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輕小說の>何處望神州> 第一百六十三章:權宜之計

第一百六十三章:權宜之計

  金陵城裏的變化,引起了朝中重臣的關注。


  宋華甫連夜找到賈元恩商議對策,二人論古及今,一致認為隻有遷都才能解決當前的問題。


  “金陵被斷了龍脈,泄了王氣,還望陛下早日還都洛陽成就霸業!”


  “這金陵確實不能再待下去了!陛下,天下還未一統,北邊虞國虎視眈眈,西邊的劉簡近來已經平定巴蜀結好西南,想必不久之後就會來攻打我們了!”


  “陛下,遷都洛陽,有黃河天險,加上王元帥與何元帥大軍在兩翼護佑,咱們進可攻退可守,可利於不敗之地!”


  麵對太極殿上群臣的提議,朱藥師竟一時拿不定主意了,他本不是優柔寡斷的人,但一想到洛陽城池殘破,更沒有金陵的繁華,便打心底不願去洛陽。而且金陵城裏光收商稅每年便有兩千萬貫製錢,不是其他地方能比的。


  “諸位說的都是地利!朕想的卻是人和!隻要我們君臣上下一心,在哪裏都能擋住敵人!何況金陵城池堅固,我軍當年若不是用計也不會那麽容易攻進來。更重要的是去了洛陽重修宮室城牆又要耗費國庫征伐民夫,朕實在不忍心!”


  朝堂上的大臣們其實很明白,無非就是金陵城繁華,宮室富麗堂皇罷了,皇上舍不得走了。


  還是賈元恩耿直“陛下,這金陵城您若不放心,可派心腹人鎮守,賦稅錢糧按季轉運到洛陽便是!”


  賈元恩說的朱藥師一時無以反駁,隻得看看其他人反應


  “陛下,遷都耗資巨大,而且百姓也會流離失所!臣認為目前還不具備遷都的條件!前朝因為世家把持朝政不體恤天下百姓,導致丟了天下。而陛下卻是亙古未有的明君,金陵城不僅繁華,而且城池堅固,我軍民一心,不怕任何敵人來攻!”


  “曹侍中所言,臣也讚成,守天下在德不在險!秦國有崤關之險,也沒有擋住百姓揭竿起義!臣認為當今陛下年富力強,不出十年便能一統天下,我等為何要去想著偏安一隅呢?”


  宋華甫一直沒有說話,此刻也有些忍不住了,反對遷都的人理由說的如此冠冕堂皇,實際上卻是想著好在金陵繼續置辦產業醉生夢死。


  “北方黎陽失守,虞國隨時可能渡河南下!陛下與朝廷都在金陵極易成為敵人的打擊目標,我軍能夠作戰的大軍都要圍繞金陵作戰。遷都洛陽甚至長安,則可以讓各地守軍放手一搏,不會有後顧之憂!何況金陵連接南北商路,是時候放開手腳為國家積蓄更多的財富了!”


  一聽到能夠為國家積蓄更多的財富,朱藥師心裏的天平開始傾斜。


  “宋尚書果然是高論,不錯,當今天下未定,我軍尚需要無數的軍需物資征伐四方,這金陵是時候擺脫束縛了!朕看遷都勢在必行!”朱藥師同意遷都了!

  走出太極殿的時候,宋華甫對賈元恩感歎到“不過是權宜之計罷了!”


  “走一步看一步吧”


  金陵這邊忙著遷都,襄陽那邊圍繞著李小飛的所作所為又開始議論了。


  “李小飛練兵三千名為給朝廷擴軍,實則是建立私軍,想要割據一方啊!”


  “李小飛縱容部下暗殺無辜搶掠無度!已經把臨江國變grén間地獄了!”


  “陛下縱容李小飛斂財,必將喪失天下人心啊!”


  “陛下,要愛惜民力,與民休息,不可竭澤而漁啊!”


  “陛下,官吏不納糧,這是大梁祖製,不能就這麽廢棄了!這樣

  必將喪盡天下人心啊!”


  眾臣對李小飛都是咬牙切齒,陳宏義等數人默不作聲


  柳明歌對這些要置李小飛於死地的人嗤之以鼻“你們領的俸祿,身居高位,都是李小飛這樣的人給你們打拚來的!新政一旦全麵實行,你們要從家裏拿出銀子來繳納賦稅,斷你們一些財路如同殺你們父母。你們從頭到尾反對的不是李小飛,而是陛下在臨江國推行的新政!可笑你們讀的聖賢書,口口聲聲說的是忠君報國!真要你們拿錢充實國庫的時候,卻聯合起來反對!”


  “丞相!新政有許多缺陷!新政也沒有允許李小飛胡作非為!大梁靠著施恩大小官員的祖製,能夠延續國祚至今,不是沒有道理的!”


  “新政是殺雞取卵!若繼續縱容李小飛這樣的山野村夫迫害世家大族,臣等情願辭官!”


  “嗬嗬,你們何不說新政若繼續推行,你們便去投敵?據說東邊的朱藥師,優待世家,凡是世家大族都會直接給予最好的歸宿!”


  陳正南黃傳亭等人一聽到柳明歌如此直言不諱,便按奈不住了“丞相隻責難我等不肯拿出錢財繳納賦稅,聽說丞相也是有船隊和產業的,丞相如何不捐出來充實國庫?”


  “早知道你們會出此手段!本相已將所有產業及船隊交給內府經營了!”說著話柳明歌把交割文書以及天子嘉獎的詔書擺了出來


  “柳丞相自從蜀地回來,已經將所有產業捐出來了,由內府經營,是為了皇室耗用不再由國庫開支!從朕開始,天子不得動用國庫分毫私用!國庫的錢財隻能用在內政外交征伐上麵!”劉簡這話說的斬釘截鐵,可謂是釜底抽薪,皇帝與丞相都帶頭了,現在就看各位大臣的了


  “臣等無話可說,既然如此,臣願意每年給朝廷繳納賦稅!”


