常士兵不一定理解國相大人的一番苦心。要知道有一類人專為打仗而生,他們的愛好便是打仗。如今千裏奔襲卻不能求一戰,怕是將士們多有怨言。”說到這裏宋華甫停了下來


  慕容元忠看了看身邊的鬼羊騎頓時陷入了沉思。這宋華甫說到點子上了,吐穀渾的士兵許多人就是衝著戰利品來的。


  可如今主帥確勒令各營不得隨意出戰,讓吐穀渾的士兵們憋了一肚子氣。


  “尚書令,一針見血,我們最精銳的鬼羊騎便是為作戰而生的!我看尚書令不如留下來,在下不才甘願把這相位讓出來,聽尚書令發號施令!”慕容元忠總算把想招攬宋華甫的話說出口了。


  “國相大人如此禮遇,宋某感激不盡,心領了。但一女不事二夫,宋某也不想做貳臣,國相真有心的話你我做個朋友,也成就貴我兩國友誼!如此兩全其美,還請國相大人詳察。”宋華甫的拒絕在慕容元忠意料之中

  慕容元忠不肯放棄,繼續追問“尚書令大人,聽聞貴國皇帝已病入膏肓,尚書令大人忠君愛國在下十分佩服。但倘若貴國皇帝不在了,尚書令大人又該何去何從呢?”


  “即便有那麽一天,宋某依舊還是大魏的


  忠臣。假如易地而處,我想國相大人也會作出跟我一樣的選擇。”宋華甫態度非常堅定

  慕容元忠見繼續說下去無益,便就此打住,派人護送宋華甫回了洛陽。


  崔舉攻打洛陽的消息,通過沈德派人以及洛陽朝臣的信使傳遞到了金陵。


  金陵方麵也是大為震驚,但賈元恩還在借糧返回的路上,王鐵柱與何無極也沒有接到朝廷正式的命令,都隻是一些自稱逃出來的人說的消息。


  其餘的官員們大多主張迅速回援洛陽,王鐵柱也擔心朱藥師安危,要親自帶人回援洛陽。


  何無極力排眾議“如果真的是情勢危急,陛下一定會派人帶來詔令,至少也會有他的親筆信!陛下沒有詔令,我等不可妄動!”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何元帥,難道你要坐等京城陷落?”楊密首先反駁


  “何元帥!洛陽情勢一定非常危急,陛下的詔令和信使出不來!我等要是安坐此地讓陛下蒙難,我等萬死難辭其咎!”


  “是啊,何元帥!與其在這裏幹等著,不如主動出擊!”


  王鐵柱沒有說話,隻是看向何無極,看看何無極還有什麽話說。


  何無極吸了口氣“嗯,要是真的情勢危急,為何還有這麽多人跑了出來?這些大臣家裏的奴才能衝出重圍,難道陛下的紅衣內衛就偏偏衝不住來了?”


  眾人正要反駁,何無極又繼續說“你們能想到的,敵軍也必定能想到!敵軍打洛陽本就不正常!洛陽要錢沒錢要糧沒糧,敵人的意圖怕是要引誘我軍主力回援,然後在半路設下埋伏!要是我軍主力沒了,不要說洛陽,諸位大人坐而論道的金陵也保不住了!”


  一席話說的眾人都垂頭不語,王鐵柱卻心有不甘“要是我們不回救,萬一洛陽陷落,主上蒙難,我等何以自處?”


  “王兄如不信,可派人大張旗鼓往西北而去,看看沿路是否有埋伏!若無伏兵,便依你回援之議!”何無極說的斬釘截鐵

  “好,那就勞煩楊大人帶領三千人馬先行,我自在後接應!”王鐵柱把頭一轉看向楊密


  楊密萬沒想到何無極與王鐵柱二人竟會讓他打頭陣,於是連連擺手“在下不通軍務!還是另派他人!”


  何無極笑了“楊大人不忍京城陷落,親率援軍,此刻竟又不肯了,莫非要坐等京城陷落?”


