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知識的勝利
星期天李青竹跑到縣城買來了有關農業方麵的書籍,開始潛心研究農業科技知識,他不相信知識一文不值。怎麽施肥,怎麽管理?選用什麽種子?這個任性的鄉村教師總結的一套一套的。他感覺被常人稱為“傻瓜”職業的農業,真的深入進去,卻是如此的高深,種地不難,種好地卻不容易。“你們經常認為百般無用是書生,現在是讓你們改變這一看法的時候了,我要用科技武裝農業,用科技服務於農業。”一想到這些李青竹覺得渾身有使不完的勁。他迫不及待地付諸於行動,他家的責任田成了試驗田,他常想,本家戶族拋棄了他,穀立艾卻心甘情願的與他這個困難戶結合,對他來說除了感激外,那就是感動。他要盡自己的力量,為這個小集體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這天他在《大眾日報》上看到了關於地瓜新品種——徐薯18的報道,他決定去徐州看看,引進點試種一下,成功了,對這個小集體也是一個貢獻,甚至一不小心會帶動整個山村甘薯種植業的革命。清明後的第一個星期天他悄悄地坐上了去徐州的火車。 引進甘薯新品種的事情他誰也沒有給說,村裏大多數人都喜愛看熱鬧,用挑剔的眼光看待一切新生事物,並且為新生事物的失敗準備足了諷刺的語言,這些人對別人的幸運仿佛有種無名的怨恨。取笑別人成了這些人無聊的解悶的方式。李青竹不願意把自己試驗新品種的事情張揚下去,他不願意在這時候成為無聊的人談論的話題。一點也不假,他是酒瘋子,在那個吃不飽的年代。“你們以為自己不瘋嗎?你們比我瘋的還要厲害,說著連自己都不懂得話,不是瘋子是什麽?”李青竹想到這些忍不住暗暗發笑。過去他因自己明白而瘋,現在他要為農業科技而瘋。 徐薯18秧苗引進後,李青竹悄悄地種進自家田裏,就連穀立艾他都沒有告訴,他怕失敗,影響自家收入不是問題,問題是像李青車還有大喇叭這些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一定會編造出很多笑話來,理直氣壯地諷刺他。雖然他毫不在乎,可是決不能讓他們因此幸災樂禍。 李青竹經常往自己責任田裏跑,地瓜什麽時候長了新葉,什麽時候爬蔓,他都一一記錄下來。當他看到徐薯18這個品種長勢優於當家品種—豐產1號,李青竹忍不住暗暗祈禱。“但願它是心口如一的家夥,下部的薯塊,長得與上部的葉片一樣強。”有幾次他想扒開土壤看看薯塊到底怎麽樣了?他很快又否定了自己。 “沉著,一定要沉著,心急喝不了熱粥,驚喜或失望留給最後,驚喜的成功,失望的是經驗。” 盼來了,終於盼來了收獲的那一天,李青竹起了個大早,他悄悄地來到自己的責任田裏,扒開地瓜秧,他看到了地麵都被地瓜給撐破了,他迫不及待地扒開表麵的土壤,一個個鮮紅的地瓜暴露在麵前,他抱著這顆足有3斤重的地瓜哭了。他把這顆地瓜重新埋上,他要與穀立艾和家人一起分享這一幸福。豐收的喜悅讓他忘乎所以,他張開雙臂,忘情地大喊“我成功了!我成功了!”