  “陛下,臣不得不再說上一句,大梁的國本,乃是與世家大族共治天下,而非虐待世家大族!”太原王氏現今的家主王顯頤憤憤的說到

  “陛下,臣代表嶺南陳氏支持新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既然是大梁的臣民,就有給大梁納稅的義務!”陳宏義終於表態了,支持劉簡的新政


  “不知道郴州那邊的崔舉會不會支持陛下的新政,臣拭目以待!”王顯頤略帶譏諷的說到


  “待新政完善後,全國以及今後收複的失地,都必須實行新政!沒有例外!”劉簡這句話說得中氣十足


  皇帝動真格了,畢竟嚐到了甜頭,什麽聖明天子,拿不出錢來招兵買馬行軍打仗,不過是窩囊天子罷了。


  關於新政的補充,一是在臨江國重新按照人口數量重新分配田地,把這些年由於戰亂不得不賣身為奴的人全部赦免。二是設立轉運使,將收取的賦稅全部轉運至京城,待京城派人核驗後再返回其中兩成給臨江國。三是設立軍屯亭,把臨江國的三十個土地肥沃的亭交由新軍與當地百姓一同開墾種植,一半歸百姓,一半歸新軍,這三十個軍屯亭不用繳納賦稅。


  李小飛從赦免的奴隸裏麵又選出三千人編練新軍,將原有的三千新軍悉數移交給朝廷。


  兵源土地財源一下子全有了,但新的問題出來了,由於原來的特權喪失,臨江國內郡縣地方官都成了出工不出力的擺設。


  李小飛有心懲治這些官員,卻被紅蕊阻止了

  “板子已經打了,就不能再打了,現在得讓皇上施恩再補償這些人,讓他們繼續發揮作用!”


  “姐姐,何不直接從軍隊裏派人去接替他

  們!就他們那辦事的速度,要等他們把事情做好,那真的得命長!”


  “無利不起早,換人去也是一樣,沒有了以往的利益,在沒有新的利益產生之前,這些位置上的人是很難改變的。這個就不是你我來操心的了,我想朝廷一定能解決的”


  劉簡也遇到了同樣的困境,雖說大小官員都被迫同意繳納賦稅了,但各地都開始蔓延著出工不出力的作法。


  劉簡這時候隻能問柳明歌,審元皓本來就是反對新政的

  柳明歌問劉簡“陛下認為他們這些人做官是為了什麽?”


  “無非是光宗耀祖升官發財,有美女有金銀有府邸宅院田地山林罷了!”


  “陛下聖明!這些人以前是不用交稅的,僅此一項就可以積累不少財富!可如今卻沒了,做官的動力也就不再積極了”


  “丞相的意思是取消這個特權是個敗筆?”


  “不,陛下,這是無比正確的,如果繼續維持這個特權,大梁就隻有死路一條了!”


  “我想丞相已經有好的對策來解決當前的問題了!”


  “陛下,這世上永遠沒有完美的對策,臣現在所出的主意,也隻是在當下可行!正如同幾百年前太祖皇帝與世家約定共治天下一樣,在當時是正確的!臣的主意無非就是把他們在土地賦稅方麵的特權轉移到其他方麵而已!”


  “可這天下的官員和大戶大姓太多了,丞相能夠都兼顧到嗎?”


  “稀罕的才是他們想要的,都有的反而不重要了!臣的計劃是給地方上的大戶大姓許給他們子孫官位,這個官位不是現任官,而是候補名額。這是以官位收買人心,先把地方上的人穩住。第二步則是給朝廷三品及以上官員按照品級頒發全國通行的禦賜令牌,他們的商隊憑令牌經過關卡城池可以不用向當地交稅。第三步,給六品以上的武將封侯,大梁舊日版圖之外準許他們建國世襲罔替!”


  “丞相的這三步,似乎會讓他們之間產生競爭?莫非是?”


  “陛下英明!地方勢力為了讓自己的商隊做大獲得令牌,就得拚了命的向皇權靠攏,而朝廷三品以上的官員為了保住自己的新特權,勢必要打壓地方勢力!而武將可以憑借軍功自己去做土皇帝,打仗也就更賣力了!”


  “不過這些朝廷重臣的家族一旦富可敵國了,對朝廷也是不小的威脅了!武將在國境之外建國,將來會不會反過來圖謀我大梁?”


  “這就需要陛下以及將來的君王權變了,沒有一成不變的辦法和製度,隨著時局的變化,陛下的對策也會跟著變化!”


  “朕自坐上了這皇帝位置,才知道要辦事太難了!阻力重重!就拿這李小飛來說,要不是柳先生和陳大將軍力保,朕都不一定能保住他!”


  “我們都是陛下的棋子,希望陛下能做一個好的棋手!隻要陛下堅定自己的信念,忍住這源源不斷地非議,假以時日,必然能成為聖明獨斷的天子。到那時候我和李小飛等人或許都不在了!”


  “朕不是越王勾踐,不會做兔死狗烹的事情!”


  “陛下還是太年輕了!許多事不是想不想做,而是時勢所迫不得不做!所謂皇帝就不是單純的人了,而是天下之公器,隻講天下之利弊,而不是論尋常的道德禮儀!”


  說罷,柳明歌起身回了自己在城外新建的草廬裏繼續修道去了。


  柳明歌自從成都回來之後,每月隻來上朝三次,其餘時間都在草廬裏修道。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