  何無極用楊密的話來打楊密的臉,楊密咬牙切齒但也還是繼續擺手“在下籌措糧草軍需,上陣殺敵是將軍們的事!”


  這時候為了保命,也就顧不得臉麵了,先前說過的話又算什麽。


  王鐵柱此時索性站了起來“別爭了,楊大人領兵先行,王某帶一千人馬隨後便到!”


  何無極也站起來“如此非常之時,還請諸位精誠團結,一切以大局為重!”


  兩位元帥都要楊密領軍先行,楊密也無可辯駁,隻得硬著頭皮上了。


  且說錢塘被圍,周大朋在城外隻是築起土山往城裏時不時放箭,弄的錢塘城裏是人心惶惶。


  正當錢塘軍民為前途哀歎之際,魯敬連到了,他沒有入城,而是直接去了周大朋的軍營。


  魯敬連一番寒暄過後直奔主題“周將軍,您難道沒有聽說過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故事嗎?雖說周將軍目前兵強馬壯,但我大魏在金陵的十多萬將士也都不是吃素的。還請周將軍深思熟慮,不要中了他人奸計!”


  周大朋眼前一亮“先生的意思是貴我兩國可以議和?倘真若如此,則是兩國百姓之福!”


  “周將軍說笑了,你們勞師遠征,眼看江南唾手可得,豈肯放棄?”魯敬連覺得周大朋是說假話戲弄他,說著話便要走

  周大朋一把拉住他“先生,江南我們本就無意奪取,我們不過是想從貴國借道西進討伐逆賊而已,周某還有親筆書信一封勞煩先生帶回去。”


  “你們隻是借道?打的如此激烈竟隻是借道?那為何不早早借道,偏要今時今日才提起借道的事?”魯敬連連連反問


  “因為我們在等崔舉這條老狐狸出錯,隻有讓他放心的北上,我們的西進才會有奇效!不知道如此解釋給先生,先生可能明白?”周大朋直接把借道的真正意圖說了說來


  魯敬連還是不肯相信“這錢塘被你們團團圍住朝不保夕,周將軍要真是借道,何不先解了錢塘之圍?”


  這一反問,周大朋笑了“此事簡單,我撤走人馬西進便是!圍城隨時都可以解除!來人,傳令各營收拾行裝準備西進!”


  “好,我魯敬連信你一回!望周將軍切莫食言!”


  錢塘之圍解除,魯敬連帶著周大朋親筆信回金陵複命。周大朋也派人去告知李小飛,他要先一步西進討伐崔舉了。


  此時的李小飛等人才剛剛來到三江口城,與朱阿三孟烏鴉田二壯匯合後,才發現大家都被安思清用同樣的伎倆騙了好幾次。


  “我們救援三江口的目的總算達到了,隻是不小心讓敵軍給跑了。不過我們少死點兄弟也是好事一樁。諸位,這三江口將來便是我軍海運中轉的地方,隻是這城池太小,我有意擴建此城諸位意下如何?”李小飛召集諸位將領一起來議擴建三江口城的事


  對於擴建大家都是支持的,所不同的是有人建議在山崗上建新城,另一批人則主張把三江口城外護城河擴寬延長連接到江中。


  李小飛雙手互相比劃了一陣“建新城代價太大,勞民傷財,這不好!何況山崗上建了新城,舊城依舊還得分兵把守,於我大大不利!倒不如依了田二壯的建議,慢慢連通護城河與江麵,擴寬護城河後我軍強大的水軍也可以開進來協助防守,這才是好主意!”


  李小飛一下定論,大家便都表示支持,隻有孟烏鴉搖了搖頭“這輩子都不想坐船了,我說小李大人,下一步我們該何去何從呢?總不能都在這裏挖溝吧?”


  “你說對了!所有人都在這裏挖溝,等候周元帥的指令,接下來還會有許多硬仗!”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